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选择AMD还是Intel?丨一文搞定迷你主机选购与环境搭建(下)

川川川川桑 2691

前言:

现在大家对“bitlock如何关闭”都比较看重,你们都想要学习一些“bitlock如何关闭”的相关知识。那么小编同时在网上汇集了一些关于“bitlock如何关闭””的相关文章,希望小伙伴们能喜欢,我们快快来了解一下吧!

在上一篇迷你主机选购指南中分享了型号选择与搭建方案,由于使用的设备是十二代Intel平台,少了AMD的数据确实比较遗憾,于是乎又弄了一台六代锐龙的华硕迷你主机作为补全。

比较尴尬的是现在这个节点,使用7000系锐龙平台的新机型暂时还没上架,所以没办法在这篇中把华硕迷你主机贵在哪儿和RDNA3架构核显实测数据这两个目标测试点全部覆盖掉,关于7000系锐龙的性能只能先纸面分析下,等后期有新机了再补上数据。

下面拿具备代表性质的热门迷你主机型号华硕PN53(6900HX版本)作为案例,分享下移动端Intel和AMD在各方面的表现差别,重点对比处理器性能、核显性能和USB4.0这三点,觉得有所帮助欢迎关注点赞收藏三连哈。

⏹ 本文目录

本文目录如下图所示,分解答三个重点问题:

前段为六代/七代AMD平台迷你主机的通用数据,适用于所有品牌的迷你主机。

中段为华硕这台PN53的拆解,展示同核心平台的不同厂商产品为啥会有价格差别。

后段为R9-6900HX这个平台的实际性能,重点在680M核显与USB4接口表现上。

友情提示:迷你主机评测的评论区正常都会有无脑喷和无脑吹,本文优缺点看法基于真实方案解析和实际测试数据,各项测试按照我的习惯取2-3次测试均值,有入手打算的朋友建议先看看上一篇文章(点击头像即可查看)中的环境拆解,整理好自己的需求后再做综合参考。

⏹ 核心测试设备

开始前列一下本文的数据来源设备。

1️⃣ 迷你主机丨华硕PN53(R9-6900HX)

简介:作为御三家出品的迷你主机,无论是硬件方案还是软件适配都满满的华硕风格,为了测试RDNA2架构核显的极限性能搞了6900HX版本,六核十二线程+4.9GHz主频+680M核显在移动端锐龙中属于次旗舰水平,关于如何选择CPU型号和具体往下看。

2️⃣ 桌面CPU丨Intel i5-12490F

简介:上篇文章用的是它,本文继续拿来对比,基础参数为六核十二线程,基础主频为3GHz,睿频最高达到4.6GHz,三级缓存20MB,不带核显所以没办法直接比对核显数据。

3️⃣ 拓展显卡丨钛度 显卡拓展坞(自带RX6600)

简介:上一篇用了这张卡,为了对比USB4和雷电4的性能继续使用它,在拓展显卡方案中Sky哥这款三千出头的拓展坞性价比高点,内置个RX6600(8G)体积也就1.1L,值得入手。

⏹ 纸面参数解析

上一篇写完就开始有使用移动端锐龙7000系列的迷你主机发布,同时华硕对迷你主机的针对性设计和优化也值得单独聊聊,不建议跳过这段。

1️⃣ 即将大量上市的7000系平台

去AMD官网拉了下7000系列的型号数据,小型号相当多,最简单区别就是看型号结尾:

结尾为0U的型号不建议入手普通用户入手,PCI-E设备只能走PCIe3.0协议,并且只支持到DDR4内存,锐龙强就强在核显能力,少了DDR5支持压根发挥不了,唯一优势就是功耗低。

结尾为5U的型号能耗比相当不错,并且支持PCIe4.0和DDR5/LPDDR5,只是CPU频率低了一些,应该会有很多迷你主机/笔记本使用,缺点就是核显性能较差,不适合游戏。

