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目前姐妹们对“追风者百度百科”都比较关注,大家都想要分析一些“追风者百度百科”的相关资讯。那么小编同时在网络上汇集了一些关于“追风者百度百科””的相关知识,希望各位老铁们能喜欢,我们快快来学习一下吧!从清明假期第一天算起,我用4天时间在家追平了38集的电视剧《追风者》。
4月6日,它不负期望迎来破万,并于4月8日爆火收官。
如果说前半段是透过“学金融的男主入职大厂”的剧情来吸引观众,后面对男主信仰的崩塌,资本对大众阶层的倾轧以及时代发展和社会民生背后的金融关系的精彩呈现,都让人倍感惊喜。
作为一部民国谍战题材剧,《追风者》的故事与动荡时代紧密相连,谍战、金融、阶层、人心、信仰......各种丰富立体的元素在《追风者》中完美融合。
各社交平台上,大家对《追风者》的关注持续升高,经济学家任泽平、作家樊登等大佬对剧中金融视角、小人物成长的呈现赞不绝口,以阿文、周姨为代表的普罗大众在资本游戏中崩溃的场景更是让无数观众落泪。
《追风者》成为爱奇艺今年首部热度破万的作品,该剧的央视实时收视率峰值突破2.5%,成为又一现象级年代大戏。
与此同时,《追风者》爱奇艺弹幕总互动量破3.5亿,爱奇艺观众推荐分数高达9.1。
当我站在“过来人”的视角,试图探究《追风者》到底用什么征服了如此多的观众。
围观弹幕区我发现,有个词出现的频率极高:小人物。
《追风者》口碑数据双丰收,无一不证明着有生活厚度的小人物群像剧拥有极高的观众渗透力,也是观众对剧中小人物的共情与肯定:
无论哪个时代,无论如何变迁,生活都是无数普通人的生存斗争。
01
普通人的满盘皆输
却是资本的全盘皆胜
与多数氛围肃杀、旁白交代背景的谍战题材剧不同,《追风者》的开场是两场“商战”:
一场是斧头帮内,男主算出有人做假账,未知真相如何便亲眼看到了一条生命突然地暴力消失;另一边是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滩的证券交易所,几分钟内,“通商银行”股票狂涨又暴跌,一个普通人转瞬间失去了近一年的收入。
普通人的满盘皆输,却是资本的全盘皆胜。
这两场戏奠定了《追风者》不同于其他谍战题材剧的气质:
另立故事战场,把视角从英雄转向普通人。
事实上,中国谍战类型题材剧由来已久,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全面开花,其中有还原历史的革命故事,有斗智斗勇危机四伏的精彩谍战,也有以谍战为背景呈现革命者的浪漫爱情。
而《追风者》把谍战类型与金融行业融合,让谍战题材变得更有历史厚度和人文关怀:战场不仅在于二战时期真正战壕中,还有上海滩这片金融黄金市场之上。
1930年的上海有多繁华,茅盾小说《子夜》中有一段表达:
“从(外白渡)桥上向东望,可以看见浦东的洋栈像巨大的怪兽,蹲在暝色中,闪着千百只小眼睛似的灯火。向西望,叫人猛一惊的,是高高地装在一所洋房顶上而且异常庞大的霓虹电管广告,射出火一样的赤光和青磷似的绿焰:Light,Heat,Power!”
