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七剑下天山的经济学江湖——写在2017诺奖之前

陈光磊博士谈教育 6195

前言:

当前各位老铁们对“演化经济学派”可能比较注意,兄弟们都需要剖析一些“演化经济学派”的相关知识。那么小编在网摘上汇集了一些关于“演化经济学派””的相关文章,希望你们能喜欢,同学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每到诺奖季节,经济学圈内人士都会装作沉思的样子,苦苦思索这次除了自己以外,还会有谁呢?是对凯恩斯主义“始乱终弃”的巴罗,还是“我不懂数学模型”的罗默,抑或是“绿色GDP”的首创者诺德豪斯,中国的环保风暴有没有他的份?没准是扮成魔鬼的列维特,听说《魔鬼经济学》卖得不错。。。其实从根而论,在经济学江湖,米国的咸水派和淡水派都是儿孙派,真正的祖师是来自腐国的两位牛人,一个叫艾萨克•牛顿,一个叫查尔斯•达尔文。主流经济学或者说古典经济学启蒙于牛顿的思想革命,而非主流经济学发迹于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

关于主流经济学说得够多了,毕竟在耶奶都快下岗,老师斯坦利已经下课的年代,毁誉参半都是时间问题。今天主要说非主流或者演化经济学的七个门派---七剑。

古典经济学理论深受牛顿主义的影响,认为任何经济过程都是可逆的,时间在其中并没有决定性的作用。而演化经济学派对这一点提出了质疑,认为经济体系的运行发展与达尔文所提出的自然界中的生物进化相类似,都在本质上具有历史性,是不可逆的过程。或者说,牛顿式的变化是在给定的社会和经济结构条件下发生的,而达尔文式的变化在其过程中就会对社会和经济结构产生影响。

古典学派中注重演绎的方法论,演化经济学由于对经济体系发展中历史性的强调,更加倾向于通过归纳法得出的规律来构建理论框架,演化经济学在方法论上的这些特征更强调了其对于整体化、系统化的随机与不确定性。

在模型框架中有对于时间推进的历史性因素的强调的经济学理论,都可以被纳入演化经济学的门下,这就使得其各分支流派研究的观点常常各有侧重。比如,行为经济学从个体入手,强调微观层面有限理性的重要性,而后凯恩斯经济学着眼宏观,强调政府干预在经济运行中的必要性;奥地利学派强调个人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市场框架下的自由放任才是经济运行的理想状态;而政治经济学流派从马克思主义出发,对资本主义提出了激烈的批判等等。

自从亚当• 斯密出版《国富论》已经有二百多年了,经济学思想也出现了诸多分支,成长为了一棵参天大树。有些分支之间彼此联系紧密,而另一些之间则相去甚远。这张图所展示出的就是从弗朗西斯•魁奈(Quesnay)和重农主义者开始一直到今天经济学思想的发展脉络。它展示出了基于进化概念的经济过程八个经济学流派的智力谱系,以及其他一些建立在牛顿式概念之上的重要经济学派的路径。

经济学家的朋友圈

图中用椭圆型标注的是隶属于演化经济学的流派,包括制度经济学、后凯恩斯经济学、基于个体的计算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奥地利学派、激进政治经济学派和演化经济学派。

图中基于牛顿主义的学派包括,供给学派、芝加哥学派、新古典经济学派,传统凯恩斯经济学派,以及新凯恩斯经济学派。

怎么看图呢?从上到下时间逐渐向后推进,牛顿主义的经济思想集中在图的左下方,而演化经济学的思想集中在图的右下方。此外,越倾向于放任自由,以演绎推理为基础的,包含理性经济人假设的学派在图中越靠左下方;而越倾向于政府干预,以归纳为基础的,具有非理性人假设的学派在图中越靠右下方。此外,用双箭头连起来的思想表明其彼此之间互为补充。

政治经济学流派-劳动价值理论

代表人物:凌未风

弗莱厄蒂(Diane Flaherty)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里关于激进政治经济学的论文中提到,没有一般化的描述可以将政治经济学流派内部迥然不同的理论和思想进行统一化的描述,并且,比起要搞清楚政治经济学流派是什么,搞清楚它都做些什么更加容易一些。在她看来,各种激进政治经济学思想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学派,是因为它们都共同地反对帝国主义和不平等的持续存在,它们导致了阶级斗争,并且都认为传统经济学无力解决这些问题。

激进政治经济学流派中的大部分理论都是对于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新构建,以求解决现实当中的帝国主义和阶级斗争。下面三个领域中的重新构建最为活跃:(1)劳动价值论;(2)资本主义制度下经济危机形成的原因;(3)在凯恩斯和斯拉法框架下对于激进政治经济学流派合理性的分析。

