龙空技术网

明明白白我的心——跟着课本学点题

谈语说文 11

前言:

当前兄弟们对“怎样区分文章的结构”大体比较关注,小伙伴们都需要学习一些“怎样区分文章的结构”的相关文章。那么小编同时在网上收集了一些关于“怎样区分文章的结构””的相关内容,希望我们能喜欢,你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所谓点题,就是在文章恰当处用简明扼要的语句点明题意,揭示文章的中心,从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加深读者的印象。因此,点题可以理解为点出标题、点示主题(中心思想)。

在作文中,尤其是考场作文中,运用反复的手法,将你的主旨句在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加以强调。从而使你的文章主旨明确,中心突出。这样,在阅卷老师短短的阅卷时间内,会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冲击,让阅读老师更加快速了解你文章的主题,从而提升你作文的分数。

所以,在关键的位置学会点题,是作文中获取基本分的压舱石,获取优秀分的奠基石,也是挽救离题作文的转运石,其意义不容小视。

一位阅卷老师这样说:“考场文的立意不仅要准确,而且还应该在行文时将其显豁地展现出来,要不断提到文题,点明你的行文和文题的关系,引领阅卷教师随你的思维而去。”

某省一位中考语文阅卷老师曾说:“有时候一个关键词、一句关键性的话,就会救活一篇中考作文!这是未曾阅卷的朋友想象不到的!

江苏省作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曾言:“考场作文,要多一点‘二锅头’,少一点‘碧螺春’!”就是说,考场作文必须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让阅卷老师在瞬间被它吸引,被它打动。‘犹抱琵琶半遮面’,主题太曲折,太含蓄,是考场作文的大忌。

现在,你已经知道了点题的重要性。

你一定在翘首以盼,期待该怎样点题。

那就让我们跟着课本,看一看那些名家是如何点题的吧。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 莫怀戚《散步》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 朱自清《背影》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 茅盾《白杨礼赞》

在这些名家的散文中,我们学会了开头点题,就是把题目或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写进第一段。开篇便点明题意。

还可以这样点题:

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 老舍《济南的冬天》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 冰心《荷叶 母亲》

这就是结尾点题,把点题的句子放在结尾处醒目的位置,起到突出中心,收束全文的作用。如果首尾处都有与题目相照应的句子,就是首尾呼应式点题了,它会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圆合,内容更加完整,加深读者的印象。

那么,除了开头点题和结尾点题以外,还有哪些点题的方式呢?

不着急,我们继续跟着课本学。

请看——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好一个安塞腰鼓!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好一个安塞腰鼓!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好一个痛快了河山、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现实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刘成章《安塞腰鼓》

散文有四句话独立成段,“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痛快了河山、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这四句话反复出现,回环往复,层层深入,又紧紧地和题目相扣合,既巧妙点题,又自然划分层次,使文章的结构更加清晰,主题更加鲜明。

这样的点题方式,叫做独立段点题。

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不仅用到了首尾段点题,也用到了这种独立段点题的方式,在文中,“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运用独立段反复点题,指示代词由“那”到“这”,由远到近,情感由弱渐强,到结尾时达到高潮。

除此以外,还有一种点题方式,叫做段首句点题,就是把题目或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写进重点段落的开头句中。

比如:

咀嚼“信念”的橄榄

生命中有一盏闪烁的灯,那便是信念。

信念仿佛一颗甘甜的橄榄,在人生的道路上,咀嚼着它,可见希望的闪现。

信念是人生的罗盘。在浩瀚的生命之河中航行,难免会有时彷徨。此时若拥有一种顽强的信念为自身导航,便不会迷失于茫茫的大海中。

一位哲人说过:“理想是鸟儿的羽毛,而信念则是一对有力的翅膀。”只有恪守住这种信念,才能飞过重重迷雾,越过汤汤急流,最终到达理想的彼岸。当你被暴风所袭时,坚定你的信念,使它成为你前进的航标;当你被黑暗迷失时,点燃你的信念,使它成为照你前行的明灯;当你被寒冷所困时,坚定你的信念,使它成为温暖你的太阳。

信念是艰难的克星。古人云:“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苏武能忍得住塞外的彻骨之寒,是因为他有着“苏武节,骨铮铮;为国辱,重亦轻”的坚定信念;荆轲敢冒生命危险去刺杀秦王,只因为他怀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必死决心与必胜信念。古人也曾论述过艰难险阻与遇事态度的辩证关系,他告诉我们“临危而志更坚”是成功之道。艰难是痛楚的,刻意的抚慰只会加深疼痛。与其这样,不如大吼一声,让信念为自己加油助威,极力打倒面前的敌人,就像高尔基面对沙皇的淫威,发出“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豪言。

信念是成功的劲旅。“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作也。”上述豪杰志士之所以取得成功,固然与他们坚忍不拔的精神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拥有一种矢志不渝的信念,拥有一种永不言败的执著。

咀嚼“信念”得到太多的思考:信念是甜的,因为它带着希望;信念是苦的,因为它带着艰难;信念是香醇的,因为它带着成功。

让我们一起来咀嚼这“信念”的橄榄吧!

全文采用层递式结构,围绕“信念”这一概念从不同侧面进行论述,通过三个比喻句引领段落,逐层拓展,从“信念是人生的罗盘”到“信念是艰难的克星”再到“信念是成功的劲旅”,正好体现了人生从“开始的目标”到“中途的奋斗”到“终点的成功”这样一个过程。层层深入,越辩越明。

看到这里,你是否已经心痒难耐,急欲一试呢!

还等什么呢?一千次的心动不如一次实实在在的行动。让我们拿起笔,行动起来吧!

标签: #怎样区分文章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