钱是私欲的具象化,也是国家发展之根本,眩目霓虹光下,欲望、理想都一览无余。
不同利益方之间的角斗,关于金融话语权的争夺,构成了前半段剧情的巨大张力。
这场战争不仅有真刀真枪的搏杀,也是一场智力、实力间的酣畅博弈。
商战拍得精彩,但《追风者》并未将目光只是集中在疯狂跳动的数字和精英阶层华丽生活上,小人物的生活才是其最想要表现的部分。
与租界的高大上不同,男主生活的七宝街破败不堪,街道闭塞拥挤,“今天吃肉”是一件值得人人说声庆贺的事情。央行的风云变幻、千万银元交易都与这里无关,这里真正的大事是每天能不能吃饱饭。
弄堂里的当地百姓、拉黄包车的小商贩、充满理想抱负的青年、掌控棋局的金融精英,众生百态汇聚在《追风者》里,也形成一个时代、一座城市的立体图。
通过男主魏若来工作生活区的转换,《追风者》巧妙地用金融将租界和七宝街联系到一起,在剧中,金融行业不是浮华的数字游戏,而是小人物生活之必需。
资本之间那些大鱼吃小鱼的大规划,此消彼长的数字游戏,对他们来说只是一场无关痛痒的小比赛,但对普通百姓来说却是将“美好生活”推向“绝望人生”的飓风。
生存背景的不同,选择的不同,会将人推向不同的命运,因此《追风者》中几乎没有几个爽文式角色,几乎所有人都在不断经历着困惑与抉择:
有些人有理想有抱负,想要改变金融行业现状,却不断经历“大局”还是“个人”的艰难抉择;
有些人对家国都有热爱,却因为认知、位置的不同而走上不一样的道路;
有人在乱世中被迫选择苟活;
有人无奈历史的巨轮碾过。
从庞然且盘根错节的上海租界,到细小又充满烟火气的弄堂,剧情跌宕起伏,人物群像丰富且饱满,作为一部谍战题材剧,《追风者》扎实得让人称赞,也为国产剧补上了一块难得的拼图。
02
金融只是一个工具
错不在金融,而在“人心向谁”
放眼全部国产剧,男主魏若来都算是比较罕见的一种男主形象——
他没有普通民国剧男主的留洋经历,经济也拮据,住在城市边缘通勤要一个多小时,一套廉价西装一穿就是十多集。
作为男主,却像极了刚踏入社会的青年:有些天赋却一样要做端茶倒水的工作;有了一点小成绩会翘尾巴,然后因为轻敌被对方打趴下;他青涩且真诚,对提携了自己的人敬为师长,任何机会都想抓住,学习更多。
魏若来极其普通。
也恰恰是这份普通让观众能真正理解、代入魏若来。
职场会把一个热情似火的青年搓磨成打工人,魏若来也经历着年轻人踏入社会必然会遭遇的残酷成长。
只是在时代洪流与历史更迭的漩涡下,他的成长呈现出了极大的悲剧性。
比如在假硬币案中,他豁出命从爆炸的车子里抢出唯一一箱资料,为了找到假币铸造点,他召集各路黄包车兄弟帮忙,失去了很多七宝街的朋友,好在最终找到了真相。
而如此艰难求得的真相却被利益中心的人轻易扭转,抓到的人只是代罪羔羊,车夫们本是假币市场的受害人,却成了传播假币的帮凶。
从“我进央行了”到“我以身在这座山中为耻”,一边是精英生活,一边是理想的破灭,如何选择、如何重建精神世界是魏若来人生的新课题,也是每个时代青年必须面对的人生考题。
《追风者》通过对男主魏若来处境变化的细腻描摹,使得观众既能以“上帝视角”去看那个年代普通青年的困局和出路,也能在其中感受一个个小人物的人性、信仰对于时代的推动,是多么至关重要。
随着“以金融报效国家”梦想的崩塌,魏若来对于金融的态度也逐渐疲惫、厌倦,而让他重拾金融的恰恰还是他“爱国爱民”的理想——有普通大众因金融丧命,也有村民因金融而有更好的生活,错不在金融,而在“人心向谁”。
如果说魏若来、沈近真是经历了诸多崩溃、迷茫、搓磨后认清自我的普通人,在时代变动中重新获得信仰,获得自我认同,那沈图南和林樵松则是基于自己的生存观而做出了不一样的抉择。
