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无人化作战系统“非对称”优势

中国吉林网 286

前言:

而今看官们对“非对称算法优点是什么”大约比较讲究,小伙伴们都需要分析一些“非对称算法优点是什么”的相关文章。那么小编同时在网摘上网罗了一些有关“非对称算法优点是什么””的相关资讯,希望我们能喜欢,我们快快来学习一下吧!

阅读提示

无人化作战系统是无人化作战的基本作战力量,与有人作战系统相比,在作战能力、作战智能、作战方式等方面拥有“非对称”的制胜优势。深入研究无人化作战系统相对于有人作战系统的“非对称”制胜优势,对于正确把握无人化作战系统的发展方向,探索智能化战争的制胜机理,打赢未来智能化战争具有重要意义。

作战能力“非对称”

——全方位的压制

(一)全时空的战场适应能力。当前许多军事领域的研究就是为了保护士兵或者拓展其作战领域,而无人化作战系统的优势就在于“无人”,不会因为“精力”“体力”“情绪”等影响它的操作能力,从而完美地执行既定程序任务。无人化作战系统拥有任何战场环境及作战空间的适应能力,无论是在极寒、极热、高压、缺氧等极端气候下,还是核辐射、生化袭击等人类难以生存的环境,无人化作战系统仍可正常执行任务;无人化作战系统也拥有超强的耐受力,无论执行任务时间多长,不会像载人系统那样因人的体力和精力疲乏而影响它的性能;无人化作战系统没有人类精神和身体极限,能够完成各种危险的动作,甚至是自杀性行动。所以,无人化作战系统的全时空执行任务能力,能有效满足未来战争需求,从而增加制胜砝码。

(二)实时性的态势感知能力。无人化作战系统中的探测系统是收集、获得目标信息的主体,能为整个平台提供态势信息。以感知技术为基础的传感设备技术性能有了质的飞跃,各种传感器的分辨率和探测距离大幅提升,不仅对战场环境具有自主感知能力,且具有超越人的感知能力的效能;同时这些传感器具备自主识别和分辨处理能力,能帮助指挥员快速定位、识别目标并判断其威胁程度。以传感器为核心的情报、侦察、监视系统遍布战场,形成了空间上、时域上、频域上的相互补充的立体侦察监视体系,可以精确地探测到战场上几乎所有的情况。四通八达的传输网络,将分散传感器有机联系起来,使得置于网络中的任一平台获得情报,便可分享给整个作战系统;加之计算和传输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的处理和传输时间大大缩短。

(三)低耗性的战争消耗能力。由于信息科技、材料科技、新能源科技、生物科技等技术群的共同推动,在无人化战场上,无人化作战系统战争消耗的重心转向人的创造性劳动,即消耗的资源主要是人创造的价值,比如科技、资金、新材料、新工艺,而石油、钢铁等附加值低的资源占战争消耗份额越来越少,无人化战争向资源节约型的战争消耗模式转变。所以无人化作战系统不会因为资源的问题而影响出勤率,战斗力不会剧烈衰减。同时,无人化作战系统设计制造不需要配备生命保障系统,所以设计简单、体型小、重量轻、便于操作和维护,所以在经济可承受方面占很大优势。

(四)无形无声的突然作战能力。“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历来是战争制胜的法则。而无人化作战系统,利用隐形设计、隐身材料、微型尺寸,通过隐形、藏匿、干扰、变轨、加速等技术,把无人化作战系统的外在特征减少到最小,使对手难以发现、规避和抗御打击,从而使得以往需要各种客观条件配合才能达成突然性,转变为利用技术手段随时随地都可以达成突然性。当无人化作战系统实施偷袭时,对方必然陷入防不胜防、被动应付的局面。因此,无人化作战平台的无形无声,在未来作战比拼上占据绝对优势。

作战智能“非对称”

——极致化的运筹

(一)作战决策的最佳优化。无人指挥控制系统具备一般作战人员难以达到的精准分析能力、高速运算能力和瞬间处理能力。当战时需要在模糊的信息下做出决策时,智能化无人指挥控制系统对敌我双方战场上的各种信息进行定量计算和定性分析,通过数据库加快处理和检索信息速度,并对生成方案进行作战模拟和科学评估,不断修改和完善决策方案,提供科学可靠的决策建议。同时,使人从面对海量数据繁杂计算和观察分析等低效活动中解脱出来,将精力集中于战法运用和控制协调,避免因程序化的事情浪费宝贵的时间。

