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工科电路分析 第3章 常用电路定理

蓝衫科技 309

前言:

现在同学们对“叠加定理仅适用于线性电路对非线性电路则不适用”都比较关心,同学们都想要学习一些“叠加定理仅适用于线性电路对非线性电路则不适用”的相关资讯。那么小编也在网上网罗了一些有关“叠加定理仅适用于线性电路对非线性电路则不适用””的相关资讯,希望看官们能喜欢,朋友们快快来学习一下吧!

3.1 叠加定理

线性电路中的叠加定理(superposition theorem),是电路具有叠加特性的体现。从电路构成的角度来说,凡由独立电源和线性元件(包括线性受控源)组成的电路均为线性电路。从输入对电路响应的影响来说,同时满足可加性和齐次性的电路即为线性电路。

可加性是指:如果电源(电压源或电流源) f 1 ( t )引起的电路响应为 y 1 ( t ),电源 f 2 ( t )的响应为 y 2 ( t ),则电源为 f 1 ( t )+ f 2 ( t )时的响应为 y 1 ( t )+ y 2 ( t )。

齐次性是指:若电路对电源 f ( t )的响应为 y ( t ),当电源扩大为原来的 a 倍,即为 af ( t )时,其响应也扩大为原来的 a 倍,即 ay ( t )。

叠加定理如下:

在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电源作用的线性电路中,任意支路的电流或任意两点间的电压,都可以认为是电路中各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而其他独立电源为零(即其他电压源短路,电流源开路)时,在该支路中产生的各电流或在该两点间的各电压的代数和。

例如,若要求图 3-1(a)所示电路中的电压,可利用电源互换法得到如图 3-1(b)所示的电路。R 1 和 R 2 并联的等效电阻为

图 3-1 叠加定理示例图

流入 R 的电流为

则电压

式中

叠加定理的应用说明如下:

(1)叠加定理只适用于线性电路,不适用于非线性电路。

(2)不同电源所产生的电压或电流,叠加时要注意按参考方向求其代数和。

(3)若运用叠加定理计算功率,必须在求出某支路的总电流或总电压后进行。因为若某电阻支路电流 i 是两个电源分别作用时产生电流 i ′和 i ″之和,即 i = i ′+ i ″,则功率应为

P = Ri 2 = R ( i ′+ i ″) 2

但不能按下式分别计算

P ≠ Ri ′ 2 + Ri ″ 2

例 3-1 如图 3-2(a)所示电路,试用叠加定理求电压 u 。

从图 3-2(b)和(c),可得 u ′=4V, u ″=-2V。

所以 u = u ′+ u ″=(4-2)V=2V

例 3-2 如图 3-3(a)所示电路,试用叠加定理求电流 i 。

图 3-3 例 3-2 图

本例含有受控源。由叠加定理知,响应是独立电源的线性函数。所以在分析时,应将受控源看成一般线性元件保留在电路中,不要让它们单独作用。由图可知,当 u S =0 时,因 i 1 =0,故受控源 5 i 1 自然为零,相当于开路,如图 3-3(b)所示;当 i S =0 时, u S 作用下 i 1 存在,故受控源 5 i 1 也存在,如图 3-3(c)所示。观察可知

i = i ′+ i ″=(-1+5)A=4A

例 3-3 如图 3-4 所示电路,其中 N 为线性电阻网络。已知当 u S =4 V, i S =1 A 时, u =0;当 u S =2 V, i S =0 时, u =1 V。试求当 u S =10 V, i S =1.5 A 时, u 为多少?

图 3-4 例 3-3 图

解 由叠加定理,应有

代入已知条件,得

u = K 1 u S + K 2 i S

解得 K 1 =1/2, K 2 =-2。

最后得

3.2 替代定理

有时也称置换定理,它对于简化电路的分析很有用。

任一具有唯一解的网络,若某支路的电压 u 或电流 i 在任一时刻为确定的值,则该支路可用方向和大小与 u 相同的电压源替代,或用方向和大小与 i 相同的电流源替代而不会影响外部电路的解答。

图 3-8 为替代定理示意图,其中网络 N 2 可以认为是一个广义支路,它可以是线性的,也可以是非线性的。由替代定理知,电流为零的支路可以用开路替代,电压为零的支路可以用短路替代。

例 3-4 如图 3-9(a)所示电路,已知 i =1A,N 为电路的一部分。试求电压 u 。

图 3-9 例 3-4 图

解 根据替代定理,电路 N 可以用 1A 电流源代替,如图 3-9(b)所示。然后用电源互换法或节点电压法等,就可容易地求出电压 u =0.5V。

3.3 等效电源定理3.3.1 戴维南定理

为了理解戴维南定理,这里先从实际电路的等效来说明。对于图 3-13(a)电路,如果想在 a、b 间用一个电压源串联一个电阻的简单电路来等效,我们可以先用电压表测得 a、b 间的开路电压,把 9 V 电源短路,又可以测得 a、b 间的等效电阻,如图 3-13(b)和(c)所示,从而可得图(d)的等效电路。这种简化方法为分析复杂电路带来了方便。图中测得 U OC =6 V,电阻 R 0 =2 Ω。

