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如今同学们对“交易所dex”大概比较注意,看官们都想要剖析一些“交易所dex”的相关内容。那么小编在网上收集了一些对于“交易所dex””的相关资讯,希望看官们能喜欢,朋友们快快来了解一下吧!收取高额上币费一直是中心化加密货币交易所最为人诟病的地方之一,尽管交易所普遍将此视为机密,甚少将上架费率透明化,但有许多证据显示,在过去 ICO 狂潮期间,单一交易所上币费就可能高达惊人的百万美元以上。
但上月底,全球最大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币安(Binance)正式推出旗下“去中心化”交易平台 Binance DEX(Binance Decentralized Exchange),并将上架费用透明化,甚至低于其 CEO 赵长鹏先前所言的 10 万美元。未来,交易所强收高额上币费的行业歪风将改观吗?这是个值得观察的起点。
“在中心化的交易所我们为什么要收上币费?基本上是一个机会成本的考量,这样可以减少一些准备程度不足的项目”,币安 CGO(Chief growth officer)林义翔(Ted Lin)近日接受 DeepTech 采访时解释。
据其指出,Binance DEX 目前上币费用为 3010.00125 枚币安币(BNB)。换算下来约合 6.6 万美元。尽管这一数字未来将走向市场机制,随时间及情势变化而进行调整,但与过去行业认知的动辄数十、上百万美元相比,已是大为降低。
图|币安 CGO(Chief growth officer)林义翔(来源:DeepTech)
上币费的“秘密”
尽管交易所普遍否认、或不愿公开谈论是否收取上架费?收取多少?但有许多证据显示,在 2017-2018 年 ICO 狂潮期间,单一交易所的上币费就可能高达 100 万美元,甚至更高。
据《商业内幕》(Business Insider)去年上半年调查报道,业内人士普遍指出,交易所对 ICO 项目收取的上币费,最高可达 100 万美元。而且只是在单一交易所上架。
瑞士 Crypto Valley Association 协会总裁 Oliver Bussmann 也在受访时指出,“据我所知,按不同交易所规模,费用落在 5 万至 100 万美元不等。”
同一期间,研究机构 Autonomous Research 更指其收集的数据显示,上币费一般市场行情为 100 万美元,如若要提升更多流动性,则可能需支付多达 300 万美元。
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 所言更为惊人。他曾经公开表示,有些项目必须支付 1,000 到 1,500 万美元的费用,才能在中心化交易所上架交易,他认为这毫无道理。
这是因为,目前加密货币主要是通过“中心化”的交易所或场外平台进行交易。而若真想创造流动性,又以交易所、尤其是交易量排名靠前的头部交易所,仍是最大保证,这导致了一连串问题。
因为项目方仰赖交易所提供的流动性,遂衍生出后者强势收取高额上币费、或是变相要求大量认购折扣的行业惯例。而且,由于好的项目对不合理上币费的支付意愿低,所以又进一步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畸形现象。
但林义翔指出,上币费并非币安主要收入来源,惟收取费用可以过滤掉大量不合格的项目。后来为消除人们顾虑,币安已将上币费百分之百捐赠慈善,包含最近的 Launchpad 若有上币费用,也都是采取这一模式。“这笔费用完全不会成为币安本身的收益,但与其完全不收,这样的方式还是可以为项目设立一些机会成本。”
“中心化”与“去中心化”交易所
所谓的“中心化”交易所,是指结构类似于传统金融商品的交易平台,以中心化的技术系统和业务模式进行运营,客户需依赖平台进行交易撮合,既有主流交易所都属于此类。而“去中心化”交易所则是直接架构在区块链上的交易所,用户不需将资产托管给交易所,资产交易时没有或只有极少的人为服务,不受单一实体操控,直接在区块链上交换,加密货币直接发回用户钱包,或保存在智能合约中。
以币安为例,其原有的“中心化”交易所是 binance.com ,“去中心化”交易所则是 Binance DEX。
尽管目前去中心化交易所还在萌芽阶段,技术尚未成熟,使用体验差、使用门槛也高,用户规模与中心化平台无法相比。但一般认为,去中心化平台的好处是更为安全、透明、交易成本更低,且可让用户掌握自身资产。许多行业人士认为,去中心化交易所是未来趋势。
另一个重要的区别是大幅减少上币费用。由于去中心化交易平台是自动运行,去除了中间人及相关服务,所以许多平台甚至诉求可“免上币费”“自助上币”。
