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赣”劲十足,江西按下创新发展“快行键”

金台资讯 1488

前言:

当前各位老铁们对“腾讯地图下载导航下载安装黄洋界”大体比较着重,我们都想要了解一些“腾讯地图下载导航下载安装黄洋界”的相关知识。那么小编也在网络上收集了一些有关“腾讯地图下载导航下载安装黄洋界””的相关资讯,希望姐妹们能喜欢,我们快快来了解一下吧!

人民网

1927年,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这片红土地建立,星星之火燎原,红旗从此屹立东方。

2017年,井冈山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中国共产党迎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首个胜利。

2020年4月,江西25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退出,革命老区总体摆脱了区域性整体贫困,迈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起点。

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从一个台阶迈上新的台阶,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江西为什么能?

近日,“大道康庄——人民网全媒体调研行”报道组深入江西采访,用文字和镜头记录在城市乡村、田间地头、产业基地、智能工厂里的一线见闻,翻阅绿色发展奔小康的“江西答卷”,探寻实干拼搏闯新路的“红色动力”,见证面向未来勇争先的“赣鄱崛起”。

“大道康庄——人民网全媒体调研行”江西报道组在井冈山。王普摄

绿色发展 脱贫攻坚奔小康

“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习近平总书记去年视察江西时强调。

江西是中国最绿的省份之一,森林覆盖率63.1%,在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中自然资源净资产价值最高。绿色生态成为江西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最大的品牌。但生态文明建设非一日之功,每一片绿色都来之不易。

赣州市兴国县塘背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党童摄

来到赣州市兴国县塘背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站在山冈上眺望,青山如黛,绿意盎然。

“原来山上没有一棵树。”83岁的周昌涵是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工作者,他在山坡上回忆,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这里曾因水土流失严重而被称为“江南沙漠”,村里乡亲的生活十分困苦。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综合治理,如今这里已是山清水秀、万木葱茏,成了名副其实的“江南绿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里就是一个很好的验证。”周昌涵高兴地说,“环境变好了,树长起来了,水多了,旱地变成水田,一季变两季。生产发展了,百姓生活变化非常大。”

塘背村的巨变,正是江西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修复生态,“沙漠”变“绿洲”,不仅改善了环境,美化了家园,更为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江西省于都县段屋乡胜利油茶种植基地。王普摄

“以前山上是光秃秃的,现在变成绿油油的茶园,我们高兴啊。”于都县段屋乡胜利村村民伍小平开心地告诉记者,2013年这片油茶基地建成后,她就在基地打工,每个月能挣到2000多元,她家2016年实现了脱贫。“现在就盼着儿子早点结婚,抱上孙子。期待未来生活更好!”伍小平美美的笑容,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盛夏时节,大片的油茶树迎风摇摆,长势喜人,一个个青色果实已挂满枝头。

“胜利油茶种植基地将近5万亩的规模,对邻近五个乡镇的脱贫攻坚助力很大。”段屋乡乡长谢慧介绍,过去这里是荒山,没经济效益。现在种植油茶,村民们少的一年能挣几千块,多的能挣几万块,山真正“淌金流银”了。油茶树成了当地老表的“脱贫树”,更是“致富树”。段屋乡三个贫困村,都在2019年实现脱贫退出。

“赣南茶油,已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于都县油茶生产管理办公室主任陈光红告诉记者,油茶是很好的扶贫产业,更是可持续发展的致富产业。全县受益的贫困户超过2300多户。

小小油茶在产业扶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让贫困户顺利实现脱贫摘帽,更解决了增收的难题,稳固脱贫不返贫。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也是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关键措施”,井冈山市市长焦学军深有体会。井冈山市依托资源禀赋,壮大茶竹果富民产业,帮助建立稳定增收渠道,实现乡乡有发展主业、村村有特色产区、户户有增收项目,率先在全国实现整体脱贫“摘帽”。

在曾经“边、远、穷”的茅坪乡神山村,记者看到,干净宽敞的柏油路旁溪流清浅,山洼处是茶基地,山坡上是黄桃林,一幢幢漂亮的客家小院错落有致。神山村第一书记蓝树荣介绍,村里正在引进大型民宿集团,帮助扩大民宿规模,完善各种设施,提升品质服务,要让更多的人受益于村里旅游业的发展。

