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现在朋友们对“息壤香港空间哪个好”大概比较关切,咱们都想要了解一些“息壤香港空间哪个好”的相关知识。那么小编在网络上搜集了一些关于“息壤香港空间哪个好””的相关知识,希望姐妹们能喜欢,你们快快来学习一下吧!这是地球之脊——喜马拉雅山脉,东西长约2450公里,平均海拔6000多米,山脊上任何一座山头都是地理学上的极高山。
不仅如此,这道绵延雪线还是地球上反差最大的地理分割线:北侧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南侧的恒河平原平均海拔却仅有10米,所谓的天壤之别,就是形容这里。
此外,喜马拉雅山脉还是气象学上的极限分水岭:南侧是热带,北侧是寒带。如此一山分南北,两侧各寒暑,也只有喜马拉雅山脉这种极端地形才能塑造出这种极端气象。
然而,《易经》有云:“亢龙有悔”。
万事物极必反,任何事物走到极致都会衰败或倒退,喜马拉雅也不例外,这就是哲学。演绎到地理学上看,自然界总喜欢拾遗补缺,削峰填谷,沧海也会填成桑田,但这个规律放在喜马拉雅却还有另外一种解释,那就是批亢捣虚:高的山头固然要风化剥蚀,低的峡谷也要水切掏挖,这样在这条长长的大山脉上,切割掏挖出不少山沟裂谷来。
这些沟谷大小不一,长短各异,形态更是千变万化,这样给地理划分带来了难题,因为每个大山沟都是无数小山沟组成的体系,可以深入细分成很多支系和次支系,甚至次次支系。譬如陈塘沟和嘎玛沟,后者只是前者的一条支系;又譬如樟木沟和绒辖沟,虽然两者水流在中国境内平行,但流出国境后不远很快合流为一;再譬如扎日沟和西巴霞曲,前者只是后者的一条支流,后者虽然也是一条山沟,但是形态并不那么显著,政治格局更是变幻不定……如上所举,沟谷的主流和支系之间很难找到统一的共性,所以各种学术资料在细分这些山沟时有着各自不同的标准。
你有你的尺度,我有我的分寸,这样划分的结果自然就各不相同,譬如有些学刊把山脉南侧的五条山沟单独罗列,也有人认为可以进一步细分成更多的子沟谷。这里,我们还是以塑造这些沟谷的水系在中国境内的流域完整度为依据,这样喜马拉雅整体上可以分成十条大山沟,由东到西分别是:墨脱沟、扎日沟、勒布沟、洛扎沟、亚东沟、陈塘沟(含嘎玛沟)、樟木沟(含绒辖沟)、吉隆沟、普兰沟、札达沟。
别小看了这十大沟谷,由于处在低纬度上,且紧邻印度洋,暖湿水汽能够渗透进来,从而带来丰足的降水,所以即便是这样高旷世外的峻极天境,也一样孕育了万千生命,而且从热带到寒带各种物种都有分布,中原地区没有的珍稀物种比比皆是;同时因为天高地远山重水隔,主流文明影响力很难涉及,所以这里的文明如同从未有过一样,在中原汉人的历史卷帙中找不到蛛丝马迹,仿似《山海经》中被遗落的“连山”和“归墟”,说是文明孤岛也好,旷世留存也行,反正荒落天外,未必不是桃源;穷守秘谷,只因老天垂怜。
不被重视未必就是坏事,对隐匿于此的弱势人群来说,这些沟谷就是天造地设的息壤,就是藏身避祸的秘穴。为了经营这方荒落天外的家园,他们在这东西横亘的大山脉里,南北融通出一脉生机。
当主流文明关注到这里时,他们看到了一尘不染的雪国净土,与世无争的峻极天境,从此相信桃花源不再遥远,香巴拉不是神话。
不妨由东到西一起来见识一下这十大山沟,看看邈远历史数千年,你我还能寻找到多少山河气息,文明基因——
一,墨脱沟
墨脱沟位于林芝地区墨脱县和波密县境内。
地缘位置上看,墨脱沟处在中国藏东南和印度东北六邦最东部的那加兰邦接壤处。
墨脱县城往南过背崩乡不远,便是当前中国和印度的实际控制线。历史上的传统边境线还能继续往南挺进百来公里,一直下到巴昔卡镇,由于众所周知的非法的“麦克马洪线”的分隔,这块在中国被称为藏南的领土如今成了争议地区。
墨脱沟位于喜马拉雅山脉最东侧,起自喜马拉雅东部主峰南迦巴瓦峰和念青唐古拉山脉
东部主脉加拉白垒峰之间的色季拉山附近。雅鲁藏布江到这里仿似跳起了舞步,一个翩然转身,造就了一个360度的马蹄形大拐弯,然后继续南下奔赴墨脱县。
墨脱沟其实就是雅鲁藏布江下游的一段河谷,纯粹是雅鲁藏布江水冲刷切割出来的。雅鲁藏布江来到这一段,遭遇了地球上罕见的海拔落差,从7000多米的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垒峰算起,一口气跌到了150米的巴昔卡,百来公里内海拔落差高达7000米,这在世界上只怕绝无仅有;即便计算实际河床,色季拉山附近河床海拔4500米左右,那也有4300米的落差。
由于处在喜马拉雅和念青唐古拉两大超级山脉的接缝带上,南侧没有高山阻挡,中间又偏偏留下了雅鲁藏布江这条南北向大通道,因此这里成了青藏高原的主要水汽输入通道。印度洋水汽顺着这条通道源源不断北上,遭遇山势抬升后发生冷凝,然后降下了十分可观的地形雨。这些雨水汇入小溪,然后再汇入大河,最后再汇入大江,江水变得越来越大,特别是色季拉山往南,在先后接纳了帕隆藏布江和嘎隆藏布江后,雅鲁藏布江一下变得浩荡起来,继续往南又先后接纳了央朗藏布和岗日嘎布藏布,江水从此大河汤汤不可阻挡。
巨大的落差,浩荡的大水,自然积蓄了极大的水能,如在下游的巴昔卡建造大坝,水电装机容量可达叹为观止的4600万千瓦,相当于两个半三峡水电站,因此巴昔卡是地球上最大的超级水电站坝址。
不仅如此,这里也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设想中的主要水源地之一,学者们设想的“朔天运河”和“红旗河”工程都在这里安排了取水口,每年规划调水量都在300亿立方米以上。对于广袤干热的新疆而言,每年调入这么多的水量,沙漠戈壁很快就会变成鱼米之乡,自己可以脑补一下:中国一下增加十六个江苏省的耕地,那是什么概念?
