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此时兄弟们对“实验楼叫什么名字”大概比较重视,咱们都想要了解一些“实验楼叫什么名字”的相关内容。那么小编在网络上搜集了一些对于“实验楼叫什么名字””的相关内容,希望你们能喜欢,姐妹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1月15日,记者从重庆科学城城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城市建设集团”)获悉,由该公司代建、中建八局承建的重庆大学虎溪科学中心实验大楼EPC项目(以下简称“重大科学中心项目”)完成主体结构封顶,并将于2024年内完成项目整体建设。
重大科学中心项目位于重庆市高新区科学城智核大学城内核心位置,总建筑面积约24.77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18.25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6.52万平方米。项目由内外环形建筑围合而成,其中内圈由U型高18米的3层大空间连续实验室(11#楼)组成,外圈为3层18米高裙楼及10栋塔楼(1-10#塔楼)围合而成,塔楼最大建筑层数10层,最大建筑高度47.7米。
项目地上建筑包含科学传播、先进制造、智慧能源、低碳技术、先进材料、电子器件、前沿交叉、人工智能、公共平台九大功能版块和预留发展版块;地下建筑功能为地下车库、设备用房、食堂、咖啡厅、健身房等。项目集实验基地、科研服务、科技拓展等功能于一体,是重庆大学有史以来最大的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中心、省部级中心等为一体的科学实验中心。本次封顶为重大科学中心项目11个楼栋全面封顶。
据城市建设集团现场负责人刘渝介绍,为保证高质量完成任务,自开工以来,城市建设集团按照上级要求严格把控标准,深入梳理施工中的重点难点,落实穿插抢进度、节假日不停工保进度、现场协调推进度,坚持样板先行,质量安全“两手抓”,确保工程整体进展可控,下一步将接续奋战做好外墙装饰、室内精装修、室外景观等主要工作,全力以赴打造精品项目。
据中建八局重大科学中心项目负责人陈丁介绍,目前项目施工现场共有施工作业人员1921人,塔吊10台,施工电梯10台。项目目前已完成主体结构施工,二次结构和综合机电正有序穿插,幕墙样板已施工完成,项目整体预计将在2024年底建成。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重大科学中心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应用了不少“四新”技术。比如针对超长深基坑回填土边坡,采用绿色装配式支护,实现快速封闭坡面,确保3.58万平方米基坑边坡260天安全稳定无风险,促进项目安全绿色低碳建造。
为打破塔楼与地下室脱离导致地下、地上结构施工难以高效衔接的困局,项目团队创新地将部分塔楼桩基设计为半坡桩,并在地下室结构施工前插入半坡桩施工,为地下室结构与塔楼结构施工无缝衔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效缩短工期1个月。
针对项目环状地下室超长混凝土结构施工,项目团队成立技术攻坚小组,发挥技术引领作用,组织参建各方协调联动,最终确定“膨胀加强带+温度诱导缝+局部跳仓法”的施工方案,最终成功克服超长混凝土结构施工周期长、结构易开裂等难题,90天完成5万立方米地下室结构施工,顺利实现“9·26”地下室结构封顶的目标。
重大科学中心项目大型实验室均布置于首层,投影位于基坑边坡与地下室外墙围合形成的超宽超长肥槽上,项目团队创新应用中建八局自主研发的特色优势技术——渣土基流态固化土进行肥槽回填,60天完成1.5万立方米肥槽回填,快速高效的同时提高回填质量,使实验室地面坚实、无沉降之忧。
为破解项目在环状基坑开挖后形成“外有壕堑,内有孤岛,通道断绝”的平面布置难题,项目在基坑南北两侧回填马道,打通贯穿项目中轴线的生命运输通道,同时制定“结构由外向内施工,场地由内向外转换”的平面布置策略,实现了项目的施工高效组织、平面顺畅管理,推动项目110天完成12万立方米主体结构施工。
重大科学中心项目建成后,将充分发挥重庆大学工科特色和综合优势,实现有组织创新转变,打造成为一个规模化、集成化、综合化的西部地区科技创新高地和高校科技体制改革的综合示范区。并将以现有的国家级平台为核心,以板块化构建为载体,推动相近学科、相近领域进行整合优化,构建先进制造、智慧能源、低碳技术、先进材料、电子器件、人工智能、前沿交叉、公共平台、科学传播九个创新主体板块,并且形成相互交叉协作的创新环境,将成为引领和支撑重庆及国家西部地区基础研究和创新发展的高端实验研究高地,高端研究人才聚集和高素质人才培养高地,基础前沿研究和重大科技需求的策源地。
上游新闻记者 王渝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