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金秋九月 故宫博物院举办多项展览活动

新华网 123

前言:

如今你们对“算法导论第三版1521”大体比较关注,兄弟们都想要知道一些“算法导论第三版1521”的相关内容。那么小编同时在网络上收集了一些有关“算法导论第三版1521””的相关资讯,希望同学们能喜欢,姐妹们快快来学习一下吧!

今年9月,故宫博物院的展览活动再次进入黄金期,月内有《赵孟頫书画特展》、《明月清风——故宫博物院藏新安八家书画展》、《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发现﹒养心殿——主题数字体验展》、《天禄永昌——故宫藏瑞鹿文物特展》、《明代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茜茜公主与匈牙利:17—19世纪匈牙利贵族生活展》、畅音阁戏曲馆等8项临时展览、专题展览及引进展览在故宫博物院相继开幕,并有反映国宝南迁历史的原创话剧《海棠依旧》在京专场演出。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精彩纷呈的文化内容将让观众在金秋时节欣赏到更多更好的院藏珍贵文物,了解故宫博物院以及国宝的历史,随着“原状陈列是重点、专馆展览是特点、临时展览是亮点、年度大展是热点”的展览特色的深化,故宫博物院将以更加丰富多元的形式向社会公众传递故宫文化信息。

一、赵孟頫书画特展

地点:武英殿书画馆

“赵孟頫书画特展”于2017年9月6日至12月5日在故宫博物院武英殿书画馆举办。本次展览将先后展出的100余件珍贵书画,其中以故宫博物院藏品为主,另有上海博物馆(7件)与辽宁省博物馆(1件)藏品。展览将分为两期,拟于10月下旬更换部分展品。此次展览以赵孟頫的书法、绘画作品为核心,较为全面地呈现出赵孟頫书画的艺术渊源、其在艺术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并期望将与之对应各个时代的艺术万象呈现出来,以飨世人。赵孟頫(1254—1322)是元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字子昂,号松雪、水精宫道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宗室。入元出仕,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作为元代的艺坛领袖,素有博学多闻、操履纯正、文词高古、书画绝伦、旁通佛老之誉。对于书画,赵氏用力最勤、最深,就绘画创作的表现形式明确提出“书画本同”、“以书入画”的艺术观点,针对南宋笔法大坏的颓势书风以“托古改制”的方式加以扭转,其倡导的艺术主张对中国艺术史的贡献尤为卓著。与之相呼应,赵孟頫书法楷、草、行、隶、篆诸体兼擅,绘画山水、人物、花鸟、鞍马、竹石皆精,是中国艺术发展史上无可争议的艺苑大师。赵孟頫不仅与其身边的诸多文艺家共同开创了元代书画的时代新风,更对后世艺苑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此次展览依次分作“溯本清源——赵孟頫的艺术渊源”、“书画交辉——赵孟頫的艺术成就”、“松雪遗韵——赵孟頫的艺术影响”、“云泥有别——赵孟頫书画辨伪”四个部分,将以赵孟頫的书法、绘画作品作为核心,将给他的书画创作以启迪、受到他的艺术观念与技巧引领的艺术家们的佳作为外缘,通过诸多数百年前的艺术佳作,多层次、多角度地呈现赵孟頫超迈群伦的书画成就,并勾勒出其艺术的渊源和对后世的影响,从而陪伴观众们全方位地了解这位大师的艺术面貌,透过作品感受他迥乎凡人的艺术天分、雍容闲雅的笔墨逸韵。

展览选择了青绿色基调,展厅中运用竹、石、模仿自然的光影等设计语言与要素,力求对赵孟頫归隐情思作出最佳的阐释与解读。在展线的关键位置上通过局部放大《秀石疏林图》、《红衣罗汉图》等赵孟頫的代表作品,重构表现赵孟頫的内心世界,引起观者的共鸣与沉思。通过对建筑环境、展柜的颜色处理、展览空间的尺度处理,给观者带来沉浸其中、重返质朴自然的观看体验。

