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跌落凡尘的王子 961

前言:

此刻看官们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范本”可能比较注重,你们都需要了解一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范本”的相关资讯。那么小编同时在网摘上网罗了一些关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范本””的相关内容,希望姐妹们能喜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一、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及人员

二、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三、职业病防治计划及实施方案

四、职业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

五、职业危害申报制度

六、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七、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

八、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九、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

十、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

十一、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

十二、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十三、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

十四、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一)液氨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二)涂装作业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十五、危险作业管理制度

(一)粉尘作业防护管理制度

(二)毒物作业防护管理制度

(三)噪声作业防护管理制度

(四)高温作业防护管理制度

XXX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关于成立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的通知

各部门:

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职工的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改善生产作业环境,搞好职业卫生工作,促进我公司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一条第一项的规定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第八条的规定, 日经公司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成立职业卫生工作领导小组。

办事机构设在 部门。现将有关决定通知如下:

(一)、组长:XXX

(二)、副组长:XXX

(三)、负责人:XXX

(四)、成员:XXX

(五)、工作职责:

1、制定各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2、组织对劳动者进行岗前、在岗、离岗和应急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发现有与从事的职业有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及时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落实职业病病人和疑似职业病人的诊断、救治、康复和安置工作。

3、组织开展对本公司各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定期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检测与评价结果及时向上级监管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

4、为劳动者提供符合职业病防治要求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积极改善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5、组织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教育与培训,落实各项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建立、健全本公司职业卫生管理档案及健康监护档案,并妥善保存。

6、定期、不定期组织对公司职业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的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及时处理,或上报领导小组处理,落实部门按期解决。

7、其他。

XXXXX有限公司(盖章)

年 月 日

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总 则

一、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加强对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管理,提高职业危害防治的水平,切实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是从组织、制度上落实“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使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各生产部门和员工明确职业危害防治的责任,做到层层有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职业危害防治,促进生产可持续发展。

三、本制度规定从企业领导到各部门在职业危害防治的职责范围,凡本单位发生职业危害事故,以本制度追究责任。

四、为保证本制度的有效执行,今后凡有行政体制变动,均以本制度规定的职责范围,对照落实相应的职能部门和责任人。

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一、主要负责人职责

1、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落实各级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确保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

2、设置与企业规模相适应的职业健康管理机构,配备职业健康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

3、每年向员工公告企业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规划和落实情况,主动听取员工对本企业职业健康工作的意见,并责成有关部门及时处理和解决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

4、每季召开一次职业健康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工作汇报,研究和制订职业危害防治计划与方案。

5、组织建立、健全本单位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6、督促、检查本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及时消除职业危害事故隐患。保障企业职业危害防治的投入,并有效的实施。

7、组织建立并实施本单位的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组织和预案。

8、及时、如实报告职业危害事故。

9、依法承担本企业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领导责任。

10.每年11月底以报告的形式向当地职业危害监督管理部门上报本企业年度职业危害管理的情况。

二、职业健康负责人职责

在企业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根据国家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在企业中具体组织实施各项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具体职责:

1、组织制定职业危害防治计划与方案,完善和修订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和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和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根据各部门分工,明确各部门、各岗位人员职责并组织具体实施,督促保证职业危害防治经费的落实和专款专用。

2、组织对企业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法规、职业健康知识培训与宣传教育,普及职业危害防治知识。对在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中有贡献的进行表扬、奖励,对违章者、不履行职责者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

3、定期组织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巡查,对查出的问题及时研究,制订整改措施,落实部门按期解决,及时消除职业危害事故的隐患。

4、定期组织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组人员会议,听取各部门、车间、员工关于职业健康有关情况的汇报,及时采取措施。

5、如发生职业危害事故,要科学应对及妥善处理,及时报告,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对有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

6、依法承担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直接责任。

三、技术部门的职责

1、编制企业生产工艺、技术改进方案,规划安全技术、劳动保护、职业危害防治措施等,改善员工劳动条件,促进文明生产。

2、编制生产过程的技术文件、技术规程,制作和提供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种类、来源、产生部位等技术资料。

3、对生产设施、防护设施进行维护保养,检修,确保安全运行。

4、对本企业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负技术责任。

四、职业健康管理部门职责

1、在企业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领导下,推动企业开展职业健康工作,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

2、组织开展对企业员工进行职业健康培训教育,总结推广职业健康管理先进经验。

3、组织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检查档案。

4、认真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

5、协助有关部门制定岗位工作制度、操作规程,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6、定期组织现场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不安全隐患,有权责令改正,重大隐患书面报告领导小组。

五、职业健康管理人员职责

1、认真履行企业职业健康管理部门职业健康管理相关职责,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等法规标准、规章制度。汇总和审查各项技术措施、计划,并且督促有关部门切实按期执行。

2、组织参与对员工开展职业健康培训教育,检查督促员工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3、组织开展职业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登记、上报、建档。

4、协助有关部门制订职业健康管理制度、职业安全健康操作规程,对这些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5、定期组织参与现场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不安全情况,有权责令改正,或立即报告领导小组研究处理。

6、参与职业危害事故的调查处理。

7、负责建立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台帐和档案,负责登录、存档、申报等工作。

六、车间负责人职责

在分管负责人的领导下工作,具体职责:

1、把企业职业危害防治制度的措施贯彻到每个具体环节。

2、组织对本车间员工的职业健康培训、教育、发放个人防护用品。

3、督促员工严格按操作规程生产,确保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严加阻止违章、冒险作业。

4、定期组织本车间范围的检查,对车间的设备、防护设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报领导小组,采取措施。

5、发生职业危害事故时,迅速上报,并及时组织抢救。

6、对本车间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负全部责任。

七、职业危害岗位防治职责

1、参加职业危害防治培训教育和活动、学习职业危害防治技术知识,遵守各项职业危害防治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发现隐患及时报告。

2、正确使用、保管各种劳保用品、器具和防护设施。

3、不违章作业,并劝阻或制止他人违章作业行为,对违章指挥有权拒绝执行,并及时向企业负责人汇报。

4、当工作场所有发生职业危害事故的危险时,应向监督管理人员报告,并停止作业,直到危险消除。

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与实施方案

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的水平,切实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一条第二项的规定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第二章的相关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计划。

一、依据

1、国家法律法规、卫生标准及监督部门要求;

2、针对职业病危害的主要原因及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采取的改进措施;

3、技改、技引要求;

4、职工的合理要求。

二、 事项、实施日期、实施部门和经费预算

事项

实施日期

实施部门

经费预算

实际费用

1、工作环境改造、生产工艺改进

2、职业病防护设备配置与维护

3、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配置与更换

4、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5、接危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

6、职业卫生宣传

7、职业卫生培训

8、危害作业岗位警示标识设置

9、职业病人诊疗

10、其他

三、验收与考核

负责人(签名): 公司(盖章) 年 月 日

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

为了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防止发生职业危害,切实保护企业员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企业应当为员工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健康标准和健康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健康保护的权益。

二、岗前告知

1、企业人事管理部门与新老员工签订合同(含聘用合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未与在岗员工签订职业危害劳动告知合同的,应按国家职业危害防治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与员工进行补签。

2、企业员工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危害的作业时,企业人事管理、职业健康管理等部门应向员工如实告知,现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并签订职业危害因素告知补充合同。

二、现场告知

1、企业在生产车间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职业健康管理机构负责公布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以及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和评价的结果。各有关部门及时提供需要公布的内容。

2、职业健康管理机构在产生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

三、检查结果告知。

如实告知员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发现疑似职业危害的及时告知本人。员工离开本企业时,如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企业应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四、职业健康管理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对各项职业危害告知事项的实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确保告知制度的落实。

五、职业健康管理机构对接触职业危害的员工进行上岗前和在岗定期培训和考核,使每位员工掌握职业危害因素的预防和控制技能。

六、因未如实告知从业人员的,从业人员有权拒绝作业。企业不得以从业人员拒绝作业而解除或终止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

职业危害申报制度

为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和安全,防治职业危害,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以及《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的规定,制订本制度:

一、职业危害申报工作主要由职业健康管理机构负责,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

二、企业每年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同时采取电子数据和纸质文本两种方式,申报时认真填写《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并加盖公章,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后报安监部门备案,备案结束后从安监部门取回《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回执》。

三、申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情况;

2、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的情况;

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和强度的情况;

4、作业场所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数及分布情况;

5、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

6、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从业人员的管理情况;

7、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资料。

四、下列事项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在规定时间内向安监部门申报变更:

1、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或者技术引进建设项目的,自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申报;

2、因技术、工艺、设备或者材料等发生变化导致原申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3、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的,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4、经过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发现原申报内容发生变化的,自收到有关检测、评价结果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5、终止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在生产经营活动终止之日起15日内向安监部门报告并办理相关手续。

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为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组织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法规、知识、操作规程、职业危害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危害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维护的培训,特制定本制度。

一、人事培训部门会同职业健康管理部门对员工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培训和在岗期的定期职业健康培训,宣传普及职业健康知识,督促员工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指导员工正确使用预防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防护用品。

二、人事培训部门会同职业健康管理部门应根据法律规范等的要求、企业实际情况及岗位需要,定期识别安全宣传教育培训需求,制定、实施安全宣传教育培训计划,提供相应的资源保证。

应做好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实施分级管理,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三、职业健康宣传

1、企业利用公示栏、黑板报(墙报)、厂报、公示栏、会议、培训、张贴标语等形式定期开展职业健康宣传。

2、部门车间要利用班前班后会、安全报阅读、现场岗位职业危害讲解以及职业危害标志牌标识、公告栏等进行职业健康宣传。

四、职业健康教育培训

(一)培训内容

1、职业健康法律、法规与标准;

2、职业健康基本知识;

3、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4、正确使用、维护职业危害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

5、发生事故时的应急救援措施、基本技能等;

6、职业危害事故案例。

(二) 培训的对象及方式

1、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参加经安监部门认定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并持证上岗。根据证件有效时间,到期进行复训。