币安 CEO 赵长鹏在 Binance DEX 正式上线前曾经表示,未来将估计收取接近 10 万美元的上币费用,这一数字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调整。
正式上线后确切数字更低。林义翔告诉 DeepTech,目前币安链及币安 DEX 的费用标准都是公开的,以 BNB 计价。现在若要在币安 DEX 上币,确切来说,费用是 3010.00125 枚 BNB。按截稿前 1 枚 BNB 约 22 美元来计算,约合 6.6 万美元。
这笔费用并非一次性收取,而是分为几个步骤。第一步是发行资产(Issue Asset),需要花费 1,000 枚 BNB。第二步是递交提案(Submit Proposal),需要花费 10 枚 BNB。第三步是新增交易对的抵押(Deposit),需要花费 0.00125、同时抵押 2,000 枚 BNB(如投票成功可退回押金)。
之后,这份提案再交由币安链验证节点(Validator node)进行投票,如获半数以上同意便可进行上架。如果投票通过,则第四步就是上架资产(List Asset),这时需要花费 2,000 枚 BNB。
图|币安链各项交易服务费率(来源:Binance Chain)
林义翔解释,这是因为 DEX 的运作仍需要有一定程度的运算成本,也需要有验证者。最终该如何让验证者更有动力,如何让整个社区有动力变得更好,从经济角度来讲,都需要有一个激励的考量。这一激励会成为验证节点的收入来源,驱动整个机制自我运作。
“无论现在的费用是多少,目前的定价主要是偏向一个机会成本的门槛设立概念。最终整个费率定价一定会走向市场机制”,林义翔说,如果费率太低,不足以让节点负担成本,自然就需要调高;如果费率太高,导致乏人问津,也会有相应调整。
此外,针对目前 Binance DEX 的 11 个验证节点偏向中心化,被外界指为根本与 binance.com 无异的争议,林义翔解释,这是因为一开始团队必须要确保平台运作顺利,必须能让节点在营运或是审核时,目的是比较公正的。不能仅以运算成本为门槛,太过轻率选择节点,因为这样有可能会招致反效果,不会达到真正的公平公正。
“如果目前觉得说我们还不够去中心化的用户,有可能他们认为要先观察,因为这还不是真正的去中心化,我们也会虚心领教。”他说,“但长期来说,我们一定会逐步把它去中心化。”
DEX 会将加密货币交易行业带往何处?
今年以来加密货币处于史上最长熊市,币安仍密集推出包含 Binance DEX、Binance Launchpad、Binance Chain(币安链),以及币安的新加坡法币交易所等多项新产品,不仅成功带动出一波市场行情,更重要的是展现出十分强大的行业发展主导能力。而这些成长动能与林义翔所领导的成长团队(growth team),有着密切相关。
图|今年4月币安同時推出 Binance DEX 及币安新加坡法币交易所(来源:Binance)
图|币安币(BNB)应用场景(来源:Binance)
林义翔是币安创始人赵长鹏的高中同学,两人已有 20 多年交情。他过去在科技产业任职,拥有丰富的欧美市场经验,2017年中,在赵长鹏一通电话下,就决定加入一同创业。起初他肩负为币安开拓国际市场的责任,后来随着币安快速扩张,其角色也逐渐转变。
林义翔对 DeepTech 表示,币安成长团队就是整个公司为了应对组织出现意料外的超速扩张,而成立的专门部门。
“在内部来说,当我们快速在一年之内从 100 人成长到 300 多人、400 多人,这么短时间内团队成长好几倍时,大部分的员工、大部分的团队成员,都没有超过一年资历时,内部文化是被稀释的”,林义翔说。他认为,如果这个时候所有人只看外面、只看怎么拉用户、怎么快速成长,而没有人看里面,最终会对成长造成阻力,“所以需要有一个人、一个团队专门去重视这件事情。”
而在外部来说,相对于市场部门的任务是专注于增加用户,考虑现在到未来三个月之内的事情。币安成长团队的任务则是思考半年之后要做什么?一年之后做要做什么?例如新兴市场、竞争者分析,甚至是一些用途尚不明确的新业务。
“只看市场是没有时间去思考这一问题的,所以整个团队必须要有专门的角色来思考,对未来,不是这个月或下个月,而是未来半年、一年后,币安会在哪里”,他说。
严格来说,成立至今仍不满两年的币安,无论是从地理范畴、从业务广度来说,都已可说是足迹遍布。但接下来的问题是,目前无论交易规模、用户数都只是 binance.com 零头的 Binance DEX ,是否能将币安、甚至是整个行业,带到新的地方?
标签: #交易所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