在展览期间,还会配合推出《赵孟頫书画全集》。此套图录是全球性的赵孟頫书画作品征集,一并收录流传有绪的博物馆、美术馆、私人藏品与个别有争议的作品,堪为目前收录赵孟頫作品最全的图书。全集由著名书画鉴定家、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连起先生担任主编。王连起先生在数十年研究积淀的基础上,结合近些年新发现的文物资料作出新的突破性研究成果,并为全集撰写概论。全集共十卷,正八开。主要内容有,凡例、总目录、序言、概论、图版、作品的基础信息、释文等。全集收录的所有赵孟頫书画作品图片均由各博物馆、收藏单位提供。附有高清局部大图,保证图书的高质量呈现。故宫出版社编号限量发行,带收藏证书,具学习与收藏的双重价值。

二、明月清风——故宫博物院藏新安八家书画展

地点: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

黄山市,古称徽州,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境内白墙灰瓦素净淡雅、温婉深邃的景色,与故宫端正庄严的红墙黄瓦对比鲜明。我们在这两种风格迥异的文化中找到了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新安画派这个切入点,让源自徽州的新安画派作品再次回到故乡的山水之中。

唐宋以来,徽州画家代有传人。明末清初形成于徽州的新安画派,以其清逸高洁的笔墨和超凡脱俗的境界名重一时。清人张庚在《浦山论画》中把弘仁、查士标、孙逸和汪之瑞并称“四家”。事实上,新安画派诸多风格各异的高水平画家,远非四人可以尽览,近年来学术界将艺术水准仿佛者四人补入,即程邃、戴本孝、郑旼、江注,是为“新安八家”。实际上,新安画派前后近百人。他们以徽州自然山水、尤其是黄山一带风景为灵感源泉,格调新奇,别开生面,将中国山水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新安八家”源于宋元、师法自然,作品较能全面地展现新安画派画家群体超尘脱俗、凛若冰霜的风格和气质。新安八家皆为生于黄山脚下、处于鼎革之际的遗民画家,作品渗透力强、感染力大,对后续中国山水画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有评论称,新安八家中的弘仁风格冷静萧疏、空旷幽深;查士标笔墨疏简,意境清寂;孙逸闲雅轩畅、蔚然天成;汪之瑞清淡简练,野逸秀丽;程邃渴笔焦墨,富金石气;戴本孝丘壑不繁,意境恬淡;郑旼用笔疏简,清幽澹逸;江注笔墨苍古,酷肖弘仁。

故宫博物院是在明、清两代宫廷建筑及其藏品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艺术品宝库,在序列齐全、内涵丰富的180多万件藏品中,新安画派作品有800余件。此次展览从中遴选出146件精品,回到作者故乡展出,扇、册、轴兼备。“明月清风共一家,全以山川为眼界”,精彩纷呈,蔚为大观。藏品中,不乏新安画派的名家名作。这些作品大多都是故宫博物院成立后通过征集的形式逐步入藏,代表了故宫博物院的研究方向和收藏理念。

“明月清风——故宫博物院藏新安八家书画展”,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新安八家作品第一次系统展出,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新安画派的艺术风貌,可以从中管窥新安画派的发展脉络,亦能领会明末清初徽州独特的文人风骨,意为传递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美好,让观众加深对明清文人书画的认识,领略中华文明的精彩。此次展出的绝大多数作品都是首次亮相,因此展览必将推动新安画派艺术进一步深入研究,为当地新安画派的爱好者提供欣赏机会,为观众朋友们带来一场文化盛宴。

三、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

地点:午门正殿及东西雁翅楼

“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将于2017年9月15日至12月14日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和东西雁翅楼展出,分前后两期,共展出文物86件套,中间将于10月30日换展。本次展览以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为主,并展出有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院和敦煌研究院的藏品。

