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与遗传定律

学习力迭代 155

前言:

现在兄弟们对“cn1求和”都比较关怀,同学们都需要剖析一些“cn1求和”的相关文章。那么小编同时在网上搜集了一些有关“cn1求和””的相关知识,希望大家能喜欢,兄弟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减数分裂与遗传定律

【知识框架】

【高频考点汇编】

考点一、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中的相关数量变化比较

分裂类型及时期

四分体个数

同源染色体对数

染色体数

染色单体数

DNA

分子数

间期

n

2n

0→4n

2n→4n

分裂期

前、中期

4n

4n

后期

2n

2n→4n

4n→0

末期

n

4n→2n

4n→2n

间期

n

2n

0→4n

2n→4n

前、中期

n

4n

4n

后期

末期

2n→n

4n→2n

4n→2n

减Ⅱ

前、中期

n

2n

2n

后期

n→2n

2n→0

末期

2n→n

2n→n

特殊之处:

⑴染色体数:减Ⅰ结束时减半;减Ⅱ后期加倍、末期减半。

⑵染色单体数:减Ⅰ全过程均有,减Ⅱ前期和中期为减Ⅰ的一半。

⑶DNA含量:减Ⅰ结束和减Ⅱ结束分别减半。

技巧方法:根据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染色体变化规律,关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含量变化的特别之处,针对性解答减数分裂中的数量变化问题。

考点二、自交与自由交配后代基因型比例的变化

自由交配与自交的不同:自交是指雌雄同体的生物同一个体上雌雄配子结合(自体受精),在植物方面,指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传粉;而自由交配是指一个群体中的雄性和雌性个体随机交配的方式。

(1)Aa自交后,纯合子与杂合子所占比例的计算,杂合子、纯合子所占比例可用曲线表示如下:

(2)Aa自交的显性后代再自由交配(随机交配)有四种组合方式:

♂1/3AA ×♀1/3 AA →1/3× 1/3(AA×AA) →1/9AA显性

♂1/3AA ×♀2/3 Aa →1/3× 2/3(AA×Aa) →2/9(1/2AA、1/2Aa)显性

♂2/3Aa ×♀1/3 AA →2/3× 1/3(Aa×AA) →2/9(1/2AA、1/2Aa)显性

♂2/3Aa ×♀2/3 Aa →2/3× 2/3(Aa×Aa) →4/9(1/4AA、2/4Aa、1/4aa)显性与隐性

后代中显性所占比例为:1/9+2/9+2/9+4/9×3/4=8/9

例1:现有纯种大穗不抗病的小麦与纯种小穗抗病的小麦品种进行杂交(控制穗大、穗小和不抗病、抗病分别用D、d和T、t表示,并且两对基因位非同源染色体上)F1全是大穗不抗病,让F1自交后F2,在F2中选择大穗抗病品种让其自由交配,问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例2:(14分)果蝇卷翅基因A是2号染色体(常染色体)上的一个显性突变基因,其等位基因a控制野生型翅型。

(1)杂合卷翅果蝇的体细胞中2号染色体上DNA碱基排列顺序 (相同/不相同),位于该对染色体上决定不同性状基因的传递 (遵循/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卷翅基因A纯合时致死,推测在随机交配的果蝇群体中,卷翅基因的频率会逐代

(3)研究者发现2号染色体上的另一纯合致死基因B,从而得到“平衡致死系”果蝇,其基因与染色体关系如下图。

该品系的雌雄果蝇互交(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其子代中杂合子的概率是 ;子代与亲代相比,子代A基因的频率 (上升/下降/不变)。

(4)欲利用 “平衡致死系”果蝇来检测野生型果蝇的一条2号染色体上是否出现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可做下列杂交实验(不考虑杂交过程中的交叉互换及新的基因突变):

若F2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说明待检野生型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没有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

若F2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说明待检野生型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有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

答案(14分)

(1)不相同 不遵循

(2)下降

(3)100% 不变

(4)卷翅∶野生=2∶1 卷翅∶野生∶新性状=8∶3∶1

考点三、性状的显隐性及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

(1)相对性状中显隐性判断

方法1:杂交的方式。A×B后代只表现一个亲本性状,则出现的即为显性性状,未出现的即为隐性性状 (A、B为一对相对性状)。归纳一句话:亲2子1,即亲代两个性状,子代一个性状,即可确定显隐性关系。

方法2:自交的方式。A和B分别自交,若能发生性状分离的亲本性状一定为显性;不能发生性状分离的无法确定,可为隐性纯合子也可为显性纯合子。归纳一句话:亲1子2,即亲代一个性状,子代两个性状, 发生性状分离,即可确定显隐性关系。

方法3:先自交后杂交的方式。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亲本先自交,若后代都不发生性状分离,则可以确定两亲本都是纯合子,然后再将两亲本进行杂交,子代出现的那个亲本性状即为显性性状,未出现的则为隐性性状。

方法4:先杂交后自交的方式。具相对性状的两亲本先杂交,若后代出现两个亲本的性状,比例为1∶1,则可以确定亲本中显性性状的个体是杂合子,然后再将两亲本分别进行自交,子代发生性状分离的那个亲本性状即为显性性状,另一性状则为隐性性状。

总结:牢记以下规律:亲2子1或亲1子2可确定显隐性关系,但亲1子1或亲2子2则不能直接确定,可通过判断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再作进一步确定。

(2)显性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

方法1:自交的方式。让某显性性状的个体进行自交,若后代能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一定为杂合子;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可能为纯合子。此法是最简便的方法,但只适合于植物,不适合于动物。

方法2:测交的方式。让待测个体与隐性类型测交, 若后代出现隐性类型,则一定为杂合子: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个体,则可能为纯合子。待测对象若为生育后代少的雄性动物,注意应 与多个隐性雌性个体交配,以使后代产生更多的个体,使结果更有说服力。

