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一院一品·院所篇|文化品牌评选网络投票开启!

上海中医药大学 96

前言:

目前兄弟们对“哪有专业投票的”大致比较注重,姐妹们都想要知道一些“哪有专业投票的”的相关资讯。那么小编在网摘上收集了一些关于“哪有专业投票的””的相关资讯,希望朋友们能喜欢,兄弟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第二届“一院一品”文化品牌评选网络投票活动启动了,快来给你喜欢的院所活动投票吧!

文化育人,浸润心灵,在推进实施学校文化传承创新“十四五”规划的过程中,各二级单位持续涌现文化建设精品,以丰富的文化实践活动激发校园文化活力,让我们一起品味这些品牌活动的内涵和特色,共同营造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校园氛围。

(文末附投票)

科技人文研究院

7 Plus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集群

科技人文研究院(以下简称“科文院”)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整合资源,在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上下功夫,已形成“2期刊+2中心+1年鉴+1讲堂+1社团+X”科文院7 Plus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集群。主要做法和成效如下:

一、“2份期刊”:《中医药文化》和《中医药文化(英文)》

《中医药文化》入选中国科协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海外中医”栏目入选华东地区期刊“优秀栏目”。《中医药文化(英文)》被DOAJ、Scopus数据库收录,入选《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1版)》、“中国卓越科技期刊十大最美封面”。两刊均获评第四届“上海市高校特色科技期刊”。

两年多来,期刊编辑部联合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敦煌研究院等十余家高校、科研院所举办了“敦煌医学与丝路文化交流学术论坛”“中医西传——跨越时空的对话”等7届学术工作坊。《中医药文化(英文)》与荷兰威科集团(Wolters Kluwer)合作,实现国际出版,建立英文期刊官方网站。通过海外合作机构官方网站、海外科研机构图书馆、TrendMD跨平台推送、AMiner精准推送、科睿唯安邮件推送等实现文章跨平台推送、小视频精准推送等多种模式。期刊升级双语微信公众号,形成了两刊联动的融媒体平台。

二、“2个中心”: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和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研究中心

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文化学”建设基地、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20年以来,新增国家级课题4项,出版《中华医学大百科全书·中医养生卷》《一百天学中医·经典里的养生名句》《曹炳章医著大成》等7部著作;开设中医文化学、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与中医学、疾病与文化等通识课程;举办“多学科视野下的中医文化研究”学术工作坊;参与全国首届说医解药科普视频大赛等的组织工作;通过讲座、短视频、科普文章等形式进行中医药文化传播。学校终身教授李其忠荣获2022年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科普贡献奖三等奖。

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研究中心是上海市重点智库。2019年至今,举办5届全球大学生中医药国际化征文比赛。比赛覆盖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所院校,累计有1500多名选手参赛,相关视频在各社交平台累计点播量达2282万次。征文活动被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新闻网、中国日报网、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等报道。

三、“1部年鉴”:《中国中医药年鉴(学术卷)》

《中国中医药年鉴(学术卷)》围绕学术进展及热点,聚焦科学研究的重大成果,详实、客观、科学地记录了中国中医药学术成就和学术进展,是中医药界唯一全面反映中国中医药学术成就和学术进展的一部综合性、前沿性、权威性、史料性工具书,在资政、存史及育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1个讲堂”:兰台讲堂

“兰台讲堂”秉持“以德润身,以文化人”的理念,2021年以来,邀请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学术机构的专家,面向师生开展了“文化传播创新论”“‘诗仙’李白笔下的大唐商业”等55场学术活动,通过多学科、多领域专业的交流互动,弘扬中医药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

五、“1个社团”:各家撷英学术社团

各家撷英学生学术社团延伸中医各家学说课堂教学,通过实践活动等,将价值引领与专业能力培养相交融,培养具有深厚中医传统文化底蕴的中医人才。社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地探究在疫病史视域下的吴门医学;举办传统节日文化系列活动;联动兄弟院校中医社团开展中医药文化交流活动。在丰富学生课外活动的同时,推广中医药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认同。