本次展览以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为中心,旨在系统梳理、展示中国历代青绿山水画的发展脉络。“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是故宫博物院2017年年度大展,本次举办该展览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青绿山水是中国山水画的一个重要门类,但是由于元及以后文人画的迅速发展并占据画坛主流,导致通常我们对中国山水画的印象主要是水墨山水,忽略了青绿山水在画史上的地位和价值。系统展示中国古代青绿山水画的发展脉络,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山水画的概念,以及中国艺术的精神。第二、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展子虔《游春图》、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宋人《江山秋色图》、赵伯骕《万松金阙图》等重要作品,在青绿山水画的收藏上有突出优势。借此展览,可以让民众对故宫博物院藏品的重要性有直接、具体的认识。第三、故宫博物院经过全面的文物清理,向社会公布了全部藏品的目录。举办青绿山水这样的专门性展览,是系统清理成果的具体体现,也反映了故宫博物院藏品清理、研究的深入化。

本次展览共分为5个单元:第一单元“东晋至宋:金碧辉映”展示的是青绿山水滥觞、成立至完备的过程,该单元展示的均为美术史的名作,尤其是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展子虔《游春图》、传赵伯驹《江山秋色图》、赵伯骕《万松金阙图》实为难得一见的珍品;第二单元“元至明中期:墨色清趣”展示的是青绿山水与元人画合流的过程,其中的著名作品如胡廷晖《春山泛艇图》、佚名《东山丝竹图》、文徵明《惠山茶会图》、仇英《玉洞仙源图》等;第三单元为“重点单元:千里江山”,主要展示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及乾隆宫廷画家王炳、方琮仿作;第四单元“明晚期至清中期 仿古脱古”展示的是青绿山水在董其昌“南北宗论”和仿古思想指导下突变的过程,重点展示的是董其昌和清初四王的作品;第五单元“近现代:借古开今”展示的是青绿山水在西画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下转型的过程。

王希孟为北宋宫廷画家。十八岁时在徽宗画院为生徒,后召入禁中文书库,得徽宗亲授,其后不到半年就以《千里江山图》进献。画史文献没有王希孟的任何记载,《千里江山图》是他唯一的传世作品,清宋荦推测他画完这件作品后“未几死,年二十余”(《论画绝句》)。该图长达11.9米,以一幅完整的绢幅表现千里江山壮阔之景,山峰层峦叠嶂,奔腾起伏,江水烟波浩渺,平远无尽。山水间有屋舍村落、桥梁渡口、寺观塔刹、楼阁亭榭等,并描绘有众多人物活动,有行旅、幽居、捕鱼、观瀑、游玩等。该图继承和发展了唐代青绿山水画的技法,用笔精细,注重在青、绿颜色中寻求变化,古意与创造兼备,实景与想象并融,是存世青绿山水画中最具代表性和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北宋政和三年(1113)徽宗将该图赐权臣蔡京,后隔水有蔡京题,尾纸有昭文馆大学士溥光于元大德七年(1303)题。该图曾入南宋内府,清梁清标曾收藏该图,后入清内府,卷首有乾隆帝御题诗。《石渠宝笈》(初编)著其贮御书房。

本次展览出版有图录,分为晋唐宋元、明清近现代两册,收录有本次展览的全部作品,图片印制精美,颜色还原度高,注重放大局部和细节,并收录青绿山水研究的专业论文。

四、发现﹒养心殿——主题数字体验展

地点:端门数字馆

“发现﹒养心殿——主题数字体验展”是在故宫博物院端门数字馆举办的第二期主题数字展,该展依托于养心殿专题研究的学术成果,又借助虚拟现实(VR)、人工智能(AI)、人机交互等科技技术,弥补了因养心殿正在进行研究性修复保护而暂时无法接待观众参观的遗憾。观众在这里可以体验到古代工匠在屋檩或花瓶上细细勾勒出的一笔,又可体验与朝中重臣共商国是,度过“政务—文化—起居”活动在内的浓缩版的“养心殿里的一天”。