方法3:花粉鉴定法。原理:花粉中所含的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可通过遇碘后分别变为蓝黑色和橙红色的测试法进行鉴定,并可借助于显微镜进行观察。若亲本产生两种颜色的花粉并且数量基本相等,则亲本为杂合子;若亲本只产生一种类型的花粉,则亲本为纯合子。 此法只适合于产生支链和直链淀粉的植物且需要借助染色和显微镜进行观察。

方法4:用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并用秋水仙素处理加倍后获得的植株进行鉴定。观察植株性状,若有两种类型,则亲本能产生两种类型的花粉,即为杂合子;若只得到一种类型的植株,则说明亲本只能产生一种类型的花粉,即为纯合子。此法只能适合于植物。

考点四、单基因遗传现象的变式

(1)不完全显性

AA与Aa的表现型不一样,3:1的性状分离比变为1:2:1。

(2)致死基因

致死基因的作用可以发生在生物体不同的发育阶段,在配子期致死的,称配子致死,在胚胎期或成体阶段致死的,称合子致死。基因的致死效应往往与个体所处的环境有关,某些基因几乎在任何环境都是致死的,而有些基因在某一环境中致死,可是在另一环境中具有正常的生活力。在完全显性条件下,AA致死,显隐性比例为2:1;Aa致死,显隐性比例为1:1;aa致死,全部表现为显性。

例:女娄菜是雌雄异株XY型性别决定的被子植物。女娄菜的宽叶(XB)对窄叶(Xb)是显性。实验研究中发现,窄叶型含Xb的花粉粒死亡。

(1)如果要证明含Xb的花粉粒死亡,而且子代的表现型都是宽叶型,你将选择基因型为————的两个亲本进行杂交,。

(2)如果要使子代的宽叶和窄叶的分离比为3:1,你应选择基因型为————的两个亲本进行杂交。

(3)既然窄叶型含Xb的花粉粒要死亡,那么在雌性植株中一般不会出现窄叶型个体。请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简述一种可较快获得窄叶型雌性植株的育种方法。

——————————————————————————

答案(1)XBXB×XbY (2)XBXb×XBY

(3)单倍体育种:将宽叶型雌性植株的卵细胞提取出来进行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从中选出窄叶型植株再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可得到稳定遗传的的窄叶型的雌性植株。(也可采用植物细胞工程育种的方法。)

(3)复等位现象

在群体中位于某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两个以上、决定同一性状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如控制ABO血型的基因。任何一个二倍体个体只存在复等位基中的二个不同的等位基因。假设某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有n个基因,组成的基因型有Cn1+Cn2种。

例:喷瓜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雄株,g基因决定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雌株。G对g、g-是显性,g对g-是显性,如:Gg是雄株,gg-是两性植株,g-g-是雌株。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Gg和Gg-能杂交并产生雄株

B.一株两性植株的喷瓜最多可产生三种配子

C.两性植株自交不可能产生雌株

D.两性植株群体内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纯合子比例高于杂合子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相关内容,属于考纲C等级要求。Gg和Gg-都是雄株不能杂交;两性植株只有2种基因型gg和gg-,一个植株最多就产生2种配子;两性植株自交可以产生雌株,例如gg-自交可以产生g-g-就是雌株;两性植株随机杂交,纯合子比例高于杂合子,gg自交后代全是纯合子,gg-自交后代一半纯合,一半杂合,而gg与gg-杂交也是一半纯合一半杂合,所以纯合子比例高。

答案:D

考点五、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规律分析

1.实验分析

F2

1YY(黄)

2Yy(黄)

1yy(绿)

1RR(圆)

1YYRR(黄圆)

2YyRR(黄圆)

1yyRR(绿圆)

2Rr(圆)

2YYRr(黄圆)

4YyRr(黄圆)

2yyRr(绿圆)

1rr(绿)

1YYrr(黄皱)

2Yyrr(黄皱)

1yyrr(绿皱)

2.相关结论

(1)F2中黄∶绿=3∶1,圆∶皱=3∶1,都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2)F2中共有16种组合,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3)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4)纯合子(1/16YYRR+1/16YYrr+1/16yyRR+1/16yyrr)共占4/16。杂合子占(1-4/16=12/16),其中双杂合个体(YyRr)占4/16。单杂合个体(YyRR、YYRr、Yyrr、yyRr)各占2/16,共占8/16。

(5)YYRR基因型个体在F2的比例为1/16,在黄色圆粒豌豆中的比例为1/9,注意范围不同。黄圆中杂合子占8/9,绿圆中杂合子占2/3。

(6)重组类型:指与亲本不同的表现型。

①P:YYRR×yyrr→F1自交得F2中重组性状类型为单显性,占6/16.

②P:YYrr×yyRR→F1自交得 F2中重组性状类型为双显性和双隐性,共占10/16.

例:现有4个纯合南瓜品种,其中2个品种的果形表现为圆形(圆甲和圆乙),1个表现为扁盘形(扁盘),1个表现为长形(长)。用这4个南瓜品种做了3个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圆甲×圆乙,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9:6:1

实验2:扁盘×长,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9:6:1

实验3: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分别对上述杂交组合的F1植株授粉,其后代中扁盘:圆:长均等于1:2:1。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1)南瓜果形的遗传受___ 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___ 定律。

(2)若果形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则圆形的基因型应为___ ,扁盘的基因型为____ ,长形的基因型应为____ 。

(3)为了验证(1)中的结论,可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对实验1得到的F2植株授粉,单株收获F2中扁盘果实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所有株系中,理论上有1/9的株系F3果形均表现为扁盘,有___的株系F3果形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扁盘:圆=1:1,有___的株系F3果形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_____。