六、“X”

发挥专家社会影响力,提升中医药文化研究水平和传播力,与客座教授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丁申阳、万里智库秘书长赵悦等共同实践、探索更多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渠道和形式。

下一步,集群将进一步把优势做优、把特色做特,把品牌做强,更好担负起研究、弘扬中华文化使命,推动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为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精神力量。

向上滑动阅览全文

////////////////////////////

创新中药研究院

“红景天计划”品牌育人项目

为全面落实校党委关于“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要求,根据创新中药研究院院长林国强院士提议,创新中药研究院设立“红景天计划”品牌育人项目,号召教职员工践行无私奉献的医学精神和刻苦钻研的科研精神。

创新中药研究院秉承“整合、创新、开放、共享”理念,定位于面向中医药行业发展,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为中药研发及技术创新提供支撑平台,培育孵化、自主研发创新中药,实现知识价值最大化。

红景天的现代药理研究是创新中药研究院科研团队重要科研内容。红景天生长在海拔1800米~2500米高寒地带,虽生长环境恶劣,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特殊适应性,寓意了科学研究需要有红景天一样顽强忍耐、甘于寂寞的奉献精神。林国强院士作为一名入党60多年的老党员,虽已至耄耋之年,为了我国的有机化学和中医药研究事业发展仍然活跃在教学与科研的第一线。研究院将红景天的特殊性和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科学家精神相结合,凝练了“甘于寂寞、勇于创新的科研精神和胸怀祖国、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的红景天精神,其与林国强院士“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科学家精神相契合。研究院设立“红景天计划”品牌育人项目,激励全院教职员工厚植爱国情,刻苦钻研,永攀科学高峰;学习林国强院士甘为人梯,为祖国医药事业奋斗终身的人文情怀。研究院通过树立一个榜样,凝练一种精神,既达到了统一思想,凝聚中药创新研究合力的目标,又使得师生思政教育有了很好的载体,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阵地,打造科研育人品牌

研究院深耕细作,在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活动自身规律的基础上,把如何培养造就创新科技人才作为研究院工作重中之重,形成了“院士论坛”“一期一会”学术领航—“赤子求真”思想引领—“双周学术讲坛”学子分享的“党建引领,科研育人”体系。通过打造前沿领域系列文化品牌拓展师生科学视野,为师生提供与科学大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自2018年以来,已先后邀请国内外数十位顶尖专家,包括来自美国圣约翰大学、法国鲁昂大学、西湖大学等知名院校的学术大咖,来院作学术报告,报告内容涵盖生物、医药、化学等多学科领域,开阔了师生的科研思路,进一步激发大家投身科学研究的热情。

二、延伸科研育人理念,推进中医药教育大中小学一体化

在做好研究院自身建设和科研育人工作基础上,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延伸科研育人理念。2021年研究院推出“红景天计划”-育苗项目,让“红景天精神”走进社会,开展科普活动,培养中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推进中医药教育大中小学一体化。先后组织《探索麝香酮荧光探针在细胞成像中的应用》育苗项目春季营、《合成生物学技术构建降解垃圾微生物》育苗项目暑期班。来自上海6所高中的学生参加,完成了查阅有关中英文献、学习实验设计、熟练实验操作技能、参与数据整理、撰写项目总结报告等项目任务。结合研究院“家庭日”活动,举办幼儿园、小学生科普互动活动。通过设计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化学和生物科普实验,启迪未来的科学家。

已取得成果

一、党建成果

创新中药研究院联合党支部入选2019年上海中医药大学新时代“科研育人”引领型教师党支部试点建设,2021年获得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支部书记冯陈国被评为先进党务工作者。

二、学科建设成果

研究院近3年以上海中医药大学为第一单位,在著名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JACS,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ACS Nano等)发表高水平论文13篇,成果斐然。近三年共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14项、省部级项目11项;入选人才计划项目10余人次;另有1人获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二完成人),1人获“Thieme Chemistry Journals Award”奖。在研究生培养方面,获得各类荣誉奖项21项。