同时,该展还结合故宫博物院研究资源、观众偏好和技术优势,特别是多年积累的数字化成果,设计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线上以“微故宫”社交平台为依托,从今年初开始持续推出关于养心殿历史的系列专题,通过图文、小视频等方式陆续介绍养心殿相关背景知识,缓缓打开养心殿里的历史画卷。线下部分即端门数字馆展览实体,以“养心殿的一天”为主线,充分利用端门数字馆现有的各项数字设备,以及多年积累的养心殿相关数字资源,选取养心殿生活中最具代表性的活动,让观众通过游戏的方式,穿越历史,度过在“养心殿里的一天”。

展览分为“引言、“互动”、“体验”、“回顾”4个部分:“引言”通过数字沙盘的高清视频片,使观众对养心殿历史、结构、功能等产生宏观了解。“互动”包括6个体验项目:“召见大臣”模拟在养心殿明间召见大臣、引见官员的工作场景,观众可通过手机与大臣进行实时问答;“朱批奏折”模拟在养心殿内批阅奏折的工作,观众批阅奏折的同时可以解锁当年朱批原件;“鉴藏珍玩”精选了90件置于数字多宝阁中,其中可以触摸到的49件藏品配以深度互动环节;“走进三希堂”展示三希堂原状陈列,观众可选择多宝阁高层的藏品摆入三希堂中,也可“拿起”三希堂内陈设藏品进行欣赏;“亲制御膳”可以通过动手制作了解御膳的制作过程和配套餐具;“穿搭清装”为搭配清代宫廷服饰,也可亲身试穿。

“体验区”请观众戴上VR眼镜,走进虚拟的养心殿正殿和后寝殿,进行高沉浸感的视觉体验,身临其境感受养心殿。“回顾区”是在虚拟现实剧场中,观看养心殿影片,跟随导览员的介绍更可以看到养心殿建筑很多难得一见的细节,如养心殿屋顶内的结构。

“发现﹒养心殿——主题数字体验展”通过多种手段请观众走进养心殿,对话历史,体验历史,反观历史。当虚拟现实遇上真实故宫,当传统文化与新科技元素碰撞和融合,将擦出精彩闪耀的火花。

五、天禄永昌——故宫藏瑞鹿文物特展

地点:永寿宫

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祥瑞之兽,常为吉祥、善良、正义之化身,能够为国家和人民带来福祉,不论是在儒、释、道三种文化中或是古代民间信仰中,人们对于鹿的推崇与喜爱从未减少。此外,鹿与清代宫廷亦有着十分特殊的联系。“木兰秋狝”是清代宫廷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军事活动,“狝”为秋日狩猎,“木兰”即是满语“哨鹿”的之意,是一种特殊的猎鹿方式。

御花园在清代也曾养过鹿,鹿苑在今故宫御花园西南,还有一座高台名“观鹿台”,台下尚存有一道半圆形的鹿圈围栏地基遗址。鹿苑与御花园东南角的鹤圈形成鹤鹿同春的景观。

将与宫廷生活有关的活的动植物引入展览之中,是故宫博物院展览的一个新的思路,是为了让观众更加亲近它们,了解故宫文化。故宫博物院继2015年的牡丹文物展和2016年的菊花文物展之后,今年金秋时节为向观众展现以鹿为题材的文物,故宫博物院将于9月26日起在永寿宫举办“天禄永昌——故宫博物院藏瑞鹿文物特展”,展出鹿角椅、青玉衔灵芝卧鹿、鹿头尊等近70件珍贵文物。

同时,作为清代的皇家园林,依据帝王苑囿的养鹿传统,故宫博物院与承德市文物局双方拟定于2017年9月下旬至2018年2月底在故宫博物院慈宁宫花园引入承德市避暑山庄内的梅花鹿。避暑山庄从建园之初就饲养了大量的梅花鹿,现余300多只。此次双方计划引进9只,其中雄鹿2只,雌鹿5只,子鹿2只,希望给观众带来了新的感受。为确保鹿只安全和展览顺利进行,承德市专门选派一名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和一名兽医随行。

