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空技术网

社会价值的经济学理解

友成基金会 197

前言:

此时各位老铁们对“外部性理论的概念”大致比较关怀,你们都想要学习一些“外部性理论的概念”的相关内容。那么小编在网摘上汇集了一些对于“外部性理论的概念””的相关内容,希望各位老铁们能喜欢,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友导读

提到社会价值,人们通常理解关注的是价值的社会性,更多是被作为经济价值的对立面提出的。其实不然,社会价值是包含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价值,它的核心目的是实现社会整体可持续发展。

本文主要从外部性理论的角度,对社会价值的概念进行了论述,并重点对企业社会价值的经济学含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社会价值与传统意义上的价值相比,其价值内涵、价值主体和时间尺度都发生了改变,需要重新认知。

作者还表示,社会价值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进入新时代,在“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背景下,坚持社会价值将从底层逻辑改变社会各个层面的价值观念,这不但是一场价值理念的革命,也是对价值创造原动力的解放。

社会价值的定义

1.1 社会价值是一个比较综合的概念,不仅包括经济领域的价值,还包括其他领域的价值。社会价值就是社会福祉。社会价值不仅是一个经济学概念,还涉及伦理学、社会学、哲学等领域。在经济学中,社会价值通常是指某种经济活动或经济行为对社会总体福利的贡献。

社会价值是由社会和价值两个概念组成的,价值的对象是整个社会是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要为全体社会成员带来共同的利益。这里的社会价值,不是传统思维中和经济价值对应提出的概念,而是包含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价值,它必须以实现社会整体可持续发展为其核心目的。这个价值是通过创造性行为获得的。社会的人是价值创造的主体,也是价值实现的主体。

1.2 人们通常理解的社会价值关注的是价值的社会性,它更多是被作为经济价值的对立面提出的。与此相比,本文的社会价值概念不是建立在上述二元论基础之上,而是回到社会本身,即:一个健康的社会可以为人提供什么价值,以及我们为维护这样一个社会需要贡献什么社会价值。

1.3 经济学中有多个理论可以解释社会价值的概念。以下是其中几个常见的理论

外部性理论:外部性是指市场无法有效反映某些行为或活动对非参与者造成的成本或收益。通过外部性理论来解释,可以认为社会价值的中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都是外部性的一种体现。公共物品理论:公共物品是指由于不可分割性而不能排除被非付费者使用的商品或服务,即一旦提供给一个人,其他人也可以免费享受同样的好处。公共物品理论可以用于解释社会价值,因为社会价值中的社会是整个社会,和公共物品为整个社会提供公共利益的整体性是相通的。社会选择理论:社会选择理论是指人们在政治和经济决策中的选择行为。它可以用来解释社会价值的概念,因为社会价值的实现需要社会中的所有成员都参与进来,需要对整个社会做出决策,而社会选择理论强调的是个人在集体决策中的影响力和选择行为。制度经济学理论:制度经济学是一种研究经济制度对经济行为和经济结果影响的学科。它可以用来解释社会价值的概念,因为社会价值的实现需要有效的制度安排和良好的制度环境;如果制度不健全,社会价值就无法实现。社会价值的经济学解释

2.1经济外部性

2.1.1 外部性又称为溢出效应、外部影响或外差效应,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而导致其他人受损或受益的人,并没有因为这些结果而获得相应的惩罚或奖励。

经济外部性有以下特点:外部性必须是一种人为的活动,非人为事件造成的影响,无论它给人类带来的是损失还是收益,都不能被看作是外部性;外部性应该是在某项活动的主要目的以外派生出来的影响;外部性是不同经济个体之间的一种非市场联系(或影响),这种联系往往并非有关方面自愿协商的结果,或者说非一致同意而产生的一种结果;外部性有正有负或为零;外部性包括对生态环境等与社会福利有关的一切生物与非生物的影响。

