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我们需要怎样的“文化输出”?

人民日报 2244

前言:

目前小伙伴们对“输出”大致比较着重,同学们都需要学习一些“输出”的相关文章。那么小编同时在网摘上汇集了一些有关“输出””的相关内容,希望兄弟们能喜欢,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12月5日,一个名为“雷斯林Raist”的账号在网上发布了一篇原创文章,题目叫《李子柒怎么就不是文化输出了?》。网友对于这个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尽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反映在李子柒身上,讨厌的人认为李子柒所反映的不是真实的生活,其背后也有团队支持;而喜欢她的人则认为是否包装并不重要,包括外国网友在内的人都认可她,说明她身上有种特别的吸引力。

上述争论很多都是粉丝与黑粉之间的对决,这种掺杂个人感情的讨论,对于李子柒是不是文化输出可能都很难得出一个标准答案。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某些定势思维不再像过去那样有说服力,对文化输出的理解开始悄然发生变化。

李子柒是谁?用一个时尚的符号来概括的话,她就是一个网红。像很多网红所做的那样,她围绕美食讲述乡村生活。之所以会抛出一个“李子柒是不是文化输出”这样的问题,主要因为她在外国网站上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李子柒怎么就不是文化输出了?》提到,李子柒在美国视频网站YouTube上有735万粉丝,而美国最具有影响力的媒体也仅792万,并由此得出李子柒是文化输出这样一个结论。

李子柒怎么就不是文化输出了?这个反问预设了一种普遍的立场,即李子柒不是文化输出。这代表了一种颇有市场的观点,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文化输出”是文创领域高大上有着强烈使命感的一种行为,需要很强大的包装能力。所以当《功夫熊猫》这部充满中国元素但却是由外国人制作的电影火爆市场时,很多人为之遗憾——中国有许多很好的文化资源,但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并开始感叹,做文化输出是一件很讲究技术实力的工作。

套用上面这种逻辑,李子柒显然不算文化输出,她只是误打误撞,让很多外国人了解到中国的乡村生活和美食文化。而且,客观地说,外国网友关注她可能有着复杂的动机,文化好奇心只是其中一部分,更多的人是带着某种治愈的目的,尤其是那些在都市强压力之下生活的人们,需要在这样的童话世界里寻找慰藉。对于他们而言,李子柒来自哪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到她的视频能获得愉悦,得到放松,仅此而已。

那些认为李子柒不算文化输出的观点中,还有一种非常普遍的说法,即李子柒把中国落后的一面展示给了外国人,“中国人不是这样生活”,李子柒这样做其实是中国人的罪人。准确地说,这种观点并非否定李子柒是文化输出,而是认为李子柒不是我们所需要的文化输出。那么这里所要讨论的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也就是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文化输出?

呈现中国真实甚至落后的一面到底对不对,这个问题几十年前就有过讨论。1972年,享誉世界的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曾受中国政府之邀来到中国,拍摄了一部名为《中国》的大型纪录片。但因为认为《中国》并没有展现中国最好的一面,国内并不欢迎此片。而按照安东尼奥尼的说法,“其实《中国》是一部关于中国人的电影”。并表示“我没有坚持去寻找一个想象中的中国,而是把自己交付给了能看到的现实,我觉得是做对了。”这部电影后来获得了很多大奖,一直被视为国外了解中国的窗口,即便到今天,它仍然是那个年代重要的影像资料,极具历史价值。

如今《中国》已经不再敏感,它成了怀旧的珍贵素材,很多人因此感激安东尼奥尼的工作。从对有关《中国》评价的变迁不难看出,一些陈旧过时的观点正逐渐被抛弃,只是时不时还会冒出来吓唬人。从《中国》到李子柒,这些成功的案例表明,表现普通人的生活也能打动人感染人,文化输出需要打破过去的条条框框。

李子柒用唯美的风格讲述乡村故事,她的拍摄讲究商业技巧,但这只是提升了消费体验,她所讲述的那些故事,其“剧本”来自真实的乡村生活,这才是很多人喜欢她的一个主要原因。澄清争议,走出误区,李子柒呈现给国外网友的东西,这种小而美的中国故事所获得的共鸣,相信会激励更多的李子柒,因为这是文化输出,而且是我们所需要的文化输出。

)

标签: #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