向上滑动阅览全文

////////////////////////////

体育部

“武医融合,传承国粹”

——传统体育文化传播

工作思路

体育部积极践行高校“文化引领”职责,遵循“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理念,立足校园,服务社会,辐射海外,开展多途径、多形式、多方位的传统体育文化传播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培养文化自信。

特色做法

一、立德树人: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

通过举办上海市武术培训班、武术研讨会和武术艺术节,承办市教委及以上各类武术赛事,致力于构建以武术竞赛为依托,以武术培训为保障,以武术展演为支撑的大中小学一体化武术育人体系。

开设传统功法课程。面向一年级学生开设传统功法必修课程,为二、三年级分别开设传统功法教学(教学内容为递进式),为在校留学生开设传统功法课程教学,构建了中医特色传统功法一至三年级一贯制的课程教学体系。此外,创编分层分类的中小学五禽戏推广套路,辐射到观澜小学、福山外国语小学、东荷小学、晶城中学、金桥镇中心小学、崧泽学校等基地传承学校,构建上海市大中小学传统功法课程体系。

开办传统体育培训。开办针对教师群体的师资培训班和针对学生群体的暑期夏令营。早在2009年起就已面向全市高校开展武术拳操、功夫扇的师资培训,自2014年起面向全市开设武术、五禽戏相关师资培训班,至今已培训沪上大、中、小学100余所学校700余名体育教师。承办市教委组织的上海市中小学生暑期武术夏令营,数百名武术小精英受益。

承办大型武术赛事。先后承办全国武术冠军赛、精英赛、学生运动会等大型武术赛事,每年承办三场市级比赛包括上海市大学生武术套路锦标赛和上海市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武术拳操、武术秀比赛。

举办武术艺术节。学校与东荷小学、观澜小学和奉贤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学校等学校,共同举办上海市中小学武术艺术节,促进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艺术人文素养持续提升,引导和鼓励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武术队精彩的武术表演,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新时代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创编拍摄传统功法视频。体育部创编并拍摄制作武术拳操、功夫扇、五禽戏(初、中、 高)、舒络健身操、坐式八段锦、中医悦动保健操、脏腑内调功、世博志愿者保健操、中医体质养生功等 11 套功法视频,供广大学生及传统体育爱好者学习和锻炼使用,点击使用量达几万人次。

二、服务社会:传统体育文化进社区

以中国大学生武术训练基地、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五禽戏传承基地和上海市大学生武术艺术实践基地为支撑点,牵头组织企事业、社区、园区和国际交流机构联合成立基于中医养生理念的“传统体育文化传播共同体”,为传统体育在新时代的传播推广建立新型组织形式,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国内外传统体育文化传播实践活动。

采用表演、交流、服务等活动形式,将传统功法带入社区,向社区成员宣传适宜的功法运动及中医运动养生理念。近年来,每年开展武术功法进上海基层社区表演、培训20余次,辐射5个以上社区500余人。此外,组织多场传统功法进医院和企事业单位等活动,开展传统文化推广工作,助力健康中国战略。

成效经验

学校高水平武术队多次在全国学生运动会武术比赛和全国大学生武术锦标赛中斩获团体总分第一、奖牌数第一的优异成绩,武术竞赛成绩斐然,引领了校园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每年承办武术赛事,多次荣获全国和上海市级“优秀赛区”荣誉称号。

每年组织的武术培训班、竞赛活动以及创编的传统功法服务社区事迹,被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并推送至学习强国平台。

“以体强身、以体润心”坚守30余载传统体育教育“四维”育人体系构建与实践荣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向上滑动阅览全文

////////////////////////////

图书馆(杂志社)