西线规划的引水量虽然浩大,但对年平均径流量达1500亿立方米的雅鲁藏布江而言,不过五分之一而已。雅鲁藏布江流入下游印度境内后,改名为布拉马普特拉河,河水全都白白流入了印度洋,不仅如此,每年雨季洪峰来袭,还会给下游印度和孟加拉国带来深重的洪涝灾害,能如在巴昔卡建造大坝,科学调度,不仅不会影响下游供水,反而可以削峰填谷,通过雨蓄旱泄,给下游带来防洪和浇灌上的双重便利。
墨脱沟不仅水量浩大,喜马拉雅十大山沟排名第一,植被分布也是蔚然大观,藏东南原始森林就分布于此,波密岗乡附近保留着中国林木蓄积量最大的原始森林——岗乡云杉林。大森林中林木按海拔高低呈垂直带分布,依次有针阔叶混交林带、山地针叶林带、暗针叶林带、亚热带阔叶林和热带阔叶林,树木品种除高大的云杉和冷杉外,还有青冈栎、杜鹃、漆树、桦树、沙棘等。
此外,这里的动物品种也异常丰富,什么羚牛、豹、盘羊、黑熊、猕猴、雪鸡、麝、鹦鹉、野猪……什么都有;然而对318国道上的过往游客们来说,最让他们津津乐道的还是蘑菇——羊肚菌、松露、松茸、青冈菌、鸡油菌、牛肝菌……数不胜数,不信的话在色季拉山鲁朗镇吃一顿石锅鸡,便明白怎么回事了。
丰富的资源也为人类的繁衍生息创造了条件,珞巴和门巴两个少数民族就世代生息于此,过着世外桃源一样的生活。其实这两个民族也并非完全土生土长的土著,而是来自于北方的逃难移民:早在“羌人三迁”时,大概150余支羌人部落从青海甘肃一带的河湟谷地南迁,进入青藏高原后四处寻找合适的人居生息地,有的选择了羌塘放牧,有的选择了河谷耕种,有的选择了森林采摘。
门巴和珞巴便是这150余支羌人部落中的两支,因为经历过北方血雨腥风的战争洗礼,所以他们分外珍惜这块没有战火的净土,虽然地盘不大,但是足够安宁,于是选择了在此定居,因此某种意义上说:喜马拉雅这条隐秘沟谷,为这两支弱势人群提供了避难所。
墨脱是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可以想象此前的墨脱沟路况有多差。
这一地段不仅降水异常丰沛,而且地质也极不稳定,历史上属于古地中海,4500万年前才隆起于水面,岩石全是松散的沙土混合物,所以非常容易发生泥石流和塌方;此外,以前波密前往墨脱需要翻越嘎瓦垄雪山,那里处在风雪通道上,每年冬季都会降下三五米厚的大雪,向来是天险中的天险,笔者就曾先后两次在嘎瓦垄雪山受阻。
好在如今嘎瓦垄隧道终于打通了,墨脱之路不再难于上青天,更大的好消息是:西部米林县派镇方向也在修建一条直通墨脱的公路,估计很快也将打通,今后出入墨脱沟将拥有一条东西环线了。
中国历史上关于墨脱沟的文字记录极少,只有两位清军将领留下过文字,他们分别是边军总兵程凤祥和新军管带陈渠珍,前者在清剿番首白马青翁时进入墨脱,详细描述了当地的气候、物产和民风,后者则在私家笔记《艽野尘梦》一书中将这里记录为“野人山”和“白马杠”。
审美气质:喜马拉雅山脉的东部起始,雅鲁藏布江横切两大山系,湿热水汽滋润下的藏东南森林峡谷。
人文基因:门巴和珞巴两个少数民族的世外净土。
二,扎日沟
扎日沟位于山南地区隆子县境内。
地缘位置上看,扎日沟临近印度东北六邦最北部的阿萨姆邦。
喜马拉雅山脉十大山沟中,扎日沟是一条非常神秘的山沟,某种意义上说,甚至比珠峰附近的嘎玛沟和绒辖沟还要神秘,极少有人知道这里。扎日沟神秘的原因是:尽管这里距离林芝很近,但处在盲肠部位,交通十分不便,只有山南方向才有公路过来,必须绕道五六百公里;同时这一带历史上少有名气,处在主流人群认知范围之外,藏在深闺人不识;此外还临近中印争议地段,属于边境管控地带,所以来此的人少之又少。
其实地图上看,扎日沟距离东部的墨脱沟很近,直线距离不过百来公里,但是人们永远不会从墨脱方向过来,因为这一带除了造就墨脱沟的雅鲁藏布江水系外,还有造就这条扎日沟的西巴霞曲水系,流域内遍布雪山森林和大江激流,大小沟谷如同树枝一样交叉纵横,很难沟通穿越,尤其是东西方向,因为南北流淌的大河的分隔,即便是当地土著通过树藤滑索渡河,那也要走上五六天,外地人来此肯定寸步难行。
西巴霞曲是中国水系中的隐士高人,知名度不高,甚至可以说几无人知,但是能量却超乎寻常,不仅水流浩荡,而且落差极大,典型的水量和水能双重富集区,某种意义上说,扎日沟是墨脱沟的缩小版,地形和水文面貌非常相似。目前多个“南水北调”西线方案都把西巴霞曲设想为取水源之一,可以想象其水量之丰富。至于水能,不妨看两个数据对比:源头处海拔5200米,我国传统国境线处海拔110米,是不是第二座墨脱水电站?
