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现时朋友们对“六爻著作”可能比较讲究,各位老铁们都需要知道一些“六爻著作”的相关内容。那么小编也在网上搜集了一些对于“六爻著作””的相关知识,希望咱们能喜欢,看官们快快来了解一下吧!上古时代的《易》有三部,均由卜官掌控,对国家大事、军事战争、祭祀活动等进行预测。《周礼》记载:“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
传说《连山》为夏朝的易(筮书),成书于神农时代,以艮卦为首,艮为山,象征山之出云连绵不断,是人类穴居生活的真实写照。
传说《归藏》为商朝的易(筮书),成书于黄帝时代,以坤卦为首,坤为地,象征万物无不收藏于大地之母;《归藏》重阴亲柔,是母系社会的形态反映。
《周易》为周朝的易(筮书),成书于商末周初,以乾卦为首,坤卦次之,乾为天,坤为地,有“易道普及天地”之义,亦象征重天地尊卑次序;《周易》重刚崇健,是父系农耕社会的形态反映。《连山》、《归藏》皆已失传,现只存《周易》。
据《史记·周本纪》记载:文王“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其中所言“易之八卦”,指伏羲氏首创的一套符号体系,叫“先天八卦”,它是上古时期先民们对占卜结果的记录。周文王在“先天八卦”的基础上推演出“后天八卦”也叫“文王八卦”,再由“后天八卦”推演出留传后世的六十四卦(传说爻辞为文王四子周公所作),故《易传·系辞上》曰:“《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当文王与纣之事耶?”
《周易》刚成书之时既不叫“周易”,也不叫“易经”,就叫《易》,共六十四卦,每卦由卦画、卦名、卦辞、爻题、爻辞组成,形成由符号(卦画)和象形文字互为参证来表达思想观念的、以天人关系为核心的天人之学(卜筮之书)。
《易》虽不到五千字,但含有朴素的辩证思想,因文字古奥艰涩、符号深邃莫测,含义随时代演变,其内容到春秋战国时已不易读懂。当时对《易》的研究甚为盛行,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解说《易》,于是产生了专门阐释《易》的哲学著作--《易传》。孔子是当时阐释《易》的主要代表人物,相传《易传》就是孔子及其后学者所作。
《周易》由《易》和《传》两部分组成。《易》是本经,即《易经》;《传》是阐释《经》的哲学著作,即《易传》,包括《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计七种十篇文章,因其阐发经文大义,如《易经》之羽翼,故称之“十翼”,后世统称《易传》,它是为诠解《易经》经文而作的,是先秦易学集大成之作。
《易经》原本含有朴素的辩证思想,经过《易传》解释和发挥,其哲理化程度达到新的高度,使《周易》在保留原有卜筮性质的同时,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典籍。所以说,《周易》既是卜筮之书,又是哲学经典。
《周易》在其成书过程中,可谓是“人更四圣,世历三古”。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只是那个时代的代表人物。可见,《周易》是历史的创造,并非出于一人之手。
《周易》虽然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和价值理念,并引发了象数思维,但在先秦时期,一直以卜筮之书存立于世,因此躲过了秦始皇焚书坑儒一劫,幸免于难,流传至今。
(魏德东)
标签: #六爻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