六、明代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

地点:斋宫、诚肃殿

由故宫博物院和景德镇市政府联合主办的明代御窑瓷器对比系列展之三——“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将于2017年9月29日在故宫博物院斋宫展厅开幕。

明代弘治(1488~1505年)、正德(1506~1521年)时期,处于15世纪与16世纪之交,是明代社会、文化变迁的分水岭,即明代社会开始由之前的保守、沉闷逐渐走向革新、活跃。由于这两朝景德镇御器厂烧造的御用瓷器具有一定共性,如生产规模均相对缩小、品种都急剧减少、装饰风格也都相对朴素,因此,特将这两朝瓷器一同展出。

展览旨在通过将明代景德镇陶厂或御器厂遗址出土的落选品(修复件或残片标本)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传世品以对比的方式进行展示,以较全面地反映明代御窑瓷器所取得的高度艺术成就,为观众提供一个全面了解明代景德镇御窑烧造瓷器品种和欣赏标准器的机会。

七、茜茜公主与匈牙利:17—19世纪匈牙利贵族生活展

地点:神武门

伊丽莎白•阿玛莉亚•欧根妮,又名茜茜公主,是匈牙利历史上的一位杰出女性。她于1854年嫁入显赫的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成为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的皇后,并在她努力下,形成近代历史上的奥匈帝国。1955年,一部奥地利电影《茜茜公主》风靡一时,让世界知道了这位来自巴伐利亚的美丽公主。 “茜茜公主与匈牙利——17-19世纪的匈牙利贵族生活”将于9月28日在故宫博物院神武门展厅开幕,149件(套)珍贵文物均来自匈牙利国家博物馆,是具有传奇色彩的匈牙利文物首次在故宫博物院展出。

八、故宫博物院戏曲馆

地点:畅音阁、阅是楼

畅音阁戏曲馆,位于乾隆皇帝为自己养老修建的太上皇宫中,由畅音阁(戏楼)、扮戏楼(后台)和阅是楼(观众席)组成一个完整的清代宫廷“大戏院”。畅音阁建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 嘉庆七年(1802年)和光绪十七年(1891年) 先后进行过修缮,是乾隆时期所建保存至今的唯一一座三层大戏台。历史上曾经有五座三层大戏台,其中圆明园的同乐园戏台毁于咸丰十年(1860年),紫禁城内寿安宫戏台于嘉庆四年(1799年) 拆除,避暑山庄清音阁戏台1945年毁于火灾,目前三层戏台仅存乾隆时期的故宫畅音阁戏台和光绪十六年(1891年)兴建的颐和园德和园戏台。

畅音阁和阅是楼区域在1944年由故宫博物院举办“戏剧陈列”,1949年举办“阅是楼原状陈列”,1950年举办“清代宫廷戏曲资料展览”,1983年为“戏曲资料陈列馆”,2004年举办“清宫戏曲展”。

2017年的戏曲馆提升改造,着力强调宫廷戏曲的独特性,彰显畅音阁建筑的“大剧场”特色。通过新的参观流线设计,将扮戏楼纳入展览,贯通扮戏楼、畅音阁、阅是楼三个空间,令观众一睹剧场全貌。

其中扮戏楼为戏曲文物展厅,首次打开后台的地下室入口,通过地下空间展示畅音阁独特的“音响设备”(共鸣地井)和“舞台机械”(辘轳和水井),管窥三层大戏楼寿台、禄台、福台巧妙的机关设置,牵引出畅音阁戏台演出的大量特殊剧目。扮戏楼通过两侧廊道联通阅是楼观众席,通过廊道墙面戏曲图像装饰,烘托观戏氛围,同时在廊道和阅是楼设置茶席,为观众提供舒适的看戏空间。并将逐步在畅音阁恢复宫廷戏曲剧目演出,让文物真正活起来。

宫廷戏剧馆的展览特色在于:不强调文物展陈数量,而是把观众更多的视线引导到舞台上,通过演员穿着和使用各类宫廷式样的戏曲文物复制品,让通常陈列在展柜里的文物动起来。同时通过地下室强调畅音阁戏台的独特,让各种机关在戏曲演出中使用上,实现动态的宫廷原状展览。