扎日沟内流淌的扎日曲是西巴霞曲的支流之一,发源于北部的扎日神山。扎日曲南下过程中,先是接纳上米帕曲,然后汇入涅阿西崩拉曲(也称为雄曲),流到哥里西娘后始称为西巴霞曲,流入印度境内再改名为苏班西里河,最后汇入布拉马普特拉河。其实这一带属于中印边境对峙地域,扎日乡和玉麦乡已处在我方实控线的边缘,所以大家也该明白扎日沟为何这么神秘了。
如今从雅鲁藏布江河谷的朗县往南新修了一条盘山公路,林芝方向的游客从此可以不再绕道山南首府乃东,而是直接从金东乡列村古墓附近往南翻越扎日神山,这样四个小时就能到达扎日沟。2020年6月,这条盘山路大部分都已铺设了沥青砼,笔者有幸成为最早的穿越者之一。
扎日沟就取名于扎日神山,这座神山虽然其名不扬,却是藏传佛教著名神山之一,每年都大量藏民赶来转山朝圣。大森林里还有一座机甲寺,那是朝圣者必到的落脚之所。扎日乡是一个仙境一样的森林藏村,全是简约格调的藏式建筑,偏偏又刷成了清一色的粉墙黛瓦,这样和周边环境完全融为了一体,给人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而且当地民风极为纯朴,吃饭住宿都不成问题,游客到此可以小住一晚,第二天起来拍摄晨光,那是无法形容的清雅脱俗之美。
和墨脱沟不同的是,扎日沟虽然也是河谷深切,森林遍布,但道路却是修在山腰上的,平均海拔约有三四千米,所以车里看去视野非常好。六月底笔者经过之时,沿路空气清爽,风物宜人,高大的云杉和冷杉老神仙一样矗立着,当真是一个精灵国度。车回路转,一条不知名的山坳里突然冒出一条大瀑布来,巨龙一样从森林中呼啸而来,奔腾而去,绵延竟有数公里长,密林森森,不知源头究竟在哪里,若非亲眼所见,真不敢想象世上竟会有如此壮观的超级大瀑布。
林间稍有空隙,各种鲜花便随地绽放,什么报春花、荔枝草、高山鸢尾、高山紫苑……整个就是一个高山植物园,很多都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能想到的画面只有一个,那就是《红楼梦》中描述的仙草茵茵的天河之畔,至于哪朵是绛珠仙草,自己前世是否便是神瑛侍者,那就看自己的文学修养了。
草本花卉之外,树丛里还怒绽着黄杜鹃,这可是稀有之物,中东部是绝对见不到的,就那么一团团一簇簇盛开在雪山前,当真是明艳不可方物。
至于森林边的开阔地带,那就更不得了了,各种珍稀花儿如同地毯一样无尽地铺展开去……反正行车其间,一路葱翠,满眼芳菲。
从扎日乡前往三安曲林乡和斗玉珞巴民族乡,需要翻越一道卡拉山垭口。垭口烟云弥漫,水汽氤氲,时不时还打下一天冷雨,然后身边出现了一条冷凛凛的山溪,两侧的野生杜鹃开成了长长的花带,绵延约有十多公里。
历史上,关于扎日沟的文献资料极少,只有清朝末年湘西王陈渠珍在其私家笔记《艽野尘梦》一书中有所记述,说是从白马岗(墨脱)往西南走上数天,有一处莲花盛开的秘境,后人根据地理和物候推测,这处秘境讲的应该就是扎日沟。
审美气质:藏南边境的高山植物园,仙境一样的净土。
人文基因:远离人世的神山脚下,边境藏民过着与世无争的自在生活。
三,勒布沟
勒布沟位于山南地区错那县境内。
地缘位置上看,勒布沟位于中国和不丹、印度三国边境处,西部是不丹,南部一百多公里是印度东北六邦之一的阿萨姆邦。
勒布沟地貌和墨脱沟、扎日沟很像,都是气候湿润溪流奔腾的亚热带森林河谷。由于纬度比墨脱沟还偏南两百来公里,所以受印度洋水汽影响更深,甚至卫星地图上该区域上空也全是皑皑白云,可以想象水汽之丰富程度。
从错那县城往东开出十来公里,便来到了海拔4500米的波拉山垭口,然后开始一路拐折向下,这便是中国境内最险最窄的波拉山拐道,垂直落差高达1700米,180度的急拐弯多达100多处,川藏线上的业拉山七十二道拐与之相比,也都是小巫见大巫了。从波拉山垭口下到2800米的勒布沟,大概要花上二十来分钟,整条公路如同游丝一样盘旋在烟云中,雨季根本看不清全貌,冬天如果碰到下雪结冰,路况更是不敢想象。
这条曲折拐道本是一条羊肠小道,只能通行骡马,1962年中印战争时,我方将士用了22天时间强行抢修出来的。当时我十八军将士由此向南出击,一度收复了达旺和德让宗,甚至打到了邦迪拉,最后又撤回了勒布沟,主观原因是不愿和友好了一千多年的印度交恶,客观原因是路途实在太过险恶,后勤物资实在无法供应得上。
勒布沟空间不大,就是一条狭长的山间谷地,里面分布着勒门巴民族乡和麻玛门巴民族乡两个乡镇。藏语中勒布是“好的地方”之意,因为这里气候潮润,雨水丰沛,除了滔滔怒浪,便是森森密林,物产更是丰富之极,在西藏这样的苦寒之地,确实是非常好的地方了。
造就勒布沟的是娘姆江,该水发源于错那县西侧的曲卓木乡。拐道上一下来,便看到右侧的娘姆江激流奔腾,一路喧哗南下,空气潮湿得似能挤出水来。跨过江上铁桥来到对岸,立时大树密布,林荫蔽日,一地的苔藓和林荫植被,一堵凹陷的陡崖下,建有一间木屋,那便是当年十八军的前线指挥所,军长张国华就是在此指挥部队反击的。
勒布沟继续往南不远,便是中印实际控制线,再过去便是达旺地区,那是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故乡,如今被印度实际占据着。达旺继续往南是德让宗,宗是以前西藏的地方行政区划,解放前西藏一共有147个宗,错那县以前叫做错那宗。德让宗再往南五十公里,便是中印的传统边境线了。
勒布沟中生活的门巴人非常好客,喜欢用一种鸡爪谷酿制的米酒招待客人,但是据说酒文化也很浓,客人必须连灌三碗方显诚意,游客纵是抵挡得住这三碗酒意,也未必抗拒得了那一腔热情。
当年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便是在这一带成长修道的,如今麻麻乡还保存有他当年的修道之所,但见古屋危耸,顽石磐砌,遥想那一年他双手合十,口中轻吟——
原来不熟也好,就不会如此颠倒;压根儿没见最好,也省得情思萦绕……
如今的麻麻乡整个成了一个大工地,到处都在修建新居,据说是为了开发旅游。这些房子建好后,居住是不成问题了,但那种原始风貌和自然气息呢,是不是也荡然无存?
原来,仓央嘉措当年真的没有说错——原来不熟也好,就不会如此颠倒!
