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现时看官们对“c语言apos”可能比较关注,小伙伴们都想要了解一些“c语言apos”的相关知识。那么小编同时在网摘上网罗了一些关于“c语言apos””的相关知识,希望咱们能喜欢,朋友们快快来了解一下吧!新闻报道是一个时代的真实反映,也是一种文化最直观的表现形式。据《牛津英语词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统计,英语中有大量的汉语借词,其中有1300多个英语单词以汉语为来源。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国英语”新词频频地出现在了国际新闻报道之中,中国英语在词汇层面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这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更多的了解中国、关注中国的窗口。
中国英语存在的理据
国内学者魏云、贾飞认为英语在中国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洋泾浜英语(Chinese Pidgin English)、中式英语(Chinglish)和中国英语(Chinese/China English);其中洋泾浜英语(Chinese Pidgin English)最早流行在20世纪初的上海滩,是一种从事贸易的联系语言,只有口头形式,没有正规的书面形式,也未形成独立的语法体系;中式英语(Chinglish)作为一种中介语,用于帮助学习者达到流利程度,但存在较多错误,往往受到母语人士及英语学习者的蔑视;“Chinese English”是学习者为达到流利使用英语而使用的中介语,受母语干扰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偏离目标语产生错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跨文化交流;而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是英语在中国发展的规范变体,以规范英语为核心,受汉语思维方式的影响,其语音、词汇、句法和语篇模式具有独特的特征,并体现了中国文化和价值观念,因而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有积极作用。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是英语全球化进程中在中国本土化的必然产物,其产生发展遵循着语言学、社会学和交际学的理论依据。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开放,大量中国英语新词被国际社会接受并使用,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日渐成为媒体报道中国事务和文化的主要媒介,起到传播中国特色文化的作用。
“中国英语”的文化传播路径及作用
近年来,中国英语频频出现在主流英文报刊上,吸引了诸多研究者的关注。笔者将以近年来主流媒体中使用中国英语新词的新闻报道为分析对象,根据客观语料从日常生活、时代潮流、科技创新、中国文化特色等四个方面来探索中国英语的文化传播路径及作用。
紧随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新闻报道关注的重点,在海外媒体的报道中频频露面的很多有关民生的新词取自于汉语拼音。“Mahjong”(麻将)被称为中国国粹,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热情报道了中国香港“末代”手雕麻将师傅(mahjong tile carvers)何秀湄的故事;CNN还在2021年7月12的新闻中报道了中国重庆居民在水中打麻将以抵御酷暑的趣事,“In Chongqing, residents have come up with creative ways to escape the summer heat, including playing mahjong in a giant pool at a water park”。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英国《经济学人》把中国未婚男士译成“guanggun”(光棍),美国《纽约客》把中国激进年轻人称为“fenqing”(愤青),美国《华尔街日报》特地创造了“dama”(大妈)这一来自汉语拼音的英语新词。这些汉语外来词生动形象,既保留了汉语原有的发音,又有英文表意的特点。过去很多英文翻译的中国词,也开始被汉语拼音替代,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比如:饺子,过去老外给它取了个洋名dumpling,现在最新版的《牛津英语词典》也把拼音“JIAOZI”收录进去。美国电影《功夫熊猫》中有很多中文发音的单词,如“Mr. Shifu(师傅)”、“Master Wugui(乌龟大师)”、“bingbang(冰棒)”、“doufu(豆腐)”等,大量应用了直译、音译的表达方式,都彰显出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很多西方民众熟悉的中国食物的英文名称是从中文借用过来的,很多也收录到了《牛津英语词典》中,如“ketchup(番茄酱)”、“Peking duck(北京烤鸭)”等,也表明中国英语单词越来越多地融入了国际生活的方方面面。