2、入厂新工人安全教育培训

凡入厂新工人、新调入人员、新分配的大中专学生、来厂实习人员,由人事部门通知安全部门,并由安全部门组织进行企业、车间、班组三级安全生产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工作,成绩归档存查。

1)企业教育培训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进行培训,教育内容:

(1)党和政府关于职业健康的方针、政策、法令,《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等。

(2)企业安全生产奋斗目标、管理组织、实施措施及生产工艺基本情况。

(3)综合安全知识,企业主要危险区域和典型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

(4)企业的各种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总则。

(5)企业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防治知识

2)车间级安全教育由车间安全组或兼职安全员负责组织进行培训,教育内容:

(1)本车间安全生产组织及生产工艺流程。

(2)本车间的安全技术规程、职业健康操作规程,安全制度与规定。

(3)本车间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和典型事故的经验教训以及防范措施。

3)班组教育由班组长或指定专人负责进行培训,主要内容:

(1)本班组生产组织及生产工艺流程。

(2)本班组作业中的危害因素和应急防范措施。

(3)本班组岗位劳动保护用品佩戴、使用规定。

(4)本班组主要设备性能及安全规程以及主要环节的危害防范注意事项。

(5)本班组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和职业危害防治措施规定。

(6)制订实施师徒合同,包学、包会、保安全。

3、调换新岗位和采用新工艺人员的教育培训

凡调换新岗位人员和采用新设备、新工艺的岗位人员,要重新进行职业健康教育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作业。

1)企业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进行职业健康教育培训,内容按“入厂新工人安全教育培训”要求执行。

2)采用新设备、新工艺的岗位人员,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和职业健康教育培训技术培训学习,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3)告知岗位工人,新设备、新设备存在的危害因素以及防范措施。

4、一般员工安全教育培训

1)由企业每年对基层领导干部、班组长、专职安全人员进行一次安全管理和职业健康知识安全教育培训,并考试存档。要求必须有签到表、教案、考试卷纸及考分花名册。

2)为了不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防治职业危害意识,增强安全责任感。企业每年必须对在员工人进行不少于二十小时的安全教育培训,要有计划、签到表、培训教案、考试卷纸及考分花名表。

3)一般“三违”人员由车间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时间不少于一天;严重“三违”人员由企业职业健康管理部门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时间不少于一周,并将“三违”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情况存档。

4)培训方式:定期教育与不定期教育相结合,采用课堂教学、观看录像、现场教育、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邀请专家等形式;

五、培训时间:按照国家安监总局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执行。

六、建立员工培训教育档案资料:

1、三级安全教育卡;

2、员工的安全试卷;

3、相关培训证书的复印件;

4、其他有关资料。

七、企业主要负责人和财务部门应保证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费用的落实。

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

为确保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正常运行,给劳动者创造安全舒适的环境,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一、各车间、部门有职业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所使用的职业健康防护设施应由使用部门专人负责设施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并作好相应的台帐。

二、企业应定期组织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的教育培训。员工应当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健康知识,遵守职业危害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危害防护设备和个人职业防护用品,发现职业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

三、认真执行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检修的有关规定,精心维护所属设备,定期进行自检自查,确保设备正常安全运行。

四、职业健康管理部门应会同设备管理部门按照企业实际,制定和实施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检维修计划和方案,经常检查职业健康防护设施的日常检查、维护以及检修的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

五、企业设备管理部门主要负责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检修。使用部门发现设施出现故障时,应迅速切断电源,及时向设备管理部门报告,不得擅自进行修理。

六、职业健康管理部门每月对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一次检查,使用部门每周对防护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当班工人每天对设施运行情况进行记录。

七、防护设施在检修时,严格按照有关操作规程进行,同时做好现场监护和有关人员的协调和指挥工作,悬挂安全警示标志牌,切断电源。

八、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维护检修结束后,维护检修部门应做好现场的清理工作,并进行确认,确认合格后,方可与使用部门进行交接,并由交接双方签字。

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为认真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劳动保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规范劳动者个体防护用品的发放和使用,切实维护劳动者相关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一、劳动防护用品是企业免费发给劳动者个人使用保管的公共财物,是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免遭或减轻职业危害的一种辅助措施,必须以实物形式发放,不得以货币或者其他物品替代。

二、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主要依据《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国经贸安全 [2000]第189号文、《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08、《山东省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DB37/1922-2011,《标准》、《规范》未列入的工种可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参照本单位同类工种相似条件发放。

三、劳动防护用品中的服装(含工作棉衣)结构及款式,必须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具备永久性安全标识,做到领口紧、袖口紧、下摆紧。一些特殊场合所穿着的服装,不应有明口袋,不得使用金属附件,便于连接和解脱,适应作业时的肢体活动。

四、对于从事多种岗位作业的劳动者,应当按其主要作业工种发放劳动防护用品,如果从事其他工种作业时,可由部门提出申请,借用其所需要的防护用品。

五、凡员工工种有变动时,应及时办理手续变更现行工种的劳动防护用品(原工种的劳防用品发放使用时间相应延长)。

六、员工因某种原因离开原生产岗位不从事生产工作,在六个月以上,其防护用品应按实际离开时间相应延长使用期限或停发。

七、对于生产中必须佩戴的安全帽、安全带、绝缘防护用品、防毒面具、防尘(毒)口罩等特殊防护用品,必须建立定期品质检查和保养制度。使用前要注意检查,使用中要注意维护,使用后要注意保养。对受到过较大外力冲击的安全帽,发现有磨损、疵点的安全带及出现刺穿、破损的安全鞋等,应不受使用年限的限制,及时更换。不合格或失效的防护用品严禁使用。

八、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购置,应根据工作场所及岗位要求编制计划,所采购的物品必须符合《职业病防治法》中的相关规定及相关产品标准的技术要求,必须具备国家安监总局的安全标志、标识,必须具备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所出具的产品检验报告。

九、对于在易燃、易爆、烧灼及有静电发生的场所作业的人员,应当配备具有相应防护性能的阻燃服、酸碱类化学品防护服或防静电服等特种劳动防护用品。

十、企业的相关职能部门应对员工如何正确地使用劳动防护用品进行教育和培训,并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活动,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十一、凡领用绝缘防护用品及工具的部门或个人,在重新更换领取时,必须实行以旧换新的制度,以保证人身安全。不属领用绝缘工用具和劳动防护用品的部门或个人,需领用绝缘工用具和劳防用品时,必须提出申请报有关部门批准。

职业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

为做好企业职业危害检测与评价工作,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效预防职业危害,切实保障员工健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职业健康管理机构负责本单位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并做好制定、修订和落实工作。

二、职业健康管理部门牵头,负责组织各个生产车间等对生产作业场所存在的粉尘、噪声、高温、毒物等危害因素及危害点进行确定和辨识,并按照职业健康管理标准进行定期检测及评估,确定每一个点的危害程度。

三、企业应设置设专人,负责日常监测和管理工作,建立本单位的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档案,并妥善保存。

四、职业健康管理部门负责联系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定期对作业现场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及评价

五、企业对存在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

六、检测与评价结果应及时向劳动者公布,并上报当地安监部门备案

七、检测或者评价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工作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毒面罩等相关防护用品。

八、有新、改、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职业危害预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九、检测结果发现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时,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治理措施难度较大的应制订规划,限期整改到位。

十、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在投入使用前和设备大修后,应进行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检测和评价。

十一、职业健康管理部门应制定年度检测计划和经费预算,财务部门要保障检测经费的落实。

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

为做好企业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预防、控制和消除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有效预防职业危害,切实保障员工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和《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1、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按照《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备案、审核、审查和竣工验收。

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下简称职业卫生“三同时”)。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

2、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在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编制预评价报告。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编制完成后,组织有关职业卫生专家,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进行评审。同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备案或者审核,并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一)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备案或者审核申请书;

(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三)建设单位对预评价报告的评审意见;

(四)职业卫生专家对预评价报告的审查意见;

(五)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机构的资质证明(影印件);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

涉及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需提交建设项目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

3、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

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

在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编制完成后,组织有关职业卫生专家,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进行评审。

①对职业病危害一般和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在完成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评审后,按照有关规定组织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施工。

②对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在完成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评审后,按照相关要求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审查的申请,并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一)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审查申请书;

(二)建设项目立项审批文件(复印件);

(三)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

(四)建设单位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的评审意见;

(五)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单位的资质证明(影印件);

(六)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审核的批复文件(复印件);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

3、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与防护设施竣工验收

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应当由取得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负责施工,并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进行。

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期间,建设单位应当对其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建设项目完工后,需要进行试运行的,其配套建设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

试运行时间应当不少于30日,最长不得超过180日,国家有关部门另有规定或者特殊要求的行业除外。

建设项目试运行期间,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运行的情况和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建设项目没有进行试运行的,在完工后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在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编制完成后,组织有关职业卫生专家对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进行评审。

①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由建设单位自行组织职业病防护设施的竣工验收,并自验收完成之日起30日内按照要求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备案,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一)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备案申请书;

(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备案通知书(复印件);

(三)建设项目立项审批文件(复印件);

(四)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

(五)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机构的资质证明(影印件);

(六)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七)职业卫生专家对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的评审意见;

(八)建设单位对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的评审意见;

(九)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自行验收情况报告;

(十)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

②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要求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并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一)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申请书;

(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审核批复文件;

(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机构资质证明(影印件);

(四)建设项目立项审批文件(复印件);

(五)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

(六)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七)职业卫生专家对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的审查意见;

(八)建设单位对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的评审意见;

(九)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资质证明(影印件);

(十)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

③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要求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并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一)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申请书;

(二)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审查批复文件(复印件);

(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机构资质证明(影印件);

(四)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五)职业卫生专家对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的审查意见;

(六)建设单位对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的评审意见;

(七)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资质证明(影印件);

(八)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配套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应当分期与建设项目同步进行验收。

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后未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同意或者验收合格的,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

为履行对接触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监护的法定职责,规范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加强职业健康监护管理,保护员工健康,根据《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企业职业健康管理部门根据企业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的类别、接触水平等情况,严格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规定,组织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从业人员有计划地到法定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员工接受职业健康检查视同正常出勤。