阅读马拉松

工作思路

本项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聚焦“深阅读中悟思想,新征程上践行动”主题,借助图书馆资源优势,以阅读推广活动为载体,搭建文化育人平台,积极探索通过阅读活动实现育人的有效途径,引导激励大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习惯,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深厚情怀,使学生通过阅读活动增强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工作、学习节奏的加快,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阅读碎片化是当下阅读的突出特点。为推动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习惯,图书馆组织开展阅读马拉松活动,目前已成功举办15期。活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文化育人确定活动主题,精心挑选书目,通过现场阅读、互动答题、专家讲座和读后感撰写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阅读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聆听中传承,在书写中感悟,在行动中实践。

特色做法

阅读马拉松活动开展以来,已逐步形成确定活动主题、挑选活动书目、开展活动宣传和报名、组织实施和活动总结五个环节及特色做法。

一、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定活动主题

开展阅读马拉松活动以来,尤其是2019年5月以来,图书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先后确定了我爱我的祖国、奋斗新时代、致敬最美逆行者、探寻百年红色火种、青春向党喜迎党的二十大等主题。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逐步建立“阅读马拉松+思政”品牌,已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和效能,在学生中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二、围绕活动主题,精心挑选阅读书目

阅读书目上主要选择契合活动主题、真实且具有正能量的故事类或人物事迹类书目,此类图书读起来更有感染力。根据近年来的活动经验,大学生平均阅读速度约为900字/分钟,结合活动时长挑选字数适中的阅读书目。考虑到活动分享和交流的需要,优先采纳活动分享嘉宾的推荐书目。

2019年以来依次选用《可爱的中国》《种子钟扬》《瘟疫与人》《入党》《最美逆行者2020》《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穿越历史时空看长征》《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我们都是追梦人》等书籍。

三、线上线下同时宣传,方便师生知晓和报名

在活动主题和书目确定后,由活动组织团队撰写宣传文案、制作宣传海报,线上和线下同步宣传,开展活动报名。

四、现场精心组织,活动开展有序推进

活动当天,相关负责教师提前布置活动场地、发放图书、维持现场秩序。学生入场后,由负责教师介绍活动流程和注意事项,学生阅读完整本书后自主完成线上答题,并撰写读后感。活动结束后,对收集到的学生读后感进行统计整理和查重,然后交由评审专家组评选。最后,由图书馆择日举办颁奖典礼,公布获奖情况并发放奖品。

五、总结工作经验,丰富读书活动形式,展现活动成果

每次活动结束后,图书馆制作活动反馈问卷,开展活动总结会,以便不断完善活动流程,提高活动效果。阅读马拉松活动开展以来,已由最初的现场阅读、交流读后感逐步发展为阅读、答题、交流、撰写读后感、专家评审等多环节,优秀读后感作品推荐到校报、校园网等平台,择优推荐参加上级作品评选。

六、多部门联动,共推活动向上向好

为进一步扩大读书活动的影响力,利用好学校的丰富资源,图书馆发挥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五老”优势,联合团委和学生组织,共同推动阅读马拉松活动向上向好。

向上滑动阅览全文

////////////////////////////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

大中小学一体化的传统文化

与思政元素融合育人

工作思路

设立在高校内的上海中医药博物馆,首先围绕大学德育一体化要求,将博物馆的教学科研与德育工作融合贯通。同时作为面向社会公众的社会资源,尤其是面对大中小学生的教育,需要融合课程德育的理念,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将思政课的建设渗透于博物馆课程教育中。

博物馆的教育,不单纯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思想的教育,同时也包括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教育。通过参观异彩纷呈的展品,可以了解几千年来中医药学发展的重要史实和主要成就,见证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爱国主义情怀。

具体做法和成效

面向大学生,博物馆选取具有其专业特点的文物及文化故事,设计相适应的参观路线和讲解词,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开展“博物馆新生第一课”,开设“沉浸式党课”,开设实景式课程,引导新生思考中医为何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等内容进行融合。