不只神山村,记者走访的多个曾经的贫困村,都在积极做好山水文章;而以位于井冈山脚下的“长塘古韵”为代表的“精品民宿 康养 旅游”等绿色产业,也已迸发出勃勃生机。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江西结合省情实际,探索出富有特色的“抓产业就业,促进稳定脱贫”的经验做法,推行“选准一项主导产业、打造一个龙头、设立一笔扶持资金、建立一套利益联结机制、培育一套服务体系”的“五个一”模式,推动“村干部与能人带头领办、村党员主动参与、村民自愿参与、贫困群众统筹参与”的“一领办三参与”产业合作形式,产业扶贫精准入户到人,有73.3万户贫困户通过产业发展增收,69.4万户贫困户实现务工收入。

吉安市产业扶贫模式也得到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赣南脐橙产业扶贫模式”成为全国三大产业扶贫典型范例。

如今的江西,翠绿满山、花果飘香,传统农业焕发活力,生态价值实现变现,青山绿水真正惠及百姓,成为乡亲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

天空鸟语啁啾,林间麂子、野兔徜徉。江中药谷坐落在南昌湾里梅岭风景区脚下,占地3000亩,只有100亩建厂房,其他地方是湖泊、草地、山林……

这里不仅是华润江中产品研发、生产的基地,也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自然景区”。

陶天柱今年52岁,起初在江中药谷当保安,现在专门负责野生动物保护,每天投喂动物、巡视山林、控烟防火。

“作为一家中医药企业,能设一个动物保护的岗位,相信不多见吧。”老陶对自己的工作非常骄傲。

每天,老陶推着自行车到林子里去,背上背着箩筐,嘴里吹着口哨。鸟儿会自动飞到筐中找吃的,獐子、麂子听到口哨声,就在他身边绕来绕去,非常亲热。他说,这里的野生动物至少超过了200种。

江中药谷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王普摄

“江中药谷从建设之初就融入了绿色制造、节能环保的生态理念。”华润江中环境管理体系总监乐渝宁说。

“这里毕竟是制药基地,请问药渣、污泥、污水怎么处理?”

“药渣喂猪喂鸡,污泥做砖,污水通过AO工艺处理,经水坝蓄容再利用。”乐渝宁回答。在发展和环保两个纬度,江中药谷大胆创新,形成了绿色发展的完整闭环。

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积极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开展绿色发展和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工作,加快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红色江西在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坦途上大步前行。

江西省委书记刘奇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强调,江西正着力巩固提升绿色发展优势,奋力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红色动力 实干拼搏勇争先

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红色动力。

红土地上孕育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深刻融入老区人民的血脉,成为4600万赣鄱儿女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的力量源泉。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1.22万名驻村第一书记、3.97万名驻村工作队员、30.2万名结对干部……尽锐出战,40名干部牺牲在扶贫一线。

今年4月26日,随着最后7个贫困县宣布退出,江西的2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江西干部群众接续传承红色基因,铸就奋勇拼搏的精神高地,用激情、汗水、鲜血甚至是生命奋斗,交上了合格的中国减贫事业的“江西答卷”。

程扶摇是原修水县杭口镇扶贫专干、茅坪村扶贫工作组组长。2017年6月24日凌晨1点多,程扶摇在前往受灾村庄疏散群众的途中,被暴涨的洪流卷走,不幸牺牲,年仅28岁。

“当我们来到他生前办公室时,看到他桌上的材料用红笔做满了密密麻麻的标记,对易地扶贫搬迁等材料数据核实了一遍又一遍。”江西省扶贫办主任史文斌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介绍,全镇384户贫困户,只要报出名字,基本情况程扶摇都了如指掌,帮扶措施也能精准地说出,被大家称为精准扶贫的“活字典”。而就在牺牲前1个小时,他还曾用手机给县扶贫办副主任赖波平发送了一条报送有关易地移民搬迁数据的信息,这条信息成为他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最后“告别”。

“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一定带领龙溪村摆脱贫困。” 暗下这个决心的,是2016年时任于都县仙下乡党委副书记的袁勇锋。2017年,他主动请缨,挑起了“十三五”深度贫困村龙溪村第一书记的重任。

“要致富,先修路。有路就有机遇,有路就有希望。”袁勇锋结合村里实情,主动担当、务实创新,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传统生姜产业蓬勃发展,发展出高山蓝莓、茶叶、康养旅游等重点发展的致富产业。

