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文科生转“码农”,另辟蹊径哪些人走通了?

南方都市报 5651

前言:

如今咱们对“算法转行”大体比较关心,姐妹们都想要剖析一些“算法转行”的相关知识。那么小编同时在网络上汇集了一些关于“算法转行””的相关内容,希望姐妹们能喜欢,朋友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转码”,一个互联网词汇,而今,却随着“程序员”这个职业的日渐走俏,照进了越来越多求学者和求职者的现实生活中。

近年来,放弃原专业,转行当程序员成为不少人心目中的出口——有人出国留学攻读计算机专业的硕士,还有人靠自学或报班补习编程、跨考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希望能在计算机领域谋求一个职位。这一举动常被简称为“转码”。

过来人成功上岸的经验帖引人注目,在部分留学中介和编程培训班的营销话术中,“转码”更是可短时间速成并能谋求高薪岗位的捷径。然而,记者采访发现,学生选择“转码”的出发点有相似之处,但学习的难易程度对不同个体而言相差甚远。“转码”的过程与结果并没有固定模板,面对升学就业的难题,转码或许不是一剂适合所有人的“灵丹妙药”。

“转码”风潮兴起

毕业之际另辟蹊径的选择

大四那一年,陈敏琪做了个决定,从国内985横跨到澳洲读研,从会计学跨专业攻读计算机专业。这是她2019年在保研和秋招中双双折戟,重新思考自己职业发展方向后的结果。

一直以来,陈敏琪的自我认知是“不太善于交际”。大四秋招,她在面试和本科专业相关岗位时备受打击,“同组面试的同学不仅性格活泼、口才好,有过大量的商科实习,还非常擅长维持人际关系。尤其在无领导小组讨论时我根本插不上话。”最终,陈敏琪在秋招中颗粒无收。“很受挫,我没有研究生读,又没有工作,毕业即失业就很痛苦。”

经过一番自我剖析,陈敏琪意识到自己与商业领域的工作并不匹配,相比之下,她更喜欢静下来创造、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程序员便成为她的转行之选,“我终于发觉自己并不适合商科,我这个性格就适合写程序。”

今年大四的周子凡是社会学专业的学生,临近毕业,他也面临着陈敏琪当初的难题——对自己在本专业的就业感到不知所措。

大三下学期,毕业压力悄然而至,周子凡身边已有同学着手备战考研,这也促使他开始考虑自己未来的出路。“从学长学姐的经验来看,社会学学生要么一直读书做研究,要么各奔东西做与社会学毫不相关的工作。 ”

茫然之际,一直对编程抱有兴趣的周子凡试图寻找一门可“转码”且适合自己的专业。除兴趣使然外,身边在“大厂”做程序员的亲戚朋友,和互联网公司程序员在社交平台分享的生活状态都给他留下这样的印象——“程序员=工资高、待遇好”。

“程序员很赚钱,我也有赚高薪的欲望,于是我开始搜索适合我转码的考研专业。”由于家庭条件不足以支撑周子凡出国留学,他决定考研跨考应用统计学。“虽然这个专业与编程不直接相关,但在数据挖掘和分析上会涉及编程,可以帮我转码打下基础。”

与周子凡想法相似的人不在少数,高薪待遇好、就业市场需求大是众多非“科班出身”的人选择转码的理由之一。国家统计局 2021 年平均工资数据显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年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平均年薪高达114618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82倍。从市场需求来看,智联招聘发布的《2021年互联网产业求职指南》显示,互联网行业中的技术岗职位数量占比达18.1%,需求量排名第二,仅次于销售岗。

2021 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平均年薪高达114618元。

不论是兴趣使然,还是为了追求更高的薪资水平,不难发现,转码正逐渐成为一股风潮。社交平台小红书上与“转码”相关的内容超过2万条,知乎以及豆瓣小组中关于“转码”的咨询和讨论也层出不穷,而文商科专业出身的咨询者更是占多数。

“转码”的学习体验:难题一个接一个

每一个决定“转码”的人都要下极大的决心和十分的努力。零基础“转码”,尤其是从文科专业跨到计算机科学,“转码人”所要面对的挑战并不简单。

“我第一学期其实学得蛮痛苦的。”陈敏琪坦言,自己在研究生入学前对计算机几乎一无所知。“老师会默认你有一定的计算机背景,略过很多基础的内容。我当时为了跟上老师的教学,课下自己额外花了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反复看课件、在网上找资料补课。”

在开学的第一堂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项“配置环境”的任务。在收到了一份很长的全英文文档后,陈敏琪一行一行地仔细看,却不懂这每一行术语代表了什么。

虽然前期入门略有困难,但愿意沉下心钻研的陈敏琪在第一学期结束后找到门路,然而,新学期的一门“计算机深度学习”又给她带来不小的挑战。为了在求职时有更多的机会,陈敏琪依然在努力攻克难题,“普通的前端程序员不需要把数学学得很深,但是如果想拿高工资就要去做高门槛的后端程序员,这就需要把深度学习这种课学透。”