劳动价值论。关于劳动价值论的研究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从森嶋通夫(Morishima)和Shaikh 保留马克思传统理论同时对现代经济中的典型事实进行说明,到兰格(Lange)、罗宾逊(Robinson)和斯蒂德曼(Steedman)将其从激进理论中完全剔除,但同时又保留了阶级分析。

经济危机理论。在经济危机理论的重新构建中,从重点关注垄断资本主义,其加成定价权和帝国主义行为,和由此获得的价值剩余增长而导致的经济危机(代表有巴伦(Baran)和斯威齐(Sweezy)),到认为危机因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而产生(代表有弗利(Foley)),再到将危机定义为经济长周期或康德拉季夫周期中的下降阶段。曼德尔(Mandel)认为利润和累积率的动态变化导致了长经济周期中衰退部分的形成,而鲍尔斯(Bowles)、戈登(Gordon)和韦斯科普夫(Weisskopf)认为这种衰退形成的原因是累积的社会结构。

与凯恩斯和斯拉法框架的一体化。对激进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凯恩斯和斯拉法框架思想的讨论本质上是一种激进政治经济学理论无法简化的核心的讨论。激进政治经济学派经济学家将倾向于认为马克思(Marx)和皮埃罗·斯拉法(Piero Sraffa)理论的结合或者马克思(Marx)和凯恩斯(Keynes)理论的结合作为构成阶级剥削和劳动剩余生产者和攫取者的历史演化关系的核心。

但这种观点并不是基于劳动价值论的,比如斯蒂德曼(Steedman)就认为,劳动价值论是可以被纳入斯拉法的新李嘉图理论框架下的。倾向于马克思和凯恩斯理论结合的激进政治经济学家认为,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中是没有包括逻辑一致的有效需求理论的。因此,马林(Marglin)等经济学家就将凯恩斯理论中关于需求的部分加入到了改良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框架中。

从其发展初期的反黑格尔主义辩证法,到今天其对于基于个体的计算模型的引入,激进的政治经济学流派在其研究方法上本质地存在着显著的历史和演化的特征。实际上,由于马克思的巨大影响,激进的政治经济学流派很可能会成为演化经济学理论转变的核心阵营。

奥地利学派-自由主义立场

代表人物:桂仲明

在柯兹纳(Israel Kirzner)看来,奥地利学派的表述有着多重含义,包括(1)一种存在于20 世纪30 年代的欧洲的经济学思想;(2)一种特殊的资本-利率理论;(3)自由主义思潮;(4)卡尔·门格尔(Carl Menger)的理论;(5)一种强调经济决策中不确定性的理论学派,因而反对新古典主义理论。最后这一点表明了奥地利学派在经济分析上与历史学派或制度学派惺惺相惜,由于奥地利学派的最初立场是反对德国历史学派,这一点也颇有些具有讽刺意味,甚至自相矛盾。

具体来看,奥地利学派的观点主要有十三点:

1. 对于边际主义经济学中主观因素的强调;

2. 拥护纯理论,强调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

3.坚持机会成本理论,即将所有商品和要素归结于消费者商品的主观评估;

4. 采取货币因素引发过度投资的经济周期理论;

5. 支持逆周期的货币政策和自由银行系统;

6. 从政治、经济和哲学的角度维护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7. 在经济理论中对时间因素的引入;

8. 认为市场而是由具体的,本身就处于不均衡状态的参与者的学习和发现行为驱动

的,耗时的、组织杂乱的、存在竞争的过程,而不是仅仅一系列均衡状态排列;

9. 强调不确定性和信息在经济决策中的重要性;

10. 关心参与者的心理状态,尤其是当面对其他的参与者和政治、社会制度时战略和自利行为;

11. 相信竞争的市场和价格系统在组织众多的信息有限、分散的经济个体实现和谐运转中重要性;

12. 不信任使用数学方法进行经济分析;

13. 将企业家视为推进经济活动的动力。

演化经济学派-创造性毁灭

代表人物:张华昭

这一学派主要包括通过历史和数据分析经济动态变化的经济学家,如熊彼特(Schumpeter)、博尔丁(Boulding)、汉密尔顿(David Hamilton)、罗斯托(Walter Rostow);以及通过一系列模型将经济变化结构化的新熊彼特学派经济学家,如Katsuhiko Iwai,汉施(Horst Hanusch);将经济体系发展视为远离均衡状态的热力学派经济学家,如艾伦(Peter Allen),普利高津(Ilya Prigogine),英格兰(Richard England);将经济体系发展视作逐渐向热力学模型中的均衡状态靠近‛现象的经济学家,如乔治斯库-罗根(Georgescu-Roegen),罗伯特·埃尔斯(Robert Ayres);以及借用生物学理论中的间断均衡模型来研究经济学问题的经济学家,如塔什曼(Michael Tushman)和罗曼利(Elaine Romanelli)。