审美气质:水汽弥漫的超级拐道下,隐匿着一道酒意阑珊的原始森林沟谷。
人文基因:藏南大森林中门巴族的一处栖居地,六世达赖的优美情诗为藏传佛教增添了一抹人性光辉。
四,洛扎沟
洛扎沟位于山南地区洛扎县境内。
地缘位置上看,洛扎沟整体上临近不丹北部,位于中不两国边境接壤处。
洛扎沟整体上呈倒写的“入”字形,洛扎县全都处在这道高耸曲折的山沟里。
塑造洛扎沟的是一条名叫洛扎雄曲的河流,全长约七八十公里,发源于洛扎县西部扎日乡的娘岗康日峰北侧的冰川。冰川融水先是向东流经洛扎县城,然后拐向东南部的生格乡,在生格乡接纳上西部色乡过来的熊曲后,继续往南流至拉康镇,然后再接纳上措美县方向过来的虾曲,这时候始称为洛扎曲。洛扎曲继续拐向东南方向,流到边境小镇白玉俄姆勒莎后,紧贴着中国和不丹边境往南,然后进入不丹的松卡尔,再改名为库鲁曲,最终在印度汇入布拉马普特拉河。
洛扎在藏语中意为“南方的悬崖”。
事实上,整个洛扎境内到处都是大悬崖,不同地段呈现出不同的形貌品相:洛扎县城到生格乡的洛扎雄曲段,峡谷虽然绝对高差不大,但是山体大都呈垂直姿态,岩石也基本上属于同一品相,说明地质历史上本为一体,后来硬是被流水切割开了;生格乡到色乡的熊曲段,以及升格乡到拉康镇段,大体形貌和上面类似,只是峡谷没有上述地段险峻;措美县到拉康镇的虾曲段,峡谷落差极大,路经此处的219国道就像一条弯折的细线一样穿行在悬崖峭壁上,看上去特别险峻,所以被当地人称为“雄鹰之路”,意为只有雄鹰才能飞越的天路。
洛扎县城是喜马拉雅山脉东段雪山环绕的一片山间谷地,四周全是高耸的雪山:东面是阿打日雪山,主峰海拔6785米;南侧的雪峰连成了片,7000米以上的有六座,著名一点的有:库拉岗日神山,海拔7538米,娘岗康日峰,海拔7535米;西南方向,还有6930米的安比康雄峰,北方前往普莫雍错还要经过蒙达拉雪山,海拔也接近7000米。距离稍微放远一点看,北方还有浪卡子境内的宁金岗桑峰,海拔7206米;东北面是措美境内的雅拉香布雪山,海拔6650米;西南方向还有康马境内的卓木拉日雪山,主峰海拔7326米……所以洛扎沟就是喜马拉雅东段雪山丛林里的一个凹陷深谷。
洛扎沟人文历史悠久,古迹遗存也非常丰富,保存有朵宗和杰顿珠宗这样的古代西藏衙门,也有顿尼林拉康和枯廷拉康一样的文成公主时候建造的神殿,还有吉堆古墓群这样的吐蕃时代的古墓群,此外还有门当石刻、得乌穷摩岩石刻等。
西南部的色乡还有一个碧玉一样的构造湖泊——白马林错,再往西还有中国和尼泊尔边境线上的40冰川,在户外旅行者心目中,那些都是无可抗拒的探秘圣地。此外,色乡还耸立着两座著名的藏传佛教寺庙,分别是洛卓沃龙寺和赛卡古托寺,前者是藏传佛教后弘期重要人物玛尔巴所建,后者是玛尔巴出资并由其弟子米拉日巴负责建造。
玛尔巴和米拉日巴是藏传佛教噶举派支系塔布噶举派的两位创始人,藏传佛教口耳相传的密宗教法就是他俩创造的,另外身着白色僧服弘法也起自他俩,噶举派因此被人们称为白教。玛尔巴曾留学印度和尼泊尔等地,翻译了很多佛经,因此被称作“译师”,其身份跟汉传佛教的玄奘类似。赛卡古托寺中有一座非常别致的四面体塔楼,内部分作九层,顶层走道外露,但四面环通,可以绕着转圈,因为建造此塔的米拉日巴当时正当年轻,因此该塔被信众们称作“九层公子塔”。
南部拉康镇的东侧山头上,还有一座历史更为悠久的卡久寺,藏语意为“吉祥隐修院”,那是藏传佛教前弘期著名人物莲花生大师的隐修之所。该寺深受印度洋水汽影响,常年云雾弥漫,雨丝飘忽,而且烟云移动极快,仿似大自然在此泼墨作画,南方全是密密的大森林,可能就是成品画作。
由于大山阻挡,自身海拔也有三四千米,所以洛扎沟大都处于半干旱状态,这和墨脱沟、扎日沟、勒布沟森林广布的面貌截然不同。洛扎南部多少还受到印度洋水汽的影响,尤其是措美到拉康这段“雄鹰之路”,如今铺上柏油后,路途已是非常平坦,悠悠然行车其上,远眺坡上一块块青黄相间的云上梯田,以及更远方烟云之外的皑皑雪山,当真有种雄鹰翱翔于云端之感。
审美气质:雪山丛林里的险峻山沟,烟云弥漫的云上梯田,隔绝世外的山南秘境。
人文基因:藏传佛教前弘期和后弘期的重要锚点,白教宗法奥义的创始地。
五,亚东沟
亚东沟位于日喀则地区亚东县境内。
地缘位置上看,亚东沟就像一个向南凸出的楔子,楔在了东面不丹和西面锡金之间,只是如今锡金已被印度占领。
塑造亚东沟的是康布麻曲,又名亚东河和春丕河。这是一条人字形河流,西侧是康布曲,东侧是麻曲,其中麻曲是主流,发源于北部卓木拉日雪山的冰川融水,这些融水在西侧汇成一片名叫多庆错的湿地湖泊,然后一路往南,在亚东下司马镇的北部接上康布曲,合称为康布麻曲。康布麻曲继续往南流入不丹境内,改名为阿莫曲;再往南流入印度境内,又改名为托尔萨河;最后流入孟加拉国境内,改名为杜德库马河,最后汇入布拉马普特拉河。
亚东沟这种楔子状的地貌,在地理上将东部喜马拉雅台地和中部珠峰等8000米级雪峰组群割裂了开来,所以地理学上被认作是喜马拉雅山脉东、中段的界线。
亚东沟的路况很好,全是平整的柏油路。全路段大体可以海拔4700米的帕里镇为界,北部是以多庆错和嘎拉错为代表的高原湿地,一路伴行着7000多米的卓木拉日雪山,路途平直无碍,视野十分开阔;但一过帕里镇,路途便发生了变化,一马平川的高原开始慢慢下降,水汽也越来越浓,然后雨丝飘落下来,这在气象学上属于典型的地形雨。
其实亚东沟这个楔形豁口就是一个水汽通道,印度洋水汽挤入山沟后一路北上,随着海拔抬升,气温逐渐降低,最后凝结成雨。植被也是依据水汽来分布的,帕里还是高原草甸,往南慢慢演变为稀树森林,最后全是高大的森森密林,山路就弯折在这深沟密林里。应该说,亚东沟的气候跟墨脱沟、扎日沟、勒布沟非常相似,都是温润的亚热带森林气候。
