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工行金融科技新变革:剑指五位一体的“科技强行”

轻金融 754

前言:

今天各位老铁们对“e盾算法”大致比较着重,兄弟们都需要了解一些“e盾算法”的相关文章。那么小编在网上网罗了一些关于“e盾算法””的相关资讯,希望兄弟们能喜欢,同学们快快来了解一下吧!

2021年,工行的金融科技发展全面提速:制定《中国工商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1-2023年)》,打造“敏捷、智慧、生态、数字、安全”五位一体的“科技强行”

来源:轻金融 作者:李静瑕

被认为能重新改变金融业的科技很多,但真正决定数字化成败的是思维与文化:只有放弃对规模增长的依赖,一切都从客户价值出发,银行业才有“新生”。

这就是银行业当前正在经历的“科技引领”时代,与银行业经历的历次信息化革命不同,这一阶段更加重视客户价值的增加,来获得新的增长动力,新的增长也有可能是“指数级”的。

作为银行业金融科技的引领者,工行的一举一动都代表了最前沿的新趋势。在8月27日发布的半年报中,工行重磅提出“科技强行”的全新战略,这一概念彰显了工行对金融科技明显的自信和全新的发展目标。

当日业绩发布会上,廖林行长在致辞中提到工行上半年的数字化转型提速,同时张文武副行长也表示,工行制定发布了《中国工商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1-2023年)》,以科技自立自强和数字化转型双轮驱动,打造“敏捷、智慧、生态、数字、安全”五位一体的“科技强行”,并进行了详细阐述。这将是银行业新一轮战略领跑,也证明了银行业金融科技已经从“兴”迈向“强”的新时代。

高标准布局金融科技的时代,需要银行业对组织架构、文化、业务体系、流程、IT基础设施等领域进行深度转型,以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新的趋势和客户的新需求。

01

银行业金融科技从“兴”到“强”

当前,银行业处于金融科技变革关口,金融科技究竟如何改变了银行,银行业如何不断迭代以适应新的需求?从近几年银行金融科技的发展中,我们可窥见一二。

首先,移动互联网带来了金融服务颠覆式的转变。金融服务模式的转型,包括了银行从“产品为中心”转向“客户为中心”,随着客户体验价值提升,银行重新获得客户的信任,从而获得流量、获得客户粘性。

银行业的服务触角,从金融服务延伸到广泛的非金融服务,真正的金融服务则逐渐隐藏在场景背后;银行也从排他的同质化服务,变革为开放的生态体系构建,囊括了同业和异业。

其次,银行运营模式背后的支撑,是内部IT系统的转型。无论是核心系统还是大数据系统,抑或是新型业务系统,转型的核心是自主安全、敏捷快速响应市场需求、重复可用性、无线扩容、持续稳定等。大数据技术加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正在让银行的数据变成银行高价值资产。

此外,银行内部IT系统的变革,也在快速推动银行组织架构的转型。在金融科技发展新的时代,顶层的金融科技组织架构设计则成为必然。新的业务模式下,银行的科技与业务深度融合,随着市场需求、技术变革,银行业的企业文化、人才的组织形式以及体制机制都在发生变化。

理想的金融科技发展,是良性循环的结构:市场需求推动银行运营模式转型,服务模式变革引发银行IT革命,IT变革推进组织架构转型,银行组织架构转型则推动企业文化、体制机制的革命,而银行的文化、体制机制的革命则催生银行金融服务创新。

这也意味着,只有科技引领下的银行变革,银行业才有新生。长期屹立于银行业变革潮头的国有银行,在数字化时代的一举一动无疑更值得关注。

作为银行业总资产规模最大(总资产已经达到32万亿)、客户数最多、员工人数最多,同时也是金融科技投入规模最大(2020年金融科技投入规模超200亿元)、科技实力强大的银行,工行是银行业金融科技的引领者,借助金融科技起舞也成为可能。

战略规划,可以称得上是一家银行稳健航行的“罗盘针”。曾经的“科技兴行”战略,推动了工行从成立之初到1999年的“9991”数据大集中工程等行业持续领先,如今的“科技强行”战略,会指引工行走向何方?

