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目前看官们对“n0930magnet”大概比较关心,同学们都想要了解一些“n0930magnet”的相关资讯。那么小编也在网络上搜集了一些关于“n0930magnet””的相关文章,希望你们能喜欢,同学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上接1版)
云平台的“威力”同样彰显于数学教师程志教学的各个环节。例如,在研究“向量”时,学生利用Pad通过云平台接收学习任务单,自主探究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余弦定理等。借助云平台的数据分析,程志在云平台提出对更多证明方法的追问,而实时课堂测评使教学反馈更高效,助力教师进行个性化教学指导。
“开展‘互联网+教学’,给了师生更多创新和发展的机会。学校努力为学生提供自我能力和素质挖掘的机制与平台,不仅为学生知识学习的高质量和高效益提供了解决方案,而且对学生整体素质和终身发展提供了最大的支持。”青岛二中学生发展一处主任李玉晓表示。
创建“MT管理模式”
2016年开始,青岛二中实施历史性改革——取消传统班级制,建设特色MT(Magnet Team)制度,即建设吸引力团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加入不同的“吸引力团队”——人文、外语、数学、经济、理工、生化,每个MT内部根据学生自选情况划分若干微团队。MT运行按照“首席全权负责,集体统一管理,职能项目运行,团队自主发展”的原则,建构“管理、课程、学术、社团、基地”五位一体的MT管理模式。
“MT管理模式”进一步打通了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一体化育人的渠道。比如,“模拟演辩”是由教师袁音开设的一门人文MT特色课程,该课程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辩论技巧、国关常识与各国礼仪知识,还为学生设置了实战舞台,让他们足不出户就能体验辩论赛场的唇枪舌剑、国际关系的风云诡谲,见证未来外交官的游刃有余。
“辩论赛对我的世界观是一次重塑,在这里我学会了思辨、分析、质疑、论证、自省,上了大学我才知道这是多么宝贵的品质。现在我大学听课时能蹦出一个个问题,写课程论文时总有还算周密的逻辑,面对大量资料时总会井井有条地梳理,这些都是辩论赛赋予我的能力。”已考入北京大学的毕业生、2016级人文MT团队成员陈晓彤感慨颇多。
在基地创新方面,人文MT为了加强对学生发展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还与相关单位建立了职业体验基地。比如2018级人文团队在半岛都市报社的大力支持下建立的职业体验基地,为学生提供了新闻媒体职业体验的环境与资源。学生在听讲座、采访和编辑等工作体验中,深入了解了新闻媒体行业的特点和基本的工作流程。
学校拥有丰富的社团活动,2019级数学MT依托《数学建模》特色课程成立数学建模社,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其中,随机游走项目式学习是基于概率论基本模型开展的数学建模活动,通过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数学的奥妙,在交流中碰撞思维的火花。
这一项目生发的灵感源自2019级数学MT学生姜大鹏探究丘成桐数学英才班测试题中随机游走的问题。立项伊始,小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针对相关专业领域知识进行学习,在由知识学习向实践操作转移的过程中,姜大鹏通过阅读热力学相关书籍,提出了借助随机游走的想法。除此之外,姜大鹏和同学还提出,可以使用基本理论和建模工具模拟估计下课走廊人流量并提出优化方案,这个富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方案得到了老师的欣赏,并得以实施。
在学术创新方面,理工MT学生以学习社区为单位开展项目式学习。几个健力宝瓶或可乐瓶,若干X光片,再加上单车气门芯、剪刀、小刀等工具,这是2019级理工MT学生马铭君制作水火箭的准备材料。利用身边的素材,马铭君完成了机翼制作、机身制作、气塞制作、炮头制作等过程,最终做出了一个简单的水火箭。
“我们研制的水火箭,水平方向飞行可达160米,垂直方向飞行可达40-50米。制作过程不仅加深了我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动手能力,还提高了学习物理的兴趣。” 马铭君说。