行为经济学-经济决策的心理过程

代表人物:易兰珠

行为经济学所关注的主要是人们进行经济决策的精确过程。行为经济学结合经济学和心理学两方面的思想、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分析实际的人类决策如何系统地偏离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全局理性决策(利润和期望效用最大化),并对非最优经济行为和其所带来的后果进行解释。虽然大多数行为主义理论是没有考虑时间因素的,是静态的,但是其有向着分析一系列决策组合动态演化的趋势。行为主义认为人的决策过程偏离全局理性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 有限理性,这反映了人在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方面的局限性;

2. 有限意志力,这解释了为何人们很多时候的决策并不是反映其长期的最优利益的;

3. 有限自利,这解释了为何有时候人们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来帮助其他人。

虽然人类理性是有限的,但人们还是要做经济决策。行为主义经济学家认为决策者满足于尽最大努力通过简单化的规则和技巧应对现实的复杂性,以实现他们的目的。行为主义经济学家已经对其中大部分最为常见的技巧和手段进行了分析和分类,但是这些技巧和手段通常并不能帮助人们有效地做出经济决策。

阿尔奇安(Armen Alchian)曾首先提出过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市场力量、学习和演化能否可以使人类的认知的局限无关大局。换句话说,通过一个不完备的、自适应性和演化的经济运行过程,生存并发展下来的厂商和家庭,看起来似乎是他们有能力做出理性的决策。他们做决策的具体过程则无关大局,这样古典经济学模型就是有效的。行为主义学派的经济学们无法接受这种观点,因为从实证的角度来看,存在着太多非理性的经济个体存在并对影响经济结果的例子。

后凯恩斯经济学-经济为何偏离增长趋势

代表人物:武琼瑶

过去的三十多年来,后凯恩斯经济学家门致力于准确地定义他们学派思想的特征,试图证明该学派是不同于传统经济学,同时比传统经济学更加实用。在这个领域比较突出的经济学家包括艾希纳(Alfred Eichner)、戴维森(Paul Davidson)、阿雷斯特斯(Phillip Arestis)等。根据阿雷斯特斯(Phillip Arestis)的看法,后凯恩斯经济学家主要集中于以下五个议题:

1. 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历史和时代背景;

2. 在一个不确定性不可避免的世界里,预期对于经济活动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对于投资支出);

3. 经济机构(特别是寡头垄断的大企业)和政治机构在经济事件形成中扮演重要角色;

4. 现实主义在经济分析中是重要的;

5. 资本主义造就了阶层分化的社会形态。

根据阿尔艾希纳(Alfred Eichner)的看法,后凯恩斯经济学分析的首要目标是解释经济体不根据其平均增长趋势增长,或者说,为什么偏离其长期增长路径;不同经济体之间增长率的区别。为了达成这两个宏伟的目标,后凯恩斯经济学家们发展了大量的理论和模型,包括数理的和非数理的:

6. 利用系统化的方法;

7. 研究一个经济体处在非均衡状态的行为;

8. 通过“比较动态”的方法演示在一定历史时期一个经济体的扩张由于特定变量不

同,与其他经济体的差别;

9. 试图通过代理人的范式来研究经济体,隐含假设经济体是有限理性的而不是整体理性;

10. 注意区分穷人和富人的财富分配,认为这对经济体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11. 厘清宏观经济学理论和宏观经济学数据之间的关系;

12. 通过微观经济学的角度解释宏观经济学行为,从而统一起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计算经济学-个体的适应性行为范式

代表人物:飞红巾

基于个体的计算经济学运用一系列复杂理论,如复杂的适应性行为范式,“人造生活”或者“人造世界”的分析工具,去分析经济学问题。它可以被认为是演化经济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中概念和工具的融合。杰森·波茨(Jason Potts)曾简洁地论述到基于个体的计算经济学是新的进化微观经济学,这种微观经济学能够整合各种流派的思想。

基于个体的计算经济学的目标是如何从非常简单的人与人的互动,个体和个体的互动中推导出不均衡的经济行为和复杂的宏观社会经济学结构。具体来说,其目标包括:

(1)理解国际贸易体系、货币体系、市场规则、经济周期、科技创新转化等规则,自下而上地从个体之间自发的行为中产生,并没有自上而下的计划和控制;