结尾为35HS的型号各项参数比较均衡,和上一代(6000系列)区别不算大,核显还是RDNA2架构,唯一提升就是CPU频率,但提升不算大,性价比目前不如降价后的6000系型号。

结尾为40HS的型号主打核显性能,核显架构升级到RDNA3,最表象的提升就是780M核显主频拉到了惊人的3000MHz,不过由于货不多还没拿到手,后续有机会补上测试结果。

结尾为45HX的型号主打处理器本身的性能,最低的7645HX单核最大频率都有5.0GHz,最强的7945HX更是达到了离谱的十六核心三十二线程+5.4GHz,缺点是核显仅够亮机。

根据AMD官方文档资料,RDNA3架构核显的主要提升点有三个:

第一是能耗比,官方宣称能耗比提升了50%。

第二是运算单元性能上限提升,CU数量没变但频率上限拉的很高,上表有明确数据。‘

第三是AI相关支持提升,官方宣称是2.7倍的AI预算提升和50%的光追性能提升。

具体表现没有实测数据咱也不敢评价,后面拿到货再做测试,点个关注吧。

RDNA架构核显比Intel的Xe架构核显强的地方不只是参数,还有光追和FidelityFX Super Resolution(FSR)这俩提升画质/流畅度的软件功能:

光追是大幅度提升游戏画质的功能,对画面的光影细节帮助很大,开启后会降低游戏帧数。

FSR是提升游戏帧数的功能,同时也会一定程度上会优化画面细节,可以根据配置自行调整。

需要注意,并不是所有游戏都支持这俩功能,具体支持的游戏清单可以参考AMD官网说明。

目前使用7000系列处理器的在售迷你主机不多,要么缺货要么死贵,如果你的需求是想要流畅玩网游和多开软件,使用6600H、6800H和6900HX这三个平台的迷你主机依旧值得入手,追求极限可以再等等也没毛病,5000系列的型号就别碰了,DDR5内存很重要。

2️⃣ AMD对比Intel平台优势

上篇说过这两者的区别,简单来说就是办公Intel游戏AMD,简单重复一遍结论:

十二代移动端Intel酷睿和六代移动端AMD锐龙都属于牙膏挤多了,两家的上一代平台(11代酷睿和5000系锐龙)不建议入手,6000系锐龙的DDR5+PCIe4.0对核显和整机IO加成巨大。

对比基础性能参数,AMD移动端锐龙的核心数是唯一劣势,不过对大部分用户来说够用,强势点在于核显,Radeon680M核显(12CU)的最大频率2.4GHz比Xe(96)高了接近一倍。

对比硬件扩展能力,AMD和Intel对内存和硬盘这两个IO硬件的支持基本差不多,AMD差在没有自家无线网卡,USB协议已经升级到了USB4.0,对比雷电4也是下文的重点测试之一。

对比同级别的价格,使用6900HX的华硕PN53(4999元)比使用12700H的PN64(5399元)便宜四百,比使用12500H的PN64(4799元)贵了两百,性价比还不错。

3️⃣ 华硕对比友商优缺点

作为御三家厂商,华硕对于产品设计一直都有着自己的理解,主要表现在软硬件方案和调教上,迷你主机和笔记本电脑的相似点太多,所以在华硕迷你主机身上能看到非常多华硕笔记本方案的影子。

硬件方面,方案设计可是华硕的看家本领,PN系列通过PCI转接拓展让PN系列拥有了比友商更丰富的内外部接口,散热也同步升级到了笔记本同款自洁防尘模组,具体细节看下文拆解部分吧。

软件方面,PN系列成品机除了预装赠送正版Windows(家庭版),同时还内置了笔记本同款MyASUS管理软件的低配版本,可以实现音频双向AI降噪和手机互联等黑科技功能,下文会有展示。

华硕迷你主机缺点比较明显,就是同核心硬件配置的价格会比其他家贵,差价在上面提到的额外接口和软硬件优化,如果没有折腾时间或者有拓展需求,AMD平台迷你主机选华硕PN系列会更合适一些。