二、组织拟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作业的新录用人员(包括转岗到该作业岗位的人员)、拟从事有特殊健康要求作业的员工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新进厂员工必须经职业健康检查合格后,方可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作业。

三、至少每年一次对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作业的员工应组织进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健康检查和异常人员的复查治疗。由企业职业健康管理部门和人事部门负责核实人员名单,制定体检计划并组织实施。

四、对即将离岗的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作业的员工,人事部门报职业健康管理部门,并共同组织其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未进行离岗体检的,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五、对体检中发现有职业禁忌证或有从事与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员工应调离原作业岗位,并妥善安置;发现健康损害或需要复查的,应如实告知员工本人,并按照体检机构要求的时间,进行复查或医学观察、治疗

六、对疑似职业病病人应当按规定向所在地安监和卫生部门报告,并按照体检机构的要求安排其进行职业病诊断或者医学观察。

七、在设备生产、检修过程中如出现职业危害因素严重超标,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危害的劳动者,职业健康管理部门应做好个体防护并及时组织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八、职业健康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和企业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并按规定妥善保存,接受安监部门的监督检查。

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劳动者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婚姻、文化程度、嗜好等情况;

2、劳动者职业史、既往病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3、历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4、职业病诊疗资料;

5、需要存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其他有关资料。

企业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

1、企业申报检测、组织员工体检、委托医疗机构服务等活动的委托书;

2、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报告和评价报告;

3、职业病诊断报告;

4、对职业危害患者、患有职业禁忌证者和已出现职业相关健康损害从业人员的处理和安置记录;

5、企业在职业健康监护中提供其他资料和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记录整理的相关资料。

6、设备,设施的改进,隐患整改情况等。

九、企业不得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女员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证的劳动者从事所禁忌的作业。

十、职业健康检查、复查、医学观察、职业病诊疗费用由本企业负担

十一、建立职业危害事故后参加应急救援人员的职业健康体检制度。

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为了规范本单位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调查处理,及时有效地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减轻职业病危害事故造成的损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指定本制度。

1、事故报告

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立即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发病情况、死亡人数、可能发生原因、已采取措施和发展趋势等。

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职业病危害事故

2、事故处理

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公司应当根据情况立即采取以下紧急措施:

(一) 停止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作业,控制事故现场,防止事态扩大,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二) 疏通应急撤离通道,撤离作业人员,组织泄险;

(三) 保护事故现场,保留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材料、设备和工具等;

(四) 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五) 按照规定进行事故报告;

(六) 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事故发生情况、有关材料和样品;

(七) 落实卫生等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

(八)工会组织在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有权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发现危及劳动者生命健康的情形时,有权向单位建议组织劳动者撤离危险现场,公司应当立即作出处理。

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对事故的处理能力,根据实际情况预计可能发生的危险事故,将紧急事故局部化,并尽可能予以消除;尽量缩小事故对人和财产的影响,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适用于下列事故灾难应对处置。

(1)造成人员伤亡、或危及多人生命安全、或波及周围环境居民正常生活以及需要紧急转移安置的危险化学品事故等。

(2)因突发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特种设备爆炸等多种因素引发的,对周边环境造成重大污染的环境污染事故。

(3)其它因素造成人员伤亡、公司财产损失、波及周边群众生产生活的事故。

(一)术语

1 危险化学品

指属于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的化学品。

2 危险化学品事故

指由一种或数种危险化学品或其能量意外释放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事故。

3 应急救援

指在发生事故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的措施。

4 重大危险源

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5 危险目标

指因危险性质、数量可能引起事故的危险化学品所在场所或设施。

6 预案

指根据预测危险源、危险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而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方案。要充分考虑现有物质、人员及危险源的具体条件,能及时、有效地统筹指导事故应急救援行动。

7 分类

指对因危险化学品种类不同或同一种危险化学品引起事故的方式不同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而划分的类别。

8 分级

指对同一类别危险化学品事故危害程度划分的级别。

(二)危险目标及其危险特性,对周围的影响

1、 危险性分析及危险目标的确定

从本公司实际出发,全面分析各生产车间和化学危险物品的仓储情况,根据生产和使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数量和发生化学物质泄漏、燃烧、爆炸等严重事故的潜在危险,参照同类企业化学事故的教训、依据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辩识》)和有关资料,确定以下目标为应急救援的化学危险源:

1号目标甲醇贮罐:有1个容积为100m3,构成一处危险源。总储存量为:

100m3×0.79t/ m3=79.0t已构成一处重大危险源。最大贮量为98.76吨。

2号目标为二氯乙烷贮罐:最大贮量为20吨。

3号目标为液氨贮罐:最大贮量为3吨。

4号目标为氯气,由灶户盐化管道输送提供。

2、健康危害

①甲醇

分子式CH3OH, 相对的分子质量32.04,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危害分级:Ⅱ;最高允许浓度50 mg/m3。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选择作用,引起病变;可致代射性酸中毒。急性中毒:短时大量吸入出现轻度眼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口服有胃肠道刺激症状);经一段时间潜伏期后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眩晕、酒醉感、意识朦胧、谵妄,甚至昏迷。视神经及视网膜病变,可有视物模糊、复视等,重者失明。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呼吸加速等。慢性影响:神经衰弱综合症,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粘膜刺激,视力减退等。皮肤出现脱脂、皮炎等。

②二氯乙烷

分子式C3H4CL2,分子量98.97,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危害分级:Ⅱ。

对眼睛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吸入可引起肺水肿;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刺激胃肠道和引起肝、肾和肾上腺损害。皮肤与液体反复接触能引起皮肤干燥、脱屑和裂隙性皮炎。液体和蒸气还能刺激眼,引起严重操作,角膜混浊。吸入高浓度的蒸气能刺激粘膜,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眩晕、恶心、呕吐、精神错乱,有的可致肺水肿。还能刺激胃肠道,引起肝和肾的脂肪性病变,严重的直至死亡。

③液氨

分子式NH3,相对的分子质量17.03,第2.3类有毒气体,危害分级:Ⅱ;最高允许浓度30 mg/m3。

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 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 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④氯气

分子式:Cl2,分子量:70.91熔点:-101℃沸点:-34.5℃,密度:相对密度(水=1)1.47;相对密度(空气=1)2.48,外观与性状: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蒸气压:506.62kpa(10.3℃),溶解性:易溶于水、液碱,稳定性:稳定,主要用途;用于漂白,制造氯化合物、盐酸、聚氯乙烯等。危险标记:6(2.3类有毒气体)。

对眼、呼吸系统粘膜有刺激作用。可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反射性心跳骤停。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粘膜刺激症状:眼红、流泪、咳嗽,肺部无特殊所见;中度者出现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表现,病人胸痛,头痛、恶心、较重干咳、呼吸及脉搏增快,可有轻度紫绀等;重度者出现肺水肿,可发生昏迷和休克。有时发生喉头痉挛和水肿。造成窒息。还可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发生呼吸骤停死亡。慢性中毒: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

3、 爆炸危险

①甲醇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爆炸上限%(V/V):44.0引燃温度(℃):385 爆炸下限%(V/V):5.5

②二氯乙烷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爆炸上限[%(V/V)]:5.6 ,爆炸下限[%(V/V)]:16.0

③液氨

本品易燃,有毒,具刺激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爆炸上限[%(V/V)]:27.4 引燃温度(℃):651 爆炸下限[%(V/V)]:15.7。

④氯气

本品不会燃烧,但可助燃。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一般易燃气体或蒸气也都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氯气能与许多化学品如乙炔、松节油、乙醚、氨、燃料气、烃类、氢气、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生成爆炸性物质。它几乎对金属和非金属都有腐蚀作用。燃烧(分解)产物:氯化氢。

4、危险目标对周围的影响

其中3号目标为有毒有害物质的贮罐,存在着泄漏造成人员中毒等事故的危险性,其余目标为易燃、具刺激性物质的贮罐,存在着火灾、爆炸、人员中毒等事故的危险性。

化学事故发生部位、级别、可能波及的范围

目 标

毒物名称

波及范围

一般事故

重大事故

1号目标

甲醇

厂区

周边界区

2号目标

二氯乙烷

厂区

周边界区

3号目标

液氨

厂区

周边界区

4号目标

氯气

厂区

周边界区

具体波及的区域有:

公司内区域:1.一车间 2.二车间 3.仓库 4.配电室 5.综合楼 6.化验室

公司外区域500米以内:1.加油站 2.山东昌邑灶户盐化有限公司。

(三)危险目标周围可利用的安全、消防、个体防护的设备、器材及其分布

公司有按设计要求布置的内用消防水栓(消防水带)19套,外用消防水栓(消防水带)9套,位于储罐区北侧。

推车式灭火器(35kg) 12具,手提式灭火器(8kg)12具,手提式灭火器(4kg)16具,位于储罐区北侧。

配备了3套重型防化服、1具空气呼吸器,配备足够逃生用的半面具、维修用的全面具等。分别存放在一车间和二车间。

液氨罐区8公斤干粉灭火器4具,35公斤手推式干粉灭火器一具。

抢修器材:公司机修班、电工班均配备电、气焊及其他维修设施。

甲醇、二氯乙烷设有防火堤,顶部安装有喷淋设施。

(四)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人员和职责

1、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系统

重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在公司领导统一领导下,各有关职能部门室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迅速、高效、有序开展。

成立公司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总指挥部。组长由总经理担任,如有特殊情况总经理不能到位时,由副总代任。副组长由副总担任。成员由公司办公室、财务科、安环科、供销科、一车间、二车间、仓储科、保卫、质量科负责人组成。

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组织结构图

2、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总指挥部的职责

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按照应急预案迅速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根据事故发生情况,统一部署应急预案的实施工作,并对应急救援工作中发生的争议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在本公司范围内紧急调用各类物资、设备、人员和占用场地,事故后应及时归还或给予补偿。

根据事故灾害情况,有危及周边单位和人员的险情时,组织人员和物资疏散工作。

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做好稳定生产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工作。

