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目前各位老铁们对“隶书古词作品”大概比较讲究,小伙伴们都需要学习一些“隶书古词作品”的相关内容。那么小编也在网络上网罗了一些对于“隶书古词作品””的相关内容,希望各位老铁们能喜欢,我们快快来学习一下吧!这是元末明初学者谢应芳的一首《沁园春·壬寅岁旦,枕上述怀》,本是一首完美的古词,却不知何故网文给弄丢了两个字使它变得不完美了。我为它的词牌和“壬寅岁旦”(即写于壬寅年大年初一)所吸引,仔细阅读之后,发现作者的平民意识与自己的思想情感发生了共鸣,决意把它书写下来。但原文少两个字该如何处理?本想打个电话问一下原作者,没想到那里电话还没开通!我觉得词本来就是“填”成的,何不自己“填”上两个字“凑”够字数?于是,为了追求“完美”,我根据词义,试着把两个缺的字“填”了上去,即把“*溪遭遇”填上了一个“湍” 字,意思是说因为遭遇了湍急的溪水,才在慌乱中“弃掷渔竿”的;把“唤山童把*”填上一个“盏”字,即叫来山里娃为老友倒酒,既押韵,意思也讲得通。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完美”,到底完美不完美?原作者的意见我们听不到,我倒想听听网友的意见:如果我填的两个字不完美,大家觉得填什么字更完美呢?这首不完美的词原文如下:
四海烟尘,一棹风波,经行路难。幸儿孙满眼,布帆无恙,夫妻白首,青镜犹团。笠泽西头,碧山东畔,又与梅花共岁寒。新年好,有茅柴村酒,荠菜春盘。
帝人莫笑儒酸。已烂熟思之不要官。任伏波强健,驱驰鞍马,*溪遭遇,弃掷渔竿。霜满朝靴,雷鸣衙鼓,何似农家睡得安。闲亭里,唤山童把*,野老交欢。
这首词的大意是说,国家不安定,各地战乱不断,出行都困难。庆幸儿孙都在眼前,虽然穿的是粗布衣衫,却安然无恙,夫妻白头相伴,享受着天伦之乐。我虽然住在穷乡僻壤,时而去到河湖的西头,时而又去了青山东畔,还可与梅花共享一年一度的严寒,过得自由自在。过新年时更好,有“茅柴”(不是茅台)烧的农家老酒,盘子里有荠菜等菜肴佐餐,其乐融融。请皇帝老儿不要笑话我这个儒生的穷酸啊!我早已打定主意不想做官,我可以随心所欲地东奔西走,偶尔还会遭遇激流险滩,不得不抛掉渔竿,但心情是舒畅的。不像那些披着早霜上朝、听着衙门鼓声升堂的官吏那样受约束,哪里有我们农家睡觉踏实呢!平时我还会约上几位老友在闲亭聚会,叫个山里娃为我们温酒、把盏,喝上几杯小酒,那是多么惬意啊!
我欣赏作者的这种平民意识。他本来满腹经纶却不想做官,并不是他没有报国之志,主要是看惯了朝廷和官府的腐败,不想附炎趋势,宁可去过“世外桃源”式的隐居生活,图个“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安逸,享受天伦之乐,知足常乐,随遇而安,一生足矣!这首词既表达了他的这种思想,也再现了他的真实生活场景,难能可贵。
这幅书法采用四尺仿古洒金宣纸书写。
——武锋(一峰)
标签: #隶书古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