亚东的行政区划可以分为三部分,游客最先来到的是上亚东乡,接着便是县治所在地下司马镇,再往南开上十来公里,便来到了海拔只有2800米的下亚东乡。下亚东的西南方向便是乃堆拉山口的亚东口岸,山对面的锡金已为印度并吞。下亚东再往南便来到了洞朗地区,2017年的洞朗事件便发生在这里,洞朗继续往南便是不丹。
由于地形相对平坦舒缓,历史上亚东沟是西藏和南亚的重要政治经济通道。当年英国殖民者入侵西藏,走的便是亚东沟,至今亚东仍保留有不少英国殖民时代的建筑。1894年清政府被迫开放亚东口岸,设立了西藏第一个海关。二十世纪初,中印贸易的八成以上是通过亚东进行的,所以当时的下司马镇还有“小香港”之称。
如今的亚东县城十分繁华,现代化程度甚至超过了波密,跟林芝都有得一比,而且由于是边境口岸,建筑风貌带有明显的异国情调,住宿和餐饮服务业非常发达,可以说,在喜马拉雅这条大山脉上,亚东是最为繁华热闹的边境县城。
但毕竟是大山里的沟谷,寸土寸金,所以繁华地段非常拥挤,尤其是旅游旺季,来此的车辆想要泊车都很困难。简而言之,亚东沟绝对是喜马拉雅雪线上的异类,那不是一个隐秘的沟谷,而是中西方文明强烈碰撞对流的现代化城镇,以至于本土藏文化在这里都成了稀缺品。
审美气质:喜马拉雅南部大森林中,楔于中、印和不丹之间的一处充满异国情调的边境街市。
人文基因:青藏高原上一处中西方文化碰撞对流的气门。
六,陈塘沟(支脉嘎玛沟)
陈塘沟位于日喀则地区定结县西南端。
地缘位置上看,陈塘沟处在尼泊尔东北边境线上,是中国和尼泊尔交往的最东部通道。
陈塘沟距离珠峰不远,处在珠峰的东南方向,前往陈塘沟有两条线路,分别经过北部的定结县和东北部的岗巴县。需要指出的是,219国道从岗巴县一路往西,经定结到定日再到聂拉木,这一线南侧的喜马拉雅脊线可以说是世界屋脊的顶脊,由东到西分别排列着第三高峰干城章嘉峰(8586米)、第五高峰马卡鲁峰(8463米)、第四高峰洛子峰(8516米)、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8.86米)、第六高峰卓奥友峰(8201米)和第十四高峰希夏邦马峰(8027米),耸入天际的雪峰一座接着一座,让人叹为观止。
但是,即便是这段峻极雪峰线上,依然存在不少山沟罅隙,印度洋水汽可以渗透进来,陈塘沟便是其中之一。由于陈塘沟纬度偏南,受到的水汽影响也就更为明显,常年雾气氤氲,雨水丰沛,可以和墨脱沟一较高下。
塑造陈塘沟的自然力量是朋曲,这是地球上最高冷的河流,发源于希夏邦马峰北侧,向东分别流经卓奥友峰、珠峰、洛子峰和马卡鲁峰。朋曲的上游来水主要是这些峻极高峰的冰川融水,说其是世上最高水源,应该无可置疑。
朋曲下游有两条重要支流,分别是东面的叶如藏布和西面的嘎玛藏布,前者是陈塘沟下游的主要塑造水系,后者是喜马拉雅另一条重要山沟嘎玛沟的塑造水系。嘎玛沟曾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喜马拉雅五大山沟之一,近年来成了户外爱好者的徒步圣地,堪称地球上最难到达的山沟之一。但嘎玛藏布毕竟只是朋曲的一条支流,所以嘎玛沟只能归为陈塘沟的一条支沟,虽然自然环境高峻冷艳,但人文历史乏善可言,这里就不予深入介绍。
朋曲在陈塘沟接纳了叶如藏布和嘎玛藏布后,一下变得大水汹涌,继续往南流入尼泊尔境内,改名为阿润河,流入印度后又称为戈西河,最后汇入恒河。
陈塘沟里居住的是著名的夏尔巴人,号称“地球之巅的挑夫”。夏尔巴人赢得这个名号,是因为他们体内的血红蛋白吸附氧气的能力异乎寻常,这种先天禀赋带来了独步天下的登高能力,所以经常协助珠峰登顶爱好者一起攀登,地球上最高冷的职业为他们独家垄断。
作为一个土著人群,夏尔巴人国家意识不强,他们在中国和尼泊尔之间的高山地带跨地生存,经常穿越于两国国境线上。生活方式上,夏尔巴人跟勒布沟的门巴人一样,都喜欢用鸡爪谷酿酒,喜欢跳迷人的夏尔巴舞,怎么会有相同的习俗呢?看来喜马拉雅虽高,也没能阻断秘谷中人们的往来,他们之间肯定存在某种不为外界所知的交流密码。
夏尔巴人的来源成迷,藏语中“夏尔”是东方之意,“巴”是指人,因此可以肯定他们来自东方。有种说法是,夏尔巴人来自川西,当年西夏灭亡后,部分党项人为了逃避蒙古人的追杀,亡命天涯找到了这处天外隐谷。虽然这些都是猜测,但从构词方式上看,“夏尔巴”和“门巴”和“珞巴”两个民族的构词方式一样,都是偏正结构,后两者都来自青海和甘肃一带的河湟谷地的古羌人,因此仅从文化层面推理,夏尔巴人源于东方的党项人,似乎也并非完全没有依据。
“陈塘”两字是藏语音译,“陈”意为运输,“塘”意为路,合起来就是运输之路。元朝时花教萨迦派为了修建萨迦寺,曾从这里大量运输木料,所以有了这么个称呼。历史上的陈塘沟非常闭塞,曾被称为“中国最后的孤岛”,近年来由于铺设了公路,对外交通才有了明显的改善。
由于太过闭塞,平时前来陈塘沟的人极少,所以沿路充满了萧索荒凉之美,尤其是翻越尼拉山一段。尼拉山过去是日屋乡,那是一个和亚东沟帕里镇一样的地理分隔点,北部还属于干冷高原,南部就是湿热河谷了。2020年笔者前往陈塘沟时,日屋乡往南正在修路,全线禁止通行,只能遗憾返回。
这里要特别提醒一下:陈塘沟十分闭塞,沿路没有任何加油站,一定要在岗巴或者定结县城加满汽油。
审美气质:印度洋水汽渗入地球第三极,造就了一种冷艳幽绝的旷世气象。