定期组织预案的演练,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对预案进行调整、修订和补充。

3、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组成成员单位职责

①善后处理组(办公室)职责

负责伤员的安置工作

组织落实救援人员后勤保障和善后处理工作。

联系地点及电话,办公室:

②应急救援办公室

负责公司“预案”的制订、修订。

检查督促各车间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的组建和定期演练工作。

检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各项准备工作。

③指挥部

组织制订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

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

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

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监督指导各车间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

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经验教训。

④指挥部人员分工

总指挥:组织指挥全公司的应急救援工作。

a.组织制订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b.全面负责应急救援工作,决定批准应急救援预案的启动和终止;

c.组织指挥公司应急救援;组织事故碰头会,协调各救援队伍的抢险救援工作;

d.接受和服从上级部门的领导与指挥;

e.根据需要,组织制定现场应急方案。

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

⑤公司办主任

1)负责和上级部门、友邻单位的沟通联系,并负责介绍事故时的人员防护措施;发生事故时向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组织内部人员的撤离,如受影响人员戴防毒面具或口罩撤离至上风向等。

2)必要时向有关单位部门发出救援信号。位于储罐区北侧。

3)负责警戒、车辆交通、治安保卫工作。

4)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及中毒、受伤人员的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

⑥供销科科长

协调供销科做好救援物资的供应和运输工作。

⑦安环科科长

1)负责指挥现场有害物质扩散区域的清洗、监测工作。

2)组织事故调查、总结汇报工作。

⑧财务科科长

1)筹措和拨付应急救援资金;

2)参与协调保险理赔和善后处理等相关工作。

⑨各车间负责人

1)负责组织本车间各救援专业队伍的救援实施工作。

2)做好人员疏散工作。

3)做好事故处置工作。

4)服从指挥部的调度,做好对兄弟部门的支援工作。

⑩其他人员:听从指挥,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工作。

4、各专业救援队伍的组成及分工

发生事故时,以事故单位的人员为主,进行抢修救援,其它单位服从指挥部的指挥进行支援。

①抢险抢修队:由设备科人员组成,设备科负责人任队长。负责切断泄漏源,抢修泄漏设备的工作和处理泄漏物。

②医疗救护通信联络队:由公司办及灶户盐化医务室人员组成,公司办主任任队长。做好中毒受伤人员的现场救护、护送转院工作;负责同各兄弟单位及相关人员的联系、疏散工作。

③消防队:公司义务消防队(以事故单位的成员为主),在副总经理、车间主任和车间安全员的指挥下,担负初起火灾的灭火、洗消和抢救伤员的任务,外部消防救援力量到达后,移交给外部消防救援力量负责。

④环境检测队:由化验室、社会相关机构组成。要求对事故现场区域进行定点与不定点的检测,及时掌握泄漏物质的种类、深度和扩散范围,恰当地划定警戒区(警戒区内要禁止烟火,也不能使用非防爆电器、手机、对讲机)和提供事故现场的天气情况。要为现场指挥部的处置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⑤治安、物资供应队:由保卫、供销科、仓储科负责。由保卫负责人任队长,担负现场治发保卫、交通指挥,设立警戒,指导群众疏散,道路管制任务;担负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和运输产品、运量、运地、行车路线等物资的运输任务。

(五)报警及通讯息联络

发生事故后,现场目击者或伤者应立即通过电话、手机、喊话等方式向门卫报告,或直接向公司应急救援总指挥部报告,报告的内容应尽可能准确、详细,包括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性质、受伤人员情况、事故损失情况、需要的急救措施及指挥部与事故现场的联系方式等。发生易燃易爆有害气体泄露还应讲明泄露气体的名称、性质及现场环境情况,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应讲明火灾爆炸类型、现场易燃易爆物存放量和重要的设备分布、居民分布情况,并可直接拨打119求救。

1、二十四小时有效的报警装置

各岗位配置了调度电话,事故发生后由发现人员直接报公司保卫值班人员;由保卫值班人员报告有关领导,有关领导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启动公司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4小时有效的内部、外部通讯联络手段。

内部联络:岗位电话或事故源岗位值班人员的口头汇报,报告公司保卫值班人员(公司保卫电话: ;公司办公室电话: )。

外部联络:由公司办汇报公司领导,并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上报政府有关部门等请求支援。

各级通讯联系方式见附录。

2、运输危险化学品的驾驶员、押运员报警及与本单位、生产厂家、托运方联系的方式、方法:

事故发生时由驾驶员、押运员通过电话报告公司值班调度员(电话: ),或者报告该产品的供销人员(电话: )。

(六)发生事故后的处理措施

公司生产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甲醇、异丙醇、液氨、氯苯泄漏等事故,其泄漏量视泄漏点设备的腐蚀程度、工作压力等条件而不同。泄漏或发生火灾时又因季节、风的因素波及范围也不一样。事故起因也是多样的,如操作失误、设备失修、腐蚀、工艺失控等原因。

当发生毒物泄漏时,针对发生事故危险源的不同及泄漏量的大小,分别采取下列应急处理措施:

1、 若因设备的微量泄漏,对人员和周围环境构不成大的威胁时,可由岗位人员以巡检方式及早发现,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早处理。

2、 若发生重大泄漏事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伤害,波及周边范围,应采取以下应急救援措施:

① 最早发现者应立即通知车间主任或公司保卫,并采取一切办法切断事故源。

② 保卫人员接到通知后,立即把情况通知应急指挥部和安环科,指挥部各相关人员迅速赶往事故现场,并按各自职责展开工作。

③车间主任接到通知后,立即组织各救援专业队伍到事故现场,查明泄漏源和原因,并按以下要求和措施展开抢救工作:

通信联络小组立即安排污染区(事故现场)和下风向人员(非事故现场)转移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m;大泄漏时,隔离450m),并立即清查事故现场人员,将情况汇报现场总指挥。公司保卫人员负责警戒和治安工作,并安排人员到警戒线处负责警戒。

消防小组和抢险抢修小组的应急处理人员,应配戴自给式正压呼吸器、穿防护服。若有中毒人员,由消防小组迅速抬出至医疗救护小组处,展开现场急救,必要时进行转院治疗。

抢险抢修小组进入污染区,根据泄漏危险源及泄漏物质的不同,按以下措施展开抢救工作:

  1)1号危险源甲醇贮罐泄漏

首先,采用以下措施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a若为输送管道泄漏,关闭泄漏管道两端阀门;

b若为焊接点或焊缝发生泄漏,又无法通过关闭阀门切断时,应用竹签、木塞或内衬橡胶垫片的铁箍等进行堵漏,同时采用倒换贮罐等措施,尽快排尽泄漏罐内的甲醇。在处理的同时,对于已泄露出来的甲醇,利用消防水带将其冲到附近的事故水池中,用潜水泵将其抽到桶中。

处理时操作人员必须穿戴防化服、佩戴空气呼吸器等保护品。

2)2号危险源二氯乙烷贮罐

发生轻微泄漏时,现场人员应迅速通知机修班,用竹签、木塞或内衬橡胶垫片的铁箍等进行堵漏,并采取以下措施:

a如果2号区二氯乙烷贮罐泄漏,发现人立即通知岗位人员迅速开启离心泵,向岗位的高位槽内打料,如高位槽内已满则向釜倒料,打完料后对该二氯乙烷贮罐余料回收,置换后排空至动火标准,由有资质的检修单位修补。

如大量泄露时抢险抢修小组进入污染区,采用以下措施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a若为输送管道泄漏,关闭泄漏管道两端阀门;

b若为焊接点或焊缝发生泄漏,又无法通过关闭阀门切断时,应用竹签、木塞或内衬橡胶垫片的铁箍等进行堵漏,同时开启开启离心泵,向岗位的高位槽内打料,如高位槽内已满则向釜倒料,打完料后对该二氯乙烷贮罐余料回收,置换后排空至动火标准,由有资质的检修单位修补。

处理时操作人员必须穿戴防化服、佩戴空气呼吸器等保护品。

3)3号危险源液氨贮罐

液氨贮罐泄漏时由冰机工段专业技术人员及公司义务消防队员立即穿好防化服,戴好空气呼吸器,做好防护后进入现场。首先察看现场有无中毒人员,若有中毒人员,应以最快速度将中毒受伤者脱离现场,关闭所有液氨贮罐的进出口阀门。其次将消防水带接到消防栓上,用大量清水喷向泄露区进行稀释、溶解、同时判断液氨泄露的压力和泄露口的大小及其形状,准备好相应的堵漏材料(如软木塞、橡皮塞粘合剂等),堵漏工作准备就绪后,立即堵漏。在堵漏时如果条件允许,可同时进行倒槽处理,溶解的废氨水挖坑收容,送指定场所处理。

4)4号危险源氯气管道泄露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米,大泄漏时隔离450米,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用管道将泄漏物导至还原剂(酸式硫酸钠或酸式碳酸钠)溶液。也可以将漏气钢瓶浸入石灰乳液中。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3、事后处理

①事故得到控制后,要尽快研究抢修方案,并立即组织抢修,泄漏容器经检验合格后,投入使用,尽早恢复生产。

②事故处置完后,立即成立事故调查小组,按发生事故“四不放过”原则展开调查,总结教训和研究制定防范措施。

4、夜间发生的一般事故,由生产办调度、公司值班人员、车间值班人员按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指挥事故处置和落实抢修任务。

(七)人员紧急疏散和撤离

1、事故现场人员的撤离由车间通知各各岗位人员迅速撤离,撤离时应对人员进行清点,若有未撤离的人员,应由各车间班长做好防护后到现场作搜寻。

①非事故现场人员的疏散,由安环科下达疏散撤离的指令,公司后勤管理部门接到指令后,按指定的路线进行撤离。

②周边区域单位、居民人员疏散,由公司应急救援疏散组人员通知周边区域各单位、各村庄及公司生活区居民按指示的路线进行疏散。

③应急救援人员的撤离,公司应急救援人员在发现事故现场出现危险状况时(如贮罐将要爆炸等),应由现场指挥部下达紧急撤离命令,撤离到指定的区域。

④紧急疏散时应主意:

