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现在看官们对“虚拟货源代理”大致比较珍视,咱们都需要了解一些“虚拟货源代理”的相关文章。那么小编也在网络上收集了一些对于“虚拟货源代理””的相关资讯,希望朋友们能喜欢,各位老铁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编辑导语:如今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如今很多事情都可以在互联网完成,并且很多都是通过第三方虚拟商品供应平台实现,这种模式也可以更好的促进发展;本文作者分享了关于对第三方虚拟商品供应平台的理解,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笔者从2年前开始负责公司的“第三方虚拟商品供应平台”孵化项目(以下简称供应平台),从0开始建设,第一次负责项目,少不了会踩坑和走一些弯路;在这过程中切身感受到从执行层产品经理到负责一款产品的变化,其中最大转变是观察和思考产品的角度。
对于执行层产品经理而言,更侧重“如何做、怎么做”,产品设计为了更好的达到某些指标,如客户续费率、订单成功率等等。
而负责一款产品的时候,工作模式则由业务部门提产品需求,或产品leader安排任务,转变为自己去发现问题、挖掘需求、输出需求,这一过程,需要更多的思考产品应该要“做什么”,由被动变为主动。
心态上也有了些许变化,以前更关注产品功能实现,现在更关注整体产品的生命周期,格局和视野也得到了提升。
下面是过去2年对项目的理解和思考:
一、什么是第三方虚拟商品供应平台
在讲第三方虚拟商品提供平台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虚拟商品。
虚拟商品是非实物领域中的数字产品,可用于交换虚拟商品生产商的商品和服务。
如充值了100元话费,则可享受运营商提供的电话、短信、流量上网等虚拟服务。
目前市场主要的虚拟商品类别是:文娱类,如视频、音乐的会员服务;游戏类:如游戏角色、技能、道具等;通信类,如话费、短信包和流量包等;生活服务类:如衣食住行的代金券、优惠券等。
而第三方虚拟商品供应平台,则是整合全品类虚拟商品货源,连接上游生产商与下游客户,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商品销售服务及增值服务。
简单来说,是一个承上启下,撮合生产商和客户产生交易行为的平台。
供应平台通过商品、订单、库存等API接口,与上游生产商和下游客户系统打通,实现底层数据交互方式的在线交易,如下图所示。
二、核心业务模式是什么
从业务模式来看,供应平台属于B2B2B模式(第1个B指上游生产商;第2个B指撮合交易平台,即供应平台;第3个B指客户的网站/平台),并处于该模式中的中间位置。
由于互联网行业里存在大量的虚拟商品生产商,以及高度分散的客户,供应平台以合流动性最强、运营模式最轻的商品信息流为切入点,搭建虚拟商品交易市场,建立交易关系链(这种关系链与微信链接人与人,百度链接人与信息的本质是一样的)。
让上游生产商和下游客户产生联动,促进供需双方高效、规模化的交易,提升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流通效率,供应平台也借此获得发展空间。
三、对客户(需求侧)的价值是什么
客户通常是各大消费场景,如电商平台、积分商城、酒店、银行等,供应平台最终通过这些消费场景服务用户。
1. 库存采购转变为订单采购
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客户都先进货再售卖,采购目的是为了补充库存防止缺货,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造成库存积压,采购计划较难适应需求变化。
如果客户系统直接对接供应平台,可改变供需方式,由库存采购方式,转变为订单驱动方式采购,采购行为将紧紧围绕运营、活动等需求。
网站A促销需要采购一批视频会员、打车优惠券等20种兑换码作为礼品,这时,运营人员向视频网站公司、网约车公司采购兑换码的目的,就是为了补充库存。
在活动过程中,如果活动效果不佳,礼品未能全部发放,可能导致浪费;也有可能活动效果超出预期,但礼品不够,导致活动早早结束或者临时补充采购礼品。
订单采购是一种准时化的订单驱动模式,当需求产生时,以恰当的时间、恰当的数量供应对应的商品,不仅可及时满足活动需求,还可消除库存和不必要的浪费,达到降低采购成本和避免库存积压的作用。
2. 采购关系的转变
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中,由于生产商响应个性化需求的能力极弱,不能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导致客户与生产商即使合作,也只关注采购行为本身,难以建立深度合作的伙伴关系,与生产商只是短期的、松散的买卖关系。
与只能供应商品的生产商相比,在商品供求关系不变的情况下,供应平台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会更关注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可提供SaaS活动工具或定制化服务,将商品嵌入活动场景中,从而提升响应客户需求的能力,达到提高采购量的目的。
而客户借助供应平台的赋能,让自身具备足够的“功能体验”和“服务品质”,从而改善和提升用户体验。
某女性社区网站用户活跃度在持续降低,计划在“女神节”做拉新和召回活动,中奖用户可在一个礼包同时领取多个虚拟商品奖品,需要相应的活动工具支撑,活动工具要么自行开发,要么外部购买。