这也是《追风者》难得之处,它并没有刻意、浅薄地刻画“好与坏”,也没有所谓的大反派,而是一场对于正义和信仰的深度探讨。
作为魏若来的引路人,沈图南也是一位理想主义者,他的梦想和野心是本着服务社会、辅助工商,努力建立更有活力的金融市场,而且从道德和逻辑上来讲,沈图南其实没有太多“过失”:
作为银行家,计算得失是他的惯性,为了更大的成功牺牲一些散户利益是不得已的事情,必要时他也可以奉献自己的生命,作为师父、哥哥,他尽全力保护他们,甚至不惜与之割席,护他们周全。
沈图南的立场动机、轨迹都在人性弧光的映射范围内,他的故事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情。一如某位观众所说:
“如此忠信正义之人是让人钦佩的,身居高位的他束缚也变多,反而没有太多选择,他面对的不是单一的正义,而是复杂的人心和人性,这才是历史的厚重感啊。”
如若说沈图南是魏若来平行世界中的一种“未来”,那么林樵松是魏若来的另一个镜像。
毕业于黄埔军校的他思维敏锐,手段虽脏但确实心无杂念,只是生活这场战争把他打得落花流水:他认真履行的工作不过是大人物们的游戏,而他只是一个趁手的工具而已。上司的惩罚鞭子打烂了他的傲骨,用打压和暴力侵蚀其理想,使其如狗般忠诚,却也失去了为人的尊严。
他一心为国的心却未曾变过,在日本人攻打上海之际,身在监狱的他仍要求上战场,用最朴素的家国观守护上海这座城。
无论是魏若来、沈近真还是沈图南、林樵松,他们的转变,都是那个时代下青年的缩影。
乱世之下,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有人狼狈为奸发国难财,有人一统金融、建立新的体系和制度,有人无关信仰派系、只想追随理想,有人恪守本心,也有人屈服于人性弱点,自我的挣扎往往就包裹在个人的信仰和情感中。
《追风者》里的人真实且复杂,引发了观众真正共情。这些小人物也激发观众从细枝末节中主动了解这段历史不为人知的一面,扁担银行、19路粤军等这些历史中“被埋没”的璀璨篇章被细细品味。
面对求知欲爆棚的观众,《追风者》更是把文化价值陪伴拉满,和百度百科合作定制红色革命史科普专题,收获无数好评。这一创新玩法让小人物和历史再次“活”了过来,为观众科普历史事件的同时带动剧集跨界破圈。
16天,戏内戏外,角色与观众,《追风者》在此刻实现了一场时代的青春镜像。
03
普通人住在城市的神经末梢
生活得真实、努力
却最容易被时代尘埃压死
除主角团之外,观众的心也被无数配角牵引。
比如把魏若来当大哥的黄包车夫阿文。
在上海滩,他是万千黄包车夫中的一个,他的最大梦想是攒钱买一辆自己的黄包车。魏若来是他身边最有文化的人,他对魏若来的崇拜和喜欢都变成了一个个实际的行动:
魏若来去央行面试,阿文专门留出时间,一定要亲自拉着他去。
魏若来因为亲哥陷入困局,阿文主动提出帮他“解决”掉制造问题的人。
魏若来因为卷入杀人案被关到监狱,回到七宝街被众人嫌弃时,阿文坚定站在他身边。
又比如魏若来的房东周姨。
作为七宝街上的房东,她不算富有但也不贫困,有着小市民的精明和算计,也有着邻里的善良和可爱,会在魏若来进了央行之后,忍不住把自己的侄女介绍给他, 想让家里亲戚搭上银行这条线。
也会在魏若来从监狱回来被邻里避之不及的时候,像妈妈一样支持他,主动为他发声:“小魏什么人谁不知道,七宝街去哪找这么好的孩子,我就是没女儿,要不然肯定招他做女婿。”
阿文、周姨以及弄堂中的其他人,共同构成了七宝街,构成了底层大众最为广泛朴素的精神面貌。
他们住在城市的神经末梢,生活得真实、努力,却是最先被一粒时代尘埃压死的人。