解析:本题以实验为信息载体,综合孟德尔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属于考纲综合运用层次。解题的关键是清楚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9:6:1比例的原因。⑴如果是1对基因控制,不完全显性的情况,F1 为杂合子自交 F2的分离比也只为1:2:1,但实验1和实验2中F2的分离比为 9 :6 :1,可以看出南瓜果形的遗传是受2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⑵有孟德尔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知F2中四种表现型的基因型及比例A_B_:aaB_:A_bb:aabb=9:3:3:1。但实验1和实验2的F2的表现型分离比为9:6:1可推测出,扁盘形同时由两个显性基因控制,为A_B_;圆形只有一个显性基因控制,为A_bb和aaB_;长形没有显性基因控制,为aabb。

⑶F2扁盘植株(A_B_)共有4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9AABB、2/9AABb、2/9AaBB和4/9AaBb,与长形品种(aabb)测交后代分离比分别为:

1/9A_B_,知1/9的株系F3果形均表现为扁盘;

2/9(1/2A_B_:1/2A_bb)与 2/9(1/2A_B_:1/2aaB_),知4/9的株系F3果形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扁盘:圆=1:1;

4/9(1/4A_B_:1/4Aabb:1/4aaBb:1/4aabb) ,知4/9的株系F3果形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扁盘:圆:长=1:2:1。

答案:(1)两 自由组合 (2)A_bb和aaB_ A_B_ aabb

(3)4/9 4/9 扁盘:圆:长=1:2:1

考点六、乘法法则的熟练运用

(1)原理: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2)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

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如下两个分离定律:Aa×Aa;Bb×bb。

(3)题型

①配子类型的问题

示例 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数

②配子间结合方式问题

示例 AaBbCc与AaBbCC杂交过程中,配子间的结合方式有多少种?

先求AaBbCc、AaBbCC各自产生多少种配子。

AaBbCc→8种配子、AaBbCC→4种配子。

再求两亲本配子间的结合方式。由于两性配子间的结合是随机的,因而AaBbCc与AaBbCC配子之间有8×4=32种结合方式。

③基因型类型的问题

示例 AaBbCc与AaBBCc杂交,求其后代的基因型数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后代有3种基因型(1AA∶2Aa∶1aa)

Bb×BB→后代有2种基因型(1BB∶1Bb)

Cc×Cc→后代有3种基因型(1CC∶2Cc∶1cc)

因而AaBbCc×AaBBCc,后代中有3×2×3=18种基因型。

④表现型类型的问题

示例 AaBbCc×AabbCc,其杂交后代可能的表现型数

可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后代有2种表现型

Bb×bb→后代有2种表现型

Cc×Cc→后代有2种表现型

所以AaBbCc×AabbCc,后代中有2×2×2=8种表现型。

⑤子代基因型、表现型的比例

示例 求ddEeFF与DdEeff杂交后代中基因型和表现型比例

分析:将ddEeFF×DdEeff分解:

dd×Dd后代:基因型比1∶1,表现型比1∶1;

Ee×Ee后代:基因型比1∶2∶1,表现型比3∶1;

FF×ff后代:基因型1种,表现型1种。

所以,后代中基因型比为:(1∶1)×(1∶2∶1)×1=1∶2∶1∶1∶2∶1;

表现型比为:(1∶1)×(3∶1)×1=3∶1∶3∶1。

⑥计算概率

示例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自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的概率为多少?

分析:将AaBb自交分解为Aa自交和Bb自交,则Aa自交→1/2Aa,Bb自交→1/4BB。故子代基因型为AaBB的概率为1/2Aa×1/4BB=1/8AaBB。

考点七 n对等位基因(完全显性)分别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遗传规律如下表:

亲本相对性状的对数

F1配子

F2表现型

F2基因型

种类

分离比

可能组合数

种类

分离比

种类

分离比

1

2

(1:1)1

4

2

(3:1)1

3

(1:2:1)1

2

4

(1:1)2

16

4

(3:1)2

9

(1:2:1)2

3

8

(1:1)3

64

8

(3:1)3

27

(1:2:1)3

4

16

(1:1)4

256

16

(3:1)4

81

(1:2:1)4

n

2n

(1:1)n

4n

2n

(3:1)n

3n

(1:2:1)n

考点八 自由组合定律异常情况

1.正常情况

(1)AaBb自交→双显∶一显一隐∶一隐一显∶双隐=9∶3∶3∶1

(2)测交:AaBb×aabb→双显∶一显一隐∶一隐一显∶双隐=1∶1∶1∶1

2.异常情况

序号

条件

自交后代比例

测交后代比例

1

存在一种显性基因(A或B)时表现为同一种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9∶6∶1

1∶2∶1

2

A、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一种性状,否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9∶7

1∶3

3

aa(或bb)成对存在时,表现双隐性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9∶3∶4

1∶1∶2

4

只要存在显性基因(A或B)就表现为同一种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15:1

3:1

5

根据显性基因在基因型中的个数影响性状表现

AABB:(AaBB 、 AABb):(AaBb

、aaBB、AAbb):(Aabb、aaBb)

∶aabb=1∶4∶6∶4∶1

AaBb:(Aabb 、 aaBb)∶aabb

=1∶2∶1

6

显性纯合致死

AaBb ∶Aabb ∶ aaBb∶aabb=4∶2∶2∶1,其余基因型个体致死

AaBb ∶ Aabb∶

∶aaBb∶aabb

=1∶1∶1∶1

例1:麦的粒色受不连锁的两对基因R1和r1、R2和r2控制。R1和R2决定红色,r1和r2决定白色,R对r不完全显性,并有累加效应,所以麦粒的颜色随R的增加而逐渐加深。将红粒(R1R1R2R2)与白粒(r1r1r2r2)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则F2的表现型有 ( )