最后吐槽下,华硕迷你主机的命名方式比较迷惑:

严格来说华硕迷你主机有四个系列,分别是PN、PB、PA和a豆,其中持续出新款的就PN,PB62也还不错,其他系列暂时不用看。

PN系列包含了AMD和Intel所有型号,本次案例机PN53是六代AMD平台,PN64则是十二代Intel平台,不管CPU型号是啥,都叫这俩名字。

⏹ 主机结构拆解

如上文所言,华硕产品设计比较独特,后期加装也需要拆机,所以开始测试前先做个拆解。

1️⃣ 设备外观

PN53外观上比较硬朗,八角尖尖,浓厚的工业设计风格,,方正外形基本一眼就能看出来是华硕的作品,对比老款的PN51,两侧的气流栅面积更大了,能使冷热气流转换更快,这样的设计元素在华硕笔记本上也相当常见。

设备正面包含了电源开关、Type-C接口*1(USB4协议)、USB-A接口*2(USB3.2Gen1协议)、硬盘读写指示灯和3.5mm二合一音频接口。

其中前面板C口虽然是USB4协议但不是全功能(不支持PD协议供电但能慢充),外接触摸屏或者移动固态硬盘还是稳的,特别是便携屏,可以靠一根C2C直接实现供电+触摸+画面输出。

大部分的功能接口都在设备背部,包含了HDMI2.1接口*2、DP1.4接口*1、Type-C接口*1(USB4协议)、USB-A接口*3(USB3.2Gen1协议)、2.5G电口网口和DC供电接口,同时还有个物理设备锁孔位。

其中背部这个C口是全功能的,除了数据传输和视频输出以外还支持PD协议的100W电源输入,如果你自己有高于120W的充电头套装,可以替换掉PN53原装的砖块式DC供电器。

为了提升散热效率,PN53的底部有四颗硅胶增高垫,辅助底部出风口散热,当然和所有迷你主机一样,PN53同样支持壁挂使用,按照预留的孔位通过螺丝固定在显示器背面即可。

简单过完外观准备拆机,拧开底部四颗定位螺丝即可,使用电动螺丝刀的朋友记得用PH2的批头,批头不合适容易滑丝,华硕特色之一。

2️⃣ 内部结构

打开底盖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底壳上固定了一块集成很多接口的拓展卡,拓展卡和主板用一根排线连接,设计很华硕,确实也很适合迷你主机,毕竟PCI通道这么多,不用也是浪费。

这张拓展卡集成的接口比较多,设计的相当巧妙,单独说一下每个接口:

M.2固态硬盘接口*1(PCIe4.0协议),硬盘对应位置还设计了辅助散热的金属贴片和散热垫。

2.5寸SATA硬盘接口*1,藏在拓展卡与底盖中间,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上SATA固态,转接卡的M.2固态会降速到PCIe3.0协议。

由于这张拓展卡的存在,华硕PN53的接口比其他迷你主机更多,全尺寸DP输出口和USB-A接口都是通过转接卡实现,个人觉得相当不错,友情提示,拆解时候一定要小心别弄坏排线。

点名表扬下舱内的细节设计,关键IC的周围和顶部都单独做了防静电或者辅助散热的贴片,两条固态硬盘位还有单独的散热垫,所以说华硕贵有贵的道理,这些实用小设计确实有用。

相比复杂精密的转接卡,主板倒是比较普通,M.2固态硬盘、内存和无线网卡都可以自行拆卸更换。

PN53成品版本原装有一条512G的PCIe4.0协议固态硬盘,上面并没有贴代工厂名,实际上是镁光,可以看到的是群联旗舰级别E19主控,可惜的是只有一颗颗粒,下文有具体测试性能。

让我不理解的是内存,虽然颗粒是目前D5中最好的海力士颗粒,但为啥不用四通道的板载内存组合呢?LPDDR5可以提升到6400MHz的主频上限外加降低读写延迟,同时也能一定程度规避用户自行更换内存时可能会遇到的兼容性问题,希望后续新款能改进一下。