(2)来确定何种其他的社会经济结构可以用来检验其对于个体行为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根据莱恩(Dave Lane)的观点,任何基于个体的计算经济学模型必须包含三个方面:

(1)一组微观层面的经济个体,

(2)个体发生互动的环境,

(3)包含个体适应性行为的动态结构。

每一个该类模型都必须明确每个代理人的初始特征,包括个体的类型,行为准则,互动方式,以及个体之间互相信息了解程度。此外,模型构建者还需个体是如何和其他个体以及环境发生互动的。

寻找最为恰当的建立经济个体学习和适应模型的方法,是基于个体的计算经济学所研究的核心领域之一。在特斯福德森(Tesfatsion)看来,当前在建立经济个体学习和适应模型中所使用的包括强化学习算法技术、神经网络技术、Q 学习技术、基因算法技术、基因编程技术,演化经济学算法中的很多技术都是从归纳学习的角度进行切入的,此外常用的还有自动化领域中的很多技术。在构建演化中的个体学习模型中所使用的方法包括分类系统技术、去特殊化处理技术、以及演化神经网络技术等。

当一个基于个体的计算经济学模型被摹拟出来,初始条件和动态过程便成为一个“历史”或者“人造世界中的前期数据”。问题的关键在于在什么条件下,历史会展现出有趣的特征。绝大多数这类模型都是非均衡行为,因为个体的代理人在局部而不是整体互动,他们的行为不停地重组和更新。

如果从基于经济个体的视角来考察经济系统的发展历程的话,它在绝大部分时间内都是处于不均衡状态的。其原因在于,其中的经济个体都局部地与彼此进行互动,而这种互动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的。这样就出现了偏离均衡的小区域,而这些已有的偏离均衡的小区域会进一步导致新的偏离均衡的区域。这样的正反馈机制就形成系统不断偏离其均衡的动力之源。

交易成本经济学和演化博弈论

代表人物:冒浣莲(雷军?)

在克莱恩(Peter Klein)看来,新制度经济学的目标是要解释制度框架下的体系是什么,如何形成的,服务于什么目标,以及如何进行改造。新制度经济学这个名称由威廉姆森(Oliver Williamson)创造出来的,再向前可以追溯到科斯(Ronald Coase)对于企业理论的分析。由于新制度经济学把企业内部和外部相关的交易成本视为经济分析的基本工具之一,新制度经济学也常常被称为“交易成本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被认为包含演化经济学的思想,是因为在其理论中,经济个体被认为是具有有限理性特征的,他们在演进中追求最小交易成本,因而表现得好像具有理性,因而是从达尔文适者生存的角度看经济演化进程。

但是除去其演化的色彩,新制度经济学是典型的静态和非数理化的分析。因此,一些新制度经济学家建议将演化博弈论作为一种工具引入其分析框架之中。

演化博弈论。从1980 年代中期开始至今,演化博弈论在学界变得越来越受欢迎。在传统的博弈论理论中,具有完备信息的完全理性的参与者,会采取一个单一的策略行为,并由此形成一个稳定的均衡状态。而演化博弈论认为,博弈过程是随机挑选出的对于博弈框架了解不多的,有限理性的参与者的一系列博弈行为的集合。

在博弈过程中,参与者是会不断调整其策略的,采取那些最适合当前形势的策略行为,而中止那些不再适合当前形势的策略行为。虽然这个过程是具有适应性的,但并不会出现无法预测的情况,因为所有可能的策略自博弈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是确定的了。

通常当出现均衡状态的时候,博弈就结束了。一般来说这个均衡会是一个最优状态,也会有例外。演化博弈中次优均衡状态的存在以下的设想受到质疑,即参与者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适应,能最终达到‚适者生存且最优的均衡状态,似乎其行为是理性的。

非主流经济理论能否进一步发展?

五十年来演化经济学对于经济政策制定的影响不大的原因并不在于其理论上创新的不足,而在于其理论体系中有效的数理工具的缺失,使其无法在重要性上与新古典主义理论相提并论。萨缪尔森(Samuelson)在其出版的著名的经济学教材的第十版中对于制度经济学的评价可以很好地印证这一点:几十年前,制度主义作为经济理论研究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逐渐衰落,因而美国主流经济学接替了制度学派的角色,采用更加高级的分析和计量工具来描述经济运行,并对政策制定提供建议。

但是今天,情况又发生了很大变化。系统动态模拟模型以及基于个体的计算经济学模型使得对演化理论进行验证和进一步发展成为可能。相信在将来,包括演化经济学理论在内的非主流经济理论将对公众认知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换句话说,七剑下天山已经为时不远了。

标签: #演化经济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