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分布式系统搭建实战(上)

职场混子小西 117

前言:

现在兄弟们对“如何查看nginx是否启动成功”大概比较关注,姐妹们都想要剖析一些“如何查看nginx是否启动成功”的相关内容。那么小编同时在网络上搜集了一些关于“如何查看nginx是否启动成功””的相关知识,希望咱们能喜欢,你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部署前准备 1.1 部署文件清单 1.2 部署架构图 1.3 服务器资源准备、检查及预装 二、网关部署及策略 2.1 Nginx 部署 2.2 Keepalived 双机热备部署 三、MongoDB 部署 四、Redis 部署及策略 4.1 Redis 单点部署步骤 4.2 Redis 集群闭环部署(Redis-Cluster 三主三从) 4.2.1 前提 4.2.2 安装步骤 五、ZooKeeper 部署及策略 5.1 ZooKeeper 服务的安装 5.2 验证 5.3 开机自启动

分布式系统技术栈用到了很多开源免费的中间件,例如 Keepalived、Lvs、Nginx、MongoDB、Redis、ZooKeeper、ActiveMQ、MyCat、Jenkins、Gradle、Sonar、Apollo、InfluxDB、Telegraf 等,那么如何部署这些中间件?我们应该采用怎样的部署策略?

分布式系统搭建就是搭建分布式系统的基础设施,也是开发、测试、运维人员的必修课,这是分系统系统搭建实战:上篇。

部署前准备部署文件清单

在开始着手部署前,我们需要先明确部署类别,规划并准备好部署文件以及版本号等,把这些先列一个清单出来。

序号类别文件版本号1JDKjdk-8u65-linux-x64.rpm1.82Redisredis-3.0.6.tar.gz3.0.63ZooKeeperzookeeper-3.4.6.tar.gz3.4.64Nginxnginx-1.10.1-1.el6.ngx.x86_64.rpm1.10.15Keepalivedkeepalived-1.1.15.tar.gz1.1.156MongoDBmongodb-linux-x86_64-3.4.2.tgz3.4.2

部署架构图



服务器资源准备、检查及预装

按照微服务设计规划预估所需服务器数量,这里以 Linux 虚拟机为例,从物理机分配资源。

拿到服务器资源后,我们也首先列出服务器资源清单,包含主机名、IP 地址、CPU、内存、磁盘、IO、网络等配置,初步判断一下是否满足需求。然后再依次进行以下操作。

1. 服务器连接检查

使用 SecureCRT 或者 XShell 连接 Linux 虚拟机,检查是否能连通,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发和测试环境可以用 root,要上生产环境时一定要用其它用户,把权限细分。然后检查防火墙,ZooKeeper、Dubbo、Redis、ActiveMQ、业务服务等所用到的端口,必须开放。

查看防火墙状态命令:

firewall-cmd --list-all

关掉防火墙命令: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service systemctl disable firewalld.service。

再检查一下操作系统内核版本,这一步很关键,有些软件对操作系统版本是有要求的。

uname -a

硬盘信息:

df -Th

内存用率:

free -m

2. 预装依赖软件 JDK

查看 Linux 上 open JDK 的安装:

rpm -qa|grep java

卸载 Open JDK:

rpm -e --nodeps 上一步骤列出的open jdk的rpm名称

安装 JDK:

rpm -ivh jdk-8u65-linux-x64.rpm

安装过程中按 y 确认安装即可。

修改 etc/profile,增加 JDK 环境变量:

export JAVA_HOME=/usr/java/jdk1.8.0_65(jdk路径)export PATH=$ JAVA_HOME/bin:$ PATHexport CLASSPATH=$JAVA_HOME/lib/dt.jar:$JAVA_HOME/lib/tools.jar

启用环境变量:

source /etc/profile

测试 JDK 是否安装成功:

java -version

3. 设置主机映射关系

vi /etc/hosts

4. 设置 Linux 默认的最大文件描述符

在 /etc/rc.local 加入:

ulimit -SHn 100000

在 /etc/security/limits.conf 加入:

* hard nofile 100000* soft nofile 100000
网关部署及策略Nginx 部署

这里我使用的是 NPM 包,是 Nginx 的安装包,还有一种 tar 包,是 Nginx 的源码包,部署上的区别在于,安装后 Nginx 文件的路径不一样。NPM 的安装包安装后路径在 /etc/nginx 下;而 tar 包安装的在 /usr/local/nginx。相关命令也不一样。