PN53使用的无线网卡是联发科和AMD联合开发的MT7922,能达到2402Mbps+160MHz的满血WiFi6E速度,同时自带5.2协议的蓝牙模块,用也能用,等Intel出更大带宽的无线网卡自行更换也行(笑)。

主板背部则是一大块涡轮散热系统,前面也贴了华硕无双11(笔记本)的拆解图,两者的工作结构基本一致,都可以有效排出风道内部的灰尘。

这套散热器采用的是双热管方案,和常规桌面级CPU不同,移动端锐龙的发热量确实不算很大,具体散热效率见下文,比之前零刻i5-1240P的测试结果好很多。

装回去的时候记得别自己折叠排线,跟着原来的折痕走,还有注意按紧底壳再上螺丝防止有灰尘直接进入舱内,其他没有注意点,接下来开机聊聊华硕对迷你主机的系统/软件优化。

3️⃣ 软件优化

开机跟着提示一路下一步就能完成初始化进入系统,可以看到系统已经自动激活,算是个非常棒的点,建议注册一下微软账号,后期给该设备重装系统只要登录即可自动激活。

单独说一下MyASUS这个工具,如果你之前使用的就是华硕系设备,可以很方便的用迁移助手一键迁移相关数据和软件,记得硬盘大小匹配就行。

之前说过,迷你主机版本的MyASUS暂时是低配版本,并不能和笔记本一样随意调节能耗模式,目前只支持自定义AI麦克风降噪和QoS流控管理,麦克风降噪支持第三方设备,根据自己需求和麦克风实际性能一键切换应用即可。

比较意外的是迷你主机版本MyASUS居然保留了智能流控功能,同时对手机协同的GlideX软件有针对性配置,这对网络知识比较薄弱的用户来说是个非常实用的功能。

除了针对性的硬件优化版块以外,比较实用的功能就是自助排障,对计算机知识了解不多的朋友比较友好,起码不用为了这些功能安装某些拖慢设备的全家桶软件。

最后就是多设备联动功能,通过GlideX这个软件,USB连接或者在同一网络内都可以将手机或者平板当做副屏幕使用,也可以用电脑的键鼠反向控制手机,重点是免费且不限手机系统。

如果是华硕全家桶用户,MyASUS还可以接管迷你主机连接的华硕系显示器和路由器,用着还是挺方便的。

4️⃣ 拆解小结

很多朋友不理解相同核心配置的设备差别到底在哪儿,相信看完这段应该就知道了:

在硬件方面,PN53除了没有用板载内存以外,用PCI-E拓展卡增加接口、各种防静电/散热贴和物理硬件锁都非常有华硕的设计风格,各种实用细节拉满。 在软件方面,华硕给整机送了个正版Windows11,虽然只是家庭版但也是不错的,同时还有用着挺方便的MyASUS管理软件和多设备联动,对只想到手即用的用户比较友好。

所以PN系列定价高不只是品牌溢价,这些小地方都是成本,预算允许的前提下选择华硕PN系列是个不错的选择,毕竟NUC也没锐龙版本不是?

⏹ 游戏性能测试

我个人看法是AMD平台迷你主机更适合游戏,所以先进行游戏测试,整机性能在后面。

1️⃣ 前期调试

为了达到最佳数据,测试前先进行软件层性能调试:

第一步是电源模式,不管是台式机还是笔记本还是迷你主机,Windows系统都可以通过修改电源模式提升整机性能,下面的测试均为最佳性能模式下的测试数据。

第二步是驱动模式,需要自行安装AMD Adrenalin这个管理软件,不知道是不是RDNA3还没优化好的缘故,新版驱动对核显调整只有简单的预设切换,这里我切换到电子竞技模式。

