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天朋友们对“aha教程”大体比较讲究,咱们都想要分析一些“aha教程”的相关内容。那么小编同时在网上收集了一些对于“aha教程””的相关文章,希望姐妹们能喜欢,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前言:
不久前刊发的群岛闪翻学习团的文章 《Aha| 又是一所了不起的学校》中,我们介绍了美国一所服务11~14岁青少年的新兴学校, “千禧学校”。更有意思的是,群岛加速器的小岛之一:来自三有PBL开源实验室团队的联合创始人Tammy ,最近在美国进行深度走访调研各种创新的学校,而她走访第一站,就来到了千禧学校:Milliennium School。让我们赶快跟着她的脚步,来亲眼看看这所学校到底了不起在哪里吧。
Millennium School
Millennium School 坐落于旧金山,是一所16年开始招生的新学校,目前有两个年级(六年级和七年级),每个年级两个班,共50位学生。
(1)青色学校
“当我们在谈教育创新的时候,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课程、教学方法、也应该考虑学校的组织形态对教育又有哪些更深远的影响。
—Tammy ”
大概因为青色组织的概念过于“前卫”,且一两句话很难解释清楚。Millennium school 的这一面,官网都很少宣传或提及,即:Teal School 青色学校。
去年,在 Aha社会创新学院顾远、周贤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了解和学习青色组织,也开始思考学校、教育组织作为组织的一类,如何能从中受益。
It's time for schools to catch up with the pace of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什么是青色组织?
青色组织是一种创新的组织形态,核心理念是去中心化,自主管理。取代金字塔形的组织架构,青色组织是由组织内一个个独立但紧密联结的小分队构成的网状形态。青色组织相比于其他传统组织形态,面对快速变化的环境,有更强的适应性和应变力。
Millennium School Teal Elements
这次 Millennium 的探访,原计划由他们的CEO兼联合创始人Chris Balme接待(他参与设计了 Millennium 的整个体系框架,包括青色的运营方式,以及基于前沿心理发展研究设计的 Whole-child 教学框架)。但是因为他的二女儿比预产期提前来到了这个美丽世界,所以安排了其他学校的老师们来带我参观。有意思的是,老师们大部分在入职 Millennium 之前,其实完全不知道什么是青色组织,也是从面试开始,一边体验,一边探索,一边学习。从和老师们的谈话中能感受到,比起一开始的混乱、焦虑,现在已经从容多了,也找到了 Millennium 自己的节奏。
01
没有低效的行政角色
Millennium 没有HR,需要招聘新成员的时候,现有老师会承担这个临时涌现的招聘角色。在青色组织里,所有的角色和职能都是不断变化和自由涌现的。在传统组织里复杂累赘的行政角色,在青色组织里会根据需要重新定义,可能由一些成员兼任,也可能被取消。
02
充分的自主权和信任
有一位 STEAM 老师,原来在公立学校教项目式学习,回忆说每次采购材料都是噩梦,不仅要提前几个月向上级申请才能下订单,审批的流程麻烦到后来她都不想报批了,或者索性自己垫钱买。到了 Millennium 以后,可以随时用学校的公用卡采购,非常地高效,组织里的每一个人都被充分信任。
03
大学校&小分队
好吧,Millennium 其实一点也不大,目前有学生50+,2个年级4个班,全职老师/工作人员 6-8 位。但是 Millennium有一个很重要的组织架构,即除班级、年级以外,他们有Forum Groups 论坛群组,是由一个Guide(他们的老师统称“Guide” - 向导,大家体会一下老师在 Millennium 的角色定位)和 8-9 名学生形成的一个深度联结的 mini-community 迷你社区(同一组Forum 会持续整个初中3年)。
他们每周三上午是固定的 Counselor meeting +Forum meeting。Counselor meeting 是全校同学在一起,Forum meeting则是以 Forum group 为单位。基本上周三的 meeting 内容会分为2类:
1. 讨论和学习不同的公共话题,比如“如何解决冲突 ”或是“最近发生的校园枪击事件”;
2. 分享最近感受到的张力(tension,这个词好几次被不同的老师提到)。
有一位Guide说,这个团体里的每个人都像一个sensor(传感器),会不断的感受张力,并及时提出。除了周三Forum Group有大段时间深入交流以外,每天下午的2:30-3:15,Forum Group都会聚在一次,同学们会互相交流各自Quest(PBL项目)的完成情况,在Quest分组里遇到的问题等等,Guide也会及时回应提供建议。
04
Teal的理念如何传递给学生?