面向中小学生与青少年,以传播中医药文化为重点。博物馆与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科技出版社共同策划并联合上海部分小学出版了“小学生中医药传统文化教育系列”丛书,全套图书共10册。这套图书将中医学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辩证思想、中国历史上的名医名方、中医药对生活和人的身心影响、简单方便易于上手的中医保健和治疗方法等,融入有趣的故事和活动中,旨在让小读者们通过阅读和体验,不仅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而且学到中医学思想与方法,不断加深对祖国、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

根据中小学生学习能力与兴趣不同,开发设计《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研学手册》5册,分别为《近代海上中医》《小小神农》《小小养身家》《小小针灸师》《小小中医师》,供中小学生来馆调研学习使用。

面向社会大众,以制作文化及科普短视频为主要传播方式,吸引更多人关注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博物馆遴选了 20 种大众经常可以在路边、公园、郊外见到的看似普通、实则特别的本草,制作成精美的视频并出版《闻香识本草》科普短视频,同时设计本草系列线下科普活动,通过引导参观者看一看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闻一闻芳香气味,甚至尝一尝它们的味道,用自己的感官体验来认识本草、了解本草,将传统的中医理念与时尚的闻香活动融合在一起。

博物馆主办“新安医家墨迹展”“汤兆基牡丹艺术展”“岁月留珍—中华医学会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建馆八十周年回顾展”“春晖寸草—中医名家题词展”“丹心续焰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受赠藏品展”等多场临展,“立德树人 勇于担当”上海中医药大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展专题展览,“中医之道 • 篆刻之美”文化艺术展,形成精品课程。

同时,博物馆以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为切入点,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大中小学一体化的中医药文化传承与教育策略研究”,上海市科委项目“‘闻香识本草’本草文化推广实践与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党的建设研究中心重点课题“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高校中医药博物馆‘馆校课程’建设研究”等。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将继续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担当文化传播的使者,做好科学普及工作,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学生医史医德教育和社会实践基地、中小学生了解中医药文化和中医药科普知识基地、广大市民掌握中医药科学养生知识的基地,成为向世界宣传中医药文化、促进中外医药文化交流的窗口。

向上滑动阅览全文

////////////////////////////

外语教学中心

讲好中医药故事,

促进中医药国际传播

外语教学中心紧密结合国家中医药国际化战略和中医药对外交流的需求,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融入教学和科研的过程,在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过程中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形成具有外语教学中心特色的文化品牌。

工作思路

一、推进课堂内外合力育人,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外向型、复合型中医药人才

积极发展中医外语学科,挖掘凝练蕴藏于外语教学中的思政内涵,在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育人元素。通过在课堂外开展各项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用英语阐述、传播中医药文化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中医药对外传播能力。

二、加强中医翻译硕士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医文化走出去助力

在中医翻译硕士研究生中深入开展思政教育,做到每一门课程有思政元素,从学术诚信、文化自信、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提升,增强学生对中医翻译职业的认同感,以及中医文化和中国的道路自信。此外,构建跨界育人导师团,以讲座、班会、参观活动等多样化形式帮助学生全面成长。

三、组织开展决策咨询研究,推动构建中医药对外话语体系

外语教学中心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翻译分会秘书处挂靠单位,设有“翻译硕士专业(MTI)”学位点。中心积极组织中医翻译和传播教学与研究,组织建立中医外交话语、中医外宣翻译、中医教材与国家形象构建、基于中医文化的课程建设等学术团队,探索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医药复合人才的培养路径。

特色做法和成效

一、不断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组织学生参加一系列高水平比赛

2019年起,外语教学中心积极组织参加“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和来自上海27所高校的英语专业及非专业选手同台竞技。参赛以来,我校学子喜获一等奖2次,二等奖2次,外语教学中心教师李芳、祁荣、马白菊和施卫萍先后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2019年,外语教学中心举办中医英语大赛,助力培养外向型、复合型中医药人才。2021年,我校康复医学院学生李宇佳在“外教社杯”上海市大中小学生讲好党史故事英语演讲比赛中夺得本科组二等奖,外语教学中心祁荣获指导教师奖。2022年,我校中药学2021级学生颜心怡获得“策马杯”全国英语公众演讲大赛上海市一等奖、华东区三等奖,中药学2021级学生钟歌获上海市三等奖,杨渝获优秀指导奖。