A.4种 B.5种 C.9种 D.10种

解析 :本题的关键是“麦粒的颜色随R的增加而逐渐加深”,也就是颜色主要与R的多少有关,F2中的R有4、3、2、1和0五种情况,对应有五种表现型。

答案 B

例2:某农业研究所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Bt基因)导入棉花,筛选出Bt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抗虫植株(假定Bt基因都能正常表达),某些抗虫植株体细胞含两个Bt基因。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以这两个Bt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位点为课题进行了实验探究。

(1)课题假设:该生物兴趣小组的成员认为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情况存在三种类型,请你写出这三种可能的情况并用图示标出(用竖线表示染色体,黑点表示Bt基因的整合位点)。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写出他们应采取的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实验可能的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②在同一条染色体上;③在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如图:

(2)让该抗虫植株自交(或让该抗虫植株与非抗虫植株杂交)

(3)①如果后代全为抗虫植株,说明这两个抗虫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如果后代既有抗虫植株,又有非抗虫植株,且比例接近3:1(或1:1),说明这两个抗虫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③如果后代既有抗虫植株,又有非抗虫植株,且比例接近15:1(或3:1),说明这两个抗虫基因在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考点九、伴性遗传

1.概念:有些性状的遗传常常与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就是伴性遗传。

2.特点:交叉遗传。

3.与遗传定律的关系(1)伴性遗传是基因分离定律的特例(X或Y的非同源区段无等位基因)。(2)在既有性染色体又有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时,按照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遗传。

4.常染色体遗传与伴性遗传的区别:常染色体遗传正反交结果一致,伴性遗传正反交结果不一致,但又不同于细胞质遗传。

5.关于后代中出现患病男孩和女孩的机率问题

(1)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性别在前,病名在后,推测出双亲基因型后可直接作图解;病名在前,性别在后,求出患病孩子的机率后乘以1/2。

(2)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病名在前,性别在后,推测出双亲基因型后可直接作图解;性别在前,病名在后,只从图解的相应性别中去找患者的机率。

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题方法

1.用分离定律来解决多对相对性状的自由组合问题

在自由组合定律中,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在杂交后代中同时出现的概率是它们每一性状出现的概率的乘积(乘法定理)。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

(1)配子类型的问题

例:某生物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cc,这三对基因为独立遗传,则它产生的精子的种类有:

(2)基因型类型的问题

例:AaBbCc与AaBBCc杂交,其后代有多少种基因型?

先将问题分解为分离定律问题:

Aa×Aa → 后代有3种基因型(1AA∶2Aa∶1aa);

Bb×BB → 后代有2种基因型(1BB∶1Bb);

Cc×Cc → 后代有3种基因型(1CC∶2Cc∶1cc)。

因而AaBbCc与AaBBCc杂交,其后代有3×2×3=18种基因型。

(3)表现型类型的问题

例:AaBbCc与AabbCc杂交,其后代有多少种表现型?

先将问题分解为分离定律问题:

Aa×Aa →后代有2种表现型;

Bb×bb →后代有2种表现型;

Cc×Cc →后代有2种表现型。

因而AaBbCc与AabbCc杂交,其后代有2×2×2=8种表现型。

2.用棋盘法来推导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AaBb×AaBb)

雌雄配子

AB

Ab

aB

ab

AB

AABB

AABb

AaBB

AaBb

Ab

AABb

AAbb

AaBb

Aabb

aB

AaBB

AaBb

aaBB

aaBb

Ab

AABb

Aabb

aaBb

aabb

分析:

准确写出雌雄配子的类型是关键,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子代在表中的排列很有规律。表中两条对角线,一条是四种不同表现型的纯合子,一条是双显的双杂合子。

3.用比率来推导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AaBb×AaBb)

1/4AA(A_)

2/4Aa(A_)

1/4aa(aa)

1/4BB(B_)

1/16AABB(A_B_)

2/16AaBB(A_B_)

1/16aaBB(aaB_)

2/4Bb(B_)

2/16AABb(A_B_)

4/16AaBb(A_B_)

2/16aaBb(aaB_)

1/4bb(bb)

1/16AAbb(A_b_)

2/16AaBB(A_bb)

1/16aabb(aabb)

分析:①Aa×Aa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AA:Aa:aa=1:2:1,个体中纯合子各为1/4,杂合子为1/2。

②后代基因型AaBb所占比例:2/4×2/4=4/16;AAbb所占比例:1/4×1/4=1/16;AaBB所占比例:2/4×1/4=2/16;

4.用分枝法来推导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AaBb×Aabb)

Aa×Aa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AA:Aa:aa=1:2:1,表现型用一个起决定作用的基因符号表示:A:a=3:1;Bb×bb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Bb:bb=1:1,表现型比是B:b=1:1。

(5)用后代性状分离比法来推导亲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①AaBb×AaBb=9:3:3:1;

②AaBb×aabb=1:1:1:1;Aabb×aaBb=1:1:1:1;

③AaBb×aaBb=3:1:3:1;AaBb×Aabb=3:3:1:1。

例:自然界中,多数动物的性别决定属于XY型,而鸡属于ZW型(雄:ZZ,雌:ZW)。鸡具有一些易观察的性状,且不同相对性状之间的差别明显,易于分辨,因此常作为遗传研究的实验材料。下面是一组关于鸡的某些性状的遗传研究,请分析回答:

(1)鸡冠的形状是由位于不同对的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P、p和R、r决定,有四种类型,胡桃冠(P_R_)、豌豆冠(P_rr)、玫瑰冠(pp R_)和单冠(pprr)。

①两亲本杂交,子代鸡冠有四种形状,比例为3:3:1:1,且非玫瑰冠鸡占5/8,则两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 。

②让纯合豌豆冠鸡和玫瑰冠鸡杂交,子一代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2代与亲本鸡冠形状不同的个体中,杂合体占的比例为_____ 。