为了支持国库库券发行,整个上海都投入其中,沈图南投了,周姨、阿文也投了。阿文、周姨被一路狂涨的热潮蛊惑,赔光了所有积蓄还欠外债几百块,而站在金融顶端,用股市调整经济布局的沈图南及时抽身,赚了7万块。
几百块大洋对沈图南等人而言易如反掌,丢或赚都轻松,而对阿文而言是十年拉车零开销的全部收入,对周姨来说是房产、生活的全面倒塌。
沈图南依旧光鲜,阿文从央行大楼一跃而下,周姨悲痛过度精神分裂。
这也是《追风者》十分难得且动人的地方,当租界的金融圈大玩资本战争时,唯一的伤亡是对生活充满向往的普通人,他们躲过了炮弹,还是会被另一种“战争”毁掉。
不只是阿文、周姨,《追风者》中有着大量对小人物的细节描写,只有几秒镜头的人也有自己的人物弧光:
黄包车夫豪哥在狱中,寥寥几句便刻画了几位和阿文一样被股票套牢,人生都被摧毁的普通人;押车司机会分享说自己在为女儿嫁妆打拼,说着”打算去战区工作,开军车可以多赚钱”,下一秒却遭遇汽车爆炸,生命顷刻消失。
一个城市上演的悲喜剧,也是一个国家的悲喜剧的缩影。因此当弄堂中平静的烟火生活被“金融战争”、“侵华战争”给野蛮打破时,观众也更能够移情于剧中人物,更能够理解主人公的选择与牺牲。
《追风者》所引发的观众讨论、学习热潮,也是爱奇艺又一次拍好小人物的证明。细看近几年爱奇艺热播剧会发现,小人物群像永远是最能引发观众共情的题材:
如《人世间》透过老周家的视角,让观众看到经历了无数苦难却依然柔软坚韧的郑娟、为国为民但对亲人有所亏欠的周秉义、漂亮开朗却最终变得圆滑市侩的乔春燕,了解到一个时代的人善良又努力的生活图景;
又如书写时代群像的《风吹半夏》,透过描写许半夏和赚钱五人组一起合作卖钢材赚钱的发家史、恩怨史,为观众描绘出了一幅90年代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升级换代的商业全景图。
透过这些小人物的群像故事,我们不仅看到中国近些年来的生活变迁,也映照出了人世间美丑善恶,让我们看到了人性最真实的一面。
观众透过剧中角色的一生去看一段历史、一个时代,也更能理解与共情。一如有网友分享看《追风者》的感受时所说:
“看这部剧时总忍不住叹息,感叹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生活都不易,也会为沈图南、阿文遗憾,他们身上有我的影子,又像个警示,提醒着我有些事情不要去做。”
从宏大叙事到个体书写,角色从二元对立到多元并立,类型模式从单一到融合,《追风者》不仅拓宽了谍战题材的内涵与外延,也是今年国产剧的又一次突破和创新。
希望《追风者》不停,追风者不停,国剧能有更多不同时代、不同题材的小人物剧。
参考资料:
1. 经济观察网 《午间阅读 | 资本与权力:民国银行业往事》 2021-02-04
2. 毕蕾 市井、现代性与红色之城:新时代谍战剧中的民国上海[J].电影文学,2022
3. 陈艺 新世纪谍战剧悲剧性形象研究[D].硕士,辽宁大学,2022
4. 1905电影网编辑部 《追了4天〈追风者〉,终于知道它的金融视角新在哪儿了!》 2024-03-25
来源:微信公众号“凤凰WEEKLY”
作者:夏颂
编辑:邓汝濛
【声明:本号为宣传传媒领域融合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平台,属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其它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谢谢】
标签: #追风者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