然而,也有人深感“转码”不易,看不见自己的成长,最终匆匆驶离“转码”这条路。始于兴趣,周子凡选修了学校的编程课、自学《Python从入门到精通》、买编程网课,尝试走上编程的路,可不论哪种学习方式,他都感到有些吃力。

决定跨考应用统计学后,周子凡花了两万多元报读数学科目和统计学科目的考研复习班。但在本科期间仅修读过一门高数入门课程的周子凡数学基础不牢,老师讲课速度过快,一节课下来获取的有效知识几乎为零。

今年9月开学,周子凡决定放弃“转码”,“身边没有人像我这样跨考的,我也找不到人倾诉,太孤独了,而且我找不到可以印证我在编程上有进步的证明。”编程还是回归为周子凡的个人兴趣爱好。

社交平台上,左滑弹出的是“零基础半年‘转码’成功上岸”经验分享贴,右滑看见“转码”失败者在论坛中报团取暖,互诉学习编程的艰难。豆瓣上一个名为“转码失败者联盟”的小组已有接近3800位组员,小组简介写道:“转码”大潮中的“幸存者偏差”现象异常严重。可见,个体对于编程知识的接受程度相差甚远。

左图为小红书平台“零基础转码”的搜索结果;右图为豆瓣“转码失败者联盟”小组。

留学“转码”忽热

中介推广与“转码友好”项目

记者发现,“转码”讨论热潮的兴起也与留学或培训机构的营销宣传不无关系。在搜索引擎或者社交平台搜索“文科转码”后,除经验帖外,还有留学中介或编程培训机构的推广——“零基础转码”“如何利用5个月快速上岸”“欧陆有哪些无编程基础也能申的转码项目?”“纯文科背景转码之路”……

留学机构在社交平台“连载”上岸经验贴。

零基础、短时间等关键信息无一不精准抓住了用户的内心需求,算法推荐的清一色成功案例也将“转码”和“上岸”概率大联系在了一起。

编程培训机构广告语。

在一众“转码人”当中,与陈敏琪一样,选择通过留学“转码”的人不在少数。部分国外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申请条件友好,可接收无计算机专业背景的学生。还有个别国家的少数计算机专业开设招聘会,并允许学生参加专业相关的带薪实习,这些都是国外计算机科学项目所展现的吸引力。正走在“转码”路上的吕浩东目前在美国就读的学校就因此被网友称为“转码神校”。

而实际上,欧洲、北美等地区大多数高校的计算机科学专业对学生的背景仍有严苛的要求,不少网友和留学机构建议申请包含编程教学的数据科学、商业分析或数字人文等交叉学科项目,成功率更高。

目前,吕浩东已拿到某公司的实习资格,若无意外,毕业后即可转正。但吕浩东告诉记者,今年美国许多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岗位已经停止招人,有的同学已求职半年,至今仍未在美国找到实习,实际的找工作体验也并不像社交媒体上说得那么轻松。

“转码”的终点是就业?

复合型人才同样受欢迎

对于“转码成功”,多数人所赋予的定义是“找到一份程序员工作”,学习编程仅仅只是开端。自学、考研或留学读转码项目,就能确保程序员就业市场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吗?

阿龙在银行当程序员,负责后台软件开发,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他告诉南都记者,实际上,普通“码农”门槛并不高。如果不是在算法、人工智能等有高门槛的领域工作,平常重复性工作内容占多数的普通开发测试并不需要太多技能。从技术角度看,报培训班学习几个月,基本上能达到进“中小厂”的能力。

财经作家谢宗博对就业等社会议题长期保持关注,他向南都记者表示,在当下的环境中,文科生考虑“转码”,确有就业的现实考虑。“之所以要转为‘码农’,主要是因为在当前互联网经济环境下,社会对程序员的需求一直居高不下,相关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更容易被高薪聘用,因此吸引了不少文科生争相转行进入互联网。”

虽然“转码”已成趋势,但谢宗博认为这难以成为通用常态。尽管Python等新兴编程语言已经很智能、很友好,可以让“小白”通过3-4个月时间的学习入行,但仅仅是在基础岗位,薪资提升不会很显著。“综合来看,文科生想要成功‘转码’,甚至成为‘大厂’骨干,成功概率并不高。这往往与个人自身素质、能力、努力程度密切相关,无法成为通用模板。”

他表示,如果“文科生”想要在程序员行业有更大的发展,就必须深耕行业,不断进阶、打磨技术,掌握C语言、编译原理等基础理论知识,如果不打好基础、只学皮毛,以后只能做底层的基础技术人员。

谢宗博观察到,“互联网+”是各行业更新升级的主要方式,文科生若有心“转码”,可以在不放弃本职行业的前提下,将编程知识作为自己的附加价值。如果能够努力实现本职行业和程序员的双重技能优势,就能在本职行业的“互联网+”改造中发挥更大作用,成为横跨这两个行业的“复合型人才”,这样比单纯的程序员能够起到更大的价值,也更能收获自身的成长。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陈敏琪、周子凡、吕浩东、阿龙均为化名)

采写:见习记者 杨晓彤 南都记者 李梓毅

标签: #算法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