如今的龙溪村,一条条蜿蜒曲折的盘山水泥公路,犹如一条条“血脉”通往各村小组和每家每户门口,村民奔小康的信心满满。

全景航拍龙溪村。党童摄

在井冈山深处、黄洋界脚下、海拔800多米的罗霄山脉中段,坐落着一个叫做“神山”的贫困村庄。这里也是红军后代、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党支部副书记左香云的家乡。

为摆脱贫困,左香云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实干,带领贫困群众一起爬坡过坎、奔向小康。2017年2月,神山村与井冈山所有贫困村一同脱贫摘帽。如今,村里把进出黄洋界的古道改建成红军小道,将附近红色遗址穿珠成链;成立好客神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对接红色旅游培训机构;依托扶贫大讲堂,开发精准脱贫课程;引进资金技术,发展茶叶和黄桃产业……神山村的幸福生活更有奔头了。

“等靠要,都摒弃;自强路,皆卖力……”,这是神山村的“感恩三字歌”,形象传递出江西老乡们自强不息的奋斗状态。

“90后”廖竹生,出生在宁都县大山里的一个贫困家庭,因先天性残疾导致双手不灵活,拿不起重物。

身残志坚,不甘向命运屈服的他,在当地政府电商扶贫资金、政策等多种扶持帮助下,凭借自身努力,从拖累家人的“拖油瓶”,变成创业致富的“顶梁柱”。

如今,他的团队已经从一开始单一的产品营销,逐步发展到以农副产品为主,电子家电、服饰鞋帽为辅的多种经营,去年仅脐橙销售额就达到50多万元。

廖竹生带领团队,用奋斗突破身体的限制,成为残疾人创业的领头雁、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

廖竹生们的故事,正是这片红土地上的奋斗者们在时代长卷上留下的精彩足印。

红色基因是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红色资源更是脱贫致富的有益助力。

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是全国最大的红色实景剧,也是特色鲜明的扶贫项目。

7月18日晚,记者现场观看了《井冈山》第2714场演出。

红旗招展,气势恢宏。歌声嘹亮,动人心魄。幕天席地间,夜空映成了红色。60分钟的演出,由序幕《血》拉开帷幕,分《旗》、《灯》、《情》、《火》、《路》五个章节,生动再现了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那段血与火的峥嵘岁月。

演出没用一个专业演员,600多名演员都是周边乡村的农民,且多为红军后代。

散场后,参加演出的群众演员举着火把,围在剧场出口,送别现场观众。

“我们是农民,以前并不会演戏,但导演说了,你们是革命先烈的后代,能演好先辈的故事。”井冈山市拿山镇沟边村老严家村民李忠说,“我的老爷爷是革命烈士,通过演出向先辈们致敬,我很乐意演,而且每场演出会有30元到50元左右的收入,通过演出我去年多收入了6000多元。”

穿上戏服是演员,脱下戏服是农民,是这些群众演员的常态生活。

“群众演员都是周边乡镇的农民,其中很多是贫困户,白天种地,晚上演出。我们一直在探索把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影响当下、深入人心的文化创造,从而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据井冈山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自2008年开演以来,《井冈山》已演出2714场,观众累积超300万人次,门票收入过亿,有效带动当地宾馆、餐饮、商品零售业的增长。

通过“红色旅游 文化创意”,《井冈山》成功实现了以文兴旅、以文就业、以文富民。红色引领、绿色发展,产业为根、立志为本,也是江西独具特色的脱贫模式。

果蔬飘香、白墙黛瓦、乐业安居……初夏时节,行走在赣鄱大地,时时能感受到江西人民的“赣”劲十足,处处可见产业丰、面貌美、人欢乐的美丽新气象。

红色最红,绿色最绿,脱贫最好。在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鼓舞下,赣鄱儿女正以厚重的地域文化为底色,把红色基因转化为不竭动力,实干拼搏勇争先。

育“新”动能 “赣鄱崛起”向未来

转变发展理念,提高发展质量。

江西以“作示范”的高标准、“勇争先”的精气神,勇于向好的学、向强的比、向高的攀,凝心聚力加快高质量发展。

一张“成绩单”,呈现出江西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也诠释着新发展理念的内涵。

面对疫情、汛情的考验与稳增长的双重挑战,江西经济交出了一份提气的“半年报”:今年上半年江西省GDP同比增长0.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85.5亿元,同比增长1.1%;第二产业增加值5099.1亿元,同比增长0.4%;第三产业增加值5906.5亿元,同比增长1.4%。

其实,十八大以来,江西GDP一直保持在8%以上的增长,经济增速持续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