图 3-13 戴维南定理引例图

应用戴维南定理分析问题时,要分以下三步进行:

(1)断开所要求解的支路或局部网络,求出所余二端有源网络的开路电压 u OC 。

(2)令二端网络内独立源为零,求等效电阻(输出电阻) R 0 。

(3)将待求支路或网络接入等效后的戴维南电源,求出解答。

例 3-5 对图 3-16(a)所示电路,试求电流 I 。

图 3-16 例 3-5 图

解 图 3-16(a)所示电路中的阴影框内为线性有源二端网络。当 A、B 以右支路开路时,可求得开路电压为

再将 16 V 电源短路,则 A、B 二端子间的等效电阻为

从而得到图 3-16(b)阴影框内的戴维南电源。由图可容易求出电流为

关于求等效电阻 R 0 的方法有必要做些重点说明。一般情况下,求 R 0 有以下两种方法:

(1)串并联方法 若二端网络 N 中无受控源,当 i S =0, u S =0 后 N 中电阻出现简单的串并联结构,则从图 3-17(a)直接求 R 0 。

图 3-17 求 R 0 用图

(2)外加电源法 若二端网络 N 中有受控源或者当 i S =0, u S =0 后无法进行电阻的串并联化简,则按等效电阻的定义,在二端子间加一电压 u (或电流 i ),在图 3-17(b)所示的电压、电流方向下,则等效电阻

式中, u 并不一定给出确定的值,只要找出 u 与 i 的关系即可。

例 3-6 如图 3-18(a)所示电路,试用戴维南定理求电压 u 2 。

图 3-18 例 3-6 图解 首先断开 2 Ω 支路,求开路电压,如图 3-18(b)所示。由于 i 0 =0,故受控源 2 i 0 也为零,故

再求等效电阻 R 0 ,令独立源为零,因电路中含受控源,无法用串并联求 R 0 ,要用外加电压法,如图 3-18(c)所示。注意这时受控源的控制量是 i, 可列回路方程

u =3 i +4 i 1 +2 i =5 i +4 i 1

联立解之,消去 i 1 和 i 2 ,得 u =6 i 。

R 0 = u/i =6 Ω。

最后,将待求支路接入戴维南电源,如图 3-19 所示,可得

3.3.2 诺顿定理

诺顿定理(Norton′s theorem)是戴维南定理的对偶。其内容如下。

任何一个线性有源二端网络 N,对其外部而言,都可以等效成一个诺顿电源。其电流源的取值等于网络 N 二端子短路线上的电流 i SC ,而等效内阻 R 0 等于网络 N 内部独立源为零时二端子间的等效电阻。

图 3-20 是诺顿定理的示意图。

图 3-20 诺顿定理示意图

诺顿定理的证明非常简单。因为任何线性有源二端网络都可以等效为戴维南电源,该电源又可以等效变换为诺顿电源,故诺顿定理只是戴维南定理的另一种形式而已。其中 i SC = u OC / R 0 。

例 3-7 如图 3-21(a)所示电路,试用诺顿定理求电压 u 。

图 3-21 例 3-7 图

解 将 R L 短路,如图 3-21(b)所示,则

除 R L 外,二端子间的等效电阻为 R 0 =3 Ω。

由等效图 3-21(c),得

3.4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设一负载 R L 接于电压型电源上,若该电源的电压 U S 保持规定值和串联电阻 R S 不变,负载 R L 可变,则当 R L = R S 时,负载 R L 可获得最大功率。

证明:如图 3-26 所示,负载 R L 消耗的功率为

图 3-26 说明最大功率传输定理的用图

为了求出功率最大的条件,取 P 对 R L 的导数,并令它等于零,即

应有

(R S +R L ) 2 -2R L (R S +R L )=0

解得

又由于

所以,当 R L = R S 时负载获得的功率最大。功率的最大值为

当负载获得最大功率,即 R L = R S 时,称为负载与电源匹配,或称最大功率匹配。

图 3-27 输出功率随负载变化曲线

例 3-8 如图 3-28(a)所示电路,设负载 R L 可变,问 R L 为多大时它可获得最大功率?此时最大功率 P max 为多少?

图 3-28 例 3-8 图

解 要确定 R L 取得最大功率的条件,根据匹配定理,必须首先将 R L 以外的有源二端网络等效为戴维南电源,当 R L = R 0 (即等效 R S )时可获得最大功率。在图 3-28(a)中,当 R L 断开时,a、b 处的开路电压

U OC =(4-1×2)V=2 V

再令独立电源为零,容易得到 ab 二端子间的等效电阻 R 0 =2 Ω,从而得如图 3-28(b)所示电路。

显然 R L = R 0 =2 Ω 时负载与电源匹配。此时最大功率

对于图 3-29 所示电路,N 为诺顿电路。若能求得负载处的短路电流 I SC ,则负载 R L 获得的最大功率为

图 3-29 由诺顿电路求最大功率

标签: #叠加定理仅适用于线性电路对非线性电路则不适用 #叠加定理是否适用于非线性电路 #叠加定理适用于非线性元件吗 #叠加定理适用于非线性元件吗对吗 #叠加定理适用范围是线性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