二、搭建平台,鼓励翻译硕士生积极参与学校中医药国际化战略活动

翻译硕士研究生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依托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国际教育学院、《中医药文化(英文)》三个实习基地,广泛深入参与学校中医药国际化战略活动,为海外人士提供了优质的语言服务,让外籍人士更好地了解、学习中国文化。此外,6名翻译硕士学生在马耳他学习翻译课程的同时,组织和参与多项传播中国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的活动。疫情期间,翻译硕士师生团队完成了上海科普出版社《新冠肺炎中医防治读本》的英译工作,为国际抗疫贡献中医智慧。2019级翻译硕士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并完成了《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心理调适指南》的英译任务。2023年,我校翻译硕士学生为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中医文化主题活动提供翻译服务,用外语介绍中国传统医药以及中医在养生健体方面的功效,取得了积极的交流效果。

三、服务国家战略,积极开展中医翻译和传播学术活动

目前外语教学中心在加强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申报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中心教师现负责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1项,教育部社科基金1项,语委重点项目1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项,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以及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项。2022年11月4日,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外语教学中心主办的“中医药翻译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高峰论坛”在我校国际交流合作中心举行。

向上滑动阅览全文

////////////////////////////

中药研究所

弘扬实践科学家精神

践行科技创新使命

中药研究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建引领,以传承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为主线,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秉持校训、所训精神,营造健康向上的所风和学风,推动研究所高质量发展。

一、砥砺奋进,践行科技创新使命

中药研究所始终坚持以继承、发展、创新为宗旨,以国家中药现代化、国际化重大需求为使命,在生物技术与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中药品质与功能评价、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创新中药研发等方向开展重点研究。历经近40年的发展,在基地建设、学科团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教工党支部入选第二轮上海高校党组织“攀登”计划样板党支部。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近三年来,中药新资源与品质评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在阶段评估中获评优秀,中药标准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再次顺利通过评估并获“优秀”,王峥涛教授领衔项目《中药质量评鉴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研究所中药标准化团队主动作为、积极配合,完成了48个品种的标准研究、起草工作,为共同推进配方颗粒标准体系完善、切实保障本市配方颗粒质量控制水平和质量安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鉴于作出的突出贡献,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专门致信大学表示感谢。校企合作共建三七研究中心、国际人参研究院,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学习榜样,传承优秀师德师风

研究所注重思想引领,总结凝练胡之璧院士、陈凯先院士、王峥涛教授等身边优秀科学家的宝贵精神和光荣事迹,凝聚精神力量,激励引领教师潜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研究所教工以实际行动弘扬实践榜样精神,近年来涌现出国家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岐黄学者、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计划、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市科技启明星等一批部市级及以上人才计划获得者,形成一支理想信念坚定、老中青结合的中药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多名教师先后获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教卫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教卫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师德医德标兵”、校十大杰出青年、校“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校优秀研究生导师等荣誉表彰。研究所连年获得校精神文明单位、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三、科研育人,培育严谨求实学风

研究所坚持铸魂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承担重大研究任务为牵引,凝练培养方向,立足学科优势与特色,创新“多学科交叉”课程体系,以科研反哺教学,使研究生深度参与科研项目,强化科研能力和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探索实施“教师坐班制”,强化学科组育人,整体提升研究生指导水平。开展“新生第一课”“迎国庆师生健康跑”“中药药理技能竞赛”“毕业生经验交流会”等主题活动,密切师生交流,增进师生互动,营造温馨育人环境。研究所已培养博士生163名,硕士生342名。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 4人,“全国中医药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2人。王峥涛教授领衔的《“厚德惟新、融贯协同”的中药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方式的建构与实践》获2022年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已公示)。研究生党支部积极参加东方爱民岗、重点实验室开放日等科普志愿服务,获评校党委系统组织生活(主题党日)十佳优秀案例。疫情期间,组建学校第一批PCR志愿者队伍援助核酸检测机构,事迹获评校2022年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

