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深圳市宝安区翻身小学:“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破译学校快速提质的密码

南方都市报 2790

前言:

眼前小伙伴们对“航位算法开题报告”都比较讲究,咱们都需要知道一些“航位算法开题报告”的相关内容。那么小编在网摘上收集了一些有关“航位算法开题报告””的相关内容,希望你们能喜欢,姐妹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翻身小学校长曾东槐在上课。

汤咏老师与学生课堂互动。

翻身小学体育节学生风采。

毗邻宝安中心区的翻身小学有着十四年民办教育的积淀,由原民办翻身实验学校于2014年转制为公办小学,是宝安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民转公的先行者。转制8年来,在宝安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等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翻身人的共同努力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学校在环境提升、课程打造、师资建设、家校共建、学生发展等多维度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成为宝安区学校教育提质的新缩影。

学校曾先后获评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深圳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深圳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立德树人示范项目等数十项荣誉;拥有省级优秀教师1人、市级优秀教师2人、市区级名师9个, 在宝安区第五批名师评选中,获评人数位居全区小学之首;有国家、省、市、区级36项课题,师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得奖项3000余人次;在全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宝安区期末学科质量监测中,翻身小学学生的各项素质指标位居优质行列……这些成绩与荣耀的背后,是翻身小学在学校治理当中持之以恒地探索与实践。

物尽其用,以“至善”育人 促学校高质量发展

2000年,翻身小学创办,彼时是一所民办学校;2014年,这所有着十四年民办教育积淀的学校转为公办,承载着社区居民和社会各界的众望重新启航。

翻身小学,在继承和发扬原有办学历史和文化的基础上,对学校发展重新定位,提出“至善教育”的办学理念。据了解,至善教育理念源于“止于至善”,意即不断追求合理的状态,最终走向最佳或完美境界。“至善教育”就是令人向善,臻于至善,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较好的发展,最终走向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健康发展的教育理想。在此理念之下,翻身小学已走出一条建设有浓郁文化气息的新型品质学校的新路子。

翻身小学现有41个班,2070名学生。如何在紧凑的校园空间内,既满足大体量的学位需求,又能满足素质教育下的多元教学功能?

“物尽其用”是翻身小学校长曾东槐将自己对校园空间的设计理想进行实践的质朴理念。一进学校就会被校园里缤纷的色彩与独特的功能空间所吸引,随手可及翻阅图书的阅读+游戏空间,自带红色基因的队部室+心愿超市、融入课程理念的大榕树校园银行……彰显了学校充分盘活和创新教育资源,努力创造校园的多元可能,亦能看到一种对未来的憧憬与热爱。

“人尽其才”则是曾东槐对教育的另一理念,在他看来,不论是教师、学生,抑或是家长,学校都是其成长的平台。“让每个生命都发光,激发每个人的潜能,学校要给他们装上前进的新引擎。”曾东槐说。

三航工程进阶式成长课程体系 激发教师职业潜力

教师是教学之本,如何引导和激励教师树立终身学习、不懈追求、进取攀登的职业意识,学校以机制创新铺设了教师潜力平台。

学校在全面分析教师队伍的教龄、结构、实际表现等情况之后,制订了培养“美善”教师的“三大提升工程”。新手教师启航工程,主要是“入职适应”“职业道德”“班级管理”以及教师必须具备的八项“基本能力”,目标是引领新手教师尽快站稳讲台。远航工程则是促进骨干教师长足发展,领航工程目标是助推学校名优教师成名成家。

如此,在为每个阶段的教师提供最精准的成长方案的指引之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正在科学搭建之中,师资建设工作硕果累累:学校被评为宝安区新教师培养工作先进单位;有省级优秀教师1人、市级优秀教师2人、区级优秀教师36人、区级备案骨干教师87人、深圳市名师2人、宝安教育系统第五批名师9人、区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1人、区薪火计划名师4人;在宝安区第五批名师评选中,翻身小学获评人数位居全区小学之首;拥有市名师工作室2个、区名师工作室3个、区党员名师工作室2个、校级名师工作室9个;学校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大量年轻教师积极投身教育科研事业,5年来,共有国家、省、市、区级36项课题开题与结题,涵盖了课程建设、德育管理、语文、数学、英语、音乐、心理、美术等领域或学科。