虽然马歇尔(英国近代经济学家)在他的著作中也提到了外部经济的概念,但对经济的外部性以及社会成本、社会收益的概念进行完整阐述的是英国福利经济学创始人庇古。庇古通过分析边际私人净产值与边际社会净产值的背离来阐释外部性。他指出,边际私人净产值是指个别企业在生产中追加一个单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产值,边际社会净产值是指从全社会来看在生产中追加一个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值。

他认为:如果每一种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边际私人净产值与边际社会净产值相等,且它在各生产用途的边际社会净产值都相等,而产品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时,就意味着资源配置达到最佳状态。

但庇古认为,边际私人净产值与边际社会净产值之间存在下列可能的关系:如果在边际私人净产值之外,其他人还得到利益(正外部性),那么,边际社会净产值就大于边际私人净产值;反之,如果其他人受到损失(负外部性),那么,边际社会净产值就小于边际私人净产值。庇古把生产者的某种生产活动带给社会的正面影响,叫做“边际社会收益”;把生产者的某种生产活动带给社会的负面影响,叫做“边际社会成本”。

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认为: “外部性指的是企业或个人向市场之外的其他人所强加的成本或效益。”经济学家曼昆认为: “当一个人从事一种影响旁观者福利并对这种影响既不付报酬又得不到报酬的活动时,就产生了外部性(Externality)。”

也就是说,一个经济行为除掉有边际私人成本,还会产生边际社会成本,除掉有边际私人收益,也会有边际社会收益。如果没有外部效应,边际私人成本就是生产或消费一件物品所引起的全部成本。

当存在负外部效应时,边际私人成本与边际外部成本之和就是边际社会成本,例如由于厂商甲的环境污染,导致当地政府为了改善环境而安装治污设施等所需的成本支出,对于厂商甲而言,这就是外部成本(应当承担但并未承担的表外成本)。

当存在正外部效应时,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收益并不是由本企业完全占有的,还存在外部收益,边际私人收益与边际外部收益之和就是边际社会收益。通过经济模型可以说明,存在外部经济效应时纯粹个人主义机制不能实现社会资源的帕累托最优配置。

在经济学中,对负外部性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如何解决负外部性的问题。方法主要分为公共政策和市场解决两大途径。公共政策包括通过政府征税(即庇古税)和行为禁止等。

特别需要提一下的是科斯提出的用市场的方式解决负外部性的理论。科斯认为,在产权界限非常清晰和交易成本足够小的前提下,通过市场就能解决这个问题。科斯的理论是目前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制度以及碳交易的基础。当下在中国各大城市推行的垃圾分类制度,也是这个理论的具体实践。

2.1.2 也许是负外部性更容易引起社会的关注,人们对正外部性的研究相对要少一些。我们把能够给他人带来无偿收益的产品称为正外部性的产品。导致正外部性的制造者不能全部享有收益的原因很多,例如下列因素:

一是消费品的非竞争性,有些产品在进行消费时,增加一个人对它的分享,并不导致该产品的生产成本上升,如公共教育;或者由于生产成本和消费成本的非对称性,使排他的成本上升,甚至不可能,例如街头艺术家的艺术表演,无法要求每一个欣赏其作品的人付费;

二是产品的可复制性,有些产品一经生产出来,其传递和复制成本相对于其生产成本来说非常小,每一个该产品的消费者都可能成为该产品供给者的竞争对手,这就使一些本来应该由生产者享有的收益被他人享有。

综上可以认为,正外部性的存在提高了社会收益。它是在不降低外部性制造者效用水平的同时,提高了他人的效用水平。尽管这种提高是非自愿的,但它是一种帕累托改进,符合效率原则。从历史经验看,社会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正外部性,如技术进步、公共产品等都是促进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改变正外部性产品供给不足的状况,要对它的供给实行激励。

2.1.3 如果说政府一般用庇古税的方式来解决负外部性问题,激励正外部性行为通常要用补贴方式。例如政府会为了鼓励企业创新而出台补贴政策。但无论是庇古税还是补贴,都是由外部性主体用一种外部性的办法来解决外部性问题,不仅由于外部性导致的市场失灵即价值和成本错位的症结并未得到解决,还可能叠加政府失灵。