例如重启命令,前者是:

nginx -s reload

而后者是:

/usr/local/nginx/sbin/nginx -s reload。

上传文件安装包 nginx-1.10.1-1.el6.ngx.x86_64.rpm 到 Linux 服务器上。

安装 Nginx,执行命令:

rpm -ivh nginx-1.10.1-1.el6.ngx.x86_64.rpm

启动 Nginx:

nginx

查看 Nginx,输入 ,ip 为机器的 ip。查看 Nginx 是否启动成功,如果成功,提示欢迎界面;或者 XShell 中输入命令:

ps-ef|grep nginx

如下图显示表示 Nginx 安装成功。



Keepalived 双机热备部署

痛点:如果使用单台 Nginx 服务器,一旦服务器出现单点故障,整个业务系统就无法使用,风险大。

部署方案:使用两台 Nginx 服务器做双机热备,一台 Nginx 服务器作主服务器,另外一台 Nginx 服务器作热备服务器。一旦主服务器宕机,热备服务器就会接管主服务器进行业务服务。两台 Nginx 服务器使用 Keepalived 来做双机热备管理,Keepalived 软件会使用一个虚拟地址(VIP)来作为入口点。部署图如下所示:

双机热备的方案示例:



前提要求:

两台 AP 服务器指向的 Web 页面必须一样,配置的端口也一样,而且两台服务器 IP 地址必须都在同一网段上。一个虚拟 IP 地址,必须没有被使用过而且和上述两个服务器 IP 地址在同一网段上。下表描述一个简单示例:

虚拟 IP10.192.11.103Nginx 主服务器10.192.11.101Nginx 备服务器10.192.11.102

安装步骤:

1. 将解压后的 Keepalive 源码目录(keepalived-1.1.15)上传到两台服务器。

2. 安装 gcc 等编译需要的软件库(要求网络能连接外网进行更新,如果已安装,可跳过此步骤)。

yum -y install gcc pcre-devel zlib-devel

openssl-devel 需要单独安装,openssl-devel 依赖 krb5-devel,需要连接互联网安装。

yum install krb5-develrpm -ivh openssl-devel-1.0.1e-48.el6_8.1.x86_64.rpm

3. 安装 popt 编译库(要求网络能连接外网进行更新,如果已安装,可跳过此步骤)。

yum install popt-devel -y

4. 进入 Keepalived 目录进行编译安装,查看编译命令成功,不能出现错误提示。

cd /keepalived-1.1.15chmod 777 -R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keepalivedmake && make install

5. 复制 Keepalived 配置文件,并制作 Keepalived 服务。

cp -r /OAS/keepalived-1.1.15/keepalived/etc/keepalived /etccp /usr/local/keepalived/sbin/keepalived  /usr/sbin/cp /usr/local/keepalived/etc/sysconfig/keepalived  /etc/sysconfig/cp /usr/local/keepalived/etc/rc.d/init.d/keepalived  /etc/init.d/

6. 新建 Nginx 检测脚本 nginxcheck.sh 并存放在指定目录,本例使用:/nginxcheck.sh。

nginxPidNum=ps -C nginx --no-header |wc -lkeepalivedPidNum=ps -C keepalived --no-header |wc -lif [[ $nginxPidNum -eq 0 ]];thenkillall keepalivedfi

注:需要设置 nginxcheck.sh 有执行权限。

chmod 777 /nginxcheck.sh

7. 按下例分别修改主、备服务器 /etc/keepalived/keepalived.conf。

主服务器 /etc/keepalived/keepalived.conf 内容参考:

vrrp_scriptchk_http_port {script ""/mpjava/nginxcheck.sh""   #nginx检测脚本目录interval 2weight 2}vrrp_instance VI_1 {state MASTER #主服务器必须设置为MASTERinterface eth0 #与服务器的网卡接口必须一致virtual_router_id 51 #主、备服务器的id必须一致priority 100#主服务器的priority必须大于备份服务器的priorityadvert_int 1#服务器的advert_int必须一致authentication {auth_type PASSauth_pass XXX#服务器的密码必须一致}virtual_ipaddress {10.192.11.103  #虚拟IP地址,和服务器必须在同一网段并且没有使用}}