人文基因:地球之巅的挑夫,雄禀天赋的夏尔巴人的半坡人居和跨国生态。
七,樟木沟(支脉绒辖沟)
樟木沟位于日喀则地区的聂拉木县。
地缘位置上看,樟木沟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境,是中国和尼泊尔往来的主要通道。
樟木沟和陈塘沟隔着珠穆朗玛雪峰组群东西相望。需要指出的是,樟木沟东侧其实还有一条山沟,那就是绒辖沟,因为绒辖沟内的绒辖曲和樟木沟内的波曲在尼泊尔境内合二为一,其中波曲是主流,绒辖曲是支流,所以绒辖沟只能算作樟木沟的一条支沟,这里不再单独列出。
塑就樟木沟的波曲发源于聂拉木县的波绒乡,这和东流的朋曲一样,都源自地球上最高冷的冰川。波曲全长445公里,它的另一个名称是波曲果曲,这是尼泊尔语,意为西藏河。樟木是尼泊尔通往中国的主要通道,和尼泊尔首都加德满直线距离不过百来公里,在尼泊尔人看来,波曲是从西藏流过来的,自然简而言之称为西藏河了。波曲进入尼泊尔后,改名为波达柯西河,进入印度后汇入恒河。
纬度上看,樟木和陈塘两镇非常接近,所以气象和物候大体类似,稍有不同的是地貌:陈塘沟里碎石松土居多,所以地貌呈缓坡状;樟木沟里大都是整体的碳酸岩,所以形成了很多悬崖。有众多的悬崖,还有大量的降水,自然就会形成很多瀑布,行车在樟木沟里,随处都能见着一条条瀑布从山上奔泻而下,整道山沟就是一个瀑布王国。
这种地形还带来了另一个结果,那就是整个樟木镇都建在了窄坡上,不仅房子,就连道路也是,所以路面又窄又险。而樟木偏巧又是中尼两国的主要边境通道,满大街都是尼泊尔大卡,在樟木开车全靠见缝插针,至于什么人行道,那就更别奢望了,行人只能在尼泊尔大卡中侧身穿行。
这些大卡全是印度产的,一脱色的印度“塔塔”品牌,可以想象尼泊尔经济受印度影响之深。大卡缝隙中,你还能看到另外一道景致,那就是时不时能见着身着异国服饰的尼泊尔人,他们也正一脸好奇地盯着你手中的相机。
然而尼泊尔人毕竟是客,樟木真正的主人还是夏尔巴人,毕竟距离陈塘不远,两地同属一个文化区域。两个小镇的夏尔巴人基本上垄断了这一带的登山服务,他们永远不用担心市场,因为世上最高的山峰全都聚焦于此,他们也永远不用担心竞争,因为这世上就没有他们的竞争者,在手头作业和口头作业之外,地球上还有一种叫做脚头作业的经济形态。
樟木算是喜马拉雅山脉上一个比较繁华的所在,热闹程度仅次于亚东,吃饭住宿都不成问题。只是樟木的路况实在叫人头大,隔日进出不算,大街上想要找个地方停车都难,当然最让人头大的还是这里的空气,从干爽高原来到这道湿热峡谷,全身上下里里外外都是湿腻腻的,至于皮肤瘙痒和肚子造反,那更是家常便饭。
樟木沟东部的绒辖沟名声不显,从绒辖乡出发一路往南便是,大体面貌和樟木沟相似,由于道路尚未修通,所以出入很不方便,只有那些徒步爱好者才能来此放浪形骸。
清朝时樟木沟和绒辖沟都曾发生过激烈的战事,当时尼泊尔境内的库尔喀人曾由这两地以及西面的吉隆沟入侵西藏,乾隆皇帝闻讯后,派出名将福康安率兵清剿。由于三地地形太过崎岖,库尔喀人也向来好勇斗狠,清军付出了很大代价才收复失地,当然库尔喀人也从此被收拾得服服帖帖,从此再也不敢滋扰边境。
樟木的边贸市场很有名气,但大多是义乌人卖的小商品,倒是在得斯岗的一家尼泊尔人开的小店里,笔者有幸淘到一个尼泊尔手工果盘,还有两条羊绒围巾,回来后发现商标上绣着:made in Milan。
审美气质:湿热的亚热带森林峡谷,瀑布遍地的边境悬崖小镇。
人文基因:夏尔巴人的世居地,尼泊尔和中国交往的主通道。
八,吉隆沟
吉隆沟位于日喀则地区的吉隆县境内。
地缘位置上看,吉隆沟和尼泊尔的中部地区接壤。中尼两国边境线总长1415公里,仅吉隆沟段就占了162公里。
地理学上,人们习惯于称亚东沟到普兰沟这段为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因此吉隆沟已算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中段沟谷了。
吉隆沟成因于一条名叫吉隆藏布的河流,发源于北部的孔唐拉姆山,往南下探到海拔4200米的吉隆县城,然后继续下探到海拔2850米的吉隆镇,整体上呈一条直线,这跟亚东沟有点相像。然而吉隆沟海拔落差之大,气势之壮伟,却远不是亚东沟能够相比的,喜马拉雅十条沟谷中,数吉隆沟最为雄伟壮阔。
站在海拔5236米的孔唐拉姆山垭口远眺,但见脚下是一片深切的枯黄盆地,那便是吉隆县城所在地宗嘎镇,远方是层叠如浪的山峦,最矮处坐落着吉隆镇,更南面的天际线上矗立着一座巍峨雪峰,那便是喜马拉雅第八高峰——海拔8163米的马纳斯鲁峰,当真是山高水远,气象万千,视野之大甚至超过了嘉措拉山垭口远眺珠峰。
吉隆沟依据地形可以分为三段,首先是孔唐拉姆山到县城宗嘎镇,这一段主要是北部高山下到盆地,极短距离内海拔下降了1000米,所以视野极广;其次是宗嘎镇到吉隆镇段,这一段紧贴着吉隆藏布往南,由于河道非常狭窄,两侧全是高耸的橙黄色悬崖,褶皱和断层形成的山筋石脉全都裸露在外,所以视觉观感相当刺激,整体上跟洛扎沟有点相像,但气势要壮伟得多;最后是吉隆镇到乃村和吉普峡谷段,这一段基本风貌是森林急流,大体可以参考亚东沟和樟木沟。
吉隆沟的历史地位是十大沟谷中最重要的,因为这是中国和印度交往的南部主通道。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中国和印度交往不只有河西走廊和西域这条沙漠之路,不只有马六甲和锡兰这条海上之路,还有唐蕃古道和吉隆峡谷这条高原之路:公元七世纪中叶,大唐使团多次通过此道前往天竺,尤其是文成公主入藏后,此路一度成为唐朝和天竺交往的最近通道。