中药研究所师生始终牢记使命,不忘初衷。坚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研究与应用服务共举,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并重,秉持“诚信,务实,勤勉,自强”所训精神,力争为推动中药学学科创新发展、建设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作出贡献。

向上滑动阅览全文

////////////////////////////

上海市气功研究所

“太极健康”融入

健康上海建设新发展

工作思路

上海市气功研究所依托上海市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2023年)、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项目、2022年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项目,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培养中医药科普师资队伍、普及中医药健康知识、开设中医药特色课程、关注重点人群健康教育等方式,多层次、多维度地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传统功法及养生术的优势,丰富中医药文化服务和产品,打造“太极健康”品牌,开发中医药健康项目和服务,以中医药文化引领全民健康素养提升。

特色做法

一、“太极健康”传统功法的培训与推广

2022年8月至11月,上海市气功研究所组织全市16个区太极健康社区卫生中心实践基地和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的一百余名社区医师和健康小组组长参加培训,系统讲解“太极健康”理念及八段锦、六字诀、放松功的理论指导和功法实操,有助于所在社区更好地开展中医药服务工作,组织家庭医生和自我健康管理小组做好太极健康功法在社区居民中的推广和应用。同时面向老年人、白领、儿童等社区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拍摄五种功法的口令版及跟练版视频,投放至各实践基地所在社区,并同步制作、派送宣传海报、宣传折页等,帮助社区更好地宣传“太极健康”理念,加强市民身边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二、“太极健康”药膳养生大赛

药膳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制作药膳是市民们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和实践中医药文化的形式之一,可以让大家体验到“药食同源、寓医于食”的中医药魅力。2022年11月至2023年2月,全市共47家三甲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加上海市“乐百年”杯“太极健康”药膳养生大赛,决赛线上观看人次近29万。大赛将“太极健康”理念融入饮食文化,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打造具有上海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品牌。

三、“太极健康”主题科普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

2022年下半年开始,上海市气功研究所联合各实践基地开展了多次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太极健康”主题讲座。面向青少年儿童,在石笋实验小学教授明目功和神气小囡五行操;面向社区老年人群,提供回春功和刮痧保健;面向企业白领,针对年轻人常见的亚健康问题,开展穴位按摩、甩筋操的主题讲座。部分讲座还入选了浦东新区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推进活动、浦东新区近视防控工作、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系列活动(太极文化进万家)等。

四、 “太极健康·八段锦”手机应用软件

通过简单易用的界面交互引导用户学习和习练太极健康八段锦功法,Android及iOS内测版App已经完成,能够实现用户观看视频进行学习和跟练太极健康功法的功能,内置本地下载功能方便用户离线使用,为太极健康功法教学提供了新手段和新渠道。该应用还亮相第九届上交会“一带一路”技术合作专区,展示中医药文化走出去的技术成果。

成效经验

上海市气功研究所在全市38家“太极健康”实践基地建设的基础上,以“太极健康”理念为指导,凝练“太极健康”品牌内涵,创新中医药文化传播内容;挖掘“太极健康”品牌亮点,凸显中医药文化特色;拓展中医药文化传播渠道,形成“太极健康”品牌效应。以“太极健康”品牌建设推动中医药在提升市民健康素养、养成良好健康习惯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太极健康系列科普》荣获“上海市健康科普品牌”。未来上海市气功研究所将继续创新形式、扩宽内容、拓展渠道,让中医药文化更贴近市民生活,回答市民关切,让“太极健康”理念深入人心。

向上滑动阅览全文

////////////////////////////

VOTE



(投票2023年11月16日0时截止

标签: #哪有专业投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