最后就是硬件超频,在Adrenalin中的性能选项中可以开启自动超频模式并切换到游戏模式,套用设定重启后的CPU主频自动提升了0.2GHz,同时GPU也会跟着有一定的提升。

2️⃣ 软件跑分

首先是3DMark中专门针对核显能力的NightRaid测试,对比1240P的结果如下:

综合得分为16876(6900HX)/14615(1240P),性能高出15.4%。

显卡得分为18015(6900HX)/15930(1240P),性能高出13.1%。

CPU得分为12427(6900HX)/9960(1240P),性能高出24.8%。

细心的朋友应该已经发现,这个数据其实是低于同样使用680M核显的设备很多,后面定位到问题是PN53自带的内存问题,虽然单条DDR5内存本来就是双通道,实际上还得是两根组四通道才能更好的发挥核显性能。

更换成8G*2的四通道内存后,重新跑分结果如下图所示:

综合得分为25218(6900HX)/14615(1240P),性能高出72.5%。

显卡得分为30176(6900HX)/15930(1240P),性能高出89.4%。

CPU得分为13060(6900HX)/9960(1240P),性能高出31.1%。

很明显,华硕在PN53的原装内存方案选择上搞砸了,单条双通道内存并不能将性能发挥到最大。

3️⃣ 实测数据

同跑分工具一样,游戏实测继续使用上一篇三款,根据游戏硬件需求选择性开启光追和FSR。

首先是支持FSR的堡垒之夜(DX12模式),实测数据如下所示:

i5-1240P核显在2K画质下普通场景有50+的FPS,复杂场景差不多20左右。

R9-6900HX核显(单内存)开启FSR后,2K画质下复杂场景直接提升到26-40FPS中间,另外Adrenalin还有有Anti-lag这个低延迟功能,所以实际游戏观感会比1240P精致流畅一些。

R9-6900HX核显(四通道内存)开启FSR后,2K画质下复杂场景直接提升到40-60FPS中间,游戏表现大幅度提升。

第二个游戏拿经典MOBA游戏英雄联盟为测试案例,这款游戏并不支持光追和FSR:

i5-1240P核显使用全高特效,泉水110+的FPS,对线能有80+的FPS,1080P全高画质和2K全高画质帧数基本无差。

R9-6900HX核显(单内存)使用全高特效,2K极高画质泉水120+的FPS,对线能有80-90的FPS,同样视觉流畅度挺高。

R9-6900HX核显(四通道内存)使用全高特效,2K极高画质泉水160+的FPS,对线能有90-110的FPS,配合2K高刷显示器都毫无问题。

第三个游戏拿刚更新不久的DX12版本巫师三作为测试案例,支持FSR光追:

i5-1240P核显在2K画质下使用推荐预设,静态画面只有30+FPS,运动中正常会降到20左右,确实没啥游戏体验。

R9-6900HX核显(单内存)在2K画质下使用推荐预设,开启FSR的静态画面有30左右的FPS,运动中正常会降到24FPS左右,比1240P稍微好一些,起码视觉上能玩。

R9-6900HX核显(四通道内存)在2K画质下使用推荐预设,开启FSR的静态画面有接近40左右的FPS,运动中正常会降到30FPS左右,将画质降低到1080P+中等特效+开启FSR,FPS甚至达到了50+。

顺道测试了下光追效果,确实对画质提升巨大(见下图),特别是显示细节,2K画质甚至有了4K画质的错觉,不过由于核显性能在这儿,实际开启光追+FSR后只有个位数的帧数,卡的连操作都操作不了。

4️⃣ 测试小结

根据上述测试可以得出结论,使用AMD六代/七代移动端锐龙的迷你主机确实更适合游戏:

就跑分数据而言,Radeon680M这款核显的表现确实比Intel的Xe核显强一些,不过强的有限,还没到可以抗衡独立显卡的程度,切记要使用两根内存组四通道。

就实际体验而言,AMD针对游戏的黑科技不少,在CPU超频+开启FSR+开启Anti-Lag等一系列操作优化后的实际游戏画面流畅度更胜一筹,配合有Freesync功能的显示器效果更佳。