只是短短二三十年间,这条路演绎了很多历史风云,首先是当时北印度的戒日帝国国王尸罗逸多去世,权臣阿罗那顺篡位,并抢劫了大唐使团,侥幸逃脱的使团长王玄策咽不下这口气,于是从尼泊尔和吐蕃借兵,三次击败印度军队,最后俘获阿罗那顺献于昭陵(太宗李世民陵墓);接着吐蕃大相东赞域松(禄东赞)穷兵黩武,四下扩张,毒杀大唐使者,最终大唐和吐蕃撕破面皮,从此这条高原通道关闭。可惜了,中华文明的这条高原气道,仅仅维系了二三十年,要是能长久沟通,中印之间不知将催生出怎样璀璨的文明花朵。
吉隆在吐蕃时候称为芒域,吐蕃和印度以及尼泊尔交往走的也多是此道。王玄策后一个世纪,吐蕃赞普赤松德赞弘扬佛法,前弘期著名僧人莲花生就是由此入藏的。一千年后,尼泊尔库尔喀人入侵,走的也是吉隆沟和樟木沟、绒辖沟。
孔唐拉姆山下来后,进入县城前,路旁西侧有块不起眼的山壁,上面镌刻着不少汉文,这在藏地是极为罕见的,西藏南部可以说是绝无仅有,这就是“大唐西域使出铭”,正是当年大唐天竺使团路经此处时所刻,比拉萨大昭寺门前的长庆会盟碑还要早上一百八十年。为了保护这块国宝级的历史遗存,地方政府就地修建了一座保护馆,平时极少对外开放。
为了实地探访,笔者辗转找到了吉隆县文化管理部门,得到了一位网名叫做“雄鹰”的主管领导的帮助,这才得以一睹实貌。因为机会实在难得,笔者特意支起脚架,用徕卡相机拍摄下高清图像,建议读者好好收藏。
吉隆镇是个和亚东相似的边境小镇,到处都是现代建筑,吃饭住宿非常方便,若非实地探访,很难想象这样远隔人世的隐秘山缝中竟还存在这么一座现代城镇。吉隆镇继续往南便来到了吉普峡谷和乃村,当年松赞干布的尼泊尔妃子尺尊公主便是由吉普峡谷入藏的,拉萨的大昭寺便是为她而建。人到这里,喜马拉雅中部雪线已经相距不远,天气好的时候能看到多座高耸的雪山,但笔者到达之时适逢雨季,除了一眼的倾盆大雨,什么都没见着。
特别强调一下:吉隆沟里雷达测速,镇口处有交警开具罚单,很多游客满心欢喜而来,一头丧气而归。
审美气质:喜马拉雅雪线上超大落差的大山沟,景貌变化极大,要论雄伟和幽深,十大峡谷中吉隆沟当仁不让排名第一。
人文基因:中、印两大古文明除丝路和海路之外的第三条交流通道;藏传佛教前弘期重要的传播通道。
九,普兰沟
普兰沟位于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
地缘位置上看,普兰沟位于中国和尼泊尔的西部边境,再往西南便是印度。
普兰沟是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和西段的地理分割线。
普兰沟距离著名的神山圣湖不远——通过玛旁雍错和拉昂错之间的公路往南开上七十公里便到。奇怪的是,朝访冈仁波齐神山和玛旁雍错圣湖的人多之又多,顺道拐来普兰的人却是少之又少。众人不知道的是,普兰是个具有王者气象的地方——东南方是喜马拉雅支脉古兰斯山脉,山脊线上雪山一字排开,岗次仁神山造型峻峭刚猛,法度威严肃穆,仿似天神上朝,右侧有座山峰尖顶对称,仿似一顶皇冠,充满了神话想象力。
造就普兰沟的是西藏的孔雀河(新疆也有孔雀河),藏语称为马甲藏布,发源于鬼湖拉昂错西侧的古真拉雪山北侧的冰川。孔雀河一路流向东南,贯穿普兰县城后折向东方,最后在普兰口岸之一的斜尔瓦口岸流出国境,进入尼泊尔境内,最后汇入印度恒河。
普兰沟的地貌和前面提到的其它山沟都不同,这里地质历史上属于古地中海,后来南部的冈瓦纳古陆撞上北部的劳亚大陆,最终隆起成高原,因此属于典型的海相沉积地貌。由于南部雪线海拔极高,阻挡了印度洋水汽进入,所以形成了垂直发育的土壁断崖,入城前便可见到高耸陡峭的断崖。但这种地貌仅限于西部和南部的河谷地带,穿过县城顺着孔雀河谷一路往东,山头便又变得舒缓起来,坡上种满了青稞和油菜,沿路对称种植着青杨树,一派旖旎的田园河谷风貌。
普兰县城是个原地自然发展起来的小城,不如其它新建的县城来得那么现代时尚,却也不失干净规整,有点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气息。顺着孔雀河下探大约30公里,便来到了名不见经传的科迦寺,再往下十来公里,便是中国和尼泊尔的边境口岸。别小看了这座科迦寺,那可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地位相当显赫。
科迦寺为藏传佛教后弘期开山祖师之一的仁钦桑布所创,奠基于公元996年,中原地带已是宋太宗赵光义在位的最后一年,距离842年吐蕃最后一位赞普朗达玛遇刺已经过去了一个半世纪,大唐和吐蕃这两大豪强早已烟消云散。半个世纪后,藏传佛教再次迎来了一位力挽狂澜的人物,那便是印度尊者阿底峡,他也在科迦寺入驻过。仁钦桑布,阿底峡,后弘期两位奠基人物都在这里入驻修行,佛国光辉照耀下,科迦寺想不灿烂也难。
历史上,朗达玛遇刺后,其孙子吉德尼玛兖长途迁徙来到了阿里地区,建立了著名的古格王国,并将其国土一分为三:长子分封到阿里以西的拉达克地区,次子分封于普兰,幼子留在了古格。相比另外两位,这位次子的封地实在太过浓缩,因为普兰实在不大,也就是一条长长的山沟而已。以前西藏的行政区划称为宗,普兰这一带属于普兰宗,1960年始改名为普兰县。