备服务器 /etc/keepalived/keepalived.conf 内容参考:

vrrp_scriptchk_http_port {script ""/mpjava/nginxcheck.sh""   #nginx检测脚本目录interval 2weight 2}vrrp_instance VI_1 {state BACKUP #主服务器必须设置为MASTERinterface eth0   #与服务器的网卡接口必须一致virtual_router_id 51 #主、备服务器的id必须一致priority 50  #备份服务器的priority必须小于主服务器的priorityadvert_int 1#服务器的advert_int必须一致authentication {auth_type PASSauth_pass XXX   #服务器的密码必须一致}virtual_ipaddress {10.192.11.103 #虚拟IP地址,和服务器必须在同一网段并且没有使用}}

8. 分别在主、备服务器上启动 Keepalived 服务:

service keepalived restart

添加自启动:

chkconfig --add keepalivedchkconfig --level 345 keepalived on

9. 修改启动顺序:

vi /etc/init.d/keepalived
原配置:# chkconfig: - 21 79修改为:# chkconfig: - 98 79

注:用 cat /etc/init.d/nginx,保证 Keepalived 启动顺序号是大于 Nginx 启动的。

10. 测试和验证:

ping 10.192.11.103   // 测试虚拟IP是否启动

在能访问虚拟 IP 的机器上输入 ;虚拟IP>:<Nginx启动端口号>/,查看网页是否显示。端口默认 80。

验证:

关闭 rt01,访问 VIP,可以成功打开 Nginx 页面。关闭 rt02,访问 VIP,地址不通。开启 rt01,访问 VIP,可以再次成功打开 Nginx 页面。MongoDB 部署

1. 官网下载 mongodb-linux-x86_64-rhel70-3.4.2.tgz。

2. 解压 mongodb-linux-x86_64-rhel70-3.4.2.tgz。

tar -zxvf mongodb-linux-x86_64-rhel70-3.4.2.tgz

3. 将 mongodb-linux-x86_64-rhel70-3.4.2 重命名 mongodb3.4.2。

4. 创建数据和日志目录:

cd /mongodb3.4.2mkdir datamkdir log

5. 在 log 文件夹下创建 mongodb.log 文件:

vi mongodb.log

6. 创建启动配置文件 mongodb.config:

cd binvi mongodb.configdbpath=/mongodb3.4.2/datalogpath=/mongodb3.4.2/log/mongodb.logfork=truelogappend=truebind_ip=10.1.1.65port=27017

7. 启动 MongoDB:

./mongod --config mongodb.config

8. 查看 MongoDB 进程:

ps -ef | grep mongod

9. 检查端口是否已被启动:

netstat -lanp | grep 27017

10. 将 MongoDB 服务加入到自启动文件中:

vi /etc/rc.local

在文件末尾追加如下命令:

/mongodb3.4.2/bin/mongod --config mongodb.conf

保存并退出:

:wq
Redis 部署及策略Redis 单点部署步骤

1. 安装 Redis 缓存服务

上传 redis-3.0.6 到指定部署的服务器路径,修改配置文件 redis-3.0.6/redis.conf,设置 redis 密码:

requirepass   abcd1234

启动服务:

src/redis-server redis.conf &

2. 检测缓存服务是否运行

使用远程登录工具、登录到缓存服务器、在命令行终端输入下列命令:

ps -ef|grep redis

检查是否有 6379 端口处于 LISTEN 状态。若出现表明缓存服务安装成功。

netstat -an | grep 6379
Redis 集群闭环部署(Redis-Cluster 三主三从)前提集群的机器上必须安装了 Redis 服务,并且能正常运行,参考第一步 Redis 单点部署步骤。集群机器上必须安装 Ruby 系统服务:
yum -y install ruby
集群机器上必须安装 Rubygems 系统服务,并且启用了 Redis 支持:
yum install rubygems  gem install redis  -v 3.3.5

部署示意图:(本例装在 10.192.11.105、10.192.11.106、10.192.11.107,以 105 作为集群执行机器)



部署图中有 10.192.11.105、10.192.11.106、10.192.11.107 三台服务器。每台服务器上安装两个 Redis 服务,监听端口分别为 6379 和 6380 端口。如上图所示,每台服务器的 6379 和另外一台机器上的 6380 的服务为主从关系(A 主–B 从,B 主–C 从,C 主–A 从)。

安装步骤

1. 修改配置

复制 Redis 目录 redis.conf 为 redis6379.conf 和 redis6380.conf,按以下内容进行调整。每台缓存服务器上配置文件除了 IP 配置为自己的 IP,其他都一样。