按照惯例战未来一下,AMD核显能的光追对画质提升巨大,但会大幅度降低帧数,目前的实际意义不大,如果所有网游都增加FSR支持的话完全可以做到质变,对玩家而言是很大的利好。

⏹ 核心硬件测试

游戏测试完测一下其他硬件性能,毕竟常规用户除了游戏还有办公需求。

1️⃣ CPU测试

为了方便比对,测试工具依旧和上一篇文章使用的一样,首先是PCMark10的性能跑分,对比数据如下:

桌面级i5-12490F跑分为5664分

移动端i5-1240P跑分为4824分

移动端R9-6900HX(四通道内存+官方一键超频)跑分为6425分

通过对比可以得出结论,虽然6900HX比1240P少了四个物理核心,实际上单核主频高真的有用,超频后甚至比桌面级十二代i5跑分更高,如果没有编码器和AI工具这类特殊需求,量大管饱的锐龙平台迷你主机用作办公也挺合适。

2️⃣ 内存测试

通过AIDA64可以看到,PN53原装内存就是平均水平,C40-39-39-77的时序中规中矩,但由于只有单条,所以实际延迟比90ms这条水平线高出太多,这也是我不理解为啥不用板载内存的原因所在,和无双一样用双通道板载颗粒+空余SO-DIMM的方案他不香吗?

不过问题不大,华硕PN系列有准系统版本,也就是不包含内存硬盘,换上性能更强的内存+固态硬盘整机使用体验会更好一些,特别是打算用核显玩游戏的玩家用户,一定要上高频率+低时序四通道内存,D5高频笔记本条目前不多,文末有推荐。

3️⃣ 固态硬盘测试

PN53这条原装固态硬盘表现同样是一言难尽,CrystalDiskMark测试结果如下所示,目前市售PCIe4.0固态硬盘的主控都很吃颗粒,所以单颗粒方案跑成这样也是情理之中,还是那句话,不建议直接买成品,或者到手把原装固态出掉换更高性能的型号也行,拆机不麻烦的。

4️⃣ 满载温度测试

温度测试这个环节相当有趣,多次测试都是下面这样的曲线:

常态待机温度在40°左右,这个区别不大。

开始烤机后,温度会瞬间拉到高80°左右,之后的三分钟中会缓慢降至70°左右并保持。

停止烤机后,温度会缓慢恢复到40°左右。

本来想着是开启自动超频的问题,后面关闭超频也是如此,看来移动端锐龙平台还是需要AMD继续调教优化,不过。

⏹ 拓展能力测试

USB4对外宣称是兼容雷电3/4协议的设备,实测将RX6600显卡拓展坞接入PN53确实可以直接免驱使用,没有遇到兼容性问题,不过有比较奇怪的bug,关机状态进行拔插显卡坞操作,再开机会出现Bitlock恢复提示,开机状态拔插就没事,很明显是Windows问题。

还是老样子,为RX6600解锁120W功耗墙之后超频,入手钛度这款显卡坞但不知道怎么超频的朋友可以直接按照下图抄作业。

使用3DMark针对独显的TimeSpy进行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综合得分为7477(USB4)/7262(雷电4)

显卡得分为7318(USB4)/7145(雷电4)

CPU得分为8530(USB4)/8010(雷电4)

对比之前1240P+雷电4接口,6900HX+USB4接口的跑分反而还高了一些,所以如果有外接高性能硬件的打算,雷电4和USB4其实几乎毫无区别,不用纠结。

⏹ 相关设备推荐

PN53确实不错,唯一问题在内存和固态硬盘上,这里给大家整理下合适的升级硬件型号。

1️⃣ 迷你主机丨华硕PN64

简介:华硕使用十二代Intel平台的迷你主机型号是PN64,外观上与PN53保持一致,只不过核心硬件不同。

2️⃣ 内存丨科赋笔记本内存(DDR5)