在Millennium,学校不会把什么是青色组织,怎么运营一个青色组织,这些很难消化的信息直接告诉学生们,而更希望他们在体验中自己感受。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适时地引导他们使用Teal里相关的决策机制。
比如,在今年1月份搬到新校区之后,马上就有同学提出可不可以带狗来学校?Chris(CEO)就借这个机会,向同学们介绍了青色组织里的advice process。
Advice process 建议流程
Advice process 建议流程是青色组织里最为常见的一个决策流程。
我们传统的决策方式无外乎这样两种:A 由一个有权威影响力的人制定;B 由多数人达成意见一致。
在青色组织里,遵循的是谁发起谁决策的规则,发起者在决策前可以咨询这两类人的意见:A 受这个决策影响的人;B 对这个决策有经验的人。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意见只是意见,仅仅作为参考,决策权属于发起这件事情的人。
这个例子中的女孩,首先在学生中分发问卷,收集反馈,重点关注有没有对狗严重过敏的,然后再写了一封告家长信,发送给所有学生家长,收集他们的反馈,然后把狗带到学校一天进行测试,并再次收集学生们的反馈,目前正在整理分析所有的数据,并进行下一步的方案提议,是否需要制定policy等等。在过程中,Chris会不断提醒女孩advice process 的意义,即你是决策人,你可以收集问题相关方的意见,纳入考虑,但不需要征得所有人的同意,才能进行决策。
真正的学习,是无处不在的。这也是社会化学习,学习在窗外,他人即老师,世界即教材的意义。关键是我们是否能很好地关注这些值得学习的内容,并用终身学习的心态认真对待。可能是最近发生的时事,可能是身边一个待解决的问题,可能是最近遇到的一个困惑,等等。
以这个女孩为例,当她提出 “Can I have a dog in school?” 的时候,老师如果用简单的 “yes/no” 回答,可能就没有接下来这一连串美好的学习体验了。正因为老师真正以平等的身份,充分尊重了她提出的问题,并为她接下来的探索和学习提供了必要但又恰当的引导,才从一个问题的提出,生长出来了一次真正的学习。而这样的 moments ,我们又错过了多少呢?
其实,仔细想来青色组织里所推崇的很多理念,和我们所期待的教育都有太多不谋而合。尊重、信任、去中心化、自主管理、深度联结 。我们常常说真正的教育应该是自由的,但是又常常忘了自由和责任是硬币的两面,不能分而论之。当我们有了自由选择的权利时,我们有为自己选择负责的意识吗?学会如何做负责任的决策,并有效地执行,完完全全是 essential real world skills 啊!所以当我们在谈教育创新的时候,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课程、教学方法、也应该考虑学校的组织形态对教育又有哪些更深远的影响。
(2)蝙蝠侠应不应该被抓起来?
Millennium一小时
真实的Moments, 才能带来真实的学习。
跟校方预约的参观时间一开始只有一小时,我们在短时间里了解到的Millennium,也非常让人印象深刻。
学校的一学年分为5个学期,每个学期做两个项目(Quest)。每周五个工作日的四天当中(剩下的一天先卖个关子),都把整个上午的时间用来进行项目式学习,下午则是数学、西班牙语等单独的学科教学以及选修课时间。选修课除了美术、音乐等常规课程以外,还开放瑜伽课。瑜伽与每天课程开始前的十分钟“冥想”一起,构成Millennium “全人”教育 的一部分。“全人”教育也是这所中学非常重要也很有趣的一个方面,这将在本文第三部分中说到。
Millennium的项目式学习都是跨学科的,整体分为文科类和理科类(STEAM),由不同的老师负责授课。值得注意的是项目成果的展示环节。在Millennium,成果展示对象的真实性被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项目成果会展示给项目真实影响的一方,如政府工作人员、相关社区成员、科学领域的专家等等。
接下来说说刚刚没谈到的五天工作日剩下的一天,这个很有意思。
Millennium的办学理念是:San Francisco is our classroom (整个旧金山就是我们的教室)。学生们每周花一整天的时间步入学校之外的旧金山,进行各种活动:职业见习、建立郊区公园、社区服务项目,也有机会走访大学、实验室、商业科技中心等等。这跟社会化学习的理念简直不谋而合!
作为一个实验性学校,Millennium真的非常开放。在结束预约的一小时参观后,当我们提出想继续参观并参与课堂,希望与老师学生进行更深的交流,校方非常欣喜地接受了。于是得以机会了解更多他们实施过的项目,并走入了真实的课堂。也是得益于此,我们采访到了上文中的那个老师,记录下大家非常感兴趣的dog的故事。
六年级的MOMENT
三有正好在新学期的第二天到访,项目都处在刚开始的阶段,走进六年级一班的时候,学生们正在围绕驱动问题进行讨论。
我们的身体在青春期时会如何变化?