结构化课程体系+学生成长动力平台 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全面落实“双减”任务的背景下,翻身小学探索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按其功能特色创造性地分为两大类,涵盖德育、语言、思维、艺术等六大学习领域,形成具有本校特质的“至善”结构化课程体系。学校还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研究样本,出版教学专著《至善课堂研究》,并入选宝安教育现代化实验区课程发展项目实验学校,被评为深圳市诗教示范学校。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发布,在新课标的指挥棒下,课堂教学不再是一科的独角戏,需要从单一走向跨学科融合。但如何研发具有本校特质、引发学生共鸣的课程并非易事。

一次偶然的机会,学校老师发现没有任何种植环境的校门口雨棚上生长了一株水稻,“天上为什么会长水稻?”一石激起千层浪,种种猜想在校园里发生。而这也启发了学校教学课程的研发创意:语文老师带学生写观察日记;美术老师带学生写生;科学老师带学生进行综合研究;数学老师记录水池的进水量、出水量,计算水槽里的积水量……就这样,从一棵长在“天上”的水稻的故事开始,以“水稻”为研究对象,以课堂活动为载体,多学科进行内容融合。学生们在亲近自然、走进生活之时,又学会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是难得的课程资源,全校师生都行动起来,我们组织学生好好研究它!”曾东槐谈起课程开发时激情依旧。“这就是课程发展实验项目给我们带来的新思考,使得全校师生增强了课程意识;感受到了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光,优秀的课程资源就在我们身边;体会到了多学科课程融合学习的重要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翻身小学还密切关注社区与学校的关系,积极重塑校社边界,从社区中获得教学的灵感。翻身路是建材商铺一条街,学校充分利用社区特有的教育资源,开设了建筑融合课程,并进一步打通课本内容与活动实践的边界,“例如在诗教融合项目中,我们会让学生在建筑融合课上制作建筑模型,美术课上制作版画,并对建筑外观进行美化,最后让学生们在这种自己动手创造的诗意场景之中吟诵、学习古诗词。”曾东槐说,“一个课程就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成长。”

学校对于孩子成长的激发不止于课程改革,在课程之外,学校还建设小学生成长动力平台。在校园内开设“大榕树银行”和“小番茄超市”,以校园币为载体,以职业体验的方式,对小学生成长动力进行可视化实践探索。

分层构建家长系列化课程、凝聚家校合力 培育新时代好少年

近年来,搭建家校沟通平台,凝聚学校和家长的教育合力已成为共识。但如何从学校办学理念出发,通过“学校、家庭、教师、学生”多主体的系统构建发挥家校共育的最大合力,则需进行科学的研究。2022年1月,《粤港澳大湾区家校共育实践研究——以翻身小学善本教育理念下的家校共育为例》粤港澳大湾区课题顺利结题。

翻身小学以己为研究样本,打造家长学校善知型、家长课堂善启型、优秀案例善引型、个案咨询善导型,亲子活动善行型五种家校共育的课型模式,从不同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对家校共育课程的主题和内容进一步细化,例如,一年级以入学准备为主题、二年级以习惯养成为主题,三年级以作业辅导为主题,六年级以小初衔接为主题等等。

此外,还编写《翻身小学家校共育指导手册》《亲子善本歌谣读本》《好家长携手家校共育》《好老师携手家校共育》等,共建共享家校共育资源库;开展家长学校主题讲座、家长进课堂、家庭教育现场咨询、家庭教育个案跟踪、家庭教育图书漂流、一封家书征集、寒暑假亲子场馆活动等系列活动,以更好地发挥家庭及家长在家校共育中的重要作用。

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一切的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其根本目的都是追求学生的健康成长。翻身小学所提倡、所实践的“至善教育”,正是学校、家庭、社会都在合力让孩子成为懂过去知未来的新时代好少年。翻身小学也正是在基于民众对教育的核心需求之上,置于深圳教育先行先试的宏观语境之中,践行学校的办学理想与教育探索,多维度厘清关系内涵,多层次构建平台,从而实现学校的跨越式新发展。 (文/黄璐)

标签: #航位算法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