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提及“词典”或“辞典”,几乎所有人都会在前面加上动词“查”

孔夫子旧书网 189

前言:

而今你们对“字典的英语怎么拼写”可能比较讲究,大家都需要剖析一些“字典的英语怎么拼写”的相关文章。那么小编同时在网上收集了一些有关“字典的英语怎么拼写””的相关内容,希望各位老铁们能喜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作者 | 巴比塔之旅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序: 开学在即,整理书房完毕,再次邀请《汉英词典》与《朗文词典》登上书桌,陪伴下一个阅读与研究里程。看着这两位“老友”,利用周末的时间,留下几句自我怀念的微言。

人的一生总是要读各种各样的书,自愿的、不自愿的,中文的或者外文的。于己而言,无论是出于哪种缘由,都会经常在孔网上面浏览林林总总的工具书,尤其是那些已经不再出版的。虽然自己不一定立刻下单,却经常放在购物车里面,时不时地上来打量几眼。恰当的时候,来一单;其中,下单最多的,就是词典。

一旦提及“词典”或“辞典”(两者之间区别甚微),几乎所有人都会在词典的前面加上一个动词“查”。回首最久远的一部词典,是90年代早期购买的外研版《汉英词典》与现代版《朗文现代英汉双解词典》,这也是自己工作之后购买的两本词典。

《汉英词典》第一版的购买,有个插曲。刚刚参加本科段的自学考试,有一门课程是《英汉翻译》。到新华书店看了看,硬壳精装,人民币一百二十多,相当于近两个月的工资。去了几次,都没有买下来。清晰地记得: 国庆节之后的发工资的日子,车间会计要我签字,一看居然多了三十元的工资,明细表显示是计件超额所得。暗自庆幸着: 距离书价也就不远了。也因此,那年的十月份,自己争先恐后地完成工作规定任务的同时,也“抢”了两位工友的“单”,还差点干起架来。他们两位相当于父辈的年龄,我一个20出头的小伙子凭借着年轻力壮抢得“多劳多得”的机会,虽然是符合车间工作指标的要求,现在想来还是蛮有内疚感。十一月份,顺利地“请”回了这本词典。随后的“北战南征”,也有三十年,各种版本的汉英词典层出不穷,但是这个版本的在去今暑假,又重购了两套,以示致谢与敬意。

《朗文词典》给自己的帮助可以用“重生”来表述。记忆犹新的是当时骑自行车去扬州外文书店购买的路上,感觉一路风景(那条4路公交车路线,已荒废很多年)。放在斑驳的办公桌上,端详着墨绿色的精致外壳,尤其是那些烫金的中英文,久久不离手,也成为上班时渴望早点下班的引子,有点“金屋藏娇”的味道。端详很久,自己郑重地在上面写上姓名和日期,以示纪念;在七年以后南下读书时,架不住好友的请求,就给了。现在已经出了第六版,也已添置,却没有当年“占有”的强烈欲望了。《朗文词典》,虽然是繁体字,但是给自己的一种感觉是典雅、隽永。密密麻麻的排版,容易使人看走了眼,窜行的情况时有发生,却又让自己能够脱离外界的烦杂,寻觅未来的路径。

虽然自己的书房里面有各种类型与版本的词典,但只有这两部是自己从第一页读到最后一页的。单位有几位海归硕博士,常常问及怎样用英语、怎样提高英汉双语的表达能力,我说先用好英语词典吧;尤其是两位同事,都是“一级翻译资格”获得者,她们的文稿经常也让自己“欲罢不能”地提出意见与建议。这,是不是好为人师的缺点呢?

因为翻译的学习与运用,需要经常比较两种语言,而这两部词典给了自己最好的典范。这是后来那些“与时俱进”的不同版本逐渐缺失的,这与词典翻译者的文化背景与时代背景不尽相同有密切关联,而读者的语言环境与阅读习惯也变化颇大。

笔记本里面,安装了词典软件,有近50种词典。虽然是方便了,可能是因为长期的阅读习惯,总是有一种隔离感,无法像纸质版词典那样,融入自己于其中。

借着夜色与灯光,写下词典使用过程中的只言片语,希望借着些许体悟能够表达出:对词典编辑们常年累月付出与可持续贡献的敬意! 也希望更多的人: 能够“悦”读词典,而非仅仅是“查字典”模式下的使用。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标签: #字典的英语怎么拼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