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天姐妹们对“长安univ人脸识别怎么开启”大概比较关注,同学们都需要了解一些“长安univ人脸识别怎么开启”的相关文章。那么小编也在网上汇集了一些对于“长安univ人脸识别怎么开启””的相关文章,希望兄弟们能喜欢,小伙伴们快快来了解一下吧!作者:弘祖胡
一辆新车刚上市,不少年轻小伙子很快的提到了心仪的车,又在朋友圈里靠着车成为流量担当,这并不是买了什么劳斯莱斯、宾利,而是10多万预算就能完成的现实逻辑循环。
而且,这家车企在最近3年不止是造出了一辆这种车,是好几辆。一到跨年总结的时候,这家车企也总能站上高位,成功的完成KPI,成功的拿到内部奖金,成功的拿下超百万辆的数据。
这是,长安汽车。
但是,也就随着销量越来越猛,打开网络上没关闭评论区的高流量文章,你总会在下面看到网友的一些关键词输出,虚鲸一场这种词比比皆是,不得不感慨网友玩梗、造梗的能力。所以,长安到底在技术领域是一家怎么样的企业,它的真实现状又是什么?
动力的疑惑,智能的疑惑
在动力技术领域,最近几年的长安汽车技术路线是香格里拉计划。蓝鲸动力,则是香格里拉计划下的重要一环。技术机理上,蓝鲸动力追求更高的热效率,追求更强动力+更低油耗的兼容,同时追求与电气化的组合,如PHEV、iDD混动等。
作为后发选手,它的参数等设计指标,要比同排量的大众EA211、EA888、本田1.5T更好,不论马力、扭矩还是油耗表现。具体来看,逸动PLUS上的1.4T蓝鲸动力最大功率160马力(大众EA211 150马力),峰值扭矩260N·m(大众EA211 250N·m),NEDC工况百公里油耗5.6L,和大众朗逸的5.5L基本相当。
长安UNI-T的1.5T版本,最大功率188马力,峰值扭矩300N·m;2.0T版本,最大功率233马力,峰值扭矩390N·m,二者的NEDC综合油耗分别是百公里6.1L、6.7L。数据上,大于本田思域刚换代1.5T的182马力+240N·m,比雅阁进一步调高的194马力1.5T发动机略低。2.0T版本,对上高尔夫GTI的220马力+350N·m,也是能赢。
但,进入市场之后,部分专业车迷在质疑:如此强大的动力参数,是否能做到呢?于是,对比同样是涡轮增压+DCT的大众,再对比1.5T+CVT的本田,一些不同声音出现了。
另外,长安留给市场的疑惑,还有它在UNI-K的核心亮点里,提到了L3级自动驾驶、人脸识别点火、APA自动泊车等,但实际购车后,消费者并未发现经过OTA有相关的落地呈现,于是舆论进一步甚嚣尘上。
动力的背后,智能的背后
从问题里找答案,从答案里找现实,能初步回答“长安汽车技术表现到底怎么样”的问题。关于动力,同时涉及3个话题,标定的标准、变速箱的匹配、动力技术迭代。
先是标定标准,在不同国家/地区,车企的相应标定标准会根据法规有所调整。如,德系车企多对动力数据按轮上功率进行标定,而大多企业会综合考虑自己的产品卖点,再选择标定方式,是最大净功率还是额定功率或者是轮上功率。所以,这张网络上的公开图,1.5T发动机运算之后在168马力,而1.4T的也没有达到参数表上的功率。
对消费者来说,自然是没什么机会把车开上马力机自己去测的,再就是这是整个汽车行业里的普遍现象,包括美系、日系、法系等,也有着类似的操作,所以没法只靠着参数就能得到准确答案。
再是变速箱的匹配,在不同价位和不同产品定位的车型里,背后的预算有着极大差异。也因此,只参考发动机、变速箱的型号,也不能得到关于动力的准确答案,调教的方式不同。所以,就在长安的蓝鲸动力不同车型上,仔细试一下它们的换挡逻辑,你就还能发现差异。涡轮起正压的差距有500rpm的差异很正常,换挡的时间节点,亦是有差异。意味着,同样不能一概而论。诸如还有着变速箱匹配上的差异,更偏运动取向的逸动PLUS、长安UNI-V、长安UNI-T都选择的是7速湿式双离合匹配,而偏重兼容综合能力的UNI-K、CS75PLUS,选择使用8AT完成匹配。湿式双离合80%-90%左右的传动效率,和液力变矩器AT变速箱70%-80%的传动效率,背后的差异也一样会带来体验上的不同。甚至于,这种不同,无法通过调校补平。
于是,再掺杂上变量最大的第三个话题,关于动力技术迭代。蓝鲸动力目前在路面上行驶的车型,分为第一代、第二代两种,第二代在动力输出效率、变速箱换挡平顺、油耗表现上,都有着更好的表现。尤其是,以长安UNI-V为例,在进一步对变速箱进行调校后,也直接给出了弹射起步模式,所以可以静候这款车在终端市场的新反馈,以及上马力机后的动力数据体现。
动力层面的技术应用究竟到了什么水准,能否超过大众/本田等同水准车型的相关表现,答案得从最新应用的第二代身上寻找。
然后,是关于智能部分的技术迭代与研发,在长安汽车身上,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当下所处的局面都是处行业主流水准,但实际落地的产品节奏,还不算是顶尖或引领者的水平。智能座舱部分,长安的进展比较早,且很早组成了相应生态圈,包括和腾讯合资组成了梧桐智联,另外也和多科技企业完成合作。自动驾驶部分,长安在率先展示上的表现不错,案例包括2016年从重庆到北京的2000公里自动驾驶测试;包括2018年,长安汽车在垫江试验场完成55辆CS55组成车队完成自动驾驶巡游,创世界纪录;也包括UNI-T上市当年,在重庆的L3级自动驾驶体验直播;再包括每年科技日上,不断放出关于APA技术迭代、L4级商用技术启动应用等信息。
结合上述,再参考全球其他车企的相关应用展示,长安汽车相比其他车企的展示度和展示频次都是足够。不过,展示的很多,但完成上车应用的,其实并不多。尤其是,消费者对新势力代表趋势的感知进一步变强,此消彼长下,新势力新技术大量应用,传统车企的节奏相对缓慢,新的认知差异由此诞生。
核心的根本冲突,是什么?
是营销、技术研发、投放之中的节奏,有不协同之处。三者之间从来都是协同关系,而非分离关系。好的营销,要用产品来说话,好的产品技术,要通过营销告别“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难题。
从近几年长安汽车的相应表现上看,这是一家技术储备不错的企业,舆论中对长安的讨论大多在于动力、智能技术,应用和营销之间有脱节,而不是对应用现状有核心矛盾。譬如,没人讨论长安的品质感、操控表现、静谧性、内外设计等,在购买后有不满意的发生。
这也验证了,这家企业通过多年储备之后,在制造、研发、设计上,拿到了高分表现。无奈只在于,时代进步的太快,长安在新趋势上的落地还不够。
这和体系有关,也和身份有关。体系,在于传统汽车制造业要满足的目标不同,是保证整体基盘,保证有序迭代,保证市场占有率以及运营利润。换句话说,长安没必要为了亮眼,去过度放出预研技术营销、装车。
而身份,则是发展延续多年的传统车企,以及国家级的汽车企业,它的身上必须写着稳妥二字。因此,过于激进的技术,在长安车型上的应用,是要看胆量、法规、监管的。
标签: #长安univ人脸识别怎么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