02

剑指“五位一体”

根据工行发布会和半年报的有关情况可以发现,工行对新战略有着认真深入的思考,“五位一体”的内涵极其丰富。

具体而言,工行定下的金融科技发展目标就是打造五大强行。要想了解工行金融科技的具体目标,先要清楚其战略里五大强行的具体内涵。

首先是打造敏捷银行。如果科技实力决定了一家银行能走多快,体制机制则决定了一个组织能走多远。这也是工行敏捷银行的核心,“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释放科技研发活力”。

今年以来,工行深耕机制创新,不断提升金融创新响应效率和供给能力,激活释放全行科技创新活力。加强产学研联合攻关,工行金融科技研究院与合作伙伴共建了金融信息基础设施、5G金融应用、AI等前沿技术实验室,联合高校及业界领先企业攻关底层算法技术和隐私保护等重大课题。

同时,工行推进金融科技人才兴业工程,加大各个层级的金融和科技人员的交流任职力度,探索建立了新员工“科技培养—业务使用”的“蓄水池”机制,业务和科技融合持续深化。这一系列的措施都是推进工行体制机制的独特创新,向敏捷转型。

工行还建立了工行探索建立了多个柔性团队,促进业务科技的煲汤式融合,目前已围绕重大攻关项目、重点领域和产品成立了20个揭榜挂帅团队、100个敏捷迭代团队。

其次是打造智慧银行,其核心是实现科技实力跃升。在银行业金融科技的发展中,无论是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探索前沿新技术领域创新应用,工行始终保持行业引领的位置。要支撑起“宇宙行”30多万亿规模在稳健航行中完成数字化转型,科技的实力是一大关键。

把握这一大关键点,需要保持敏锐的嗅觉。而工行已建成了ABCDI企业级新技术平台,具备业界领先水平。其中,工行的人工智能达到了同业算力最强、算法最优,区块链同业首家通过工信部认证,云计算实现金融服务100%云化,大数据同业首家实现国产分布式替代,物联网接入设备200万+。未来,工行将加快5G、量子信息、卫星遥感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持续提升数字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

第三是打造生态银行,构建“金融+行业”紧密融合的“数字共同体”。银行发展金融科技的最终目的,是全方位提升业务能力。而这并不是仅仅靠拼投入就可以实现的,更多来源于一家银行的自上而下的决心、战略、落地能力以及开放能力。

生态银行建设,可以说是银行未来形态的一大趋势。工行的生态银行,坚持开放发展,着眼于“全客户、全渠道、全领域”生态化业务架构,依托金融科技加快输出专业化科技能力,以“鼎新”带“革故”,打造金融与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政务互联网紧密融合的“数字共同体”,助力数字化转型加速发展。

第四是打造数字银行,建设数据资产释放新要素活力。工行深度参与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提出两大路径,数据资产化和数字产业化,将数据能力提升到更高的战略高度。

具体而言,数字资产化对内深入推动数字资产化,做实、做强、做活数据资产。对外则积极参与数字产业化,共建数据要素市场,深化政务、医疗、物流、电力等方面的数据交易,创新更多智能应用;强化算法模型、信息系统等数据服务能力的对外输出,目前工行出品的融安e信、融安e盾、融安e防等系列产品已在相关企业和同业得到广泛应用。

第五是打造安全银行,让服务更加安全稳定可靠,为经营发展保驾护航。无安全,不银行。安全银行,不仅是工行长远科技变革的支撑,也是“科技强行”战略的最终落脚处。

当前,全球网络安全威胁持续升级,产业链、供应链发展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显著增多,在大中型银行持续推进国际化和综合化,不断扩展全球金融服务网络的过程中,面临着日益复杂的海内外经济形势和网络安全环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持续加大网络安全立法,监管政策密集出台,银行业也纷纷加强安全管理统筹规划,推动安全管理水平整体提升。

成立30多年来,工行各项指标的绝对优势几乎很难撼动,在每一轮新技术革命中都走在前列。在强大的综合实力背后,是工行持续稳健的经营思路与文化,形成了良好的基础和独特优势。

目前,基于“核心业务+开放生态平台”的双核心IT架构,工行系统可用性保持在99.99%以上,支持每秒10万级服务,服务覆盖全球49个国家和地区、1.6万家境内机构、400余家境外机构和8家集团综合化子公司,支撑全行67万亿表内外资产管理,为全行近7亿个人客户和超900万法人客户提供卓越金融服务,这是技术带来的安全性能。

工行“科技强行”的战略是以一种前瞻性的视角,擎画未来金融科技新征程,志在打造银行业典范。从体制机制创新,到金融科技实力的引领能力,再到科技赋能业务保障安全等方面推动顶层设计,是为银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这五大方面既是当前银行业积极转型的方向,也能够看到未来银行的新模式。

03

在突破中进击

银行金融科技的比拼,是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全面较量。硬实力方面,包括了前沿科技技术的掌握程度与科技真正实力,而软实力则体现在对业务的赋能上。

在金融科技的硬实力上,工行始终保持着同业领先的优势。据工行半年报透露,今年上半年,工行在金融科技方面保持了超具含金量的“双第一”:在中国银保监会全国性银行信息科技监管评级中获评银行业第一,连续八年领跑国内同业;累计获得专利授权939项,居银行业第一。