县城南侧的达拉卡山头上,还矗立着一座宗堡遗址,以及一座贤柏林寺。这座古堡大都已经坍塌,但基本格局尚在,一眼就能看出是座军事城堡,所有的城垣墙壁都是为了防御设计的,层叠错落,步步为营,攻打极为困难。宗堡的后山脚下,还开挖了很多藏兵洞,一字排开,连绵贯穿,可以驻守大量的士兵。
十七世纪末,拉达克王国入侵并占据了这里,当时的西藏地方政府派遣甘丹才旺率领藏军反击,双方曾在这里发生过激战,最后拉达克军队被驱逐了出去。鸦片战争后,英国侵略者又鼓动印度旁遮普省的锡克人以及锡克人控制的拉达克人入侵,再度占据了达拉卡宗堡,历史上称作“森巴联军”。当时的清朝驻藏大臣和班禅闻讯后,立即组织兵力反击,并在多油村附近伏击了侵略者。混战中,一位名叫米玛的藏军勇士手持双刃长矛,一下戳穿了联军头目倭色尔的胸膛,将森巴联军彻底击败,迫使对手继续承认西藏对拉达克地区的控制权,这就是清朝后期发生在西藏阿里地区的“多油之战”。
清晨起来,来到县城南侧的孔雀河谷,第一缕阳光正好打在古兰斯山脉的山脊线上,峻肃的山头顿时变得黄澄澄金灿灿的,尤其那座尖顶一样对称的山峰,如同一顶黄金铸就的皇冠一样流光溢彩,昭示着这块古老土地曾经的王者气象。
审美气质:阿里四大河之一的孔雀河塑就的悬崖土壁地貌,迷人的古兰斯山脉雪线。
人文基因:僻处天涯的隐秘古国,中国最西南和印度以及克什米尔佚失的历史文化。
十,札达沟
札达沟位于阿里地区札达县境内。
地缘位置上看,札达沟位于中国西部和印度北部边境,距离印度首都新德里直线距离只有300公里。
这是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境内最后一道大山沟,和前面所有南北向贯穿喜马拉雅的大山沟不同,札达沟大体上呈东西走向,因为沿途支流众多,所以呈枝杈状分布。
造就札达沟的河流是著名的象泉河,藏语名为朗钦藏布,和狮泉河、马泉河、孔雀河一样,都是发源于冈仁波齐神山的四大河之一。朗钦藏布一路往西,经门士乡、达巴乡、札达县、萨让乡、底雅乡后,最后穿越喜马拉雅山脉汇入印度河。
札达县东部地区历史上曾是大海,后来地层隆起,形成了厚厚的海相沉积层,象泉河流经这些地方时深度下切,形成了非常险峻的峡谷地貌;县城往西河道慢慢变宽了,宽谷缓流取代了深谷急流。
如今象泉河谷已经新修了一条柏油路,也就是著名的219国道,这条边防公路进入札达后,变得异常多姿多彩,一会拐折于峡谷之中,一会又翻越在高原之巅,全程都是奇形怪状的土林和悬崖地貌,不同色泽的岩石和泥土裸露在外,行车其上仿似来到了外星球,极目天地广,邈远无匹俦,唯有身旁一条深切的窄窄河流,以及远方天际线上一线绵延的雪山。
由于新修不久,来此游玩的人极少,所以旅途相当孤苦,但是待遇也与众不同:惟见前路一线天地来,两侧万千众生去。十大沟谷中,算札达沟最接近老天,最远离尘世。
然而,历史上的札达沟却是热闹非凡,大戏连幕。
门士乡往南拐,219国道如同珍珠链一样串起了一路古文明遗址:先是当年的象雄古国都城穹窿银城,接着是另一处史前人类文明栖息地——达巴遗址,然后是县城附近的古格王国遗址,再往西又是西土最大的史前人类穴居地——皮央东嘎遗址,再然后还有香孜乡的香孜遗址……
这些遗址的历史文化意义非同寻常。
象雄是青藏高原上的三大古国之一,吐蕃诞生前一直独立存在,后来国王黎弥夏被雅隆部落首领松赞干布算计,在北部羌塘地带的当惹雍错中伏被俘,从此象雄古国灭亡;古格王国遗址早已众人皆知,朗达玛的后人在这里续写了吐蕃后文明;皮央东嘎土山上的洞穴里绘有不少壁画,其中竟还有头缠白布的印度人画像,说明历史上这一带还和印度有着贸易往来,沟通的途径当然是西部的拉达克地区……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穹窿银城遗址,还是古格王国遗址,抑或是达巴遗址和香孜遗址,全是高耸凸起的彩石悬崖地貌,视觉上十分壮阔雄伟,尤其是香孜乡的霞义沟,那是中国境内最类似火星的地貌,没有之一,数十平方公里内遍布着无以计数的蘑菇状彩石,如同千军万马一样阵列在这高邈无匹的荒野里,不管你阅历有多广,经历有多深,来到霞义沟也会两眼无着落,口诵一声叹。
审美气质:干枯深切的河谷,壮阔多姿的彩石土林,中国最具外星气质的地方。
人文基因:众多史前人类文明遗址,折射着古象雄、古格王国和克什米尔一带的西土原始文明之光。
一弧雪脉探苍穹,峻极莫过喜马拉雅。
十道隐谷藏气穴,玄秘最是喜马拉雅。
这是老天爷的大手笔,在亚洲大陆拓下的一笔丹青画:
墨脱沟——扎日沟——勒布沟——洛扎沟——亚东沟——陈塘沟——樟木沟——吉隆沟——普兰沟——札达沟。每一道山沟,都是一幅条屏画,十幅条屏一合卷,便是天下最壮美的长卷。
只是无论丹青还是水墨,缺少了朱印就缺失了神韵,那一笔中国红,是所有书画不可或缺文化胎记,而这十孔气穴里遁隐的古老文明,恰恰便是这幅喜马拉雅长卷的批注落款,序跋钤印。
这还是南亚冈瓦纳古陆献给北亚劳亚大陆的一封拜帖——分明是天地间最大的一挂钻石项链,不想成了东土大唐和西境天竺不可逾越的结界。
好在中土还有一种勇猛精进的求证:玄奘孤身西行,经律论三藏证我。
好在西天还有一种永不言败的传道:达摩一苇渡江,天地人三宝渡你。
只是不二法门太窄,不归路途太远,老天终究还是开了一下天眼,吉隆沟里使团互访,虽然短短三十年如白驹过隙,但那惊鸿一瞥还是让两大文明相思千年。
最好是收藏,让长卷里的遁隐文明生生不息,自我进化。
最该是包容,让两大古文明重走取经路,续写文明史。
这才是喜马拉雅至高至远的启发。
标签: #息壤香港空间哪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