需要佩戴个体防护用品或采用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并有相应的监护措施。

应向上风方向转移,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

不要在低洼处滞留。

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与着火区。

疏散时,被疏散人员严禁驾驶车辆及骑摩托车。

(八)危险区的隔离

当危险源可能对企业周边人员和环境构成威胁时,必须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设定危险区。

甲醇贮罐为二级重大危险源,当此危险源可能对企业周边人员和环境构成威胁时,必须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设定危险区。

从贮罐区至下风向10Km为危险区,因此必须加以隔离。

危险区内与抢险救援无关的人员应当及时疏散,所涉及的公路、铁路应当通知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断路,使其改道行驶,直到指挥部下达撤消危险区的命令后,方可使其恢复正常状态。

(九)检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1、检测。空气中毒气蒸汽的检测由化验室负责,所取气、液样要符合规定,取样化验人员要做好安全防护,最少为两人同行,否则不得参与检测取样工作,检测的数据要及时向指挥部报告,若现场检测人员感到不适或接到撤离的指令后,应立即撤离。

2、抢险、救援。为确保事故伤害不扩大化,所有抢险救援人员,必须按规定戴好呼吸器、穿好防化服,所使用的工具为防爆工具,在抢险救援时,不得独自行动,作业时严格执行公司的安全管理规定,并高度警觉,服从现场救援指挥部的指令。

3、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有现场救援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

应急救援行动方案的优先原则:员工和救援队员的生命优先,保护环境优先,控制事故防止蔓延优先。

伤员现场应急救援的处置方案:抢救生命、减少伤员痛苦,减少和预防加重伤情的并发症,迅速救治。

应急救援行动的实施:

⑴镇定有序的指挥。发生事故后,首位发现者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现场负责人要迅速对伤员进行救治,保护现场,同时与医疗部门联系。

⑵迅速排除致命和致伤因素,如搬开身上重物,撤离中毒现场,立即切断电源,清除伤员口鼻内的呕吐物、血块或其他异物,保证呼吸道畅通等。

⑶检查伤员的生命体征。检查伤员呼吸、心跳、脉搏情况。如呼吸心跳停止,应就地立即进行心脏按摩和人工呼吸。

⑷止血。有创伤流血者,应迅速包扎止血,就地取材,可用加压包扎、上止血带或指压止血等,尽快送医院。

⑸如有腹腔脏器脱出或颅脑组织膨出,可用干净毛巾、软布料或搪瓷碗加以保护。

⑹有骨折者用木版等临时固定,腰部受伤者使其平躺,且不可背抬。

⑺转运途中随时观察伤员病情变化。

4、为防止事故扩大,应加大喷洒水量,增大沙土等吸收残液的物质使用量,同时将情况上报区主管部门请求增援,事故扩大后,根据实际情况重新核定危险浓度区,并相应调整疏散人员的范围。

(十)受伤人员的救治

1、受伤人员从事故现场救出后,由灶户盐化公司医务室救护人员按伤亡情况进行分类抢救,现场抢救后,轻者送医务室治疗,重者立即送昌邑市人民医院或潍坊市人民医院治疗。

①甲醇中毒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清水或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②二氯乙烷中毒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清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若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洗胃,就医

11.1.3液氨中毒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2、各类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理

①创伤止血救护

出血常见于割伤、刺伤、物体打击和辗伤等。如伤者一次出血量过多时,生命就有危险。因此及时止血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遇有这类创伤时不要惊慌,可用现场物品如毛巾、纱布、工作服等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如果创伤部位有异物且不在重要器官附近,可以拔出异物,处理好伤口。如无把握就不要随便将异物拔掉,应立即送医院,经医生检查,确定未伤及内脏及较大血管时,再拔出异物,以免发生大出血而使伤者情况迅速恶化。

②烧伤急救处理

在生产过程中有时会受到一些明火、高温物体烧烫伤害。严重的烧伤会破坏身体防病的重要屏障,血浆液体迅速外渗,血液浓缩,体内环境发生剧烈变化,产生难以抑制的疼痛。这时伤员很容易发生休克,危及生命。所以烧伤的紧急救护不能迟延,要在现场立即进行。

处理的基本原则是:消除热源、灭火、自救互救。烧伤发生时,最好的救治方法是用冷水冲洗,或伤员自己浸入附近水池浸泡,防止烧伤面积进一步扩大。如衣服着火时应立即脱去用水浇灭或就地躺下,滚压灭火。冬天身穿棉衣时,有时明火熄灭,暗火仍燃,衣服如有冒烟现象应立即脱下或剪去以免继续燃烧。身上起火不可惊慌奔跑,以免风助火旺;也不要站立呼叫,免得造成呼吸道烧伤。

烧伤经过初步处理后,要及时将伤员送往就近医院进一步治疗。

③触电急救

电击伤俗称触电,是由于电流通过人体所致的损伤。大多数是因人体直接接触电源所致,也有被数千伏以上的高压电间接击伤。

接触1000V 以上的高压电多出现呼吸停止,200V 以下的低压电易引起心肌纤颤及心搏停止,220~ 1000V 的电压可致心脏和呼吸中枢同时麻痹。触电局部可有深度灼伤,而呈焦黄色,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清楚。有两处以上的创口,1 个入口、1 个或几个出口,重者创面深及皮下组织、肌腱、肌肉、神经,甚至深达骨骼,呈炭化状态。当发生触电事故时,救护人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立即切断电源,或用不导电物体,如干燥的木棍、竹棒或干布等物使伤员尽快脱离电源。急救者切勿直接接触触电伤员,防止自身触电而影响抢救工作的进行。

当伤员脱离电源后,应立即检查伤员全身情况,特别是呼吸和心跳,发现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就地抢救。

(1)如果伤员症状较轻,即神志清醒,呼吸心跳均自主者,伤员就地平卧,严密观察,暂时不要站立或走动,防止继发性休克或心衰。

(2)如果伤员症状较严重,即呼吸停止,但心搏存在,要将伤员就地平卧解松衣扣,通畅气道,立即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有条件的可气管插管,加压氧气人工呼吸。也可针刺人中、十宣、涌泉等穴,或给予呼吸兴奋剂(如山梗菜碱、咖啡因、可拉明),同时应立即作胸外心脏按压。

(3)如果伤员呼吸心跳均停止者,则应在人工呼吸的同时施行胸外心脏按压,以建立呼吸和循环,恢复全身器官的有氧供应。现场抢救最好能两人分别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以1 :5 的比例进行,即人工呼吸1 次,心脏按压5 次。如现场抢救仅有1 人,用1 5 :2 的比例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即先作胸外心脏按压15 次,再口对口人工呼吸2 次,如此交替进行,抢救一定要坚持到底。

处理电击伤时,应注意有无其他损伤。如触电后弹离电源或自高空跌下,常并发颅脑外伤、血气胸、内脏破裂、四肢和骨盆骨折等;如有外伤、灼伤均需同时处理。

现场抢救中,不要随意移动伤员,若确需移动时,抢救中断时间不应超过30 秒。移动伤员或将其送医院,除应使伤员平躺在担架上并在背部垫以平硬阔木板外,应继续抢救,心跳呼吸停止者要继续对其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在医院医务人员未接替前救治不能中止。

④手外伤急救

在工作中发生手外伤时首先采取止血包扎措施。如有断指、断肢应立即拾起,把断手用干净的手绢、毛巾、布片包好,放在没有裂缝的塑料袋或胶皮带内,袋口扎紧;然后在口袋周围放冰块雪糕等降温。做完上述处理后,施救人员立即随伤员把断肢迅速送医院,让医生进行断肢再植手术。切记千万不要在断肢上涂碘酒、酒精或其他消毒液。这样会使组织细胞变质,造成不能再植的严重后果。

⑤ 骨折急救

骨骼受到外力作用时,发生完全或不完全断裂时叫做骨折。按照骨折端是否与外相通,可将其分为两大类:即闭合性骨折与开放性骨折。前者骨折端不与外界相通,后者骨折端与外界相通,从受伤的程度来说,开放性骨折一般伤情比较严重。遇有骨折类伤害,应在做好紧急处理后,再送医院抢救。为了使伤员在运送途中安全,防止断骨刺伤周围的神经和血管组织,加重伤员痛苦,对骨折处理的基本原则是尽量不让骨折肢体活动。因此,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及时、正确的对骨折做好临时固定。临时固定应注意以下事项:

(1)如有开放性伤口和出血,应先止血和包扎伤口,再进行骨折固定。

(2)不要把刺出的断骨送回伤口,以免感染和刺破血管和神经。

(3) 固定动作要轻快,最好不要随意移动伤肢或翻动伤员,以免加重损伤,增加疼痛。

(4)夹板或简便材料不能与皮肤直接接触,要用棉花或代替品垫好,以防局部受压。

(5)搬运时要轻、稳、快、避免震荡,并随时注意伤者的病情变化。没有担架时可利用门板、椅子、梯子等制做简单担架运送。

(6)脊柱骨俗称背脊骨,包括颈椎、胸椎、腰椎等。对于脊柱骨折伤员如果现场急救处理不当,容易增加痛苦造成不可挽救的后果。特别是背部被物体打击后,均有脊柱骨折的可能。对于脊柱骨折的伤员,急救时可用木板、担架搬运,让伤者仰躺。无担架、木板需众人用手搬运时,抢救者必须有一人双手托住伤者腰部,切不可单独一人用拉、拽的方法抢救伤者。否则,把受伤者的脊柱神经拉断,会造成下肢永久性瘫痪的严重后果。

⑥眼伤急救

眼睛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也是最易受到损伤的部位,发生眼伤后,可做如下急救处理:

(1)轻度眼伤如眼进异物,可叫现场同伴翻开眼皮用干净手绢、纱布将异物拨出。如眼中溅进化学物质,要及时用水冲洗。

(2)如伤者的眼伤较为严重时,可让伤者仰躺,救护者设法支撑其头部,并尽可能使其保持静止不动,千万不要试图拔出插入眼中的异物,避免伤口大出血和损坏可治愈的伤眼。

(3)见到眼球鼓出或从眼球脱出的东西,不可把它推回眼内,这样做十分危险,可能会把能恢复的伤眼弄坏。应立即用消毒纱布轻轻盖上,如没有纱布可用刚洗过的新毛巾覆盖伤眼,再缠上布条,缠时不可用力,以不压伤眼为原则。

做出上述处理后,立即送医院再做进一步的治疗。

3、 常见急救技术

① 人工呼吸法

一个人呼吸停止后2 4 分钟内便会死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伤者实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将有起死回生的可能。使用人工呼吸时,要掌握要领:

(1)将伤者仰卧,面部向上,颈后部(不是头后部)垫一软枕,使其头尽量后仰。

(2)救护者位于伤者头旁,一手捏紧伤者鼻子,以防止空气从鼻孔漏掉。同时用口对着伤者的口吹气,在伤者胸壁扩张后,即停止吹气,让伤者胸壁自行回缩,呼出空气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约12 次。

(3)吹气要快而有力。此时要密切注意伤者的胸部,如胸部有活动后,立即停止吹气,并将伤者的头偏向一侧,让其呼出空气。

(4)成人每次吹气量应大于800ml, 但不要超过1200ml 。低于800ml, 通气可能不足;高于2000ml, 常使咽部压力超过食管内压,使胃胀气而导致呕吐,引起误吸。

(5)每次吹气后抢救者都要迅速掉头朝向伤者胸部,以求吸入新鲜空气。

(6)进行4 5 次人工呼吸后,应摸摸颈动脉、腋动脉或腹股沟动脉。如果没有脉搏,必须同时进行心脏按摩。

②心脏按压法

心脏按压法是从体外压迫一度停止跳动的心脏,使之恢复跳动的一种急救方法。在实施心脏按压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伤者仰卧在硬板上或地上

救护者站在或跪在伤者侧面(左侧或右侧均可),两手相迭,将手掌根部放在伤者的胸骨下方、剑突之上,借自己身体的重量,以手掌根部用力向下作适度压陷,然后放松压力,让胸廓自行弹起。

(2)按压要有规律

在按压时要有规律地以每分钟60 80 次的速度按压,向下按压和松开的时间必须相等。按压的间歇不再使胸部受压,便于心脏充盈;但手掌根不要抬起离开胸壁,以免改变按压的正确位置。

(3)救护者双臂应绷直

救护者的双臂应绷直,双肩应在伤者胸骨的正上方,上半身可向前倾斜,利用上半身的体重;同时肩、臂部肌肉度和宽度应够大,不然会使压迫心脏的力量减少了按摩的作用。

(4)伤者背后应垫一块石板

如伤者平躺在较软的地方,救护者应在其背后垫一块硬板,其长度和宽度应够大;不然会使压迫心脏的力量减弱而减小了按摩的作用。

(5)心脏大致位于胸腔的中央

在进行心脏按摩时,一定把一只手掌放在胸骨中央下三分之一处,用另一只手放在前一只手的上面加强力量。

③绷带包扎法

用绷带包扎伤口,目的是固定盖在伤口上的纱布,固定骨折或挫伤,并有压迫止血的作用,还可以保护患处常用的绷带包扎法有以下几种:

(1)环形法

此法多用于手腕部,肢体粗细相等的部位.首先将绷带作环形重叠缠绕.第一圈环绕稍作斜状;第二、三圈作环形,并将第一圈的斜出一角压于环形圈内,最后用粘膏将带尾固定,也可将带尾剪成两个头,然后打结。

(2)蛇形法

此法多用于夹板的固定。先将绷带按环形法缠绕数圈,按绷带的宽度作间隔斜着上缠或下缠。

(3)螺旋形法

此法多用于肢体粗细相同处。先按环形法缠绕数圈,上缠每圈盖住前圈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呈螺旋形。

(4)螺旋反折法

此法应用肢体粗细不等处。先按环形法缠绕,待缠到渐粗处,将每圈绷带反折,盖住前圈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依此由下而上地缠绕。

在打绷带时,不要过紧,也不能过松,不然会引起血液循环不良或松得固定不住纱布。如果没经验,打好绷带后,看看身体远端有没有变凉、有没有浮肿等情况。同时要注意,打结时不要在伤口上方,也不要在身体背后,免得睡觉时压住不舒服。如果没有绷带而必须急救时,可用毛巾手帕、床单(撕成窄条),长筒尼龙袜子等代替绷带包扎。

④徒手救护搬运法

危重伤者,经过现场急救后,下一个步骤是迅速安全地将伤者送往医院。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扶行法

救护人站于伤者一侧,使其身体略靠着救护人。

(2)背负法

将伤者背起,如伤者卧于地上,救护人可躺其一侧,一手紧握伤者肩部,另一手抱其腿,用力翻身,使其伏于救护人背上,而后慢慢起来。

(3)椅托式

甲乙两人在伤者两侧对立,甲以右膝、乙以左膝跪地,各以一手入伤者大腿之下互相紧握,另外一手彼此交替搭于肩上,支托伤者背部。

(4)双人拉车式

一个站在伤者的头部,两手插其腋下,抱入怀内;一个站其足部,立在伤者中间然后步调一致前行。

在搬运救护时还要注意,上有止血带的伤者,每隔40 分钟放松止血带一次,每次约1~ 2 分钟。途中伤者发生呼吸心跳骤停时,要积极抢救。伤者在车上应横卧,身体与前进方向成垂直角度。(十一) 现场保护和洗消

现场保护。由公司保卫人员负责,负责现场的保护工作,设立警戒线,以便于调查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为预防和制定防护措施提供第一手资料。

现场洗消。事故现场的洗消由事故车间的车间主任负责组织实施,现场洗消由车间及消防人员负责,他们做好防护后进入现场,用大量清水、沙土、对泄露区进行稀释、溶解,用潜水泵抽取废水并装桶。

(十二) 应急救援保障

应急救援保障根据公司实际情况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如:氧气呼吸器、防爆电筒、消防器材、检测仪器、解毒药品储备及其它物资,各种救护器材指定专人定期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状态,以备急用。

1、应急队伍的组建

抢险抢修队:由设备科人员组成,设备科负责人任队长。成员:*****

医疗救护通信联络队:由公司办及****医务室人员组成,公司办主任任队长。成员:*****。

消防队:公司义务消防队(以事故单位的成员为主)。成员:*****

环境检测队:由化验室、社会相关机构组成。成员:*****

治安、运输队:由保卫、供销科、仓储科负责。由保卫负责人任队长。成员:*****

2、内部保障资料表

序号

名 称

存放地点

保管人

备注

1

消防设施配置图

安环科

2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安环科

3

工艺流程图

公司办

4

现场平面布置图

公司办

5

气象资料

公司办

6

周围地区图

公司办

3、应急通信系统

各部门、岗位均安装有固定电话,应急救援队负责人都配有手机,义务消防队员和后勤管理人员家中安装有固定电话或配有手机、小灵通。

4、应急电源

各车间及部门都配有应急照明灯,以备在紧急停电时使用。

5、公司消防设施配备情况

公司在关键岗位都配有一定的消防器材,有各类灭火器、消防栓、防护器材等;公司有较完善的消防管理制度,有明确的消防职责分工。这些消防设施的配备和人员状况,可以满足控制和熄灭初发状况下的火灾事故。

6、其它有关规定和要求

为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准确、有条不紊地处理,尽可能减小事故造成的损失,平时必须做好应急救援的准备工作,落实岗位责任制和各项制度,具体措施有:

①落实应急救援组织,救援指挥部成员和各救援人员应按照专业分工,本着专业对口、便于领导、便于集结和开展求援的原则,建立组织、落实人员,每年初要根据人员变化进行组织调整,确保救援组织的落实。

②按照任务分工做好物资器材准备,如:主要有关人员配备必要的指挥通讯、报警器材,洗消、消防、抢修等器材及交通工具。上述各种器材分别放置在有关车间,指定专人保管,并进行不定期检查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状态。

③定期组织救援演练和学习,各车间按专业分工每年演练1次,提高指挥水平和救援能力,公司演练定于每年“安全生产月”举行,无特殊情况不得拖延 。

④按培训规定,对全公司员工进行经常性的应急常识教育,对周边人员进行应急相应知识宣传。

7、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

1)责任制度:公司根据各部门、实际情况制定有安全责任制,在安全责任制的基础上,每年初公司与各部门,部门与各车间,车间与班组,班组与个人都签订了安全目标责任书,公司制定了重大危险源及关键装置、重点部位承包责任制。

2) 值班制度:公司建立了公司领导24小时值班制度。

3) 培训制度:公司建立了新入厂职工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制度,转岗人员培训制度,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制度以及日常安全教育制度。

4) 例会制度:每月结合安全例会,研究应急救援工作。

5) 安全检查制度:包括现场检查及消防物资、应急救援器材的检查、维护和保养。

6)演练制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每年组织一次,时间定于每年的“安全生产月”期间。

7)公司事故应急救援组,为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同时要不断研究生产工艺特点,消除各类事故隐患。

8、 外部救援

①单位互助的方式,通过公司办公室和安环科联系******公司进行救援。

②政府协调应急救援力量,联系******消防大队或*****医院。

③应急救援信息咨询,可向国家应急救援中心咨询,请求派专家救援抢险。

(十三)预案分级响应条件

当1、2、3号危险源发生危化品重大泄漏时,应立即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值班调度报公司有关领导批准)。

①一般事故(贮罐出现渗漏、滴漏)由部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应急救援。

②较大事故(贮罐开裂,厂内有危害)由公司级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应急救援。

③重大事故(贮罐开裂,厂外也受到危害)由公司级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在组织应急救援的同时,应立即上报当地政府请求组织应急救援。

(十四)事故应急救援终止程序

事故应急行动终止程序:

1、根据发生事故应急行动级别和影响范围,在保证现场安全的前提下尽快结束应急行动恢复生产以减少因事故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2、故应急行动的结束以及时救助伤员和消除现场危险因素为标准。