社会价值这个概念被提出,目的就是要将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由于外部性产生的成本和收益全部纳入到企业的价值当中去,以最大程度地实现市场这个机制中企业收益和成本的对称。最大程度地保证资源配置中的帕累托最优。

2.2企业社会价值的经济学含义

2.2.1 如果以经济学的概念来定义,企业社会价值就是经济活动的私人价值(经济价值)和其经济活动引起的外部性收益之和。这里指的外部性收益是某个经济活动的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之和。

即:

企业的社会价值= 企业内部收益 + 企业的外部性收益

企业的外部性收益= 企业的正外部性收益 - 企业外部性成本

又由于:

企业内部收益=经济收益

企业的外部性收益=社会外部性收益 + 环境外部性收益

所以:

企业社会价值 = 经济收益 + 社会外部性收益 + 环境外部性收益

这个从外部性的定义和“社会价值的核心是实现社会整体可持续发展,涉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总和。”这个定义是完全一致的。

2.2.2 社会价值这个概念的假设建立在市场的激励相容这个原理之上,即在市场上将社会价值做得越好的,就越应该获得更大的价值实现。社会价值通过将那些通常被理解为正外部性的贡献,纳入企业价值的一部分,而使企业在市场上具有更大的价值。如果说,通过庇护税的目的在于制约负的外部性,那么社会价值的目的更在于激励正的外部性的创造,亦即如何为企业活动中产生的正外部性估值。

研究表明,以下方面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经常产生正外部性的主要原因:

第一,公共性。公共性越强的产品和服务,正外部性越强,例如教育、环境;

第二,公平性。致力于解决公平性的产品和服务,正外部性越强;例如BOP市场的开发和满足;又例如某项旨在提高乡村妇女能力的培训,能力提升后的妇女有了致富能力是项目的目标,其产生的正外部性就是致富以后的妇女有了更强的购买力,而且对孩子教育也有好处;

第三,创新性。企业的研发活动可能会产生新的知识和技术,对整个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互联网技术,以及当下的AI技术;商业模式的创新不仅会增加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也会给全社会带来效率的提升。例如共享模式、电商模式。

因此在计算社会价值时,包括但不限于以上方面产生的外部性都应该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2.2.3 社会价值这个概念的另一前提是,随着人们物质生活不断改善而导致人们认知的提高,即对环境和社会议题认知的改变,这种改变会影响人们在市场上的消费选择。

人们在讨论社会和市场时,常常误以为这是两类不同的群体,但其实社会和市场只是同一群体在不同学术领域的概念,市场是社会的经济学概念,社会是市场的社会学概念。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一定会影响到在市场上的选择行为。这也是为什么近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公平贸易、负责任消费的运动。消费选择,其实就是消费者对不同企业的投票活动。

2.2.4 人们对社会价值有两种误读。第一种误读是将社会价值作为和经济价值相对应的概念来理解,这窄化了社会价值这个概念应该具有的内涵,因为社会价值包括了经济价值;第二种误读是把社会价值当作和个人价值对应的概念来理解,其实社会价值也包括个体价值的实现。

2.2.5 作为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新概念,社会价值也具有认知上的转捩性,它和传统意义上的价值有以下的不同:

第一,价值的内涵发生了改变。之前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价值主要体现在经济上的效益,现在价值包括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传统思维认为,一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负外部性是可以通过“外部性”的方式加以弥补的。

例如,在美国早期资本主义阶段,像洛克菲勒这样的资本家一方面在竞争中不择手段,但同时他也通过虔诚的宗教生活获得良心上的平静,最终通过慈善的方式来回报社会。现代的企业社会责任就是这种思维的延续,即用一种增加企业成本的方式或与主营业务无关的方式来弥补某种体现为外部的社会成本。然而,这种“弥补”心态不仅会弱化真正的责任感,并且还会被异化为逃脱责任的工具,即所谓的“洗白”或“洗绿”。