一般情况下,生产商只提供商品资源,而供应平台除了能解决商品供应和丰富度的问题,还可提供抽奖、刮刮乐等活动工具,解决客户的运营需求。
供应平台不仅整合上游优质生产商,还能给客户提供各种商品资源和个性化服务支持,辅助客户完成对终端用户的服务。
而客户则是发现终端用户的需求或定制需求,并将这些需求反馈给供应平台,从而满足终端用户所需的服务。
客户与供应平台不仅仅是简单的、短期的采购关系,而是从一般买卖关系,向长期合作的采购关系转变。
3. 提高运营效率
当客户需要更多虚拟商品资源来满足平台用户选择时,由于上游货源极其分散,如果直接和各生产商逐一洽谈商品的供应,不但工作量非常巨大,而且对接效率极低。
还可能因为采购量少而生产商不愿意合作,也就意味着客户平台商品品类的多样性,受限于对接生产商的效率。
网站A新上线积分商城,希望涵盖生活服务、视频会员、购物消费等100多种虚拟商品,为拥有不同积分数量的用户提供兑换商品服务。
如果网站A直接找生产商供货,意味着要与100多家生产商洽谈线下供货,甚至要对接生产商的系统,十分麻烦。
如果引入供应平台,仅需一次对接,客户就能够迅速扩充品类和获得丰富的虚拟商品资源,将客户与生产商“一对多”的模式,简化为“一对一”的模式,减少对接工作量,提高运营效率。
四、对生产商(供给侧)的价值是什么1. 提高交易效率
从市场角度来看,供应平台是生产商的销售渠道之一,在我们的常识里,生产商直接对接客户是交易效率最高的方式,因为每多一个中间环节,意味着交易效率的降低。
但实际上,生产商往往更聚焦于生产,凭借生产资源、创意、技术、品质、独特性等优势,把产品做出来,扮演着创造价值的角色。
如果生产商直接与数以万计的终端用户打交道,意味着生产商要从创造价值的角色,兼顾或转化为传递价值的角色。
这就要求生产商必须具备专业的营销能力、铺设庞大的销售网络、售后团队等,否则,交易效率和服务质量可能十分低下。
视频网站做视频内容,属于创造价值;电商平台卖视频会员卡,属于传递价值。
而作为定位于传递价值的供应平台,不仅只是通过信息撮合传递,赚取信息差的利润;更重要的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凭借自身的经验、营销能力、个性化服务能力,甚至各种关系网络,整合多方资源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
这可抹平很多交易过程中的摩擦问题,提高交易效率,可能比生产商自己干更加出色。
正是由于供需双方存在天然的交易阻力,最高效的交易方式反而是在买卖双方中引入供应平台(中间人的角色),这可能与我们的常识不相符。
2. 规模化触达潜在用户
生产商想要实现销售增长,规模化触达潜在用户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生产商在缺乏足够专业知识或销售资源的情况下,自建销售渠道通常需要若干年,是一种巨大、长期、复杂的关系网建设;再加上成本压力、销售压力等因素,只依靠直销或者代理,可能已经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要求,甚至会错失市场时机。
而供应平台通过不同消费场景平台所搭建的渠道分销网络,可帮助生产商推动商品进入目标市场,最大化的触达潜在用户,让交易更容易的发生。
某知识付费平台的会员卡,通过某电商平台进入市场,这些触达的100个人当中,也许只有10个人会转化购买,这并不是规模化的触达潜在用户。
如果供应平台分发到多个垂直读书分享平台,那么触达的100个人中,可能有40个人会转化购买,触达的潜在用户更加多了。
供应平台将商品卖点与消费场景平台相匹配,通过精准销售渠道去占领目标市场,最大限度的触达潜在用户群体和提高转化率。
五、供应平台(平台侧)的价值是什么1. 为公司主营业务导流
公司主营业务是话费资源服务商,随着获客成本越来越高,如何保证增长引擎不熄火,成为公司最关心的问题。
供应平台通过提供全品类虚拟商品供应服务,将与公司的话费主营业务发挥一定的业务协同效应,进一步完善虚拟商品的供应品类。
并且通过多样化服务、多业态融合,与客户建立多个触点,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全的虚拟商品交叉销售服务,提升变现潜力。
更重要的是,供应平台实际上是关系链的汇聚点,掌握着客户下单采购的流量入口,公司可利用供应平台拥有的客户资源,为话费主营业务进行导流,进一步扩展话费业务,并随着客户的累积,将形成双边规模效应。
2. 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供应平台虽然涉及多方的利益关系,但本质上依然是赚取中间的差价,一旦只考虑赚交易差价的钱,就有可能踏上传统渠道商、经销商的老路,发展上限极低。
在如今供过于求的市场环境下,单纯的商品供应已无法满足客户价值提升的需求,客户需求已从以往的商品供应,转向技术和运营等增值服务。
正是由于很多客户没有能力和精力去开发消费场景应用,供应平台可承载这些需求(如提供积分商城、企业福利、抽奖活动等SaaS场景服务工具);告别行业价格战,以“商品+服务”的形式进行输出,将商品与消费场景相对接,成为客户向终端用户提供虚拟商品服务的综合服务商。
而供应平台则利用各种消费场景的渗透能力,充分发挥供应效率,只有与上下游的粘性足够强,这些增值服务也将有助于提高供应平台的交易量。
六、总结
以上是个人对项目的理解,可能很多人会说,这不就是一个二道贩子平台吗,但判断一个平台的价值所在,关键在于它能否为供需双方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以及对公司内部其他业务的关联作用。
作者:青木,B端产品经理;公众号:青木产品笔记
本文由 @青木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