3、宣布终止应急行动,恢复正常秩序的负责人应为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负责人。各级应急状态的终止分别有各级应急指挥机构第一责任人做出决定,当第一责任人不在时由第二责任人做出决定。一级应急状态由公司应急机构总指挥宣布,应急状态由公司应急机构总指挥宣布。

4、解除现场警戒,取消现场安全区域并及时通知受影响的人员并及时恢复生产等正常秩序。

(十五) 应急培训计划

为便于在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组织抢险救援和人员的疏散撤离,应定期对应急救援人员和公司员工以及周边居住人员进行应急培训和教育。

1、应急救援人员培训:公司的应急救援人员应选择身体状况良好,具有较高文化素质,便于通讯联系,以及具有丰富的本岗位工作经验的人员组成,为提高应急救援人员的救援能力和水平,由各应急救援专业队负责人每年对其队员进行不低于两次的培训。参加培训的人员为各级应急指挥机构成员和应急保障系统、应急信息系统的有关人员。

2、员工应急救援的培训,公司的员工每半年由所在车间进行应急救援的培训。

3、周边人员应急救援的培训,公司周边的村民,由公司办公室协助村委进行应急救援的知识宣传教育,周边企业人员由安环科协助周边企业搞好救援的知识宣传。

4、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应急管理程序的有关规定以及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险情发生后的应急基础知识、运行组织方式和抢险救助措施。

5、各部门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制定事故应急救援培训计划,每年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应急救援培训并作好应急培训记录,参加培训的人员和培训的主要内容参照本条款的有关规定执行。

(十六)演练计划

为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组织应急救援,每年都要定期开展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

1、演练准备,演练分为三个层次,即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和全面演练,根据演练的方式和内容,准备演练所需器材,对人员进行演练教育培训,并制定演练的方案和安全措施。

2、演练范围,公司级应急救援演练的范围为全公司的应急救援演练,相关部门和领导要参加演练。

3、演练时间,每年演练一次,时间定于每年 “安全生产月”期间。

4、演练组织,由公司安环科负责组织准备演练。

附录

1.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2.组织机构名单

本公司的主要组织机构有:公司办公室、财务科、安环科、供销科、车间、仓储科、保卫、质量科。

3.值班联系电话

本公司值班联系电话为:******(大门卫)、******(公司办公室)

4.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应急咨询服务电话

5.外部救援单位联系电话

6.组织应急救援有关人员联系电话

部 门

姓 名

联系电话

董事长

总经理

副总经理

安环科

设备科

公司办公室

仓储科

保卫

车间

供销科

财务科

质量科

7.政府有关部门联系电话

***安监局:

***消防大队:

***环保局:

***公安局:

***派出所:

****医院:

8.事故报告、处理程序图

9.公司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序列图

10.公司平面布置图

11.消防设施配置图

12.周边区域道路交通图和疏散路线、交通管制示意图

13.化学事故的处理常识

13.1人员紧急疏散、撤离

13.1.1 公司员工防护与撤离

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时,由于事故发生突然、扩散迅速,除应急操作、救援人员外,在场所、设施及周围可能受到波及的生产现场负责人(如班长、值班人员、车间主任等)应及时指导和组织员工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自身防护(佩戴呼吸器具、防护镜或用浸湿毛巾等捂住口鼻,减少皮肤外露等),并向上风向迅速撤离出危险区或可能受到危害的区域。在上风向无撤离通道时,也应避免往下风向撤离,在撤离过程中应积极组织员工开展自救和互救工作。清点发现应在岗人员数量不足时应立即向上级报告,讲清楚缺少人员的基本情况、事故前的工作安排、可能去的工作场所等情况,并接受指示展开救援工作。

13.1.2 厂外居民紧急疏散

报告政府,紧急疏散厂外居民。在发生重大化学事故,可能对厂区外人群安全构成威胁时,由总指挥部向政府部门报告,并接受政府的统一指挥,组织与事故应急救援无关的人员进行紧急疏散,引导居民(包括友邻单位人员)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疏散的方向、距离和集中地点,根据不同类型的事故情况接受政府的指挥。总的原则是疏散安全点处于当时的上风向。

13.1.3 紧急疏散时的注意事项

13.1.3.1 如事故物质有毒时,需要佩戴个体防护用品或采用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并有相应的监护措施。

13.1.3.2 应向上风方向转移,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疏散撤离方向。

13.1.3.3 不要在低洼处滞留。

13.1.3.4 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与着火区。

13.2 事故现场隔离方法

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时,设立区域警戒线,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管制。建立警戒区域时应注意以下几项:

13.2.1 区域的边界应设警示标志并有专人警戒,除消防人员、应急处理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入内,以避免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13.2.2 应迅速将警戒区内的无关人员撤离,需要坚守岗位的,应配备隔离服和防毒面具。

13.2.3 组织群众撤离危险区域时,应选择安全的撤离路线,避免横穿危险区域。

13.2.4为使疏散工作顺利进行,每个车间应至少有两个畅通无阻的紧急出口,并有明显标志。

13.2.5 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与着火区。

13.2.6 不要在低洼处滞留。

13.2.7 泄漏溢出的化学品为易燃品时,区域内应严禁火种。

13.3 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危险化学品泄漏处置及火灾扑救应把抢救人命、防止爆炸放在首位,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切实可行的扑救对策。等待急救队或外界的援助会使微小事故变成大灾难,因此在最初发生化学品事故时采取行动非常关键。泄漏处理一般包括泄漏源控制及泄漏物处理两大部分。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及处置措施

13.4安全防护

13.4.1进入现场救援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

13.4.2如果泄漏物是易燃易爆的,事故中心区应严禁火种、切断电源、禁止车辆进入、立即在边界设置警戒线。根据事故情况和事故发展,确定事故波及区人员的撤离。

13.4.3 如果泄漏物是有毒的,应使用专用防护服、隔绝式空气呼吸器。立即在事故中心区边界设置警戒线。根据事故情况和事故发展,确定事故波及区人员的撤离。

13.4.4 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必要时用水枪掩护。

13.5 泄漏源控制

13.5.1 关闭阀门、停止作业或改变工艺流程、物料走副线、局部停车、打循环、减负荷运行等。

13.5.2 堵漏。采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手段堵住泄漏处。

13.5.3 泄漏物处理

13.5.4围堤堵截:筑堤坝堵截泄漏液体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贮罐区发生液体泄漏时,要采取措施,防止物料沿明沟外流。

13.5.5 稀释与覆盖:向有害物蒸气、汽雾喷射雾状水,加速有害气体向高空扩散。对于可燃物,也可以在现场施放大量水蒸气或氮气,破坏燃烧条件。对于液体泄漏,为降低物料向大气中的蒸发速度,可用泡沫或其他覆盖物品覆盖外泄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盖层,抑制其蒸发。

13.5.6 收容(集):对于大型泄漏,可选择用隔膜泵将泄漏出的物料抽入容器内或槽车内;当泄漏量小时,可用沙子、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

13.5.7 废弃:将废弃的泄漏物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用消防水冲洗剩下的少量物料,冲洗水排入污水系统处理。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1、编制要点

明确岗位及性质。

明确各岗位存在职业危害场所的危害因素、产生原因、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本岗位安全操作程序和维护注意事项。

编写时参考以下资料:

一、单位购买的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设备中,应有中文说明书,在醒目位置设置有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警示说明应载明设备性能、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安全操作和维护注意事项、职业危害防护措施等内容。

二、单位购买的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化学品等材料中,应有中文说明书,说明书应载明产品特性、主要成份、存在的有害因素、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项、职业危害防护和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

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化学品等材料的产品包装应有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涉及职业危害的岗位均应编制相关操作规程)

2、范例

液氨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1、加氨操作工必须经过特殊工种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2、加氨操作工必须牢固树立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的观念,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防范措施;

3、操作工必须了解氨的性状,毒性作用,中毒症状,掌握防治要点(摘录氨气特性表);

4、操作工必须站在上风位置作业,如感身体不适,应立即停止工作,离开现场;

5、氨瓶必须妥善安置,严禁暴晒,安置氨瓶的场地必须通风,道路保持畅通;

6、氨瓶的阀门必须装上防护帽,以防碰撞损坏,引起泄漏;

7、加氨现场必须备有化救防护、抢险用品和水源;

8、加氨系统进行停役检修时,必须先把系统冲洗干净、穿着好防护用品后方可开始检修;

9、应急电话。

涂装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涂装作业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应掌握本工种职业健康安全知识和防护技能,对使用的涂料性能及卫生措施应有基本了解。

1、 涂料的调配必须在专门的调配间内进行,作业时,必须先打开通风装置后再作业,调作业结束后通风装置应继续运行3至5分钟后关闭。

2、 涂覆作业应在喷漆室或喷漆房(间)内进行。涂覆开始时,作业人员应检查作业环境及设备情况,确认符合作业条件后,应先打开通风装置,喷涂作业结束后通风装置应继续运行5至10分钟。

3、 完成每批的涂料调配作业和涂覆作业后,必须搞好所在岗位的清洁工作,将用完的废旧物品集中放置在专用器具内,不得乱扔乱放。不应用汽油或大量的有机溶剂直接喷洒在地面上清除涂料残留物。

4、 涂料及有机溶剂的储存必须密封,并存放在专门的仓库内。不应直接将残余的或废弃的涂料倒入下水道,废弃物的处置时应符合环保标准的要求。

5、 生产企业应根据国家标准GB/T11651规定给涂装作业人员发放劳动防护用品,并保持防护用品的有效性。

6、 涂覆作业人员如发现头晕恶心,应立即停止作业,到户外通风处换气休息,如情况较为严重者应立即送往医院去检查。

7、 涂料或有机溶剂如不慎溅入眼内,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必要时应立即就医。与皮肤接触后应立即用肥皂加清水清洁。