社会价值强调的是一个企业主营业务所能带来的社会价值,和社会责任这个概念相比,社会价值这个概念更符合企业的本质。在这个转捩中,企业不再只是实现经济目的的工具,或者说,企业的主营业务为企业带来的价值不仅仅是创造利润,还必须有经济效益以外的社会和环境方面的效益。这种思维,把企业的主营业务和社会价值创造一致化,可以因此激励企业价值创造的热情,更加符合企业的本质。

第二,价值主体发生了改变。在传统的经济学中,价值的主体被假设为“理性经济人”的个体,每个人都按照边际效益最大化来进行决策。但这样的假设只能是理论推导中成立,在具体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并不存在这种完全抽象的人。

企业之所以能够生存,是满足社会的需要。而社会需要是由凝结在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共同的需要中形成的,因此,所谓的社会价值的价值主体是社会的绝大多数。所以,当我们谈社会价值时,一定首先要清楚谁是价值主体,不能离开人的发展、人民获得感的增长。

如果这些社会共同的需求长期无法得到满足,如果以牺牲大多数人的价值实现为代价来满足少数人的价值,那么社会注定就会陷入失序、混乱之中,最终陷入帕累托最优的反面,即在没有任何一个人受益的情况下,社会变得更差。

第三,时间尺度发生了改变。传统经济学分析中的时间因素仅仅体现在经济的回报上,即用贴现率的方式来进行收益比较,但从来不考虑当下的经济活动所产生的负外部性对未来的影响。社会价值强调的是一项经济活动对未来产生的正向和不可逆的改变,即在解决已有的社会问题时力求避免产生新的社会问题。

“社会价值”的时代意义

3.1 作为一个被赋予了新内涵的概念,社会价值的出现并不是一种凭空的想象,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它是建立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生的一系列对现代性的反思及其各种社会运动的基础之上。

20世纪60年代,罗马俱乐部发表的《增长的极限》对当今社会无度的增长而可能引致的社会崩溃第一次提出了警告;同样在20世纪60年代发表的《寂静的春天》将近代污染对生态的影响透彻地展示在读者面前,给予人类强有力的警示;随后便产生了企业社会责任(CSR)思想及其实践;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环境保护、企业社会责任、负责任投资、ESG、ESG投资、影响力投资以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17项目标(SDGs)等各种思潮和社会运动此起彼落。

这一切都说明了,既有的社会发展思路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既有的社会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的需要。然而所有这些努力都难以改变既有发展模式。这是因为,绝大部分上述的努力,都未彻底改变现代性的思维,充其量也不过是对旧系统的缝缝补补。

企业社会责任这些理念和实践也是一种社会进步,但和社会价值概念相比就显得有较大的历史局限性。

正如前文分析中所提到的,企业社会责任依旧是一种传统思维,它是通过一种“赎买”的方式来解决外部性问题,而不是真正解决企业在经营活动同时产生负外部性问题,对于企业而言增加了外部成本,对于应该加以解决的负外部性问题,却并未得到解决。社会价值这个概念并不是对企业社会责任或ESG的反对,而是一种升维,它包含了企业社会责任和ESG的基本要素,又超越了企业社会责任和ESG的边界和深度。

3.2 从实践而言,中国近40年的快速而稳定的发展道路本身,已经为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能性。正是在对这样一条发展道路深刻反思和总结的基础之上,我们国家又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其意义就是要寻找一条更公平、更有效率和更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在“中国式现代化”和“以人民为中心”这个历史场景下来理解社会价值,就更能彰显社会价值这个概念所具有的意义。

首先,这个概念,必将从底层逻辑改变社会各个层面的价值观念,包括对市场、企业的认知,也必将带来从价值理念到行为标准的变革,它将引致一场价值革命。它首先是价值理念的革命,其次是价值创造的原动力的解放。

在当下这个各种思潮、各种模式以及各种技术风起云涌的时代,在中国这样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首先倡导和实践社会价值,既是历史给予的一个机遇,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致谢:

中国人民大学董筱丹老师为本文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修改建议,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资料:

《福利经济学》,庇古《社会成本问题》,科斯百度百科:外部性/11018717?fr=aladdin

标签: #外部性理论的概念