修改集群映射关系:

"masters.sort! { |a,b| b.info[:host] <=> a.info[:host] }interleaved.sort! { |a,b| a.info[:host] <=> b.info[:host] }"

2. 启动 Redis 服务

在每台服务器上分别启动 Redis 主从服务(需要先进入 / OAS/redis-3.0.6 / 路径)。

src/redis-server redis6379.conf &src/redis-server redis6380.conf &

启动完成后,执行 ps -ef |grep redis 能看到进程正常如下:



3. 修改集群服务器的登录密码

运行 gem env 命令,找到 gem 的安装目录:INSTALLATION DIRECTORY 这一项,在其下找到 redisgem 的安装目录:

cd  /usr/local/share/gems/gems/redis-3.3.5/lib/redis/vi  /usr/local/share/gems/gems/redis-3.3.5/lib/redis/client.rb

找到 :password 项,将其修改为 Redis 的登录密码,保存并退出。



注:只需要在集群服务器上做此操作。

4. 启动 Redis 集群

进入 redis-3.0.6 目录,使用以下命令启动 Redis 集群:

src/redis-trib.rb  create --replicas 1 10.192.11.105:6379 10.192.11.106:6379 10.192.11.107:6379 10.192.11.105:6380 10.192.11.106:6380 10.192.11.107:6380

注:集群启动顺序按照“主 - 主 - 主 - 从 - 从 - 从”的顺序,并且 Redis 5.0 以上的版本集群启动命令已经变了,不再使用 redis-trib.rb 来启动集群,而是直接从客户端(redis-cli )启动:

./redis-cli --cluster create 10.192.11.105:6379 10.192.11.106:6379 10.192.11.107:6379 10.192.11.105:6380 10.192.11.106:6380 10.192.11.107:6380 1 -a abcd1234

启动时要注意主从映射关系即主从 IP 映射关系应该是 A-B B-C C-A 模式。如是 A-A B-C C-B 这样的集群是失败的。如果映射关系不对,还可以通过命令手动修改映射关系。主要用到的命令如下:

登录命令:

src/redis-cli -c -h 172.18.21.1 -p 6379

提示符为:

172.18.21.1:6379>

需要进行密码验证:

172.18.21.1:6379> auth abcd1234
cluster info:打印集群的信息。cluster nodes:列出集群当前已知的所有节点(node),以及这些节点的相关信息。
cluster meet < ip > < port > :将 ip 和 port 所指定的节点添加到集群当中,让它成为集群的一份子。cluster forget <node_id> :从集群中移除 node_id 指定的节点。cluster replicate <node_id> :将当前节点设置为 node_id 指定的节点的从节点。

5. 检查

在启动集群的服务器上,使用以下命令检查集群是否启动:

/redis-3.0.6/src/redis-cli -h 172.18.21.1 -a abcd1234 -c cluster info

检查是否集群信息是否和安装的一致,如下图所示:



表示安装成功。

6. 开机自启动

vi /etc/rc.d/rc.local

添加内容 /mpjava/redis-3.0.6/autostartup.sh,自启动脚本如下可参考或者直接使用。

#!/bin/shredisprocount=0shpath=$(cd 'dirname $ 0‘;pwd)runlogdir=${shpath}"/autorunlog.log"#清除运行日志clearlog(){echo "" >${runlogdir}}#写日志 $1 要写的日志信息log(){loginfo=$1timestr=’date "+%Y-%m-%d %H:%M:%S  "‘echo ${timestr}${loginfo} >>${runlogdir}}errorlog(){loginfo=$1timestr=’date "+%Y-%m-%d %H:%M:%S  ERROR!!!!!!!!!!ERROR!!!!!!!"‘echo $ {timestr}${loginfo} >>${runlogdir}}checkport(){num=’echo -n "\n"|telnet 172.18.21.1 $1|grep Connected|wc -l‘if [ $num -eq 1 ]; thenlog $ 1"端口能正常访问"redisprocount=$[redisprocount+1]else errorlog $1"端口无法访问"fi}#检查redis进程checkredisproc(){redisprocount=0checkport 6379checkport 6380#process=’ps -ef|grep redis|grep -v grep|awk '{print $2}'‘#redisprocount=0#for i in $process#do#  log "查到REDIS进程 ID为:"$i#  redisprocount=$[redisprocount+1]#done}log "===================开始运行脚本文件"log "系统重启 启动REDIS进程"sleep 30sipinfo=’/sbin/ifconfig -a|grep inet|grep -v 127.0.0.1|grep -v inet6|awk '{print $2}'|tr -d "addr:"‘log ${ipinfo}cd ${shpath}src/redis-server redis6379.conf &src/redis-server redis6380.conf &sleep 5scheckredisprocfor ((i=0;i<4;i++))do if [ $ redisprocount -eq 2 ]; then log "REDIS启动正常"; break;else errorlog "REDIS没有正常启动 30秒后重确认"; sleep 30s;tmp=$(checkredisproc) fidonelog "===================运行脚本文件结束"
ZooKeeper 部署及策略ZooKeeper 服务的安装