8、 涂装作业场所应根据国家标准GBZ1、GBZ2的要求定期检测危害职工健康的有毒有害因素,如有超标,应采取整改措施。

9、 生产场所应根据国家标准GBZ158的要求设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酸洗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1、工作前必须先开通风15分钟,并检查好工具、夹具,启动设备和通风情况是否良好,发理问题应及时修理更换.操作前穿戴好规定的个人防护用品。

2、酸洗槽应有独立的抽风设备。在配制酸液和酸洗过程中均应开动风机,保证良好的通风。

3、运送酸液或向槽内注入酸液时,应用专用的抬具和夹具并缓慢注入以防飞溅。在槽沿高出地面的酸洗槽工作时,不准站在槽沿上。严禁翻越酸槽。

4、配制酸液时,不可单人操作,应先向槽内注水,然后将酸液缓慢注入槽内。如配制混酸时,则先向槽内注水,然后向槽内注入盐酸,再加硝酸,最后加硫酸。配制过程严禁颠倒。在槽的附近配备必要的冲洗装置。

5、工件入槽应尽量缓慢进入液面。严禁将碱性物质带入酸槽内。在槽面上空工作时应对槽加盖。工作中应注意风向,避开酸烟,避免将头伸到酸槽上方工作。

6、酸洗工作过程中庄严格遵守工艺规程规定的温度、浓度、时间要求。酸洗后的工件应立即清洗干净,并按工艺规定中和工件表面酸洗。

7、酸洗工件落入槽内时,应用长柄工具捞起,严禁赤手操作。

8、混酸洗通风有故障时不准操作。

磷化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1、工作前打开通风设备。穿戴好规定的防护用品。

2、对化学去油槽及酸槽在工作中补加水时,必须用胶皮管子在远距离缓慢加入。

3、油槽使用温度不许超过120C。

4、配制各种溶液时,必须熟悉化学药品的性能,按比例、按规定的先后次序缓慢加入。

5、对化学物品、易燃品,要在指定地点保存,并有专人负责。剧毒物品必须设两人共同保管。

6、烘干箱周围严禁放易燃品。

7、工件入槽应操纵起吊设备或工具慢速下降,缓慢进入液面,防止化学溶液飞溅。槽附近配备必要的冲洗设备。

反应釜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一、操作规程

1、开车前

(1)检查釜内、搅拌器、转动部分、附属设备、指示仪表、安全阀、管路及阀门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2)检查水、电、气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2、开车中

(1)加料前应先矛搅拌器,无杂音且正常时,将料加到釜内,加料数量不得超过工艺要求。

(2)打开蒸气阀前,先开回气阀,后开进气阀。打开蒸气阀应缓慢,使之对夹套预热,逐步升压,夹套内压力不准超过规定值。

(3)蒸气阀门和冷却阀门不能同时启动,蒸气管路过气时不准锤击和碰撞。

(4)开冷却水阀门时,先开回水阀,后开进水阀。冷却水压力不得低于0.1兆帕,也不准高于0.2兆帕。

(5)水环式真空泵,要先开泵后给水,停泵时,先停泵后停水,并应排除泵内积水。

(6)随时检查设备运转情况,发现异常应停车检修。

(7)清洗钛环氧(搪瓷)设备时,不准用碱水刷釜,注意不要损坏搪瓷。

3、停车后

(1)停止搅拌,切断电源,关闭各种阀门。

(2)铲锅时必须切断搅拌机电源,悬挂警示牌,并设人监护。

(3)反应釜必须按压力容器要求进行定期技术检验,检验不合格,不得开车运行。

二、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1、工程机械防护:送排风装置必须完好,能正常使用,并配备必要的冲洗设备。

2、个人防护:在加料时必须戴好工作手套、防护眼镜和防毒面具等个人防护用品,按照要求使用并及时更换;

3、奖罚规定:对于违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的职工,施工生产管理人员有权纠正,并视情节轻重开具违章通知单,并予以罚款,以示教育;

4、现场处理:一旦发生化学物质溅到皮肤或者眼睛等,应该立即用清水冲洗10-15分钟,再送至医院治疗。

5、附相关化学物质特性、危害因素、防范(治)要点。

油库职业卫生健康操作规程

1、油库工作人员要严守工作岗位,非本库人员不得入内。

2、严禁携带火种,打火机及其它易燃易爆品,库区内严禁吸烟,燃放烟花爆竹等。严禁存放易燃,易爆,助爆物品及受力容器。

3、不准使用不防爆电器设备,严禁明火照明。

4、加油室,车辆必须熄火,驾驶员不得离开,不准吸咽。

5、禁止穿戴有铁掌和铁钉鞋进入加油库,禁止用铁锤或金属用具在库区乱敲,以免产生火花,发生火灾。

6、油库内的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各种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一旦发生火情,及时使用灭火器扑救,做到忙而不乱。

7、油库内的电器设备以及消防器材,必须定期检查保养。

8、要有专人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每次检查出了问题的要及时整改。大问题要及时上报。

9、油库工作人员在工作时要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并相互监督。对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应立即制止。

危险作业管理制度(一)、粉尘作业防护管理制度

1、编制要点

明确粉尘作业防护管理制度目的、依据。

明确粉尘作业防护管理工作的负责部门、责任人。

确定有粉尘作业的工作场所、工序、产生原因、防护措施。

明确粉尘作业的危害及程度。

明确粉尘作业的防护措施及管理办法。

2、范例

粉尘作业防护管理制度

为搞好本单位粉尘作业的安全防护工作,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和健康,使本单位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根据《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1、本规定适用于本单位的所有员工和外来施工人员。

2、由职业健康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粉尘作业防护管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

3、企业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不断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4、要保证生产车间粉尘吸收装置的良好运行,督促员工正确佩戴防尘口罩,做好职业健康防护工作。

5、生产车间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在易扬尘场所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6、企业对易产生粉尘的作业场所应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并将检测和评价结果予以公布,

7、对生产过程,应逐步实行自动化、连续化、密闭化控制,以减少粉尘的产生。

8、粉尘作业场所要及时清理,保持清洁。

9、企业应配备必须的急救器材和药品,编制好《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10、企业应安排接触粉尘作业的从业人员参加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11、职业病的管理和诊断按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对疑似或已确诊的职业病患者应进行积极治疗。

(二)、毒物作业防护管理制度

1、编制要点

明确毒物作业防护管理制度目的、依据。

明确毒物作业防护管理工作的负责部门、责任人。

确定有毒物作业的工作场所、工序、产生原因、防护措施。

明确有毒物作业的危害及程度。

明确有毒物作业的防护措施及管理办法。

2、范例

毒物作业防护管理制度

为了防止职业危害中毒事故发生,保障员工人身健康和安全,使企业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根据《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1、本规定适用于本单位的所有员工和外来施工人员。

2、由职业健康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毒物作业防护管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

3、企业应采取综合措施,不断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4、生产车间应保持良好的通风,限制有毒气体,可燃气体聚集,对可能有毒气体挥发的地方,应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5、对各种可能产生毒物的过程,实行自动化、连续化、密闭化控制。以无毒、低毒工艺与物料代替有毒、高毒工艺和物料。

6、有毒物产生的作业场所要及时清理,保持清洁。

7、企业配备必须的急救器材和药品,编制好《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8、企业应安排接触毒物的从业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9、企业对产生毒物的作业场所应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并将检测和评价结果予以公布,

10、职业病的管理和诊断按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对疑似或已确诊的职业病患者应进行积极治疗。

(三)、噪声作业防护管理制度

1、编制要点

明确噪声作业防护管理制度目的、依据。

明确噪声作业防护管理工作的负责部门、责任人。

确定噪声作业的工作场所、工序、产生原因、防护措施。

明确噪声作业的危害及程度。

明确噪声作业的防护措施及管理办法。

2、范例

噪声作业防护管理制度

为搞好本单位噪声作业的安全防护工作,保障员工人身健康和安全,使企业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根据《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1、本规定适用于本单位的所有员工和外来施工人员。

2、由职业健康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噪声作业防护管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

3、企业应采取综合措施,不断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4、生产区域和作业场所的噪声要符合标准规定,超过标准要限期整改。

5、对易产生噪声的生产过程和设备,技术部门设计时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以及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措施,用低噪声的设备和工艺代替强声的设备和工艺,从声源上根治噪声。

6、当班工人每天对噪声进行日常监测,并做好记录,企业应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并将检测和评价结果予以公布。

7、新、改、扩的工程建设项目以及技术改造和引进项目、及时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噪声控制,必须严格执行职业危害“三同时”评查,没有评查或评查不合格的一律不准施工和投产。

8、对于噪声超过标准规定的生产车间和作业场所,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限期达到标准要求。在无法彻底消除噪音的情况下,必须给员工发放个体防护用品,如耳塞、耳罩等,以减少或减轻对员工的听力损害。

9、企业应安排接触噪音的从业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10、职业病的管理和诊断按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对疑似或已确诊的职业病患者应进行积极治疗。

(四)、高温作业防护管理制度

1、编制要点

明确高温作业防护管理制度目的、依据。

明确高温作业防护管理工作的负责部门、责任人。

确定高温作业的工作场所、工序、产生原因、防护措施。

明确高温作业的危害及程度。

明确高温作业的防护措施及管理办法。

2、范例

高温作业防护管理制度

为搞好本单位高温作业的安全防护工作,保障员工人身健康和安全,使企业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根据《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1、本规定适用于本单位的所有员工和外来施工人员。

2、由职业健康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高温作业防护管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

3、首次参加高温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才能上岗。

4、凡是新、改、扩建工程的防暑降温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5、高温车间应采取有组织的自然通风,合理安排进风口和排放口。

6、企业对产生高温的作业场所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并将检测和评价结果予以公布。

7、在高温作业场所附近,应设置员工休息室。

8、按规定给高温作业人员提供茶水、淡盐水、人丹、风油精等清凉饮料及防暑药品。

9、给高温作业人员发放符合国家规定要求的劳动保护用品,如阻燃服、护目镜、面罩等。

10、企业应安排接触高温的从业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11、职业病的管理和诊断按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对疑似或已确诊的职业病患者应进行积极治疗。

标签: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