How do our bodies transform?
在提出驱动问题前,老师先提出了一个引导问题:请大家想一想能够代表我们成年的仪式有哪些?不局限于美国。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我们通常见到的头脑风暴的盛况,老师在提出问题后并没有立刻让大家分组讨论。而是让每个人独立思考3-5分钟,在纸上写下自己的答案,所有人都有充分的时间整理自己的想法,再举手分享自己的观点。
学生做分享的过程中还有两个值得注意的细节。
在每位同学表达完观点后,老师都会问有没有同学在他的观点上有补充。这是国内的课堂很少会去做到的,但我们观察到,很多好的观点都在这个过程中被引导涌现出来。
另外一点是小朋友踊跃发言的过程中,老师手上会不断把发言过的学生名字从手上拿着的一叠卡片中抽出来放在另外一边,通过这样的方式去观察记录每个环节学生参与的情况,这个方法在我们后面参观的其他课堂中也反复被观察到。
我们该不该把蝙蝠侠抓起来?
七年级的文科项目是关于政府治理、法律制定的主题,年级的两个班级合并同时进行,我们了解到这个项目这学期还计划访问华盛顿。
我们去的时候恰好遇到一场辩论,但主持人并不是文科项目负责老师,而是学校专门提供辩论训练的校外专家——一个研究国际法的学者。
辩论非常正式,教室布置也按正反两方分开,教室中间为中立方,每方8-10人。整场辩论分为上下两场,上半场每个人都要发言,每人1分钟,下半场自由发言,每人30秒。
客座讲师在做规则解说
辩题:我们应不应该把蝙蝠侠抓起来?
背景:蝙蝠侠面临谋杀、破坏公物、滥用私刑等多项指控
正式进入辩论,气氛非常正式,学生们都很投入且逻辑清晰。能看出来他们很熟悉这样的辩论形态。
反方观点:蝙蝠侠被抓了,谁来抓坏人呢?蝙蝠侠与平民相比有其特殊性。应当特事特办,考虑为他制定新的法律或调整现行法律;
正方观点:法律不是想改就改的,今天为蝙蝠侠改,明天就能为蜘蛛侠改,那法律修改的界限在哪里呢?
辩论焦点很自然地被引导到:“应不应该为特定的人制定法律条款或者修改法律条款,法律修改的边界在哪?”
辩论持续一个小时,结束后由客座讲师总结,这个环节也让人印象很深。讲师不仅仅对辩论当中学生的观点做了总结,更根据自身专业领域将虚拟的辩题链接到了真实生活中的案例。
在蝙蝠侠的例子中反方提出去制定一些对蝙蝠侠有利的特殊法律条款,而现实生活中一些针对某些特殊群体的法律时,却是在限制这些群体的权利。俄国法律中有三百多条关于女性的法律对女性从事的行业做了规定,比如女性不能做卡车司机。
关于法律修改的边界。老师提出,在加州,有非常多非法移民,这是违反联邦法律的,但加州选择保护非法移民,而违抗联邦法律,为什么?针对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学生也提出自己的思考:因为非法移民带来了劳动力,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加州需要他们,而且并不是非法移民都会做伤害别人的事情等等。
老师在最后总结中说到,当我们用法律保护一些边缘行为时,也要同时承担一些风险。
虽然是虚拟话题的辩论,提出的却是真实的论点,与真实的政府政策、法律问题产生链接,从而帮助学生对政府治理有更为客观的理解和思考。
(3)将发展科学研究成果应用到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
在我们的PBL美国行预热文中有特别提到,Millennium致力于探索发展科学(Developmental Science, 神经科学与发展心理学的融合学科)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应用。
在行前,我们想象中神经科学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能会应用到具体的教学行为上,比如教师如何与学生沟通,小组讨论形式的设定,对项目式学习的个人成果和团体成果的比例分配等。
但亲至这所创新学校并与专门负责学生成长框架构建的老师交谈后,发现实际上神经科学与发展心理学更多是用于设计整个学校的架构,应用于更加宏观的理念层面,而不是具体的教学技巧层面。
Millennium当前有两个年级,50个学生,18年再招一批学生后这个数字将变成75人。老师告诉我们,这个数字将成为学生人数的上限。而这并不是随便的一个人数。基于社会学以及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人能够建立比较紧密的社会性链接的团体规模大概是150人,而对6-8年级的青少年而言,能够建立比较紧密链接的团体规模是成人的一半左右,也就是75人。
这是一个很鲜活的例子,如何将先进的科学研究成果,应用到学校的管理、设置以及一些理念性的框架上。
身心完整
在前文中我们有稍微提到Millennium的“全人”教育。这里再跟大家分享一些细节。
Millennium的全人培养目标主要区别于项目式学习4C(批判思维/解决问题能力、交流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的点是: 4C主要关注的是展示在外的能力,Millennium在此基础上更加强调内心世界的成长(mindfulness)。
我们前面有提到,每天早晨全校师生都会一起做十分钟的冥想。其实不仅如此,在全天的课程中也可能会随时插入冥想时间,比如上篇文章中提到的辩论课一开始就进行了一分钟的冥想。
冥想的应用同样是基于心理学上关于青少年注意力的研究成果。研究发现青少年的注意力能量水平(mind energy)超过一定时间后会下降,需要一个重启(reset)的过程,而冥想就是穿插在课程中的重启机制。
内心世界的成长还包括自我管理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冲突解决能力等。在青色组织的分享里面我们介绍过学生跟Guide(导师)一起组成的一些团体,他们会在每周三进行团体集会,由导师进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话题就集中于心灵成长方面,比如可能是:让身心完整的必要能力是什么?