③某养鸡户的鸡群中没有玫瑰冠个体,而另外三种鸡冠雌雄个体都有,欲通过一代杂交获得尽可能多的玫瑰冠鸡,最好选择基因型为_______ 的两种亲本杂交。

(2)鸡的羽毛有芦花和非芦花两种,由另一对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芦花(B)对非芦花(b)是显性。芦花鸡羽毛在雏鸡阶段的绒羽为黑色且头顶有黄色斑点。

①若欲确定B、b基因的位置,可选择纯合的芦花雌鸡和非芦花雄鸡杂交,若F1代表现型为 ___________,则可以肯定B、b基因位于Z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即W染色体上没有与之等位的基因)上。

②将纯合的芦花雌鸡和非芦花雄鸡杂交,若F1代全为芦花鸡,则B、b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或Z、W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若欲再通过一代杂交作进一步的判断,其方法之一是让F1代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

如果F2代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 ,则可以肯定B、b基因位于Z、W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如果F2代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 ,则可以肯定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3)假设实验已确定B、b基因位于Z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现有一蛋用鸡养殖场为了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他们扩大养殖规模时,请你告诉他们—种亲本配种的方法及筛选的措施,以实现他们的愿望。

亲本的基因型:________ 。

筛选措施: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①PpRr×ppRr ②4/5 ③PpRR×pprr

(2) ①雄鸡全为芦花,雌鸡全为非芦花 ②雌鸡全为芦花,雄鸡有芦花与非芦花两种 雌鸡和雄鸡均有芦花与非芦花两种

(3) ZBW×ZbZb 在雏鸡阶段淘汰绒羽为黑色且头顶有黄色斑点的个体.其余个体全部保留饲养

伴性遗传典型例题详解

本文结合典型试题,就伴性遗传部分考点进行详细分析,以期望帮助同学们在理解该部分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解题能力。

例1 已知人类某种病的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病的孩子,由此可知

A.该病孩的祖父母一定是正常的 B.该病孩的母亲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C.该病孩可能是女孩 D.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病孩的概率是1/2

【思路导引】伴X隐性遗传在女性中有携带者;在男性中没有携带者,要么完全正常、要么是患者。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病的孩子,可推出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母亲是携带者,患病孩子一定是男孩。

【解析】由题目信息知为X上隐性遗传病,亲代基因型为XBXb、XBY,XBY的个体其母亲肯定正常但父亲不能确定,A错误。该病孩的母亲为XBXb,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B正确。该病孩若女孩的话,则其父亲患病,与题目不符,C错误。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病孩的概率是1/4。

【答案】B

【点评】本题考查对人类遗传病进行亲子代表现型与患病率的分析,能力要求属于考纲规定的信息提取、分析推理与计算层次。

【易错分析】不能由已知条件推出该病为X上的隐性遗传病,而导致后面系列推理判断错误。

例2科学家对X、Y两条染色体进行研究发现,两条染色体既有同源区又有非同源区,(如图所示)。

假如该植物叶片的斑点性状受基因(B或b)控制,如果该基因位于非同源区段Ⅲ上,_______(雄性、雌性或全部)个体的叶片上将会出现斑点。如果该基因位于同源区段Ⅱ上,且由隐性基因控制,则该性状的遗传与性别___ ___(有关、无关)。如果该基因位于同源区段Ⅱ上,且由显性基因控制,则该性状的遗传与性别____ __(有关、无关),请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导引】在同源区段中,X和Y染色体都有等位基因,在遗传上与基因的分离定律一样,X与Y的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分离。在非同源区段中,基因可能只存在于X或Y上,如只在Y上,则遗传为伴Y遗传—限雄遗传。如只在X染色体上,则伴X遗传。

【答案】雄 有关 有关 母本为XbXb,父本为XbYB ,则后代雄性个体为XbYB,全部表现为显性性状;后代雌性个体为为XbXb,全部表现为隐性性状。

【点评】本题考查X、Y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规律。属于对考纲中分析推理判断层次的考查。

【易错分析】误认为X、Y同源区段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与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规律完全相同是做错该题的主要原因。注意Y染色体上的基因只能来自自己的父亲,并只能传给自己的儿子。

变式训练 伴性遗传是由于异型性染色体之间存在“非同源区段”与“同源区段”(如图所示)如果控制体色(灰色和黄色是1对相对性状)基因位于果蝇的X、Y染色体上同源区段,则种群中控制体色的基因型有多少种( )

A.3 B.5 C.7 D. 8

答案:C

解析:在同源区段中,X和Y染色体都有等位基因,在非同源区段中,基因可能只存在于X或Y上。雌果蝇有XAXA、XAXa、XaXa3种,雄果蝇有XAYA、XAYa、XaYA、xaYa4种。

探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的实验设计总结

对遗传学实验设计进行专题复习,对遗传实验题目进行归类讲解,使学生知道一般的解题方法;不仅要对课本中一些经典实验如孟德尔杂交的实验方法进行剖析:如亲本的选择、母本的处理,分析杂交、测交、自交、正反交的原理、结果和规律,还要学会运用假设——演绎法解决实际问题,并应用到实验分析和设计中去。

如探究控制某性状有关的基因是在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的实验设计可有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一:①实验设计:隐性的雌性×显性的纯合雄性,显性的纯合雌性×隐性的雄性。

②结果预测及结论:

A.若两组杂交结果相同,则该基因位于细胞核内的常染色体上。

正交:♀aa×♂AA→Aa

反交:♀AA×♂aa→Aa

B.若两组杂交结果不同,且子代性状的表现与性别有关,则该基因位于细胞核内的X染色体上。

正交:♀XaXa×♂XAY→XAXa、 XaY

反交:♀XAXA×♂XaY→XAXa 、XAY

方法二:①实验设计:隐性的雌性×显性的雄性。(使用条件:知道显隐性关系时)

②结果预测及结论:

A.若子代中的雄性个体全为隐性性状,雌性个体全为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XaXa×♂XAY→XAXa、 XaY

B.若子代中的雌雄个体中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且各占1/2,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aa×♂Aa→Aa、aa

方法三:①实验设计:选多组显性的雌性×显性的雄性。(使用条件:知道显隐性关系且显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相等)

②结果预测及给论:

A.若子代中的隐性性状只出现在雄性中,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XAXA×♂XAY→XAXA 、XAY

♀XAXa×♂XAY→ XAXA、XAXa 、XAY、XaY

B.若子代中的隐性性状同时出现在雌性与雄性中,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AA×♂AA→AA

♀AA×♂Aa→AA、Aa

♀Aa×♂Aa→AA、Aa、aa

♀Aa×♂AA→AA、Aa

“男孩患病”和“患病男孩”的概率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男孩患病”和“患病男孩”是一对学生不容易区分开来的概念;而这组概念在遗传概率计算题中经常出现。本文结合教学中的体会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

1.规律总结:

(1)常染色体遗传中,后代“男孩患病”和“患病男孩”的概率

①男孩患病:常染色体遗传与性别无关,男女性及整个人群中的发生概率约相等,故计算时不必考虑性别,所得群体发病概率即为男孩患病的概率。 如下图:

P AaXX×AaXY

↓ 则F1为aaXY 的可能性为1/4×1=1/4

F1 XY

②患病男孩:这种情况下得首先计算群体发病概率;再计算患病者中男孩占总患病者的比例,因为患者中也是男女各半,所以只要将群体发病概率乘1/2就是患病男孩的概率。

P AaXX×AaXY

↓ 则F1为aaXY 的可能性为1/4×1/2=1/8

F1 ?

(2)伴性染色体遗传中,后代“男孩患病”和“患病男孩”的概率

①男孩患病:如下

P XBXb × XBY X-Y 已确定为男孩,则其为XBY和XbY的可能

↓ 性各为1/2;因此出现XbY(男孩患病)的概

F1 X-Y 率是1/2。

②患病男孩:如下

P XBXb × XBY 在F1性别不确定时,其为XbY(患病男孩)

↓ 的可能性为1/4;因此出现XbY(男孩患病)

F1 ? 的概率是1/4。

由上述情况可见,“男孩患病”和“患病男孩”的概率问题若是在伴性遗传中考虑,因为患病与否已与性别相联系,因此不必象常染色体遗传一样在考虑完患病与否后再考虑性别,这是两种情况下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2.典型例题分析:

例1已知人的红绿色盲属X染色体隐性遗传,先天性耳聋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D对d完全显性)。下图中Ⅱ2 为色觉正常的耳聋患者,Ⅱ5为听觉正常的色盲患者。Ⅱ4(不携带d基因)和Ⅱ3婚后生下一个男孩,这个男孩患耳聋、色盲、既耳聋又色盲的可能性分别是

A.0 、1/4、0 B.0、1/4、1/4 C.0、1/8、0 D.1/2、1/4、1/8

解析:设色盲基因为b,依题意,Ⅱ5为听觉正常的色盲患者,则他的色盲基因来自他的母亲,母亲基因型为XBXb,又因为Ⅱ4不携带d基因,则她的基因型为1/2DD XBXB和1/2 DD XBXb,Ⅱ3的基因型为DdXBY, Ⅱ4和Ⅱ3婚后生下一个男孩,则这个男孩患耳聋的可能性为0,色盲的可能性为1/2×1/2=1/4,既耳聋有色盲的可能性分别是0。故A正确。

答案:A

例2图为色盲患者的遗传系谱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Ⅱ-3与正常男性婚配,后代都不患病

B.Ⅱ-3与正常男性婚配,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8

C.Ⅱ-4与正常女性婚配,后代不患病

D.Ⅱ-4与正常女性婚配,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8

解析:通过推断可知,Ⅱ-3的可能携带致病基因,也可能不携带。A.Ⅱ-3与正常男性婚配,如果Ⅱ-3是携带者,后代男孩可能患病;B.Ⅱ-3与正常男性婚配,生有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8。因为Ⅱ-3是携带者的可能性占1/2,携带者与正常男性婚配生有患病男孩占1/4,二者相乘即为1/8;C.Ⅱ-4与正常女性婚配,如果正常女性是携带者,后代男孩可能患病;D.Ⅱ-4与正常女性婚配,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4.

答案:B

例3下图为甲种遗传病(基因为A、a)和乙种遗传病(基因为B、b)的家系图。其中一种遗传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种位于X染色体上。请回答以下问题(概率用分数表示)。

(1)甲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

(2)乙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

(3)Ⅲ-2的基因型及其概率为________ 。

(4)由于Ⅲ-3个体表现两种遗传病,其兄弟Ⅲ-2在结婚前找专家进行遗传咨询。专家的答复是:正常女性人群中甲、乙两种遗传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分别为1/10 000和1/100;如果是男孩则表现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分别是____________,如果是女孩则表现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分别是___________;因此建议____________。

解析:应用“无中生有为隐性”可以判断出甲、乙均为隐性遗传,“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都病才伴性。”所以甲病不可能是伴性(X),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乙为伴X隐性遗传。Ⅲ-2号个体表现型为正常男性,Ⅲ-3号个体为aaXbY,所以亲代为AaXBXb或AaXbY,所以Ⅲ-2号个体基因型AA或Aa,比例为1:2。甲病正常人中携带者的几率为1/10000,所以后代男孩中,甲遗传病的患病概率为:1/2×1/2×2/3×1/10000=1/60000;乙病正常人中携带者的几率为1/100,所以后代男孩中乙遗传病的患病概率为:1/2×1/100 =1/200。如果是女孩则患甲病几率也为1/60000,乙病几率为0。

答案:(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3)AAXBY,1/3或AaXBY,2/3(4)1/60000和1/200 1/60000和0 优先选择生育女孩