九、故宫博物院原创话剧《海棠依旧》:追忆国宝南迁史

地点:北京保利剧院

一座600年的紫禁城,几经兴衰起伏,风云变幻。一条16年的古物南迁路,世人知之甚少,却荡气回肠。岁月保留下了属于中国人的文化结晶,同时也延续了保护国宝背后的坚定与担当。

近日,由故宫博物院青年职工自编自演的院史级话剧《海棠依旧》正在进行紧张的排练。9月19日—9月20日,他们将以演员的身份带着故宫人的真情实感,和那段“文化不绝,精神便不会绝”的故宫国宝迁移史,将一个真实动人的故事搬上北京保利剧院的舞台。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鲸吞东北,虎视华北,国破家亡的危机像乌云一样压在每一位有识之士头上。战火中的国宝一旦落入敌人手中,无非掠夺和毁坏的结果,故宫文物的安危也就成了令人困扰的难题。故宫博物院第一届理事会的理事马衡提议古物南迁,却引发社会争议。1933年I月3日,山海关失守,故宫博物院理事会正式决定古物南迁。2月6日凌晨,载有精心打包的2118箱古物的板车从午门鱼贯而出。从此,被称为世界文物史上“传奇之行”的“故宫文物大迁移”拉开序幕。

这条古物南迁路一走就是16年,足迹布满10余个省市。当时的故宫人不会想到,他们翻过雪山,躲过轰炸,在枪林弹雨中保护了19000余箱古物的安然无恙,创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上人类文化的守护奇迹。这部波澜壮阔、层层险阻的大迁移史诗中,故宫人面临危险和磨难,无怨无悔地奉献了热血和青春。时值乱世的暂别却多成了永别。许多年后,回忆起这段经历,参与其中的故宫人竟只用“圆满的交代”做总结,就好似他们完成的不过是一件日常工作。话剧《海棠依旧》的故事缘起于这段被故宫前辈深藏心底的“南迁往事”。2010年时任《紫禁城》杂志副主编的王戈参与主持了专题《记忆与认同——1933-1949 故宫文物南迁》。在阅读查询大量故宫文物南迁的书籍资料后,决心用事实来感动更多人,用真情来致敬前辈。长达三年的创作和修改,最终完成了《海棠依旧》的剧本创作。

话剧《海棠依旧》以1933年至1948年间故宫博物院文物的南迁、西迁、迁台历程为主线,选择一个家庭视角作为切入点。通过讲述故宫南迁时普通职员顾紫宸为保护故宫国宝而离开北平以及正怀有身孕的妻子,从此踏上几十年漂泊旅途的故事来展开主题。

话剧之所以定名为《海棠依旧》,是以故宫最美丽的生命意象——海棠花,渲染战争背景下悲欢离合的人情,并以经过漫长寒冬等待在春天绽放的海棠,象征对于团圆的期待和希望,以及一代又一代故宫人对保护人类文化遗产使命的坚守。

话剧《海棠依旧》的17名演员全部来自于故宫博物院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在他们认真工作之余,更为这部话剧倾注了无数热情和汗水。2015年10月,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之际,《海棠依旧》在文物南迁的起点之一故宫宝蕴楼进行实景演出,宝蕴楼前,每年只在5月开放的海棠花却有几朵幽静地盛开了,仿佛和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年轻故宫人一起,对老一辈故宫人倾诉一生都说不完的长情告白。

这部由故宫博物院出品,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青年导演毛尔南执导,故宫博物院员工自编自演的话剧《海棠依旧》将于2017年9月19日及20日登上北京保利剧院的舞台,与更多观众分享这段鲜为人知的故宫博物院院史。本次演出也会延续公益形式,免费向公众发放演出票,具体抢票方式将于近日在故宫博物院官方微信及微博发布。

标签: #算法导论第三版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