(二)作战进程的秒杀循环。20世纪70年代美军提出“OODA”环,即观察、判断、决策和行动,只要己方的决策环运转速率超过对方,就能在对抗中赢得先机。无人化作战系统拥有“外部感知、思维判断决策、精确打击”等功能,在作出决策后,武器系统能够自动进行送弹、瞄准、发射等动作来实时执行打击决策。在侦察探测方面,可以实现“感知即定位”;在火力打击方面,可以做到“发现即摧毁”;在保障方面,可以达成“自适应保障”。这样无人武器平台系统形成一个无人化共同体,目的是方便各平台的识别和管理,共享战场态势,达成“信息流”无障碍传输,使各无人化作战子系统在以信息为“黏合剂”的作用下,融合成一个可以相互感知的作战体系,将战斗力各要素牢牢“聚合”在一起,实现作战效能全维全域实时可控的聚变释放。

(三)作战算法的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的核心是算法,算法是未来无人化作战系统深度学习认知作战问题的基础,是进行数据分类挖掘、信息分析判断、方案评估选择的关键。未来无人化作战系统利用深度学习功能,通过算法自主分析和认知海量作战数据,用策略网络选择下一步行动,用价值网络来预测行动后的输赢,这样不断自我博弈,积累经验。在实际作战中,无人化作战系统拥有更科学的算法支撑,能提前预测战场的局势,自主处理战场态势,由于熟知敌我双方的指挥官思维习惯、性格脾气和行为特征,分析对手可能采取的措施并选择最优战法。所以无人化作战系统能在大数据、云计算的基础上深度学习,甚至可能从战例中挖掘出作战的规律和战法,得到更高效的训练和评估,使自己更“老道”,从而取得战争的优势。

作战方式“非对称”

——跨域化的协同

(一)基于“蜂群”方式的集群攻击。未来无人化作战采取类似群居性动物自组织方式的“无人蜂群战”,大量集中运用各型智能化无人装备,体现了以量取胜的战法思想。无人化作战系统具有超高的效费比,可以造得起、用得起、损失得起,从而可以大规模地使用,在数量级上有绝对的优势。无人化作战系统可部署在陆、海、空、天、电、网等多维空间,在广域分布、无缝链接的战场网络的支撑下,形成一个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无人作战体系。同时,每一个无人化作战系统都是体系的节点,根据需要自主抢占有利阵位,功能互补,即使损失其中一个,其他的也能马上替代,不影响整体效能,抗毁性高。无人化作战系统借鉴了“蜂群”的“自组织”“自协同”能力,以作战目标为中心,在战场网络系统的支撑下,通过信息共享、自主筹划、自主组合、自主行动,实现作战效能的最大化。

(二)基于“失能”作战的精准点穴。无人化作战系统实施失能作战的关键是“打蛇打七寸”,首先解决“打得到”的问题,失能的节点处于比较隐蔽且防护较好的状态,必须充分利用无人化作战系统行动无声无形、打击准确高效的特点,精准打击关键部位;其次需要组合使用各种失能手段,将各种平台模块化编组,以保证失能效果实现。着眼失能其主要手段可能包括:控脑,即影响和控制人的思想、意识或感染人工智能失去计算能力;致盲,既包括作用人的视觉器官,也包括摧毁传感器系统;制动,即限制或摧毁人的行动及装备的机动能力。

(三)基于“牧羊”思想的人机联合。区别于有人作战系统,无人化作战系统的标志是“人在环内,不在机上”,“系统有人,平台无人”。未来作战体系中,将是人所在的最高层系统和无人化作战系统进行耦合。人通过作战网络控制下属各层级的无人化作战系统,这个“控制”是指令控制而不是具体操作。无人化作战系统在接收操控人员输出的任务指令同时,将作战响应信息反馈给操控人员,并可以依据事先的规划指令和任务安排实施最优自主控制,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无人作战系统可以根据自身对内外部的感知信息,结合任务要求,自主对进攻路径、目标打击、规避方式等环节进行规划,生成最优作战方案,提供给操控人员供决策参考,操控人员根据反馈信息作出响应,并再施以指令反馈。反馈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交换物质和信息的过程,使整个耦合系统由“无序”趋于“有序”,“有序”方可“聚能”。这样依托系统耦合迭代循环,通过结构耗散高位聚能,助推无人化作战体系强势涌现,为释放能量蓄势。

解放军报 王飞 刘玉萍

标签: #非对称算法优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