正交与反交类型的遗传题

遗传题中如果考到正交与反交,一般是从两方面来考:

(1)利用正交与反交确定控制某性状有关的基因是在常染色体、X染色体还是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DNA上。

实验设计:隐性的雌性×显性的纯合雄性,显性的纯合雌性×隐性的雄性。

结果预测及结论:

A.若两组杂交结果相同,则该基因位于细胞核内的常染色体上。

正交:♀aa×♂AA→Aa

反交:♀AA×♂aa→Aa

B.若两组杂交结果不同,且子代性状的表现与性别有关,则该基因位于细胞核内的X染色体上。

正交:♀XaXa×♂XAY→XAXa、 XaY

反交:♀XAXA×♂XaY→XAXa 、XAY

C. 若两组杂交结果不同,且子代性状的表现与性别无关,而且子代性状始终与母本一致,则该基因位于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DNA上。

正交:♀显性×♂隐性→显性

反交:♀隐性×♂显性→隐性

(2)利用正交与反交确定交配过程中父本与母本哪一方减数出现问题,不能产生某种基因型的配子。

例如:正交:♀aa×♂Aa→1Aa:1aa

反交:♀Aa×♂aa→Aa

说明基因型为Aa的个体做为母本时不能够产生基因型为a的卵细胞。

例1 (16分)为了提高蝉丝的产量和品质,科研人员进行了下列研究。

(1)家蚕中雄蚕比雌蚕的丝质好,且出丝率高。已知雄蚕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ZZ,雌蚕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ZW。在高温条件下,有的品种蚕卵能孵化,为非敏感型;有的品种蚕卵孵化率极低,为敏感型。利用纯合的不同品种家蚕进行了杂交实验,在高温条件下,蚕卵的孵化率(孵化的卵数占总卵数的比率)如下:

由上述组合一、二正反交结果可以推知,控制高温条件敏感的基因位于_____染色体上的____性基因。组合三亲本中品种丙的表现型为_______。高温条件下各组的蚕卵孵化率不同,而在常温下三个组合的蚕卵都能正常孵化,由此说明,利用______和______共同作用可以达到养蚕的目的。

(2)家蚕在饲养过程中容易感染苏云金杆菌导致生病从而影响蚕丝的产量。为研究几种中草药对苏云金杆菌的抑制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配制一定浓度的原液,稀释成不同浓度的单味中草药药液。同时将原液1:1等比例混合为复方药业并稀释备用。

②制备培养基后灭菌,将2ml药液加入培养基中制平板。

③接种苏云金杆菌后置于于28℃下培养24h,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可通过观察_________来确定几种中草药的最小抑菌浓度。实验结果说明三种药物在抑菌作用上均存在_________的关系,混合使用时_________的作用更重要。

答案(1)Z 隐 非敏感型 杂交组合一 高温

(2)菌落(大小数量) 协同作用 大黄

例2 (16 分)家蚕为二倍体动物。野生型家蚕蚕蛾体色一般为白色,研究发现甲品系的蚕蛾 体色雄性均为黑色,雌性均为白色。蚕蛾的该种体色由一对等位基因 A、a 控制。将甲 品系纯合家蚕与乙品系纯合家蚕杂交,结果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两种杂交结果_______ ,表明控制蚕蛾此种体色的基因位于____ 染色体上。甲品系雌蛾与雄蛾的基因型 _______,表现型不同,由此推测,此种 体色除受相应基因控制外,还受__________ 影响。

(2)欲进一步确定 A、a 基因所在的染色体。

①家蚕是中还有若干其它品系,其突变性状由一对基因(非 A、a 基因)决定。将这些其它品系雌性蚕蛾与甲品系雄性蚕蛾为亲本进行杂交得 F(1 亲本两性个体所具有的被观察性状均为相对性状且均为纯合) 。

相关信息见下表。

其它品系及对雌性亲本的选择

F1 雌蚕进行的 杂交实验

后代性状

类型

突变性状与

相应基因 所在染色体

亲本雌性纯合

个体体色及 突变性状

白色、 显性

白色、 隐性

黑色、 显性

黑色、 隐性

品系丙

显性、4 号

白色、显性

♀ F1  黑色、隐性♂

62

71

63

68

品系丁

隐性、8 号

白色、隐性

F1 雌雄互交

283

87

100

31

品系戊

显性、9 号

白色、显性

♀ F1  黑色、隐性♂

77

67

80

79

品系巳

隐性、10 号

白色、隐性

F1 雌雄互交

130

46

57

16

表中数据记录的是后代中 ____(雌、雄)性家蚕不同表现型的个体数目。

上述结果推测,A、a 所在染色体与 4、8、9、10 号染色体的关系是 _____。

②对除 4、8、9、10 号染色体外的其它染色体进行分子水平检测。来自不同品系的同一 号染色体 DNA 的特异片段不同,可以用电泳的方法进行区分。用同样的方法分析杂交二 F1 雌性蚕蛾与甲品系雄性蚕蛾杂交后代黑色蚕蛾个体中的染色体来源。其中 14 和 17 号染色体 DNA 的特异片段分离结果如下。

杂交后代中黑色蚕蛾的黑色基因所在染色体来自____ 品系,其它成对的染色体可以两条均来自甲品系,也可以一条来自甲品系,一条来自乙品系。因基因与_____存在平行关系,故由上述结果可推测 A、a 基因在____ 号染色体上。

③分子水平的基因定位方法较通过观察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的基因定位方法更加精准,原因是后者—————————— 。

例3(18分)

科研人员向野生型拟南芥的核基因组中随机插入已知序列的Ds片段(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导致被插入基因突变,筛选得到突变体Y。因插入导致某一基因(基因A)的功能丧失,从突变体Y的表现型可以推测野生型基因A的功能。