简介:PN53单根16G方案拖后腿有点严重,目前市售笔记本内存基本都是C40时序+4800MHz频率,不知道后期AMD会不会升级BIOS支持到更高频率,目前推荐DDR5中表现最佳的海力士颗粒型号,选海力士亲儿子科赋就行,加一根组四通道对IO提升帮助很大。

3️⃣ 固态硬盘丨海康存储C4000

简介:现在固态硬盘已经全面迈入PCIe4.0时代,价格已经不算贵,个人推荐依旧是海康C4000,599元=1T的常态价格性价比爆棚,7450/6600MB/s的顺序读写+860/670K的随机读写对大部分用户来说已经是满配,主控的温度控制能力也不错,和迷你主机的契合度很高。

4️⃣ 充电头丨绿联140W氮化镓充电器

介绍:充电头玩的不多,只能说手上这个绿联140W+原装240W快充线实测能支持超频状态的PN53稳定使用,替换掉PN53原装的砖块DC供电没问题,需要注意超频状态PN53供电还得120W以上,测试了下走100W那个口供电开不了机,AMD官方功耗说明一个字都不能信。

5️⃣ 路由器丨华硕 TUF AX5400

简介:前文提到过,MyASUS可以接管华硕系路由器部分功能并做针对性优化,如果有更换WiFi6路由器的打算不妨考虑下TUF的这款AX5400,核心硬件确实一般,但在华硕系统的加持下实际体验很好,感兴趣可以点头像看下之前的路由器科普文章。

6️⃣ 便携屏幕丨华硕便携显示器MB16AMT

简介:同样支持MyASUS接管的设备,本身也是一台不错的便携触控显示器,连接迷你主机的C口一线通即可实现触控操作+画面输出,在MyASUS软件的配合下可以实现自动旋转成竖屏,内置7800mAh的大电池也能提供四小时的续航时间。

⏹ 总结

给一拉到底的朋友总结下,对应开头提出的那几个核心问题:

第一,在实际游戏表现上,AMD的RNDA2架构核显确实比Intel的Xe架构要强,FSR效果相当不错,走Adrenaline驱动超频后还能再有一定的提升,具体看内存性能,但对标10系之后的独显想的有点多,暂时也没有AMD独立显卡那种解锁功耗墙的操作,不知道后期会不会更新?

第二,按照纸面参数对比,7000系列的移动端锐龙平台不是全部都比6000系列强很多,如果想一步到位上RDNA3架构核显,等使用7x40HS平台的新品再入手会是不错的选择,当然不追求新品的话6800H和6900HX也不错,7x35HS和这俩差别不算大,足够日常使用+流畅网游。

第三,根据实际拆解,华硕PN系列迷你主机硬件设计上非常有品牌特色,对PCI通道的最大化利用让PN53拥有了额外的USB4接口、M.2固态硬盘接口和DP输出口,内部防静电和辅助散热小件也堆了不少,另外还有针对迷你主机的MyASUS等软件,比其他品牌价格高在这两点上。

第四,USB4接口确实兼容雷电4协议的外接设备,6900HX走USB4接口外接AMD显卡拓展坞的表现甚至比走雷电4还好,所以别因为接口协议纠结,只不过外接显卡Windows系统会有点小Bug,应该是相关驱动没做好,需要等微软更新处理,不影响正常使用。

最后单独说一下,华硕PN系列迷你主机的软硬件方案整体很棒,唯一缺点就是自带的内存和固态硬盘不咋地,最好买准系统版本或者入手后换/升级下这两个硬件,同时建议华硕将双DDR5内存槽位改为性能更强延迟更低的板载LPDDR5+留空的单SO-DIMM槽混合方案。

相信看完这两篇应该知道如何选择迷你主机了吧,后续等拿到7000系再补上RNDA3架构核显的数据,觉得有帮助点个关注哈。

标签: #bitlock如何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