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天问九章唱九歌

花落五峰 114

前言:

此刻姐妹们对“天问唱歌教学”大概比较珍视,看官们都想要学习一些“天问唱歌教学”的相关文章。那么小编同时在网摘上网罗了一些对于“天问唱歌教学””的相关资讯,希望大家能喜欢,兄弟们快快来了解一下吧!

图片来自网络

屈原在汨罗江畔生活了九个春秋,我们很难想象孤独的诗人是怎样坚持坚持下来的。自己下水捉鱼、在稻田里种大米,还是周围的土著百姓可怜这位高贵的诗人,给他送吃的、送用的,现在已经无从得知。只是,我仍然偏执的认为一定是周围的百姓,热情的帮助和开导,才支撑他在君王背约毁誓后仍然坚持下去。

中国文化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越是偏僻落后、文化水平低下的地方,百姓对文化人的尊崇度越高,越是把文化人当成神一样膜拜。甚至,我一度认为屈原所谓的“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众人是有特指的,是指那些阻扰自己阻扰自己实现美政理想的人,而不是平民百姓。因此清高的屈原先生和当地的百姓相处得很好,说不定还能喝上一杯薄酒,同醉同乐。或许当初的时候,这些土著百姓会嘲笑屈原除了写诗外,什么也不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都会被诗人身上显示出高贵的真诚所打动,也会真诚的善待诗人。

或许那一碗冒着热气的米饭,还有那一条散发着诱人香的鱼在屈原写完《九歌》后,得以饱食,然后思考怎样把民生多艰的路变成政通人和的美政,在感动激越的情怀中写下“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定心志。在这里,屈原创作了《天问》、《离骚》、《怀沙》、《九歌》等光辉的诗篇。

图片来自网络

中国文化的核是天地人三才结构和最后总而演变而成“天人合一”。屈原在《天问》中以其犀利的语言和毫不留情的诘问究古今之变、穷天际之理、寻人事之和谐。皇天苍苍,后土茫茫,却无处安放自己的理想。

一曲哀歌唱芳草,一生相思念君王。芳草天涯人寂寞,君王诚信几何有。君王早已把黄昏之约忘到了秦国的六百里国土上,身死异地魂不归。

于是屈原把自己的理想比作是缘木求荷,意思是说到树上去摘荷花,无论如何也是做不到的。屈原把这种浓浓的失望融入到九歌当中,在热烈奔放的语言中,在场面恢弘的祭祀舞蹈中对理想不可循的太息贯穿始终。

我一直想象屈原应该是和楚地的人们一起载歌载舞,尽情的挥发自己理想不能实现带来的失意和烦恼。唱着,跳着,屈原突然觉得不过瘾就让大家暂停,自己对九歌进行重新编写,形成了新的九歌,也就是现在流传于世的九歌。

九歌中,除了《东皇太一》迎神和《礼魂》送神外,共有九首,其中《国殇》单独成首,其他八首,均是成对出,如《湘君》和《湘夫人》、《大司命》和《少司命》、《东君》和《云中君》、《河伯》和《山鬼》。《国殇》是纪念为国牺牲的战士们,我私下里认为是屈原在原有《九歌》的基础上新加的,也是屈原新《九歌》歌咏的主题,是九歌的精魂。其他四对,则是情感困境和理想困境的冲突对抗。现选录《湘夫人》一段,来表现这种对抗和冲突: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萃兮苹中?

  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这些语言,典型的属于屈原的思想表现,望君归,君未归的悲伤和哀怨。

标签: #天问唱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