将突变体Y自交所结的种子用70%酒精_____________处理后,接种在含有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中,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由于卡那霉素能引起野生型植物黄花,一段时间后若培养基上的幼苗颜色为绿色,则可确定植物DNA中含有_____________。统计培养基中突变体Y的自交后代,绿色幼苗3326株、黄色幼苗3544株,性状分离比例接近于__________,这一结果____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孟德尔自交实验的比例。研究人员进一步设计测交实验以检测突变体Y产生的_____________,实验内容及结果见下表。

由实验结果可知,Ds片段插入引起的基因突变会导致__________致死,进而推测基因A的功能与___________有关。

提取突变体Y的基因组DNA,限制酶切割后用___________连接,依据Ds片段的已知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出___________,进一步测定其序列。

答案:

(1)消毒Ds片段

(2)1:1 不符合

(3)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含Ds片段的雄配子 雄配子正常发育

(4)DNA连接酶 基因A

连锁互换定律的遗传题型

基因的连锁与互换规律(law of linkage and crossing-over)的定义为:

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是连锁在一起,作为一个单位进行传递,称为连锁律。在生殖细胞形成时,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对等位基因之间可以发生交换,称为交换律或互换律。

是遗传学的三大定律之一。另两大定律为基因的分离定律(孟德尔第一定律)以及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第二定律)。

连锁和互换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也是造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一般而言,两对等位基因相距越远,发生交换的机会越大,即交换率越高;反之,相距越近,交换率越低。因此,交换率可用来反映同一染色体上两个基因之间的相对距离。以基因重组率为 1%时两个基因间的距离记作1厘摩(centimorgan,cM)。

例1. (16分)果蝇3号常染色体上有裂翅基因。为培育果蝇新品系,研究人员进行如下杂交实验(以下均不考虑交叉互换)。

(1)将某裂翅果蝇与非裂翅果蝇杂交,F1表现型比例为裂翅:非裂翅=1:1,F1非裂翅果蝇自交,F2均为非裂翅,由此可推测出裂翅性状由———— 性基因控制。F1裂翅果蝇自交后代中,裂翅与非裂翅比例接近2:1的原因最可能是—————— 。

(2)将裂翅品系的果蝇自交,后代均为裂翅而无非裂翅,这是因为3号染色体上还存在另一基因(b),且隐性纯合致死,所以此裂翅品系的果蝇虽然均为—————— ,但自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因此裂翅基因能一直保留下来。

(3)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有卷翅基因D和另一基因E(纯合致死)。卷翅品系的果蝇自交后代均为卷翅,与上述裂翅品系果蝇遗传特点相似。利用裂翅品系和卷翅品系杂交培育裂卷翅果蝇品系,F1基因型及表现型如下图甲所示。

欲培育出图乙所示的裂卷翅果蝇,可从图甲所示F1中选择合适的果蝇进行杂交。若从F1中选 ————与裂卷翅果蝇杂交,理论上应产生四种表现型的子代,但实际上没有裂卷翅果蝇。推测可能是F1裂卷翅果蝇产生的含有———— 基因的配子死亡,无法产生相应的后代。若从F1中选表现型为———— 与———— 的果蝇杂交,子代裂卷翅果蝇有———— 种基因型,其中包含图乙所示裂卷翅果蝇,进而培养出新品系。

(4)分析可知,欲保留果蝇某致死基因且自交后代该基因频率一直不变,还需保留与该基因在—————— 上的另一致死基因。

答案. (16分)

(1)显 裂翅基因纯合致死

(2)杂合子

(3)野生型 A和D 裂翅 卷翅 4

(4)同源染色体的另一条染色体

例2.(18分)

在转B基因(B基因控制合成毒素蛋白B)抗虫棉商品化的同时,棉虫对毒素蛋白B产生抗性的研究也正成为热点。请分析回答:

(1)棉虫对毒素蛋白B的抗性增强,是在转B基因抗虫棉的—————— 作用下,棉虫种群中抗B基因的_________的结果。为减缓棉虫种群对毒素蛋白B抗性增强的速度,可以在抗虫棉田区间隔种植__________。

(2)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由D基因控制合成)可抑制昆虫肠道内蛋白酶活性,使害虫减少进食而死亡。研究者将同时含B基因和D基因的—————— 导入棉花细胞中,获得转基因棉。与只转入B基因的转基因棉相比,棉虫种群对此转基因棉抗性增强的速度减缓,其原因是—————— 。

(3)棉花短纤维由基因A控制,研究者获得了多个基因型为 AaBD的短纤维抗虫棉植株。其中B基因和D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减数分裂时不发生交叉互换。

①植株I相关基因位置如图1,该植株自交,F1中长纤维不抗虫植株的基因型为———— ,能够稳定遗传的长纤维抗虫植株的比例是———— 。

②植株II自交,F1性状分离比是短纤维抗虫∶长纤维不抗虫=3∶1,则植株II中B基因和D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填图2中编号)。

③植株III自交,F1性状分离比是短纤维抗虫∶短纤维不抗虫∶长纤维抗虫=2∶1∶1,则植株III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为———— 。

(4)从防止抗虫基因污染,提高转基因植物安全性的角度分析,理论上可将抗虫基因转入棉花细胞的 ————(选填选项前的符号)。

a.细胞核 b.叶绿体 c.线粒体 d.核糖体

答案.(18分,除特殊标记外,每空2分)

(1)选择 基因频率升高 非转基因棉(普通棉花)

(2)重组DNA分子(或:表达载体)(1分)

棉虫同时产生两种抗性基因的频率更低(1分,答案合理给分)

(3)① aa 1/16

② 1

③ A、aBD

(4)b、c(答全给分)

标签: #cn1求和 #排列组合cn1怎么算 #排列组合cn1怎么算的 #排列组合cn1怎么算的啊 #cn1排列组合怎么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