紧跟时代潮流。新闻不仅要贴合百姓的日常生活,而且应该带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与教育、经济和文化相关的很多中国英语热词被多国报道并广泛传播。美国《纽约客》在2021年5月14日的一篇文章中晒出了一张一个清华学子一边骑自行车一边用笔记本电脑跑程序的照片,并幽默地称呼该学子是“Tsinghua’s Involuted King”(“清华的内卷之王”)。“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双减”政策)也引起了国内外教育界及媒体的高度关注。国际咨询公司Oliver Wyman的合伙人Claudia Wang在2021年8月1日接受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的采访中指出,中国的“双减”政策从长远来看将是有益的,“China’s education breakdown will be beneficial in the long run”。美国《基督教箴言报》2014年6月8日的报道介绍了中国的“Naked Wedding”(“裸婚”)、“Naked Resignation”(“裸辞”)和“Naked Testing”(“裸考”),并评论称这些“裸”词汇代表着接受了良好教育的中国青年追求自由和独立的时代精神,体现着中国社会发生的重大改变。可以看到国外对中国的新思潮、新政策充分关注并在一定程度上持理解的态度。新闻报道中的中国英语新词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时代感,不仅让国外了解我国目前发展的状况,而且从侧面体现了民众对当前社会事件的看法和态度。很多外国人从接触中国英语新词开始了解中国,并逐步接受我国的文化和国际地位。
体现科技创新。随着科技发展和人类探索范围的扩大,新事物、新现象、新科技层出不穷,新涌现的有“中国特色”的英语科技单词也随之不断增加。“taikonaut”这个词我们既熟悉又陌生,是由中文“太空”的拼音转变而来的,意思是中国航天员。作为仅有的三个独立载人航天国家,美国或其他国家的航天员名称是“astronaut”,俄罗斯航天员被称为“cosmonaut”,我们中国航天员就叫作“taikonaut”,目前该词也被牛津英语词典收录。“Chang'E”(嫦娥)现在是中国航天项目和设备的名称。“Chang'E Missiom”(嫦娥工程)、"Chang'E probe”(嫦娥探测器),是独属于中国航天的名字。这些英文热词近年来频频登上西方主流媒体的头版及封面,不仅展示了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骄人成就,而且体现了中国人的浪漫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因移动支付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兴词汇,例如“QR payment”(二维码支付)、“face scan payment”(刷脸支付)也收获了较高的认知度。彭博社2017年7月19的文章指出,中国的“QR payment”(二维码支付)为无现金化的发展提供了模式和标准,“China offers a standard that others may soon be emulating”。“口红一哥”李佳琦的直播带货(“live-streaming sales”)得到韩国亚太通讯社的高度关注,美国《福布斯》杂志甚至探讨了社区团购(“Community Group Buying ”)在美国实现的可能性和挑战。中国英语走向全球,反映了中外文化、经济交流的加速,反映了中国正在融入全球化进程,这与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不无关系。
体现中国文化特色。中国英语的悠久历史不仅是汉语与英语接触的过程,也是西方对中国文化理解的过程。中国英语常常表达中国文化特有的思想或事物,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以外的英语使用者了解中国的经济、文化、政治制度和发展现状。其中表示体育方面的 “Wei Chi”(围棋)、“Kung Fu”(功夫)、“Wushu”(武术)、“Qigong”(气功)、“Tai Chi”(太极拳)等词语使用原汁原味的汉语语音形式,所指意义比较明确,能很好的达到对英美人介绍中国语言、文化特色的目的。还有一些新词和短语虽然很容易被识别为英语,但中国以外的英语使用者往往无法理解它们的含义,例如“moderately well-off society”(“小康社会”)、“one country, two systems”(“一国两制”)等词语,是中国英语新词的典型代表,有着极强的文化氛围,大多数为意译词,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原来的文化特色,能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以外的英语使用者了解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一带一路”倡议与实践也成为国际舆论场中的热词,“一带一路”的简称译为“the Belt and Road”,但很多外媒,例如澳大利亚《悉尼晨锋报》、西班牙《先锋报》,还是用“One Belt One Road” 或者“New Silk Road”的说法,而简称OBOR更是像极了机器人的名字。中国的扶贫工作(“poverty alleviation”)也得到了包括《南华早报》、新加坡《海峡时报》、俄新社、津巴布韦《先驱报》等众多媒体的关注和高度评价。
新闻报道中的中国英语新词加快了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从“纸老虎”成为西方语汇,到“黑猫白猫论”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再到“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联合国决议,中国人以自信的姿态发出自己的声音,表明自己的态度。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语汇也越来越多地为世界所熟知和认同,同时也让世界看到中国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未来十年,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开放,中国英语的使用将进一步扩大并完善,在一定范围内引导民众的思想向积极正确的方向发展。
(作者:陈熙,硕士,讲师,西安外国语大学 英语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2020年教育部人文科学社会研究一般项目“语料库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海合会国家主流英文媒体涉华新闻报道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XJC740001
来源: 光明网
标签: #c语言apos #c语言apos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