数据背后,是16.69万平方公里的赣鄱大地,以新发展理念作指挥棒,向改革开放要动力,向创新创业要活力,向特色优势要竞争力。

纺织服装业是于都县的首位产业。高标准智慧企业、智慧园区、数字车间、智能工厂,正推动于都奔向“中国品牌服装智能制造时尚名城”。

在赢家时装(赣州)有限公司的服装生产车间,一条高端女装智能制造生产线上,百余名工人正在忙碌。

吊挂搬运全程智能化,生产线接到数据后,会自动裁剪布料,并把衣料传送给各个工位。工人们只需按照系统提示,就能顺利把一件件半成品加工成型。

“通过我们的APP,消费者在家中也能自如地选择专属自我的订制款式。”赢家时装公司工会主席肖智勇说,“这样,就满足了不同的个性化需求,实现‘一人一款,一人一版’。”

2019年,赢家时装销售收入过4亿,向当地纳税3000多万元。公司有434名职工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也都脱贫奔小康了。

当前,于都的纺织服装企业总数达2200余家, 2019年全行业产值超过452.78亿元。

未来,这里将形成超过千亿元的服装产业集群,带动数十万人就业。

江西通过实施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数字化、产业集群优化等提升行动,持续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南昌VR产业基地。王普摄

在红谷滩区南昌VR科创城,国家职业教育虚拟仿真示范实训基地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

“项目设计同时容纳10000名学生……要建虚拟仿真示范实训基地、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创新创业孵化中心、产品研发中心……”江西华天虚拟仿真示范基地有限公司总经理项顺介绍,“打通从职业院校到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以VR虚拟技术介入职业教育,进行高端精英蓝领培训,产业具备前瞻性,项目尚未竣工,基地已经受到华为、阿里、腾讯等的青睐。

立足于良好的营商环境和VR产业基础,铺展开的“蓝图”远不止于一个实训基地,更想打造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VR产业中心。

这是南昌的雄心,更是江西的雄心。

不久前,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江西省虚拟现实产业链链长吴晓军主持召开虚拟现实产业链发展推进调度会,就打造VR全产业链做部署。

引人关注的不仅是VR ,“产业链链长”这个称号也令人眼前一亮。

今年4月,江西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省长易炼红领衔,11位省领导对接有色金属、虚拟现实、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14个重点产业链,加快构建具有江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形成新的增长点。

南昌航空城从生产大飞机机身,延伸到试飞、交付等产业,国产大飞机产业链已然成型。生物医药产业以中医药、医疗器械、化学药、生物药等为重点,努力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通过推进铸链强链引链补链工程,江西全力打造万亿级、五千亿级和千亿级产业梯次发展格局。

电子信息是江西发展的“领头羊”,已形成以京九高铁为一轴,南昌、吉安、赣州和九江四个城市为重点的“一轴四城十基地”产业布局,规模以上企业突破1000家,2019年营业收入过4000亿元。

赣州国际陆港,呈现出另一种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模式。

一辆辆重卡往来穿梭,一座座塔吊将集装箱码放到列车上,一批不久前运抵的进口汽车很是抢眼。

“大道康庄”人民网全媒体调研行江西报道组在赣州国际陆港。王普摄

就在6月28日,赣州陆港进口汽车突破千辆大关。而这一天,正是《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整整8周年的纪念日。赣州陆港集团董事长蔡湖南感慨,“假如没有《若干意见》出台,口岸不可能发展成现在的规模。”

“进境货物与沿海同价到港、出境货物与沿海同价起运、通关服务与沿海同样效率。”蔡湖南一一细数内陆港的优势,“沿海口岸对接相对单一,而我们可以对接不同的沿海和陆地口岸。同时,我们的企业可以在家门口报关,方便快捷,对外面的企业也很有吸引力……”

数据显示,赣州陆港今年上半年已开行中欧(亚)班列65列、行铁海联运“三同”班列559列、内贸班列318列。魅力初显。

当前,赣州陆港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江西成立以易炼红省长为组长的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建设领导小组,依托赣州国际陆港等国家级开放平台为重点,全力支持赣州市打造全省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示范引领全省对接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今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随着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启动建设,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全面铺开,各类开放平台的政策红利在加快释放,江西的开放型经济提速提质发展按下了“快捷键”。

江西省委书记刘奇强调,江西将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构建内外并举、全域统筹、量质双高的高水平开放新格局,切实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

放眼未来,一个发展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江西,清晰可见。

标签: #腾讯地图下载导航下载安装黄洋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