可燃冰是21世纪公认的替代能源和清洁能源,开发潜力巨大。那么,如何高效安全地开发可燃冰?生化MT教师段金叶、腾雪萍、乔艳红合作开设了《海洋探秘》STEAM课程,并以此为依托,成立了首个海洋科技社团——海韵社。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在可燃冰的开采研究方面全国领先,学校充分利用研究所人才、设备优势为学生提供平台支持。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实验探究,设计高效安全的可燃冰开采模型并设计制作方案,在此过程中掌握科学探究的思路与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喜悦。
不能让学生只有今天没有未来
在科创实验室,学生可以用计算机和机械臂设计搭建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的智能语音点餐系统,可以使用传送带、摄像头和传感器搭建可以进行文字识别的智能物流分拣系统,可以设计制作大型木质飞翼、无碳环保小车和互动式VR作品……在孙先亮看来,科技教育活动作为基础教育的内容,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价值。2019年,青岛二中率先在全国建设创新实验室群,遵循国内一流、对接高校的模式,建设创新实验室、自主探究实验室、社团活动教室、学生剧场、天象馆等专用教室50间。其中的机器人创客工场、飞行器智创空间、VR视界、物联网、合成生物等都是目前比较热门的创新实验室。
在一次人工智能选修课上,学生董鲁青演示了他们小组所做的项目式学习活动——智能快递分拣系统,快递包裹通过传送带进行传送,当经过光电传感器时停止,机械臂通过摄像头对其拍照并进行图像上的文字识别,识别出包裹目的地,并抓取包裹放到相应的快递车上。
青岛二中创新发展处主任助理穆青介绍:“学校建设的科创中心,旨在通过科技教育充分激发学生的个性发展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些创新项目的开发已成为学生创新活动的重要平台。”
2019年开始,学校进行长短、大小课时改革,将课间改为7分钟,上午6节课,下午一节体育课,全面推行“每天一节体育课”,让学生在一天忙碌的学习之后得以放松身心。在孙先亮看来,课时改革让时间产生了最大效能。通过资源统整与课程开发,全员参与的篮球、足球、田径、武术综合、橄榄球、棒球、射箭等精彩纷呈的体育课程让学生更富朝气和活力。
同样,学校丰富的社团活动涉及各个领域,模拟世界经济峰会、模拟联合国、城市化管理委员会、民主议事会、素质拓展委员会、社团联合会等都是很受欢迎的学生组织。2009年,青岛二中引入经营城市的理念,将学校作为一个模拟城市,让学生做城市的主人,以研究的态度进行城市发展的设计,以主人翁的态度经营城市。学校充分利用一切资源,让学生在模拟城市的运作中更好地体验生活的方方面面。
“每一个经历过的孩子,他们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带着社会的责任感去发展和创造,在面对未来的社会生活时才不会感到陌生、矛盾和困惑。”孙先亮说。
“曾有人有过这样的误解,认为学习是个苦差事,素质教育就是让学生不学习只顾着玩乐,这实在是大错特错。在青岛二中,学习本身就是一件乐事。我们的课堂上,有同学自编自演的小品,有唇枪舌剑的辩论赛。我们既能够学习到许多书本外的知识,也能够坚定不移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毕业生吴杉感慨万千。
如今已考入哈佛大学的2017届毕业生王盟航同样在青岛二中收获许多,“二中的老师很乐于与我们交流互动,喜欢帮助我们解答疑问。在学习中,我们知道提出一个好问题比解答无数他人提出的问题能更有效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此,我很喜欢去老师的办公室提问”。
“做一名有良知的教育者”是孙先亮不断激励自己前进的力量。“良知是人内心深处最感性的东西,那就是不能让孩子只有今天没有未来,只有知识没有能力,只有分数没有道德,这就是一直以来我对孩子的爱,在追求素质教育的道路上,我们的目标指引就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和幸福负责。”孙先亮说。
(更多报道详见12版)
《中国教师报》2021年07月07日第3版
标签: #n0930ma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