教师角色的转变
需要强调的是,在Millennium是没有老师的, 他们称为导师(guide),老师是一面镜子(mirror),映射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Millennium里老师职责和定位的转变并不只是字面上,而是深入到了日常的每一个细节中。
之前我们提到过开学第一天一个女生问导师:“Can I have a dog at school?”我们听上去是特别好笑,不足以认真对待的的问题,但在Millennium被提出来,且得到充分的尊重并被平等地对待,这对学生或老师都是一样的。
教师职业发展
新进来的老师不仅要学习新的教学方法,还要适应新的组织形态。那么老师有没有一些培训,帮助老师进行职业成长呢?
我们了解到Millennium的教师成长主要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团体里面的同伴学习。CEO在组织里面与其他老师也是完全平级的,没有领导角色。CEO非常熟悉青色组织的运营方式,会带着新来的老师在实践中学习。
二是专业技能方面,比如原来教人文社科的老师没有做过项目式学习,那这种有没有技能方面的教师成长计划呢?其实,学校每年为每一个老师都设立了职业发展基金,基金的钱使用方式老师是有决定权的,不管是网课、会议、学习组织都是老师个人的自由选择,代替集体的职业发展。
Living Village——培养学生的社会属性
Millennium致力于把学校建立成为一个类似紧密社区的地方,他们称为——Living Village。我们知道在一个村庄里面会有很多不同的角色,就像一个小的社会。Millennium也非常强调每个学生都要在生活的社区里承担相应的服务性角色。
比如学校里没有清扫人员,老师和学生要轮流承担清扫的责任。学生也可能会负责管理部分预算,甚至烹饪午餐。一方面培养生活技能,另一方面也通过学生对组织的服务和贡献产生胜任感,得到同伴的认可,获得满足感。胜任感,连接感和自主感在心理学自我决定论中被认为是激起内在动机最重要的三种需求。
学生评价 VS 老师评价
在学生评价体系上,Millennium仍在努力构建自己的关于学生成长的评价框架。
一般来说Guide和项目导师会一起每年为每个学生写两到三个成长报告,每份报告篇幅大致为15-20页,描述性地讲学生的成长。但相比导师的评价,Millennium更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我评价。他们正在建立“全自我评价系统”,这样的自我评价是分维度的。学生根据这些维度自评,一般是1-5分,导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再次打分,如果与学生分数有差异,导师会详细阐述跟学生自评不同的原因。
Millennium有没有值得改进的方面
在交谈的过程中,我们跟Millennium的老师谈到这样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如果Millennium的项目式学习课程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那会是什么?
负责项目式学习的老师跟我们说到了学习系统的问题。Millennium使用Google Chrome的免费平台作为学习系统,但是还没有在学生成长方面建立更为精细的数据管理系统。这导致一些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浪费,比如steam的一些项目可能需要写一篇文章介绍青春期发展的情况,在人文科学里面也会涉及写作技巧,而这种相同的技能在学情数据里面却是没法互通的,就造成重复评估的现象。
相信评估的“精细化”操作会是解决项目式学习中“评估”这一重要问题的突破点。
Millennium School的这一期结束,篇幅有限还有许多有意思的观察不能一一分享。因此,后期我们会计划开展线下工作坊,一方面分享美国行更多有意思的发现,另一方面也将对项目式学习展开学习与探讨。
(本文转自Aha社会创新学院,作者沈立岑)
标签: #aha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