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2023中国SLAM竞赛圆满结束:推动SLAM技术创新,助力实际应用落地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 220

前言:

此时各位老铁们对“slam算法岗位需求大增”大概比较关注,朋友们都需要知道一些“slam算法岗位需求大增”的相关资讯。那么小编在网摘上汇集了一些有关“slam算法岗位需求大增””的相关资讯,希望咱们能喜欢,同学们快快来了解一下吧!

2023中国SLAM竞赛作为第四届全国SLAM技术论坛的一个重要活动,于7月23日在厦门大学圆满结束。本届竞赛由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CSIG)主办,厦门大学和CSIG三维视觉专业委员会联合承办,旨在促进我国SLAM技术面向实际应用需求的成果转化,聚焦解决企业在实际场景中面临的SLAM难题,并积极助力企业吸纳更多相关优秀人才。SLAM竞赛共设两个赛道:VI-SLAM赛道和LiDAR-SLAM赛道。

2023中国SLAM竞赛得到了全国范围内企事业单位、高校师生及团队、个人的积极参与。参赛者在各自团队的努力下,提交了众多优秀的SLAM系统。该比赛共有59支队伍报名,展现了参赛者对于SLAM技术的浓厚兴趣和热情。经过初赛的激烈竞争,最终有22支(VI-SLAM队伍8支,LiDAR-SLAM队伍14支)队伍成功提交了出色的初赛结果。经选拔,共有11支(VI-SLAM队伍5支,LiDAR-SLAM队伍6支)队伍进入了复赛阶段,并有9支队伍脱颖而出,参与现场答辩,角逐最终奖项。

在现场答辩环节,9支队伍为了争夺最终奖项展开了激烈的角逐。他们精心准备的演示和答辩环节充分展现了他们在SLAM技术领域的深刻见解和精湛技术。本次2023中国SLAM竞赛中,评选获胜队伍采用了综合考量的方式,将总成绩分为两大部分:数据集评测分数(占80%)和现场答辩得分(占20%)。数据集评测分数由参赛队伍提交的SLAM系统在组委会提供的数据集上的运行结果评测得到,包括定位精度、运行帧率等方面。除了数据集评测分数,现场答辩环节也是决定竞赛胜负的重要因素。在现场答辩中,参赛队伍需要向评审团展示各自的SLAM系统,并回答评审团的提问。现场答辩考核主要根据以下几个标准:算法创新性、答辩逻辑连贯性、内容饱满度以及问答环节的回答准确性。

最终,经过评委的仔细评审和公平比较,竞赛组织委员会宣布了决赛的获奖名单。来自不同机构的优胜团队在两个竞赛项目中脱颖而出。

在VI-SLAM赛道中,来自西北工业大学的“李群不会漂移”队以卓越的跟踪精度和高效的计算效率获得第一名,来自联想上海研究院的“Lenovo_LR_ShangHai”队获得第二名,来自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薇爱欧”队获得第三名。

而在LiDAR-SLAM赛道中,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Peach-SLAM”团队表现出色,以较高的精度与帧率取得了第一名,来自浙江大学的“ELO”团队获得第二名,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DQ”团队获得第三名。

本届SLAM竞赛的成功举办促进了SLAM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在解决实际应用落地需求中的SLAM难题方面,参赛团队们的优秀表现为相关领域的企业提供了更多解决方案。此次竞赛也为各高校和企业间的学术交流搭建了一个平台,促进了SLAM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竞赛组织委员会将继续努力推动中国SLAM竞赛的发展,鼓励更多学术机构和企业参与,激发SLAM技术研究的潜力。通过持续举办类似的竞赛活动,促进SLAM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为我国SLAM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

标签: #slam算法岗位需求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