注:ZooKeeper 集群必须是奇数台(本环境为 3)。

1. 创建目录:

cd /OASmkdir z346

2. 在 z346 实例目录下创建 data、dataLog:

mkdir datamkdir dataLog

3. 把 ZooKeeper 加入到环境变量中:

echo -e "# append zk_env\nexport PATH=$PATH:/OAS/z346/zookeeper-3.4.6/bin" >> /etc/profilesource /etc/profile

4. 在 data 目录下创建 myid 文件,填入服务实例的顺序。

例如本服务器是第 1 台服务器,则在 myid 中填入 1,依次类推。

5. 将 zookeeper-3.4.6.tar.gz 解压到 z346 目录下面 (/OAS/z346)。

6. 将 / OAS/z346/zookeeper-3.4.6/conf/zoo_sample.cfg 文件复制为 zoo.cfg 文件。

7. 按照下面的说明,编辑 zoo.cfg 文件,并保存。

# The number of milliseconds of each ticktickTime=2000# The number of ticks that the initial# synchronization phase can takeinitLimit=10# The number of ticks that can pass between# sending a request and getting an acknowledgementsyncLimit=5# the directory where the snapshot is stored.dataDir=/OAS/z346/datadataLogDir=/OAS/z346/dataLogmaxClientCnxns=300# the port at which the clients will connectclientPort=2181server.1=10.192.11.108:2888:3888server.2=10.192.11.109:2888:3888server.3=10.192.11.110:2888:3888

其他两台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内容。

注意:

dataDir 目录为本 ZooKeeper 实例的 data 目录;dataLogDir 目录为本 ZooKeeper 实例的 dataLogDir 目录;clientPort 为客户端连接端口,保持为 2181 不改变;server.1 中的 1 为实例顺序,根据 ZooKeeper 实例序号,ip、port 保持为 127.0.0.1:2888:3888。

8. 从 myid 中的 1~3 顺序,分别输入下面命令,执行 bin/zkServer.sh,启动 ZooKeeper。

./zkServer.sh start

9. 多个 ZooKeeper 实例的安装,参照 1~8 步骤进行,只是实例序号(myid)不一样。

10. 查看是否存在 ZooKeeper 进程,QuorumPeerMain 即为进程名:

# jps29242 Jps26285 QuorumPeerMain
验证

执行下面命令检查 ZooKeeper 状态:

/OAS/z346/zookeeper-3.4.6/bin/zkServer.sh status

myid 1:



myid 2:



myid 3:



开机自启动

vi /etc/rc.d/rc.local

添加内容:

/OAS/z346/zookeeper-3.4.6/bin/zkServer.sh start

本文是实操讲解,所以就没写太多关于理论的知识,直接对着服务器开干。本篇部署实战的架构经过实际系统的检验和压测,基本能满足 2000 并发,亿级数据量的性能和稳定性要求。

当然了,中间件是死的,策略是活的,不同的架构设计和不同的应用场景使用的策略也有所不同,架构设计和部署策略绝对不是万能公式的套用,更高并发更大数据量的应用场景其架构设计也会更复杂,我的经验也仅供大家作参考。

此外,Nginx 还可以配合 Lvs 做高可用策略,Redis 集群还可以根据吞吐量和性能要求多加几个节点,当然 ZooKeeper 也是。

另外,在下篇《分布式系统搭建实战(下)》将给大家分享 Activemq、DevOps(Jenkins、Gradle、Sonar)、配置中心(Apollo)和 MySQL 数据库的部署,欢迎大家订阅关注,谢谢!

标签: #如何查看nginx是否启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