上半年,工行的一系列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也颇值得关注。首先是,在五年磨一剑的ECOS系统建设成之后,工行的“核心业务系统+开放式生态系统”的新型IT架构建设也加速落地。目前,工行建成了银行业技术能力最强、规模最大的金融级云平台3.0,实现同业首家提供技术自主可控云服务。

其次则是数据中台的建成。工行数据中台总体容量超过100PB的大数据平台,形成总规模覆盖49亿实体和200亿关系的知识图谱,沉淀20000余个通用共享指标。能助力超过1.3万分析师、数据科学家的即席查询和在线数据探索,数据处理能力全面提升。

再次,通过搭建全面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并积极探索前沿新技术领域的创新应用,科技强行建设正在给工行带来新的增长点。如借助卫星遥感技术,对农作物生长、大型工程类项目建设进行贷后智能监控;在业内首次将量子随机数应用在客户登录、支付结算、资金交易等重要金融场景,对客户信息进行标识和校验,有力保障客户权益。

金融科技硬实力,是一条不可逾越的“护城河”,也是在竞争中保持优势的一大利器。当然,仅拥有硬核的科技实力是远远不够的,科技赋能业务的能力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亦是银行金融科技“软实力”的体现。

这方面,工行一直都在突破中进阶。

在半年业绩发布会上,工行多位副行长和高管纷纷表示,各专业领域的发展都在积极应用科技手段赋能,源源不断为金融注入科技基因,构筑了工行特色的创新赋能“软实力”。

今年上半年,工行在业内率先构建并推出“云工行”非接触服务体系,打造无所不在的金融服务。在工行个人手机银行、法人网上银行和法人手机银行客户规模与活跃度持续保持五项同业第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体系,通过网点、手机银行、远程银行与新型渠道间的协同融合,让客户“随时随地”办理业务。

半年报显示,工行线上业务占比保持高位达98.8%,“云网点”服务已覆盖全行1.6万家网点,有2.3万个人客户经理开通“云工作室”,“线上预约、线下邮寄”模式支持资信证明等10大场景、18项功能。

此外,工行创新构建了“1+N”智慧政务新模式,通过“互联网+网点”以及垂直政务领域合作,应用新技术,推进“数字政府”强力支撑,与全国26个省市开展政务数据合作,落地300多个政务合作场景。而在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方面,工行多措并举取得了良好成效,推出“数字乡村”综合服务平台,面向县乡村提供政务、财务、村务、党务、金融于一体的综合服务,覆盖31省份、181地市;在县域重点市场推出手机银行美好家园版,客户数达1144万户,较年初增长124%;在手机银行上线的“兴农撮合”专区,为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5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近300个农业产业强镇及其涵盖的8万个经营主体,提供撮合综合服务。

与此同时,工行还致力于打造链式融合共同体,上半年,工行推进数字供应链政采贷首笔业务落地,实现与龙头企业客户数字供应链业务对接。在深化产品创新与场景拓展方面也有较多成效,如创新南方电网“赫兹e贷”、法人版“e企快贷”等经营快贷、e抵快贷新场景。

通过工行半年报我们可以看到,工行依托工银科技持续强化科技价值输出能力,发挥专业科技优势,与政企、同业、集团战略客户实现生态共建,创新推出雄安数字身份体系应用支撑系统,上链企业462家;升级智慧社保平台,为6.4万名雄安新区建设者提供保险保障服务等等。

当下,对银行而言,绝非一个“躺赢”的时代。科技发展随时都可能创新出新金融服务模式,同业竞争、异业竞争都在加剧市场的抢夺,客户的需求不断变化,银行只有快速奔跑,不断突破才能保持固有的优势。

作为全球银行的佼佼者,工行不断突破的能力正在构建其新的优势。新战略全方位的武装,也在指引工行奔向全新的未来银行。

04

结 语

今日科技,正在塑造明日银行。

无论是成立之初开创了“科技兴行”的战略先河;还是跨世纪的“9991”数据大集中项目,成为行业最耀眼的科技标杆;亦或是2019年,五年磨一剑的“ECOS”系统,开启了工行金融科技全面创新时代,工行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了,“科技是银行的第一生产力”。

2021年上半年,无论是从内部的底层基础还是全生态环境的建设,工行通过战略与规划先行,推进“客户为中心”的金融服务整体变革。工行“科技强行”总体战略之下的“五位一体”布局,让我们对未来银行的发展有了更多的期许。

在从“兴”到“强”的银行数字化进程中,未来银行走向何方?作为引领者,如今的工行,站在了“科技强行”的新征程、新起点。工行的金融科技变革,不仅在重新定义未来银行,也能够在银行业发展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标签: #e盾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